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欢迎,请登录 传真:0635-8336665 24H电话:0635-8681234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与法国同行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泛的中国高校之一。学校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于1913年由国民政府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于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首批国立综合大学之一,湖北第一所高等学府。

线路分类: [主题公园]

景点地点: 国内 湖北省 武汉市

本站推荐:

景点详细介绍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与法国同行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泛的中国高校之一。学校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于1913年由国民政府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于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首批国立综合大学之一,湖北第一所高等学府。武大校园环境优美,建筑风格奇特,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2012年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排名,武大位列第八名。

学校简介

  武汉大学是国家“985工程 ”和“211工程 ”重点建设高校。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111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珠峰计划高校之一。

  武汉大学由五大校区组成,[1]占地面积5167亩,建筑面积252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 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 “ 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武汉大学因为如画的校园风景,每年4月的樱花更是吸引百万的游客,被誉为“世界最美丽的大学之一”。

  截至2012年3月,武汉大学有普通本科生32848人,硕士研究生13759人,博士研究生7477人,其中包括港澳台侨学生1022人,有外国留学生1422人。武汉大学共培养了30多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仅两院院士就有100余人。

  1999年,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2011年,学校进入英国《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400强。

  武汉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

  邮政编码:430072 [3-4]

校园环境

  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校园内中西合璧的宫殿式早期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堪称“近现代中国大学校园建筑的佳作与典范”, 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一批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如:宋卿体育馆、樱园老斋舍、老图书馆、半山庐、十八栋。武汉大学法学大楼、经管大楼、外语大楼等标志性建筑群气势雄伟,新老建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武汉大学学生住宿区桂园、枫园、樱园、梅园因其风景而命名,春夏秋冬,桂、樱、梅、枫诗情画意。湖滨、星湖等住宿区都各有特色。

  武汉大学校园以樱花最为有名,有樱花城堡、樱花大道、樱顶、珞珈广场等相关景点。每年春季3月中旬,樱花盛开的时候,武汉大学校园都会吸引数百万的游客前来赏花。校园内有种子植物120科、558属、800多种,其中属于珍稀濒危的植物有11科17种,古树名木13株;此外,还有大量小灌木、野生花卉、药用植物和岩生植物,如盘龙参、紫芝、海金沙、金鸡菌、挖耳草、江南毛莨等,珞珈山被誉为全国树木园。拥有多种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的武汉大学校园是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

  武汉大学校园内先后建有“六一纪念亭”、“闻一多先生纪念塑像”、“鲲鹏展翅”、“李达塑像”、“爱因斯坦塑像”、“阿兰•佩雷菲特塑像”、“李四光塑像”、“王世杰塑像”、“孔子铜像”等人文景观.

教研机构

院系概况

  截至2012年3月,武汉大学有11个学科门类,2000年经合校组建后,校园增加到四个校区分别为:文理学部(即原武汉大学校区)、工学部(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信息学部(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医学部(原湖北医科大学)。[1]

教学部院系名称

  人文科学学部武汉大学文学院、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国学院、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武汉大学艺术学系

  社会科学学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武汉大学WTO学院、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理学部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工学部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学部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武汉大学印刷与包装系、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医学部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武汉大学药学院、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武汉大学HOPE护理学院、武汉大学医学职业技术学院

  截至2012年3月,武汉大学学科涵盖了哲学、经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共11个学科门类。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6个学院(系)。有119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共覆盖了29个二级学科,另有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6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250个二级学科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342个学科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有32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三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1][3]2012年武汉大学经教育部批准新增设5个专业,分别为数字出版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航工程专业、地理国情监测专业和全球健康学专业。[5]

科研机构

  截至2012年3月,武汉大学拥有45个科研机构,包括7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0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1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高级综合研究机构,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一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信息资源,社会保障,国际法,环境法,中国传统文化,经济发展,媒体发展

  国家重点实验室 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多媒体软件,卫星定位系统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声光材料与器件,生物医学分析化学,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植物发育生物学,地理信息系统,水沙科学,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水力机械过渡过程,空天信息安全与可信计算,口腔生物医学工程,水工岩石力学,组合生物合成与新药发现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有机硅化合物及材料,建筑物检测与加固,植物生物技术与遗传资源利用,雷电防护与接地技术,时空数据器智能获取技术与应用

  高级综合研究机构 高级研究中心、国际问题研究院

编辑本段师资力量

  截至2011年12月,武汉大学有专任教师36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400余人,有7位中国科学院院士、8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欧亚科学院院士、9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15位“973 项目 ”首席科学家(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4位 “863 项目 ”计划领域专家、4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37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位国家级教学名师。

  中国科学院院士查全性、卓仁禧、李德仁、邓子新、张俐娜、龚健雅、舒红兵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德仁、宁津生、刘经南、张祖勋、茆智、朱英国、李建成、李晓红

  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谭崇台、马克昌、彭斐章、陶德麟、李龙、冯天瑜、刘纲纪、宗福邦、胡德坤

  国家级教学名师石云霞、汪存信、姚端正、樊明文、郭齐勇、李征航、孟勤国、马费成、赵林、罗以澄、刘耀林、丁俊萍、何炎祥、边专、程功臻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徐超江、邓子新、龚健雅、易帆、李建成、吕应堂、赵少荣、邹恒甫、李晓红、谭铮、于刚、舒红兵、孙元章、陈化、庞代文、赵兴中、陈政、孙蒙祥、邓晓华、刘正猷、周翔、卢欣、刘梦赤、冯钰锜、周创兵、王高峰、黄双全、张绍东、赵会江、郭德银、汪国平、雷爱文、章晓联、庄林、杨楚罗、张先正、卢文波

  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李晓红、刘正猷、赵兴中、谭铮、庞代文、黄进、李建成、曾国安、周创兵、舒红兵、艾廷华、肖永平、郭林、张绍东、章晓联、朱庆

  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汪信砚、沈壮海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 易帆、龚建雅、吕应堂、舒红兵、彭玲、吴建国、孙元章、吴黎明、谭铮、陈政、张仁铎、贾小华、范爱华、刘正猷、邓晓华、赵兴中、邓子新、李建成、张绪穆、付向东、邹恒甫、曾令良、刘耀林、谭锦泉、黄孝军、李国民、葛茂荣、夏小华、郭林、许才军、邹军、任广禹、黄新云、邵建富、高扬、张良培、周南、曾适之、湛飞并、董晨、刘泉声、易显河、朱庆、刘维宁、陈传夫、周翔

历史沿革

清朝时期

  1893年11月29日,湖广总督张之洞向清朝光绪帝上奏《设立自强学堂片》。他认为“盖闻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之道,以教育人才为先”,故取“自强”二字。这座新式高等专门学堂位于湖北武昌三佛阁大朝街口,开办之初,设方言、算学、格致、商务四门。由此揭开了近代湖北高等教育的序幕。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在相关的校史研究中,学界及部分校友对武汉大学是否可溯源至自强学堂存在异议。

  1896年,矿务、化学学堂并入自强学堂,后者增加自然、工程教育。方言一门逐步扩大为英语、法语、德语、俄语、东文(日语)5门。

  1902年10月,自强学堂迁往武昌东厂口,改名方言学堂。课程设有地理、历史、算术、公法、交涉等。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方言学堂因教育经费紧张被迫暂停办学。此后湖北时局动荡,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清朝迅速灭亡,方言学堂无法立即复校,武汉大学办学中断。

民国时期

  1913年,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成立后,规划在全国设立六所高等师范学校,决定以原方言学堂的校舍、图书、师资为基础,改建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9月,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改名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4年9月,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改名国立武昌大学。

  1922年,改四部为8系,即教育哲学系、国文系、英语系、数学系、理化系、历史社会学系、生物系、地质系。[7]

  1923年,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改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

  1924年,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改名为国立武昌大学。

  1926年,国立武昌大学与国立武昌商科大学、湖北省立医科大学、湖北省立法科大学、湖北省立文科大学、私立武昌中华大学等合并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又称国立第二中山大学),设有大学部和文、理、法、经、医、预6科、17个系、2个部。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以原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为基础,改建国立武汉大学,下设文、法、理、工4个学院。 1929年2月,法学家王世杰成为国立武汉大学首位正式校长。他认为国立武汉大学不能满足于拥有的4大学院,提出要把学校办成拥有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的万人大学。

  1930年3月,国立武汉大学新校舍一期工程正式开工。1932年3月,学校由东厂口迁入珞珈山新校舍。

  1932年,由武昌东厂口迁入珞珈山新校舍。

  1934年,武汉大学首开中国女大学生游泳课先河,结束了封建社会禁止女大学生游泳的历史轰动全国。同年武汉大学体育由于成绩显著曾受到民国教育部表扬并通令全国大专院校,授予时任体育、卫生主任为教会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体育教学方案执行人。

  1935年,学校开办研究生教育。

  1936年,学校成立农学院,从而发展成为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15个系2个研究所的综合大学。

  1937年,国立武汉大学与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和国立浙江大学统一进行招生考试,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从而跻身“民国五大名校”。同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发动七七事变,揭开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此后上海、南京相继被日军占领,武汉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国共两党大量政治军事人士云集珞珈山校园指挥对日抗战。

  1938年,因武汉会战爆发,国立武汉大学被迫西迁四川乐山继续办学,农学院并入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

  武汉沦陷后,日军将武大校园辟为其中原司令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9月1日,国立武汉大学成立复校委员会,

  1946年,恢复农学院,设立医学院。武汉大学迁回武昌珞珈山。设有文、法、理、工、农、医6个学院21个系8个研究所。[7]

  1947年,学校设立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形成了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21个系8个研究所。

建国后

  1949年武汉解放时,国立武汉大学被中国共产党接管并更名为武汉大学,得以继续办学。

  1950年,湖南大学水利系划归武汉大学,与土木系水利组合并,成立水利系。武汉大学医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合并成中南同济医学院(即同济医科大学)。

  1952年,河南大学等校的水利系划归武汉大学,与武汉大学水利系合并成水利学院。武汉大学农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与湖北农学院合并成华中农学院(即华中农业大学)。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矿冶系调入中南矿冶学院(即中南大学)。[7]

  1953年,武汉大学工学院电机系电信部分,土木系建筑设计部分并入华南工学院(即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土木系并入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即湖南大学;武汉大学工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成立华中工学院(即后来之华中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外文系英文组并入中山大学。

  1954年,水利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成立武汉水利学院(后更名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1956年,恢复哲学系。

  1958年,恢复外文系。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武汉大学大批学者受到不同程度的迫害,当时的校长、知名教育家李达更是被迫害致死(导致武汉大学在此后14年间没有校长),武大办学实力再次受到沉重打击。武大在鄂西北襄阳隆中建立襄阳分校。[7]

  1970年,在湖北荆州地区建立沙洋分校。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后,武汉大学开始走出低谷。

  1978年,从理科中分出三个新系,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即计算机科学系、空间物理学系、病毒学及分子生物学系。

  1980年5月,武汉大学与法国政府代表团在武汉签署《会谈纪要》,武汉大学成为当时与法国同行合作的唯一指定院校。由此拉开了武汉大学与法国相关部门、机构和组织在各领域多方位合作交流的序幕。

  1981年7月,刘道玉担任武大校长,在校内推行一系列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措施,大力开展与世界著名大学合作交流,使武大迎来了文革后的第一个快速发展期。然而,由于其改革被认为过于激进(其部分改革措施和成效有不少争议),1988年4月,刘道玉被免职,此后武大再次进入长达数年的缓速发展期。

  1984年,成为全国首批成立研究生院的院校之一成立经济与管理学院、图书情报学院。

  1986年,经济与管理学院分为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成立法学院。

  1988年,成立成人教育学院、建筑学系。

  1990年,成立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1992年,成立政治与行政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1993年,百年校庆盛典,同年10月举办了93’国际科学哲学与科学逻辑学研讨会。

  1994年,空间物理学系与无线电信息工程学系合并,成立电子信息学学院。

  1995年,武汉大学成立新闻学院。成为首批进入中国“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1996年,成立旅游学院、律师进修学院、哲学学院。

  1997年,成立文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理学院、化学学院。

  1998年,成立历史文化学院、留学生教育学院。

  1999年,院系重组,由16个学院、3个直属系改组为9大学院,即:人文科学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大众传播与知识信息管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2000年8月2日,武汉大学与其周边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2001年2月13日,武汉大学正式进入中国“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名单。

办学成果

  截至2011年12月,武汉大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27项,SCI论文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均位列全国高校前列,在第一、二、三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奖数均居全国高校第三位,第四届居第二位,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社科课题均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有数十项成果获得国家“ 五个一 ”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学校连续十次荣获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成交奖)和优秀组织奖。

  人文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积极探索关系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智力支持。如:大型汉语工具书《故训汇纂》、译著《康德三大批判新译》、学术专著《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等成为新时期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截至2011年12月,武汉大学积极利用自身的科技、智力资源优势,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方式,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共同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平台,联合创办了7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

  武汉大学参与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在南北极科学考察、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关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马协型、红莲型杂交稻、高频地波监测雷达、GPS全球卫星定位与导航、高性能混合动力电池等应用型科技成果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理论价值,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3]

知名校友

  两院院士查全性 著名电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1980年当选)

  卓仁禧 著名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1997年当选)

  李德仁 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199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1994年当选)、欧亚科学院院士

  邓子新 微生物学家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0年当选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

  舒红兵 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2011年当选)

  龚健雅 遥感测绘学家,中国科学院地质学部院士,(2011年当选)

  张俐娜 高分子化学家,2011年获得美国化学会年安塞姆•佩恩奖,同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院士

  张蔚榛 著名农田水利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1997年当选)

  宁津生 著名大地测量专家。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1995年当选)

  刘经南 著名大地测量学专家。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1999年当选)

  张祖勋 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2003年当选)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茆智 著名农田水利学专家,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2003年当选)

  朱英国 植物遗传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院士院士(2005年当选)

  李德仁 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199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1994年当选)、欧亚科学院院士

  李晓红 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

  李建成 测绘学家,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

  社会科学家韩德培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名法学家

  谭崇台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名经济学家

  马克昌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名刑法学家

  彭斐章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名图书馆学家

  陶德麟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李龙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名法学家

  冯天瑜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名历史文化学家

  刘纲纪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名哲学家、美学家

  宗福邦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汉语言文字学教授

  著名教育家杨小凯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1982年,被武汉大学聘为助教、讲师。两次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2002年和2003年),但是在04年不幸辞世,享年五十六岁。被誉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

  李浩培 中国当代著名国际法学家。上海市人。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历任武汉大学教授兼法律系主任、浙江大学教授兼法学院院长

  袁浚 中国著名体育教育家。岳阳人。 留学德国(专修游泳) 中国提倡军事化体育的先驱。1934和1946年武大聘为教授(民国最高学术会议审查批准)体育、卫生主任

  汪德亮 著名教育家、广东广州人曾任武汉大学教授华南师范学院副院长

  桂质柏 著名教育家、湖北武昌人曾任武汉大学外国文学系教授及图书馆馆长

  胡庶华 著名教育家、湖南攸县人曾任武汉大学总务长兼教授、湖南大学校长

  张荣 至善教育著名教育家,江苏南京人

  党政界辜胜阻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刘亚洲国防大学政委。中将,国家主席李先念女婿,夫人李小林

  万鄂湘 民革中央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李锐 中央组织部原副部长

  孙志军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杨胜群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生常务副主任

  鲍绍坤 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

  卢雍政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汪鸿雁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肖志恒 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唐军 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

  李春明 湖北省委常委、秘书长

  熊选国 新疆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李金早 广西自治区党委常委、政府常务副主席

  阮成发 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

  李军 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

  杨光洪 黑龙江省委原副书记

  薛晓峰 中山市委书记

  谢志刚 广西编办主任、原河池市长

  朱胜运莱芜市委副书记

  鹿心社 江西省政府省长

  孙志刚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

  刘宁 水利部副部长

  周建 环保部副部长

  胡保林 环保部副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

  宁远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原副主任

  张野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

  陈小江 黄河水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郭生练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赵斌 湖北省政府副省长

  洪峰 北京市副市长

  雷元亮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

  刘西尧 教育部原部长

  陈俊勇 国家测绘局原局长

  杨纯 卫生部原副部长

  李建明荆州市长

  李庆雄潮州市代市长

  周霁十堰市市长

  金学峰 西安市副市长

  王玉庆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周天鸿 广东政协副主席

  徐志纯 浙江人大原副主任

  周宜开 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陈春林 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仇小乐 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吴秀凤 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胡振鹏 江西人大原副主任

  孙用和 江西人大副主任

  庞道沐 湖北省人大原副主任

  谢晓尧 贵州省政协副主席

  林栖凤 海南省政协副主席

  林炎志 吉林省政协常委副主席

  企业界程念高 中国华电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郭涛 中国建筑股份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

  那希志 中国华能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舒印彪 国家电网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于崇德 中国国电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王振有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第五届校友

  胡代光 先后任北京大学经济系讲师、副教授、教授、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并兼任系副主任、主任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1988—1993年任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员会委员。还曾担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会长(现任名誉会长)、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现任顾问)

  何炼成 先后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导师,兼任国内20所大学兼职教授,日美德4所大学客座教授。

  潘垣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兼任武汉大学教授、博导

  张家铝 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技大学理学院副院长、天体物理中心主任。中国科技大学天体物理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易中天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厦门市规划委员会委员,成都市城市规划委员会顾问,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推委会委员,中央电视台《魅力中国》推委会委员和评委会委员

  熊召政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省文联副主席兼文学艺术院院长

  张晓刚 历任鞍钢钢铁研究所所长助理,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鞍钢科技开发部副部长、部长,鞍钢副总工程师,鞍钢新钢铁公司副经理、总工程师,鞍钢总经理助理兼新钢铁公司总经理,鞍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鞍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

  池莉 武汉市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席,兼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武汉市政协常委,湖北省文联副主席

  卡里姆•马西莫夫哈萨克斯坦人,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在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专业学习,获得法学学士学位,哈萨克斯坦政府总理

  第四届校友 陈俊勇 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曾任国家测绘局总工程师、局长,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副主席,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执行局执委,是全国政协第七、八、九届委员。现任国家测绘局科技委主任

  陈善广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兼任《航天员》和《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杂志主编,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中国宇航学会理事,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名校的兼职教授

  陈文蔚 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1948年受聘任教于美国著名文理学院玛瑞塔学院(Marietta)经济系,武汉大学兼职教授,国务院外国专家局成员。曾获“海外中山学会”授予的“学贯中西” 奖牌、“全美名人传记协会”颁发的美国荣誉金奖章

  方辉煜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从事航天事业,主要从事系统总体、系统试验、系统仿真等工作。历任航天二院总体设计部主任、航天二院副院长、二院科技委副主任、总设计师等职务。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常务理事、《航空学报》常务编委、哈工大兼职教授

  林宗坚 曾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科技委员会主任,中国测绘学会常务理事兼信息网分会主任,中国图像图形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图像图形学会理事长,国家测绘局科技委员会委员,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王明庥 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南京林业大学校长,中国林学会第五、六届常务理事,第七届副理事长。现任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兼任国家技术发明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林学学科评审组召集人,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林业专业评委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科技委员会常委

  游效曾 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化学组评委,《无机化学评论》国际编委,《中国科学》化学部编委,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学报》主编

  第三届校友陈东升 ,泰康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金融保险专家。

  范云六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学家。国际水稻遗传工程委员会委员,亚洲植物技术中国项目负责人,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组成员

  付向东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细胞与分子医学系教授、美国先进科学协会会员,RNA协会会员、白血病与淋巴癌协会委员、美国生物医学科学RayWu协会会员

  江元生 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化学家。中国化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兼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计算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理论有机化学家联合会特别理事

  雷军金山公司总裁,小米科技CEO

  李方华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教授。著名单晶体电子衍射结构分析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李京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人文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用经济组副组长,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经济与管理评审组组长

  李连和 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市科协副主席,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办公室主任。曾任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科技局局长

  李锐 中组部原副部长。中共党史专家、毛泽东研究专家、政治家、作家。历任水利部副部长,电力部副部长、国家能源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组织部青年干部局局长、常务副部长,中央委员,中顾委委员

  刘家恩 生殖医学专家。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单精子注射实验室实终身主任,美国马里兰州大巴尔的摩医学中心生育医学中心研究室主任

  刘西尧 前教育部部长,革命家,政治家

  刘先林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博导,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航测专家

  田源 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创始人。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中国诚通董事长,实业家,期货、物流专家。全国青年常委

  颜泽贤华南师范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于刚 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迈康管理学院讲席教授。运筹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张明高青岛海洋大学教授、电波传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ITU—R电波传播研究组主席

  张学知 华中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组书记

  赵耀东 曾任台湾经济部部长、经济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

  第二届校友张培刚 经济学家,华中理工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柯俊 材料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

  方成 漫画艺术家,《人民日报》高级编辑

  黄孝宗 航天科学家,曾任美国航太推进系统公司总工程师

  张效祥 计算机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总参58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

  陈荣悌 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天津市人大副主任

  刘诗白 经济学家,西南财经大学名誉校长,曾任西南财经大学校长

  王梓坤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董辅礽 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邹节明 全国优秀企业家和中医药专家,桂林三金药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党委书记、集团公司研究所总工程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第一届校友黄彰任 著名的美籍华人实业家,曾任美国国会顾问、泰国森美实业公司总经理、泰国森美石油公司董事长、新加坡石油公司董事长

  端木正 著名的法学家,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钟期荣 著名的法学家,香港树仁学院校长,香港特别行政区推委会委员,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港事顾问

  欧阳予 著名的核反应堆及核电工程学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佛松 著名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八届全国人大常委,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庹震 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经济日报》副总编

  陆长生 全国外经贸优秀企业家,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上海公司总经理

校园文化

校名

  武汉大学之前的名字是“国立武汉大学”。旧时汉语的书写顺序是从武汉大学右向左,“国立武汉大学”,所以按如今的从左至右的习惯就成了“学大汉,武立国”,读来慷慨大气,意味深长,甚是巧妙。“学大汉,武立国”这一绝妙的巧合是武大教授,兼副校长吴于廑于1950年首先提出的。关于“学大汉武立国”的理解一般有两种(实际上意思基本一样)。“学大汉,武立国”即像汉朝那样以武立国,使人想到那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迈宣言。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另一种就是把“大汉武”连起来就成了“像汉武帝那样立国”,汉武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自不必说。这样理解也同样豪情万丈。

传统

  宽容自由。悠久的历史成就了武汉大学深厚的人文底蕴,百年沉淀下来的是武大人心中坚守的宽容与自由。历史上,武汉大学既有闻一多这样的斗士学者,也有陈源这样的绅士教授,有黄绰这样的国学大师,又有周鲠生这样的法学至尊。曾任武大教务长的美学家朱光潜把教育的本质归结为“宽大自由”,他说过:“‘宽大自由教育’必以‘博学’为基,以‘守义’为的。”武大的老师崇尚学术民主,崇尚学术自由,所以他们的观点永远百花齐放,见解往往标新立异;武大学子则塑造了校园里自由的学习氛围,在情人坡晨读、在樟树林自习,学无定处,学无定时,学无止境。

校训

  国立武汉大学时期的校训为:明、诚、弘、毅

  “明”即明晓事理,系对智识的要求;“诚”即内心真诚,系对品质的要求;“弘”即抱负远大,系对理想的要求;“毅”即刚毅坚强,系对意志的要求。“明”和“诚”出自《中庸》,“弘”和“毅”出自《论语》,“明”可对“诚”,“弘”可对“毅”,同时“明诚”可对“弘毅”。

  武汉大学新校训为: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

  “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自尊自重,不断自力图强,奋发向上。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就事业当以此为训。该校最早前身为“自强学堂”,其名也取此意。

  “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意谓抱负远大,坚强刚毅。武汉大学旧校训“明诚弘毅”就含此一词。

  “求是”即为博学求知,努力探索规律,追求真理。语出《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拓新”,意为开拓、创新,不断进取。[10]

校歌

  学堂歌

  为晚清湖广总督张之洞所创,受外国学堂歌曲及中国古风影响,主要目的是“感发其忠爱之忱,鼓励其自强之志”,格式为六字句加七字句,共分十三段。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但由于学堂歌按令“遍发湖北通省各学堂、各军营”,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算作是自强学堂或方言学堂的校歌。原曲已散失,通常演唱的是2003年武汉大学110周年校庆时重新由原古谱曲的缩略版,歌词为:

  天地泰,日月光,听我唱歌赞学堂。

  圣天子,图自强,除去兴学无别方。

  我同学,生此方,切莫辜负好时光,

  众同学,齐奋往,造成楚才皆贤良。

  文善谋,武知方,学中皆是国栋梁。

  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校歌

  武汉大学前身国立武昌高师的校歌。曲作者为十九世纪中后期美国作曲家Henry S. Thompson,歌词在张渲校长主持下作成,具体作者不详。歌词如下:

  乾坤清旷,师儒道光,国学建武昌。

  镜湖枕麓,屏城襟江,灵秀萃诸方。

  东西南朔,多士跄跄,教学益相彰。

  朴诚有勇,陶铸一堂,学盛国斯强。

  国立武汉大学校歌

  1939年3月3日,国立武汉大学第351次校务会议通过了“校训校歌迭奉部令饬拟呈报应如何办理案”,议决“推定徐天闵、刘博平、朱光潜三先生组织校歌撰拟委员会,由徐天闵先生召集”。传唱版本是综合袁桓昌校友回忆歌词,和何淑英校友提供词曲两个版本而得。全词如下:

  黄鹄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 再举兮,知天地之圆方。

  试选珞珈胜处,安置百亩宫室, 英隽与翱翔。

  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朝斯夕斯,日就月将。

  念茫茫宙合,悠悠文物; 任重道远,来日亦何长。

现武汉大学校歌

  珞宣作词,陈国权谱曲,为1998年所征集。歌词暂列如下:“东湖之滨,珞珈山上,这是我们亲爱的学堂。百年沧桑,弘毅自强,根深叶茂育桃李,满园芬芳。啊……美丽的珞珈山。多少雄鹰竞翱翔,竞翱翔。扬帆长江,奔向海洋,这是我们成长的地方。德业并进,求是拓新,大同寰宇向未来,我创辉煌。啊……心中的珞珈山。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今朝多磨难,明日作栋梁,明日作栋梁。”曲调昂扬向上,富有时代气息。歌词以武汉大学校训“自强,弘毅,求是,拓新”为核心展开,通俗易懂。[1]

校园文化节

  “珞珈之春”科技文化节:以大学生科技节为主体,通过定期举办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珞珈论坛”、“红枫论坛”、“院士论坛”、“创新与创业论坛”、“人生规划与职业导航”等项目为代表的学术讲座和科技竞赛活动,培养和提高青年学生的科技创新、创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珞珈金秋艺术节:珞珈金秋艺术节创立于1987年,是武汉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中最响亮的品牌。 艺术节以唱响时代主旋律为目标,坚持艺术竞赛与艺术欣赏完美融合。

  珞珈金秋国际文化节:珞珈金秋国际文化节创立于2005年,以留学生为主体,以国际文化交流为主题,旨在增进各国学生的相互了解,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

  社团文化节:社团文化节是武汉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的最重要的品牌活动,是校园文化活动中一朵奇葩。文化节大小活动60余项,其中“樱花诗赛”、“樱花笔会”两个项目,在武汉地区甚至全国高校均产生了广泛影响。

  校园文化活动超市:2003年启动的“校园文化活动超市”是武汉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一项新的品牌,已形成“珞珈剧苑”、“珞珈文苑”、“艺术竞技场”、“艺术万花筒”、“科海扬帆”、“周末艺苑”等六大板块30多个子项目,内容涉及文学、艺术、科技、实践等诸多方面![11]

外部交流合作

  据武汉大学官网资料显示,武汉大学与44个国家和地区的370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3]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东京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大学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武汉大学每年接待来访外宾2500人次,聘请约百名外国专家长期在校任教,每年举行国际学术会议30余场。对法交流是武汉大学国际合作交流的特色和优势,合作交流项目多,层次高,武汉大学与法国三十几所高校建立了学术关系,被希拉克总统称为“中法合作的典范”。武汉大学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设国际联合培养项目和进行长短期学生交流等方式,培养具有特殊国际视野的人才。武汉大学先后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等国外高校共建了三所孔子学院。[12]武汉大学赴法留学人数居全国第一,赴美留学人数亦居全国第三。[13]

视察访问

  1937年12月,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来到武汉,次年5月移居珞珈山,并接见美国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诺。在武汉大学期间,他三次给武汉大学学生作演讲。

  1954年2月28日,罗荣桓元帅回母校武汉大学视察。

  1955年4月15日和1962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班禅大师两次访问武汉大学。 1958年9月12日,毛泽东主席亲临武汉大学视察,下午7时20分,毛泽东主席来到武汉大学校办工厂,并和在工厂实习的学生亲切握手,7时50分,毛泽东主席接见武汉大学等学校的师生员工共13,000余人。

  1963年11月5日,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访问武汉大学,并在其抗战时的旧居前留影。

  1964年11月4日,国家副主席董必武陪同阿富汗国王查希尔及王后访问武汉大学。

  1974年4月17日,叶剑英元帅接见武汉大学中文系在东方红32号轮上实习的师生。

  1980年11月6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丕显视察武汉大学。

  1983年11月15日,老校友伍修权将军回武汉大学祝贺校庆。

  1988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乔石视察武汉大学。

  1990年1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来武汉大学检查工作。

  1992年春,邓小平南巡时接见武汉大学博士生游景玉。

  1993年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题词祝贺武汉大学建校100周年。江泽民同志的题词是:发扬优良传统,培养优秀人才。李鹏同志的题词是:大胆改革,开拓前进。

  2003年武汉大学110年校庆之际,丁肇中等来自世界各地的400多名人登陆珞珈讲坛。

  2006年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武汉大学,称树立中法教育合作典范。

  2008年4月10日武汉大学法学国际法专业校友、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理卡里姆•马西莫夫回到母校访问。

校史争议

  武汉大学于1993年在国内大学中率先举办“百年校庆”。此后武大校方一直宣称,武大溯源于1893年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然而,在1992年以前,武大官方从未正式承认过始建于1893年的自强学堂为学校前身。长期以来,武汉大学一直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作为学校历史的正源,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武大明确以1913年为建校年份,并以此为标准举办过多次校庆活动,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1983年刘道玉先生任校长时,曾举办武大建校七十周年的庆典。

  1893年11月29日,张之洞向光绪皇帝上书,奏请开办一所新式学堂以培养洋务人才,新学堂名为“自强学堂”,校舍定于武昌读书堂街三佛阁,1902年自三佛阁迁到东厂口改名为方言学堂。方言学堂于1911年初停办。方言学堂停办后,方言学堂位于武昌东厂口的校舍一度被武昌军官学校所占用。1913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决定设立武昌高师,湖北都督黎元洪决定将武昌军官学校使用的校舍提供给武昌高师使用。武昌高师的兴建,并不是方言学堂的恢复重建,其师资、学生也与方言学堂并无继承关系。

  1991年年底,武大校友总会号召校友捐资兴建校门向80周年校庆献礼,1992年全年,武大也一直做80周年校庆的筹备工作,但在当年下半年突然决定将在1993年举办百年校庆,并于1993年10月向社会宣布,抛弃了过去以武昌高师为学校正源的看法,将武大校史正式上溯到了自强学堂。而武大也成为全国著名大学中第一所举办“百年校庆”的高校。

  武汉大学准备在1993年举办“百年校庆”时,武汉大学曾就此上报国家教委审批。让武大组织专家论证。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泰斗、厦门大学教授潘懋元参与了此次论证并对武大建校于1893年的结论提出了异议,为顾及武汉大学的颜面,潘懋元和他的学生刘海峰在论证材料中写道:“只要在第一手资料或武昌高师15年间的其它资料中,有提到与此前的湖北方言学堂有继承关系,武汉大学校史起算时间上延至1893年的论证便可以成立。”当时武大校方对潘懋元的论证意见断章取义,刊出对武大较为有利的文字以说明参与论证的高等教育史专家“一致赞同”武大上延校史。1993年,武大在证据并不充分的情况下举办“百年校庆”,招致了全国其他高校,包括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的普遍质疑。武汉大学校史造假也因此成为高等教育界的一桩公案。

武汉大学樱花

最佳赏樱时间

  最佳旅游时节:四季皆宜。每年3月中下旬,1000多株樱花在武汉大学的校园内竞相开放,极为壮观。成千上万游客慕名而至,流连观赏,大有“三月赏樱惟有武大”之意。

住宿信息

  校内宾馆有五家,住在校园里别有一番幽静之美。武大推荐住宿:1、珞珈山庄;2、明珠园招待所;3、弘毅大酒店;4、武大培训公寓;5、星湖园酒店。

赏樱线路

  从武汉大学正门进,也就是“国立武汉大学”牌坊,进去后,有到湖滨的校车,上车后一块钱。武大樱花从教二旁的鲲鹏广场开始,一直绵延到行政大楼附近,其中以樱顶老斋舍最佳。从八十八级台阶上去,可以高处观望樱花繁盛全景。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当然,武大的樱花还零散的分布在行政楼附近和其他校区小部分。
 

山东·江北水城 运河故都·聊城 www.jiangbeishuicheng.com

聊城旅游 聊城旅行社 聊之旅 聊之旅旅行社 江北水城 江北水城旅游 江北水城旅行社 聊城景点 聊城特产 聊城导游 聊城机票 聊城酒店 聊城租车 聊城会议 聊城特价机票 城特惠酒店 聊城高级导游 全国优秀导游员 聊城旅游网 江北水城旅游网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