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寺
明教寺坐落于中国安徽合肥市逍遥津公园旁,原名铁佛寺,又称明教台、曹操点将台。该寺始建于南朝梁时,至隋末,寺院荒废。公元766—779在废墟中掘得铁佛一尊,庐州刺史裴绢上奏朝廷,准奏重建,定名为“明教院”。明代改称“明教寺”。后迭经兴废。至1853年,复毁于战火。光绪年间重建。1937年冬,寺院部分建筑被日军飞机炸毁。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有关部门多次拨款修缮。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明教寺历史悠久,建筑雄伟。在清代,居合肥城众寺之冠。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客堂、寮房等。
明教寺初建於南朝梁武帝年间(五○二~五四九年),初名「铁佛寺」,在兴建一百多年後,毁於隋末兵变。唐朝大历年间,在废墟中挖得铁佛一尊,高丈八,庐州剌史裴休奏告朝廷,代宗皇帝李毅诏令重建,定名「明教院」。明朝以後改称「明教寺」,沿用至今。後历代屡加修葺,後毁於兵乱。清清咸丰三年复毁於战火,太平天国将领袁宏谟於天国失败後,慨叹「英雄气短,佛海春长」,便遁入空门,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隐於肥西紫蓬山西庐寺,取法号通圆;清同治九年(一八七○年)重建。现存大雄宝殿等主要建筑是清光绪十二年(一八八六年)所建。
据清嘉庆《县传城郭图》载∶「合肥城郭有寺院四十馀所,明教寺规模宏伟,为众寺之冠,明教寺为明朝院式建筑,山门朝南,从两侧拾级而上,循序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西侧有法堂、方丈室,後殿两翼为寮房、藏经楼及齐堂(原禅堂、客堂已由改建的客厅取代),布局严谨,错落有致。 明教寺俗称“曹操点将台”,在市内淮河路东段北侧,距淝水、津水和逍遥津都不远。史载,三国鼎立时期,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魏主曹操四次到达合肥,临阵指挥,筑此高台教练强弩兵将,以御东吴水军,迄今为止已有1700多年历史。教弩台高4.3米,面积3800平方米,呈正方形。台上有屋上井、听松阁两处古迹。屋上井以超过民房屋脊得名,为当时曹军将士饮水之源。听松阁史曹操“望敌情、运筹帷幄、纳凉休息”之所。周围松柏挺拔,浓荫蔽日。后被誉为庐阳八景之一的“教弩松荫”即此。
梁武帝时又在台上建有铁佛寺。唐大历年间又重修扩建,定名明教院,至明代改为明教寺。后毁于战火。明教寺,耸立台上,雄伟壮观,乃清光绪十一年太平天国遗老袁宏谟云游募化,按原样重建而得。明教寺现为全国重点寺庙,由佛殿、藏经阁、西厢院三部分组成。殿分正殿和后殿,有佛像三十多尊。大雄宝殿飞檐翘角,风铃叮铛,殿脊高耸一巨大锡葫芦,银光闪耀,直刺云天,显示了我国佛教寺院威严庄重得建筑特色。寺内钟鼓齐鸣,梵音缭绕,充满了神奇得宗教色彩。

历史
明教寺位于合肥寺消遥津公园边上的明教台上,相传此台曾是曹操的点将台。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明教寺初建于南朝梁武帝年间(502-549年),初名铁佛寺。唐代重修,定名“明教寺”。后历代屡加修葺,后毁于兵乱。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现存大雄宝殿等主要建筑是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所建。过去,寺周围广植松树,“教弩松荫”为古庐州八景之一。
建筑艺术
明教寺坐落于教弩台故址。教弩台是曹操所建的一个军事堡垒,它高5米,面积近4000平方米,台基壁峭,俨如城堡,既可捍卫合肥城的安全,又可用以训练强弩手以拒东吴。三国时,合肥为曹操管辖之地,他曾多次来合肥部署对吴国孙权的战事。教弩台就是曹操所建的一个军事堡垒,它既可捍卫合肥城的安全(离城仅4公里),又可用以训练强弩手。南距淝水仅5米,东距津水约百米,北距逍遥津百余米,均在强弩射程之内。到南朝梁武帝时(503一548),据说因掘得一尊高一丈八的铁佛,于是在教弯台上建一佛寺,名铁佛寺(一说在唐大历年间掘得铁佛)。教弩台台边种有许多松树,清风袭来,松涛阵阵,于是“教弩松荫”旧是为庐州八景之一,“听松阁”也由此得名。
由天王殿绕过三只古雅朴拙的大香炉就到达了大雄宝殿,殿门上方悬挂的泥金大匾为赵朴初先生题写,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而红墙上的“南无阿弥陀佛”六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则是弘一大师墨宝;殿内两侧是形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塑像,正中则供奉着明教寺的镇寺之宝——五尊由北京请回的佛像。大殿左侧是清道光年间铸造的大钟,钟声悠扬清远,撞击时声音可传遍老城。大殿东面是卧佛殿,后面是地藏殿,东南角为花园,花园虽不大,但却因为屋上井和听松阁两处古迹位于此而极其吸引游人。
教驽台高5米,面积近4000平方米略呈正方形。三国时,合肥为曹操管辖之地,他曾多次来合肥部署对吴国孙权的战事。教弩台就是曹操所建的一个军事堡垒,它既可捍卫合肥城的安全(离城仅4公里),又可用以训练强弩手。南距淝水仅5米,东距津水约百米,北距逍遥津百余米,均在强弩射程之内。
趣闻轶事
据说当时经常有500名左右弓弩手在此比武、操练,胜 者赠以红袍以示奖励。百步穿杨,锣鼓声起,曹操哈哈大笑。为了使士兵们夏日不受日晒,台边种有许多松树,风来松声如涛,教弩松荫,为庐州八景之一。台上除有听松亭外,还有一口古井,因井口高出街道平房屋脊,称屋上井,水味甘美,四季不竭。井口石栏拙朴古老,现出23道提水绳沟,绳沟石质光亮如玉,栏上镌刻“晋泰始四年殿中司马夏侯胜造”字样,是供士兵解渴用的。经长年累月提水,井口石盘上现有23道绳痕。井栏上还有“晋泰始五年”(269)字样。
到南朝梁武帝时(503一548),据说因掘得一尊高一丈八的铁佛,于是在教弯台上建一佛寺,名铁佛寺(一说在唐大历年间掘得铁佛)。唐大历年间改名明教寺,后毁于兵火。现庙为太平天国遗老袁宏谟所建。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袁于天国革命失败后削发为僧。清同治年间重新修建。寺内共有佛像30多尊,有大雄宝殿、地藏殿等建筑。登临台上的听松亭,可以俯瞰合肥全城景色。前人诗有“登临收楚豫,吞吐尽江淮”之句。已全面修葺,成为合肥市文物旅游的主要景点。
山东·江北水城 运河故都·聊城 www.jiangbeishuicheng.com
聊城旅游 聊城旅行社 江北水城 江北水城旅游 江北水城旅行社 聊城景点 聊城特产 聊城导游 聊城机票 聊城酒店 聊城租车 聊城会议 聊城特价机票 聊城特惠酒店 聊城高级导游 全国优秀导游员 聊城旅游网 江北水城旅游网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实践基地 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