景点分类: | 全部 森林公园 海岛海岸 草原草甸 沙漠戈壁 冰川雪域 湿地湖河 名山奇峰 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物园 主题公园 名胜古迹 历史遗产 民族风情 度假疗养 园林老宅 陵园古墓 古镇村落 博物馆 考古遗迹 城市风光 名人故里 宫殿楼阁 道教福地 宗教旅游 地质奇观 探索体验 农业观光 工业旅游 植物园 邮轮游艇 |
---|---|
所在地区: |
景公殉马坑位于齐国故城郭城东北部,今临淄区齐都镇河崖头村。原系春秋时期齐国公侯的一大墓地,今已探出大、中型墓二十余座,其中在五号墓周围发现了这一举世罕见的殉马坑。 五号墓是一座“甲”字形大墓。墓室南北26米,东西23米,南墓道长18米,宽12米左右。殉马在其东、西、北三面,坑呈“u”型。东、西面各长70米,北面长75米。
齐国历史博物馆是在齐国故城博物馆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外形似古城堡,系中国十大异型博物馆建筑之一。共分15个展厅,包括齐国历史典故展和各类文物精品300余件(套),并辅以模型、雕塑、沙盘、壁画、灯箱等传统艺术形式和音响、灯光、电影、电视、电动等现代艺术手段,全面细致地展示了齐国八百余载的辉煌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位于临淄区辛店镇北7.5公里处,东依淄河,西临系水,为周代齐国的都城,西汉时又为齐王国都治,历时千余年。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公元前859年(齐献公元年)都治临淄。至战国时,临淄发展成全国最大的都市之一,《国策•齐策》描写齐宣王时(战国中期)此城的情况是:“临淄之中七万户,……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已二十一万矣。
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清代文坛巨匠,蒲松龄先生生前执教和写作的地方──蒲松龄书馆 ,自1992年正式落成,并向游人开放后,接待了无数游人前往观瞻。凡读过《聊斋志异》的人都知道,先生在该巨著中《花神》篇写道:“余馆于毕刺史公之绰然堂,公家花木最盛,暇辄从杖履,得姿游赏……”做为先生的故乡人,理当“舍远求近”,去瞻仰书馆、拜谒先生……
萌山属山东丘陵于华北平原缓冲地带的石丘,坐落于山东省嘉祥县县城东北部,三面环城,地理位置独特,起到了城市绿地公园的作用。萌山高不足百米,面积百十公顷。萌山山阳面至山顶旧有庙宇十几间,建在崖顶、或开凿的岩壁上。但已废圮。尚存地基、残存阶梯、瓦砾、青砖、陶片、瓷片。
在齐都临淄周围几十里的地面上,大约分布着150多座古墓,被称为“临淄墓群”。古墓的年代上起春秋中后期,下迄秦汉。墓主有国君、王侯、贵族、大夫、将军、名士等。墓的形制多为高大的封土墓,状如山丘。1977年,国家将“临淄墓群”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立石质标志于故城南古墓旁。
位于淄川区口头乡城子村周围,西、南两面濒临淄河。古城长、宽均800米左右,城墙大部废尽,唯北墙稍有残存。传说:(公元前567年)齐灵公灭莱,莱人流落于此,邑落荒芜,故曰莱芜。《魏书•地形志》载:东清河郡贝丘县(即淄川)有莱芜城,即此。系汉代古城。
姜太公旅游中心位于辛店城东,由姜太公衣冠家、姜太公祠、丘穆公祠等组成,是齐文化旅游的重要部分。姜太公衣冠家封土现高18米,径长55米,家前有石坊,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肃穆庄严。姜太公祠以姜太公衣冠家为依托,采用古代北方传统的祠宇建筑风格,朱植灰墙,庄重典雅。大殿正中端坐太公彩绘塑像,系统介绍太公生平业绩。该中心仿古建筑群规模宏大,碑石林立,绿树成荫,清新幽静,实为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稷山洞石墓群位于齐故城南10公里稷山之上。1983年9月,群众在此山采石爆破时,发现竖道洞石墓一座,深10米,墓室高194厘米,长388厘米,宽370厘米,全部由人工开凿而成。从陪葬的器物分析,此墓为汉代墓葬。经文物部门实地考查,发现稷山顶还有多处墓葬,与其连址的井山顶端亦有多处竖墓道口,两山墓葬构成了“稷山洞石墓群”。1984年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汇龙桥,俗称“北大桥”,横跨周村城区(山东淄博)淦河(俗称浊河)之上,因淦河上游有“盘龙桥”、“舒龙桥”、“卧龙桥”等,诸“龙”汇聚,故名“汇龙桥”。该桥在解放后经多次维修,桥体坚固,桥面平坦,现仍是周村区淦河上的主要公路桥梁之一。1984年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