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分类: | 全部 森林公园 海岛海岸 草原草甸 沙漠戈壁 冰川雪域 湿地湖河 名山奇峰 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物园 主题公园 名胜古迹 历史遗产 民族风情 度假疗养 园林老宅 陵园古墓 古镇村落 博物馆 考古遗迹 城市风光 名人故里 宫殿楼阁 道教福地 宗教旅游 地质奇观 探索体验 农业观光 工业旅游 植物园 邮轮游艇 |
---|---|
所在地区: |
陵园坐落于广州市水荫路113号,先烈路的北面,总占地面积6.2万平方米。陵园是为纪念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日战役中阵亡将士,于1933年由华侨捐资建成的。整座陵园建筑规模宏伟,布置严谨,造型庄重典雅,南北走向的墓道形成一条十分明显的中轴线,主体建筑均用花岗岩石砌成,是一座富有古罗马建筑风格的陵园。
清真先贤古墓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兰圃西侧。元代以来,中国境内的穆斯林被称为“回回”,因而这里亦叫回回坟。明清中国学者称伊斯兰教义为“至清至真”,因而伊斯兰教又被称为“清真教”,其墓地理所当然地称之为清真先贤古墓了。清真先贤古墓是以赛义德•艾比•宛葛素为首的40多位阿拉伯著名伊斯兰教传教士的墓地。相传宛葛素于唐贞观初年到广州传教并建清真寺供侨民礼拜。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位于广州市中山二路92号,是解放后为纪念1927年12月广州起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于1954年修建的纪念性公园。现有景点和游乐场所16处,集纪念、游览、科普于一园。墓道两旁有20个大花坛,四季鲜花不断;墓上密铺青草,四周松柏常青;陵园东部有中朝人民血谊亭和中苏人民血谊亭。园中人工湖还有湖心纪念亭,横匾上书 “血祭轩辕”,为董必武所题。
冯如墓在广东省广州市黄花岗公园内。冯如,恩平人,中国第一个飞行家,1909年9月22日试制成功中国第一架飞机,在美国奥克兰试飞,飞高25英尺,航程2,640英尺,揭示了中国航空史上的第一页。但不幸于1922年8月25日在飞行表演中失事牺牲,遗体葬于黄花山岗。前为“中国创始飞行家冯君如之墓”石碑,后为孙中山以少将阵亡例抚恤冯如家属及将其事迹宣付国史馆的命令石碑。
陈家祠是中国清代宗祠建筑。原称陈氏书院。在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该祠规模宏大,装饰华丽,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家祠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建成于光绪二十年(1894),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五座三进、九堂六院,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
陈家祠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均为硬山顶,面宽进深各三间,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中座前为一大石阶平台,旁围石柱栏杆华板,工艺精细。两侧庑廊,以木雕飞罩间隔,各分三间,花鸟虫鱼,镂空雕刻,长廊屏门,上则格心通花彩色玻璃,下则刻花裙板,朱栏画栋,富丽堂皇。中座后壁,全为五米多高的坤甸木雕花大屏风,雕工精美古朴壮观,现存的巨型木雕祭桌,兽首柱脚,古拙凝重。
黎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中堂镇潢涌村,始建于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祠堂具有浓厚的岭南建筑特色,虽然经过了历代的多次修葺,但仍保持了原来雕刻艺术的风格,线条细腻,是古建筑艺术的宝贵遗产。祠堂布局取形于龟,建筑为三进院落,两天井,四合院式布局,祠深48米,宽24米,前有包台,两侧有厢房,东西共有房15间,占地面积2360平方米,祠堂面积1337平方米,是东莞现存最大的宗祠之一。
已略黄公祠在市区义安路铁巷2号,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是一座二进院,面宽15.4米,进深 25.7米,门楼楼屋架饰以精美的石雕,门额到“己略黄公祠”,背镌“孝思维则”。首进与后厅之间是天井,两侧有廊轩,后厅有抱厦,形成四厅相向的格局。后厅中槽屋架是“三五木瓜十八块坯”的典型结构。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又称黄花岗公园,位于市区北面的白云山南麓先烈中路,是为纪念1911年4月27日(农历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三•二九”起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它是广州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见证,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纪念公园。
王大宝墓位于潮安县归湖镇神前村的神前山,其地俗称沉江月,占地约4亩,筑于宋乾道六年(1170)。墓地向西,墓碑高约2.3米,楷书阴刻“宋礼部尚书大宝王公墓”。墓前排列着南宋大型石雕群,计文武翁仲、石狮、石羊、石笋、石望柱、石马等14件,石雕线条粗扩,工艺简练古朴,反映了南宋的雕刻艺术水平和风格,是广东省现存为数不多的大型宋代石雕。1989年王大宝墓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