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欢迎,请登录 传真:0635-8336665 24H电话:0635-8681234

严凤英

中国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安庆黄梅戏发展的缔造者、“七仙女”的塑造 严凤英(1930~1968)安徽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人,中共党员,历任安徽安庆市黄梅戏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文联三届委员,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58年9月毛泽东主席视察安庆时,观看了严凤英黄梅戏表演。文革遭迫害致死,现骨灰安放在安庆市菱湖公园内黄梅阁中,安庆罗岭镇建有严凤英故居纪念馆,毛泽东为其题写“党的好儿女”。严凤英黄梅戏代表作《打猪草》、《游春》、《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等

线路分类: [博物馆]

景点地点: 国内 安徽省 安庆市

本站推荐:

景点详细介绍

 

严凤英

1.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

2.马兰主演黄梅戏电视剧马兰主演黄梅戏电视剧

3.王冠亚撰写的同名传记王冠亚撰写的同名传记

4.原创现代黄梅戏《严凤英》原创现代黄梅戏《严凤英》

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

    严凤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十岁开始学唱黄梅调,为族人所不容,后跟随严云高学戏,取艺名凤英。在1952年上海举行的第一次华东戏曲会演,严凤英以黄梅戏传统小戏《打猪草》和折子戏《路遇》,获得广泛赞誉,1954年因在黄梅戏电影《天仙配》中饰演七仙女而扬名全国。文革期间因迫害致死。

人物简介

  中国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安庆黄梅戏发展的缔造者、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七仙女”的塑造 严凤英(1930~1968)安徽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人,中共党员,历任安徽安庆市黄梅戏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文联三届委员,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58年9月毛泽东主席视察安庆时,观看了严凤英黄梅戏表演。文革遭迫害致死,现骨灰安放在安庆市菱湖公园内黄梅阁中,安庆罗岭镇建有严凤英故居纪念馆,毛泽东为其题写“党的好儿女”。严凤英黄梅戏代表作《打猪草》、《游春》、《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等

艺术风格

  在23年的艺术实践中,严凤英在唱腔和表演方面都有新的创造,为黄梅戏艺术的发展 作出重大贡献。她嗓音清脆甜美,唱腔朴实圆润,演唱明快真挚,吐字清晰,韵味醇厚,并注重从人物感情出发,力求达到声情并茂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表演质朴细腻、塑造过许多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如《打猪草》中的陶金花、《天仙配》中的七仙女、《女驸马》中的冯素贞、《牛郎织女》中的织女,以及现代戏《丰收之后》中的赵五婶等。其中《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均摄制成影片。

  她的唱腔圆润明快,表演质朴细腻,吸收京剧、越剧、评剧、评弹、民歌等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世称严派。

艺术道路

  严凤英的艺术道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945年春天以前,是第一个阶段。由于父亲严司明和母亲离异,她在四五岁时,就回到祖父母居住的罗家岭。田园风光陶冶着她幼小的心灵,与姑、姐们挖野菜、放牛的同时,她学唱了流传于当地的不少民歌,艺术的种子在心灵中悄然播下。不久,因为抗战爆发,她的父亲严司明也回到家乡,闲居无聊时,教她唱京剧,这使她与戏剧艺术有了接触。在她十来岁时,同族中曾参加戏班的严云高将黄梅戏带回了罗家岭,他一面开铺谋生,一面收徒授艺,严凤英由此与黄梅戏结下缘分。她始而偷偷学戏,继而拜严云高为师傅,正式成为他的女弟子,并学会了《送香茶》、《春香闹学》等传统戏中的单折。从学唱民歌小调,到学唱学演黄梅戏,从四五岁到十五岁,严凤英度过了踏上黄梅戏表演艺术道路的准备时期。

  1945年春至1951年初,是第二个阶段。1945年春天,严凤英在桐城练潭张家祠堂第一次登台演出,参演的剧目是《二龙山》。虽然她在剧中扮演的是一个不重要的角色-女寨主佘素贞的丫环,但却是她黄梅戏舞台表演的起点。为此,她触犯了族规,差点被捆起来淹死,可她却没有放弃这条已然迈出第一步的道路,继续参加黄梅戏班的演出活动,终至离开家庭,从桐城唱到怀宁、枞阳等外县,唱到当时的省会安庆。

  随着舞台实践的不断丰富,严凤英的表演艺术水平迅速得以提高。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她本来就有较好的演唱天赋,又虚心向前辈艺术家学习,她回忆道:"我到安庆想把戏演好,就努力学习。那时学表演,主要靠观摩,看老前辈在台上一举一动怎么做,我就一点一滴记在心里,然后照葫芦画瓢搬上舞台。因为我是女性,演旦角戏的动作要细腻些,像是那么回事,观众看得很有味,反映说严凤英的'小做'很好。"正是凭着这种学习精神,严凤英在表演艺术上崭露头角。据老艺人回忆,《二龙山》一剧的主角是女寨主佘素贞,严凤英扮丫环表演竟使剧名更换为《丫环挂帅》。然而,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黑暗社会,艺术上崭露头角的严凤英非但没有得到扶助,反而遭到摧残,她被迫一次次地离开她钟爱的舞台,其间,她又学唱过京剧。她流落各地,无家可归,直到新中国成立。1951年初,她终于重返黄梅戏舞台,是她生活上备受磨难、艺术上得以丰富提高的时期,也为她艺术创造的辉煌作了铺垫。

  从1951年初开始,严凤英进入了艺术道路的第三个阶段。回到安庆后,她在“群乐”剧场演出,这时,党派干部和新文艺工作者帮助改戏改人改制,使她“接触新文艺思想”。除演出传统剧目外,还配合土改、反霸、抗美援朝、宣传婚姻法等,演出过《江汉渔歌》、《两朵大红花》、《木兰从军》、《柳金妹翻身》等。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1952年夏,她参加了安徽省暑期艺人训练班,认真学习了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思想变化更大,“旧社会把我当成草,新社会把我当作宝”。解放前苦难的经历使她对共产党、对新中国充满了感情,从而也激发了她积蓄已久的艺术创造热情。从1953年到1965年,她先后主演了《天仙配》、《女驸马》、《打猪草》、《闹花灯》、《牛郎织女》、《红色宣传员》、《江姐》等近50个大小剧目,她的表演艺术水平也不断腾跃,既形成了独自的风格特色,又代表着当时黄梅戏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平,并对剧种风格的形成发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唱腔艺术

  中国戏曲从形成之初始,其艺术表演手段中就有了不可缺少的一项--歌唱,这是它有别于西方话剧艺术的明显特征。观众步入剧场的心态既是“看”戏,更是“听”戏,在相同腔调和其他演员演唱的比照之下,他们审听着眼前演员的演唱是否动人,技巧是否高超,希冀自己被征服。因此,一个戏曲演员,其成就的高低首先就表现在歌唱水平上。严凤英也不例外,她的唱腔,极富艺术魅力,令每个听众都过耳难忘。严凤英的先天嗓音好,沙甜的音色尤其适合演唱黄梅戏。但是,她的唱腔之所以能够倾倒观众听众,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她善于创造。

  戏曲演唱的美学标准,古代曲论家们作过较多的探索。生活于元杂剧兴盛时期的胡祗遹《<黄氏诗卷>序》中就提出过“九美”说:女乐之百伎,惟唱详焉。一、姿质浓粹,光彩动人;二、举止闲雅,无尘俗态;三、心思聪慧,洞达事物之情状;四、语言辨别,字真句明;五、歌喉清和圆转,累累然如贯珠;六、分付顾盼,使人解悟;七、一唱一语,轻重疾徐,中节合度,虽记诵娴熟,非如老僧之育经;八、发古人喜怒哀乐,忧悲愉快、言行功业,使观听者如在目前,谛听忘倦,惟恐不得闻;九、温故知新,关键词藻时出新奇,使人不能测度,为之限量。九美既具,当独步同流。

  在九条标准中,一、二、六项指演员的先天条件与外在神态,其余均是歌唱的具体要求。严凤英的唱腔艺术正是符合了这些美学标准,才倾倒了观众听众。

  严凤英的唱腔,首先贯穿着一个“情”字,在深入把握人物性格、测度具体戏剧情境后,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即所谓“洞达事物之情状”, 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发古人之喜怒哀乐,忧悲愉快”,也是李渔所指出的“唱曲宜有曲情”,有了“情”才能“变死音为活曲,化歌者为文人”。《天仙配》是她演唱十分成功的一部作品,她曾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之邀,谈过自己的演唱体会,充分表明了她对七仙女在特定情境中情感的把握,并介绍了自己在演唱中的处理方法。例如:“我本住在蓬莱村”一句,她的理解是:“当董永问'但不知大姐家住哪里,要往哪道而去?'这个意外的问题假如答不出来,或者答迟了,都要露出马脚。”所以马上接唱。“前半句七女的心情有点发慌,后半句则是撒谎,谎撒得比较圆满,还带着有几分自我欣赏的情绪。”撒谎--心慌--自我欣赏,她正是在把握了特定情境和七仙女欲爱还羞的情感基础上,完满地处理了这一句以及这一段唱腔。再如“分别”一场中,“董郎昏迷在荒郊,哭得七女泪如涛”两句,严凤英理解是“好像是压在肚子里的一肚子苦水,'蓬'地一下突破了一个缺口,迸发出来,所以感情是非常激动的”;而于“你我夫妻多和好,我怎忍心将你抛”两句,“虽然也是悲恸的,但要平稳些、缠绵些,这样才好表示她和董永夫妇恩爱的感情”。理解得如此深入,唱出后才十分打动人心,唱腔才有了灵魂,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有了魁力。也因为如此,她在不同的剧中扮演不同的人物,乃至同一剧中同一个人物,声音色彩都有差异。《打猪草》中透出的是娇稚明亮的奶腔,《夫妻观灯》中给人以爽朗与宽厚的感受,《天仙配》“路遇”中的唱腔流露出的是娇羞与自信,《牛郎织女》中她的音色中就可以直接传达出的是沉郁和压抑。不必观看舞台演出,从她的唱腔中就可以直接领悟到人物身份、性格和情感,她的唱腔足以“使观听者如在目前,谛听忘倦”,仅仅靠声音,她就把人们带入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

  严凤英的唱腔不仅“动听”,而且“好听”,这是她恰当地运用嗓音对黄梅戏声腔进行处理的结果,使演唱“清和圆转,累累然如贯珠”,“关键词藻时出新奇,使人不能测度,为之限量”。对于这一方面的成就,申非伊的《严凤英唱腔初探》作了细致的分析。她既遵从传统戏曲演唱“字正腔圆”的标准,更追求“啭”、“润”的效果。比如《天仙配》“满工对唱”这段唱腔的处理方法,就是在准确把握字音声调基础上,大量运用前倚音,造成下滑、上挂的效果,并且按字调字情的不同,每句都有不同的唱法,使得唱腔生动而不呆滞,既明快又有浓厚的抒情意味,既纯直又圆润丰满,令人品味不尽。此外,她还经常运用颤音、擞音、顿音等方法,一方面服务于人物情感的表达,另外一方面又使唱腔更加婉转动听。

  “语音辨别,字真句明”,这是胡祗遹提出的演唱要求,也是戏曲演唱的基本准则。如果达不到这个要求,演员就未能将曲意传送到观众的耳中,艺术效果必然大打折扣。严凤英在演唱中十分注重一点,她的咬字吐字异常清晰,字音结实丰满,观众易听易懂。她既学习京剧的吐字方法,又注重保持黄梅戏语言的地方特色,将两者糅合使用,力求最佳歌唱效果,她对徒弟田玉莲曾说过一段关于吐字的认识:“我是借用了京剧的一些吐字方法与安庆话糅合在一起的。比如安庆话念'春风送暖'的'暖'字,就念成'卵'字,这样就不好听,就得改用普通话,念'暖',这样音就圆了。又如:'我有一言奉劝君'中的'劝'字,安庆话念'串'字,这也应该改用普通话的'劝'字音。但是'小女子也有伤心事'的'事'字,就不能按普通话来念,就得按安庆话来念,把'事'仿成'四'音,如念'事'就不像黄梅戏了。”由此可见她在演唱中对咬字吐字的讲究,这同样是她的唱腔广受欢迎、时被模仿、影响久远的原因之一。

艺术人生

  严凤英除了在唱腔艺术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外,在舞台上乃至银幕的表演上,同样达到了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境界。她所塑造的陶金花、七仙女、冯素珍、江姐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令人难忘。她在表演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可用“细腻”、“传神”四个字来概括。

  戏曲演员表演的根本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而要塑造好人物形象,必须对所演人物的性格、感情深入发掘,并转化为舞台动作。发掘得越深,表演得越细腻,越趋近“传神”的境界。人们对严凤英扮演的七仙女赞赏备至,殊不知她对这个角色进行了多少次的琢磨和理解!且看她自己的理解:“七仙女是个神仙,按理也要从神仙这个角度给她来分析一番。神仙我没见过,也没法见到,但是我可以把她按照人的思想情况来处理……我想她敢从天上跑到地上,又敢当面向一个陌生男子主动地提出婚姻大事,并且想出一些巧妙的办法打动董永,难住刁恶的傅员外……那么,她一定是个既大胆又聪明,既热情又能干的姑娘。”通过分析,她抓住了七仙女所应有的性格基调,其表演也就有了丰富的内涵。严凤英在拍摄电影《女驸马》时,受到导演刘琼的启发,更加注意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潜台词准备得十分充足,表演也就更为细腻。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凡是没有感觉到和所扮演的角色相类似的活的情感,是说不上真正的艺术创造的。”斯氏的体系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戏曲,但中国的戏曲表演不能没有“体验”,李渔要求演员“解明曲意”,“得其义而后唱,唱时以精神贯串其中,务求酷肖”,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说得更明确:"唱者必先设身处地,摹仿其人之性情气象,宛若其人之自述其……"要求的都是"体验"。短短的一段戏,严凤英理解得何其细致,完全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再加上与对手的感应交流,终转化成一段生动细腻的舞台表演来,使观众为之担心,又忍俊不禁,领略了一次的美的创造。

  戏曲表演不仅需要深入体验角色的感情世界,还需要借助独特的表现手法--程式--将人物性格与感情再现出来。在这一方面,严凤英也堪称杰出。黄梅戏由“三打七唱”的民间小戏发展而来,表演程式积累不多,这为严凤英表演设下了重重困难,但同时又给她的创新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空间。严凤英的方法是: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一是向昆剧、京剧等积淀丰厚的戏曲学习借鉴,以丰富自己的表演手段;二是回到人物性格,以人物性格为依据,创造性地运用程式,让程式为表现人物服务,程式是手段,演活人物是目的。例如《女驸马》中“状元府”一场,当刘文举传旨招她为驸马,哥哥又指出事态严重性后,“为了表现冯素珍的那种心慌意乱一筹莫展的焦急心情,我糅合了旦角和生角的不同表演程式,较为恰当地表现了角色的内心世界。这段戏里,手按纱帽,双眉紧锁,在场上以旦角的台步踱来踱去,筹思万全之计。这时只有我(冯素珍)和你(春红)两人,环境允许我们暂时恢复女儿身份,同时也由于心烦意乱再也无法顾及这些细节(指状元公的体统)。因此,虽然穿着靴子,还是用旦角的台步,这样做,对于表现冯素珍此时此刻的典型性格就较为得体。”同一角色,既用生角的程式,又用旦角的程式,这在行当划分严格的京剧中恐怕是不可能的,而在严凤英这里却变成了现实,并且赢得了观众的认可与欢迎,于中可见严凤英表演艺术成就的又一个层面。1946年,严凤英来到安庆市,先在群乐剧场演出,以《小辞店》、《游春》两曲戏轰动安庆。

  1948年,社会动荡不安,不满20岁的严凤英流落到上海,解放前夕又辗转到南京。为生计所迫,严凤英易名严岱峰,先在舞厅伴舞,后结识京昆世家甘贡三之子甘律之,学唱昆曲《游园惊梦》等。严凤英对京昆艺术的刻苦追求,为后来她在黄梅戏中的精湛演技奠定了良好基础。

  1951年,严凤英重返安庆舞台,继续在“群乐剧场”演出(后改名为“胜利剧场”)。1952年,应邀到上海演出,她在传统小戏《打猪草》、《蓝桥会》和现代戏《柳树井》中所塑造的角色,情感真挚,性格鲜明,唱腔优美动人,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严凤英也因此被上海观众誉为造诣很深的艺术家。1953年严凤英调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1954年,再度赴上海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了《天仙配》、《砂子岗》、《打猪草》三曲戏,并获得了一等奖。

  从被调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至1966年的13年间,严凤英演出了50多个大小剧目,如《天仙配》、《女驸马》、《红色宣传员》、《刘三姐》、《牛郎织女》、《党的女儿》以及《江姐》等。尤其在《天仙配》、《女驸马》中塑造的七仙女、冯素贞的艺术形象,已成了她的代表作,也是黄梅戏中的珍品。她主演的《天仙配》、《女驸马》、《夫妻观灯》、《牛郎织女》,被拍摄成了黄梅戏电影艺术片。她主演的《天仙配》荣获文化部“金质奖章”。严凤英的唱腔亮丽沙甜,委婉动听,韵味浓郁,吸收京剧、越剧、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评剧、评弹、民歌等唱腔之长,将它们融会贯通,自成一家,誉为“严派”,广为流传,并被后人作为“精品”演唱。她是公认的黄梅戏一代宗师。

  严凤英是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全国妇女联合会委员、中国文艺家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1960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曾任安徽黄梅戏剧团副团长,她还获得过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文革”中,严凤英被指控为“文艺黑线人物”、“宣传封(封建主义)资(资本主义)修(修正主义)的美女蛇”,并被诬蔑为国民党潜伏特务,屡遭批斗。1968年4月7日夜,严凤英自杀身亡。1978年5月23日,中共安徽省委宣布为严凤英平反昭雪,同年8月21日省文化局举行了严凤英骨灰安放仪式。 

严凤英之死

    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一生共自杀过三次,吞金、上吊、服安眠药。前两次发生在解放前,原因是不堪凌辱,但均被抢救脱险;但是在“文革”中,死成了,很惨。说来令人发指。

  那是1968年4月8日,离她38岁生日还差一个月又16天。当时她头戴13顶大帽子,不堪重负,决定服毒自尽。服毒后曾失声痛哭,丈夫惊醒见到空药瓶,慑于禁令,不敢送医院抢救,而去报告头头。头头闻讯大怒,当即召开批斗会,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令严凤英立正挨批,直到药性发作,站立不稳方准许其夫送医院。第一家医院一口拒绝。第二家医院总算勉强收下,但是否抢救还需头头们开会研究决定。偏偏会上有两派意见,各从红宝书中找依据,久久相持不下。直至处于昏迷状态的严凤英呼吸停止,头头们才停止争论。但事情还没有完,因为活着的严凤英“罪孽深重”,遗体也不可能清白无辜,必须剥光衣服开膛破肚,查查体内是否藏着什么收发报机……其实,查收发报机是假,因为有个头头一言泄露了天机:“嘿嘿,这下,老子可把严凤英身上的什么都看见了!”

  三次自杀,以程度和决心来看,这第三次均不如前两次。严凤英服毒后没掩藏药瓶,并失声痛哭,似可表明她内心死意不甚坚决,或者服毒后又后悔而贪恋红尘。若想抢救,有的是时间。见死不救,这才必死无疑了。老实说,这简直是谋杀! 韩淑英摘自《名人传记》今年4月19日,是杰出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诞辰74周年。

  严凤英,原名红六(亦叫鸿六),天姿聪颖,12岁学唱黄梅戏,15岁搭班参加演出,由于走红,旧社会各类恶势力向她袭击,为了摆脱恶劣环境,她只得反抗、逃跑。据有关资料记载,她于1947年底避走南京学习京昆艺术与歌舞,不知情者说她此时失踪了。其实,在她避走途中,由她的祖父护送,曾路经秋浦,在秋浦河两岸和殷汇镇上唱了三个月的黄梅戏,在严凤英短暂的黄梅戏生涯中,她的这段避走秋浦唱黄梅的故事鲜为人知。

  那是1947年的10月份,严凤英当年只有17岁,她那灵雀般的歌喉和轻盈舞姿吸引了秋浦两岸的百姓,深受大伯大婶们的喜爱。严凤英是随她的师父程积善(贵池晏塘人)来到秋浦的,当时搭班唱戏的还有铜陵的桂月娥、桂天赐,殷汇的宋再春、洪连梓等老艺人。先在高坦一大地主的后花园搭台唱,后在灌口祠堂里唱,据说在唱《槐荫别》时,严凤英来了例假,被广大的秋浦观众谅解后,又深为没有看到严凤英“别夫上天”的精彩表演而惋惜。最后在殷汇老街苏家当铺大屋唱,据说当时票价仅为三角一张(旧币)。严凤英在秋浦河两岸前后共唱了三个月,演出的大戏有《小辞店》、《槐荫别》、《珍珠塔》、《二龙山》、《山伯访友》等,小戏有《兰桥汲水》、《春香闹学》、《送香茶》、《西楼会》、《打猪草》、《游春》等,如阵阵山野吹来的风,带着泥土香,陶醉了秋浦两岸的观众。严凤英不仅艺高,人也好,肯结人缘,在秋浦唱戏时,每到一处,还和房东结了干妈干婶。据现在还健在的八旬老人韩发祥回忆,严凤英在殷汇唱戏时,恰逢他结婚,新婚之夜,严凤英还和当地小姐妹们一齐闹新房,大伯、大婶们亲切地喊她“小严”或“红六”,她口口声声答应得亲嫡嫡的像亲生女儿一样。

  据说,严凤英离开秋浦后,即到铜陵去了,然后辗转前往南京学艺,直到1951年,严凤英才结束了流浪艺人生涯,回到安庆重返黄梅戏舞台。在短暂的艺术生命中,严凤英主演的大戏有20多个,小戏近30个,此外还拍了3部电影,曾多次与王少舫一起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同志演出,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被田汉同志誉为“黄梅戏里的梅兰芳”,被国人称为黄梅戏的“一代宗师”。

社会影响

  严凤英虽然只活了38岁,但她对黄梅戏的发展作了卓越的贡献,影响极为深远。 严凤英从15岁开始登台演出,她天赋的嗓音、艺术领悟力以及向前辈艺人虚心学习的精神,使她所扮演的舞台形象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她先后主演了50多部大小剧目,塑造了陶金花、七仙女、冯素珍、织女、江姐,以及《春香传》中的春香、《打金枝》中的公主、《桃花扇》中的李香君等一系列人物形象。正因为她对形象塑造得成功,黄梅戏由流传一隅的小剧种迅速引起广大观众的注意和喜爱,从1952年在上海演出《打猪草》而获得交口称赞,到1954年华东地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演员一等奖,再到她主演的《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被搬上银幕,严凤英个人的表演与黄梅戏的声誉鹊起紧密联系在一起。观众对黄梅戏熟悉是从对她的熟悉开始的,对黄梅戏的喜爱和迷狂也是从对她的表演、对她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欣赏开始的。严凤英的表演,既为自己创立了典范之作,又为黄梅戏剧作家、音乐家架起了一座通往观众的桥梁。

  没有严凤英,黄梅戏或许仍然能够发展但不可能在全国众多剧种中迅速崛起。

  严凤英是一位富于学习与创造精神的艺术家。从她登台演出到新中国成立初年,黄梅戏的生存环境艰难,表演艺术水平也处在粗糙的状态之中。新中国成立以后,严凤英和一批新文艺工作者为提高黄梅戏的艺术水平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她既虚心向前辈艺人学习,借鉴传统,更注重向兄弟剧种学习,曾拜北昆名家白云生为师学习京昆的程式动作,并融会贯通,用之于自己的表演中,为塑造人物性格服务。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1954年华东戏曲会演期间,她“向范瑞娟学习她扮演严兰贞的感情处理与水袖运用”。在音乐唱腔上,她支持音乐改革,经常提出建议并带头试唱,同时又在充分把握角色思想感情后赋予自己的创造。严凤英所作的努力,使黄梅戏的表演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其艺术表现能力和张力大大的增强。

  严凤英的表演艺术,对黄梅戏剧种的特色和风格,还起到了极大的强化作用。这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其一,黄梅戏源于农村,带着朴实自然的气息,严凤英的演唱使之更加优美动听,形成了黄梅戏不同于京剧的沉厚、越剧的清丽、豫剧的豪迈的自然、优美、亲切的音乐风格;其二、由于严凤英表演艺术精湛,唱腔优美动听,逐渐形成了观众的审美心理定式,更加喜爱女性形象和女声唱腔。这种审美心理定式反馈到剧种自身,又使之在女性角色、女声唱腔本来已占优势的传统上,更加强化了这一特色,旦角戏在黄梅戏中占着最重要的位置,与其他剧种相比,黄梅戏的这一特色也十分明显,它与严凤英的表演艺术成就是密切相关的。

代表剧目

  严凤英的代表剧目有《打猪草》、《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蓝桥会》、《柳树井》、《砂子岗》、《红色宣传员》、《刘三姐》、《党的女儿》、《江姐》等。

  之后由于大演现代戏,合肥先后有四台《江姐》演出。为了总结交流经验,《合肥晚报》社召开四个江姐座谈会,黄梅戏江姐扮演者严凤英,京剧江姐扮演者谢黛林,安徽省庐剧团的江姐扮演者鲍志远,合肥市庐剧团的江姐扮演者董桂兰,应邀畅谈了各自的心得、体会。《合肥晚报》发表了整版座谈纪要。

婚姻生活

    第一段婚姻:50年代初,严凤英生下第一个儿子王小亚,那时她与王小亚的父亲王兆乾还未结婚。未婚生子,在那时算得上一件轰动的大事。

  那时开她的会,让她为这件事做检讨,不让她穿列宁装。她把头发一梳,穿上旗袍,胸脯一挺:不让我穿列宁装我穿旗袍。蹬蹬蹬出去了。

  如果她不是那么要强,也许她的婚姻不会那么波折。

  王兆乾是安庆军区的业务骨干,在安庆他住在伯父家,他的伯母是德国人,伯父有钱。是南京大学的教授,很有学问。”

  王兆乾和严凤英是一起学跳交谊舞认识的。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王兆乾是个很有才气的人,1947年在大别山时,即开始搜集民间音乐和黄梅调。1949年9月,将《王贵与李香香》改编为黄梅调上演,首次为黄梅戏改革探索了道。他是《黄梅戏音乐》的作者,50年代即开始研究“傩戏”。

  那时严凤英曾经写情书给王兆乾:“不了解我的人把我看得比纸还轻/只有你不爱这些虚名/我是一无所取之人/为什么能博得你这样的爱情?/因此我感到惭愧万分,/但是又为此感到无比的荣幸。/告诉你,爱人,我誓以一切来回答你不移的爱心。”

  两个人分手的导火索,据说是因为严凤英旧日的过往:严凤英在南京舞厅谋生时,认识了当时南京有名的“甘家大院”的三少爷甘律之。

第二段婚姻

  南京甘家,居南捕厅100多年,从抗战始至解放后,梅兰芳等多位梨园英华都是甘贡三的座上宾。甘家的三子甘律之不仅老生、小生都能唱,还拉得一手好京胡。1950年春,他与几位名票发起“友艺集”京剧茶座,认识了正流落南京的严凤英。“友艺集”活动中,严凤英出演过《御碑亭》等戏,她曾与甘律之合作《梅龙镇》,扮演李凤姐,获得好评。

  严凤英曾经在甘家居住,学习“京、昆”艺术。1951年,严凤英回安庆,甘律之为她购置行头,支持她重登黄梅戏舞台。

  从家庭关系看,甘家解放前是个大户,严凤英是个歌女,他们虽然在一起,但一直没结婚,既然同意她回安庆,也就意味着关系将来也难说了。

  1953年夏,严凤英随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到南京,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在南京大戏院公演《打猪草》,为感谢甘家的帮助,她买了许多礼品去看他们。

  去南京时,王兆乾也跟过去了,还跟甘律之碰上了,严凤英挺大方,给他们互相介绍。但王兆乾没睬他,甘律之跟他握手,他也没握,据说还打了严凤英。严凤英气得要命。这样以后,两个人就分手了。

  然而,性格和观念的不合也许才是两个人分开的最终原因。

  小亚出生前,严凤英曾托人带信给王兆乾,说孩子要生了,但王兆乾没去。1954年,严凤英和甘律之结婚了。

  甘律之曾有回忆:“婚后,我与凤英同去合肥,夫妻感情一直很好。以后我随汪剑云(甘律之姐夫,梅派青衣)赴山东、河北一带演出,夫妻分居。后因历史原因,夫妻离异。尽管如此,离婚后凤英还多次在朋友面前称赞我为人忠厚,对她体贴关心,在艺术上对她帮助极大。”

  1954年,严凤英演出了《天仙配》,在安徽省内声名日隆,和甘律之之间出现了差距。甘律之在那个时代每况愈下,他到合肥做生意,但很不成功,那是国有化时期,你私有化怎么搞得起来?严凤英是蒸蒸日上。省委书记找她开会,看她演出。两人之间出现差距。再加上1954年以前甘律之有门房意识,严凤英也受到伤害。1956年,严凤英和甘律之离婚。

第三段婚姻

  1956年下半年,严凤英在排演《王金凤》时认识了导演王冠亚并结婚。

  1954年的华东区戏曲会演,是严凤英事业走向辉煌的重要一步。1952年夏,严凤英参加安徽省暑期艺人训练班时曾讲过:“旧社会把我当成草,新社会把我当做宝。”

  1954年华东区戏曲会演,严凤英主演的《天仙配》获得了一等奖,这次汇演直接为1955年电影《天仙配》拍摄奠定了基础。

  1954年,为庆祝合肥江淮大戏院落成典礼,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严凤英主演了改编成黄梅戏的朝鲜古典名剧《春香传》。

  1955年,电影《天仙配》开拍。随着电影的播映,黄梅戏从安徽省的一个地方小剧种,变成了全国皆知的剧种。

  那应该是严凤英最好的时光。邻居们时常看到她趴在三楼的窗户上双肘支颐。问她在等谁,她道:“等我的小亚哥哥回家吃饭。”

  那时严凤英每个月的工资有300多块,经常慷慨地借钱出去。团里夫妻吵架打碎了什么,严凤英看到,也会主动掏钱帮他们补上。

  严凤英过世后,王冠亚一直未再娶。他把精力用在给严凤英写传、拍传记电视剧上。80年代红极一时的电视剧《严凤英》,就是他的编剧。

最后时刻

  大概23点钟,全家人都睡着了。“然后我被叫醒了,我爸爸说,你妈妈吃了什么东西,赶快叫医生来检查。”严凤英的儿子王小亚后来回忆说。

  大院里有医务室,医生来了以后,发现血压太低。

  这时候门开了,进来一大拨人,军代表来了。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军代表对生死悬于一线的严凤英开始了床头审问:“你怎么回事?你装病!你想自绝于人民!”审问持续了大概有半小时,“然后我爸爸找到了板车,回来了。我爸爸跟一个要好的老演员借了板车,老演员实在看不下去,求军代表,你让她去看病吧。人送下去以后,我就发现,在床头柜那个地方有一个瓶子倒了,我一看是一个空瓶子,我知道这个瓶子里原来有很多安眠药,现在一点都没有了。我赶快跟我爸说,是不是吃了安眠药?这时候我爸爸看到瓶子,他说不得了,这是大事了。再到医院跟医生说,医生说这没办法,要送到住院部去。从门诊部送到住院部耽误了很长时间,住院部的医生一看说,你服毒活该,你是反革命。我们要抢救的话,要有证明文件,没有文件我们怎么抢救?像这种反革命,死一个少一个。”

  证明开出来以后,病人已经连呼吸都没有了,那已经是凌晨4点多了。

  传说中,严凤英死后,被军代表以寻找“特务发报机”为由,割开喉管,挖出内脏。刘万泉用手术用的小斧头从咽下砍起,向下一根肋骨一根肋骨地砍,然医生后把内脏拉出来,剖开……当劈到耻骨时,膀胱的尿喷了出来。 结果当然只查到安眠药。

  据说,军代表叫刘万全,现居南昌东湖,74岁。

  那天是1968年的4月8日。再过5天,4月13日,就是严凤英的生日。再过12天,4月20日,安徽省“革委会”就成立了,运动开始正规化,她也许就能长久地活下去,和丈夫王冠亚一样,活到今天,活到80岁。

活动年表

  1944年12月,农历甲申年:严凤英首次登台

  1945年9月,农历乙酉年:严凤英入程积善戏班,拜程积善为师

  1947年,农历丁亥年七月:严凤英与王少舫在芜湖相会

  1950年3月,农历庚寅年:严凤英与甘律之相识

  1953年4月30日,农历癸巳年三月十七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成立

  1954年8月,农历甲午年: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排演《天仙配》

  1954年12月30日,农历甲午年十二月初六日:严凤英首演朝鲜古典名剧《春香传》

  1955年5月,农历乙未年:黄梅戏艺术片《天仙配》开拍

  1955年5月31日,农历乙未年四月初十日:严凤英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56年,农历丙申年:严凤英与王冠亚结婚

  1956年1月1日,农历乙未年十一月十九日:严凤英首演《打金枝》

  1956年2月28日,农历丙申年正月十七日:严凤英首演《王定保借当》

  1957年2月,农历丁酉年:严凤英首演《碧玉簪》

  1957年6月3日,农历丁酉年五月初六日:严凤英首演全本《菜刀记》

  1957年6月6日,农历丁酉年五月初九日:严凤英首演《排环记》

  1959年1月1日,农历戊戌年十一月廿二日:严凤英首演《拉郎配》

  1959年1月5日,农历戊戌年十一月廿六日:严凤英首演《牛郎织女笑开颜》

  1959年1月12日,农历戊戌年十二月初四日:严凤英彩排《王金豆借粮》

  1959年1月31日,农历戊戌年十二月廿三日:严凤英首演《女驸马》

  1959年3月,农历己亥年:严凤英首演《党的女儿》

  1959年6月,农历己亥年:黄梅戏艺术片《女驸马》开拍

  1959年11月18日,农历己亥年十月十八日:严凤英首演《闹金阶》

  1960年1月29日,农历庚子年正月月初二日:严凤英首演《对课》

  1960年6月29日,农历庚子年六月初六日: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严凤英首演《金黛莱》

  1960年10月13日,农历庚子年八月廿三日:严凤英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0年10月30日,农历庚子年九月十一日:严凤英首演《程红梅》

  1960年12月4日,农历庚子年十月十六日:严凤英首演《刘三姐》

  1961年2月9日,农历庚子年十二月廿四日:严凤英首演《赶郎》

  1961年3月4日,农历辛丑年正月十八日:严凤英首演《韩宝英》

  1961年4月29日,农历辛丑年三月十八日:严凤英彩排《玩会跳船》

  1961年5月16日,农历辛丑年四月初五日:严凤英彩排《碧玉簪》

  1961年6月23日,农历辛丑年五月十四日:严凤英彩排《香罗帕》

  1963年,农历癸卯年:严凤英首演《三里湾》

  1963年7月,农历癸卯年:神话故事片《牛郎织女》开拍

  1964年,农历甲辰年:严凤英首演《红色宣传员》

  1964年3月14日,农历甲辰年二月初一日:严凤英首演《丰收之后》

  1965年2月,农历乙巳年:严凤英首演《江姐》

  1965年2月23日,农历乙巳年正月廿二日:四个江姐座谈会召开

作品简介

《小辞店》

  又名《蔡鸣凤辞店》,还有《菜刀记》、《牌刀记》(因望江一带称菜刀为牌刀)之称,是黄梅戏传统剧目中最具魅力的戏之一,是严凤英大师早期代表作之一。“严凤英演店主姐刘凤英像是合二为一、严凤英就是刘凤英,刘凤英也是严凤英,看戏时分不出谁是谁。演戏演到如此境界,当属少见!”《小辞店》有两个魅力,一是剧目本身的魅力,二是严凤英表演的魅力。

戏目描绘

  《小辞店》有当时社会的市井风貌,饱含安庆一带的民间生活气息,像是一幅皖江地带的局部《清明上河图》。它不是写历史上重大事件,只是写一些芸芸众生的小人物,写他们生存状态,喜怒哀乐,家长里短。剧本中说的唱的没有一句“豪言壮语”,都是土得掉渣的语言。像朱茂青在监狱里的唱词:“倘若是到头来一刀斩首,舍不得我家中许多的东西:舍不得老布袜子有帮无底;舍不得鸡塞头上一顶斗笠;舍不得床底下三升糯米;舍不得我家中一窠小鸡;舍不得木床上两床破絮;舍不得土砖壁上一顶蓑衣。”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朱茂青的哀叹也忒实际了,什么“老布袜子”、“斗笠”、“小鸡”、“蓑衣”,都是拿不上桌面的生活里拉杂的东西。但这就是一个农村中的老农,他是一个过日子的人。“辞店”中,蔡鸣凤与刘凤英分别,互相嘱咐的也都是生活小事。我佩服的是老艺人创造的“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九个“来”字的唱腔。这是《小辞店》精彩的核心唱段,也是《小辞店》的神来之笔。对这九个“来”的运用,各位方家可能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我理解的是女主人公在未说话之前的梗咽,是涌动,是千言万语一时涌上心头,不知从何说起。她只得一下激动地“拉住哥哥的手,叙叙你我当初”,这才打开闸门,让情感的波涛宣泄而出。下来男女对唱有三四百句。在那个农耕社会,唱戏要唱到“两头红”(从落日红到朝阳红),听两个恋人分别时的说不完的情话,缠缠绵绵、如泣如诉,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给观众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观众听得“过瘾”。可以说,《小辞店》是草根百姓的戏。

 

人物塑造

  严凤英塑造的刘凤英,是黄梅戏人物谱中独特的“这一个”。她是一个小镇上开饭店的买饭女,她既不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也不像潘金莲那样,更不是反抗型的烈女节妇。她与蔡鸣凤的三年恋情,是值得同情也是争议最多的地方。她是有家室的人,可是,她的丈夫不是一个体贴入微的人,还沾染上赌博的恶习,不养家,不顾家。生活的重担就落在刘凤英一个弱女子身上。由于她开饭店,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接触了社会上各种人等:“到春来宿的是芜湖、南京、上海;到夏来宿的是宿松、望江、石牌;到秋来宿的是桐城、岳西一带;到冬来宿的是徽州、屯溪、石台。” 她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但还不是一个灵牙利齿圆滑世俗的人。且她长得很好看:“奴店中来往的客人山人海,哪一个不想我,他除非是个痴呆,就是那正人君子奴心不爱,就是那富豪客小女子也不贪财。也只有蔡客人令人可爱,瞒公婆和丈夫我们私配了鸾偕。”这个戏不能用“婚外情”的现代道德评判来指责,要用历史唯物观来看待。要知道,在那个以男人为主宰社会,只能是男人“休妻”,不许女人“休夫”。

  严凤英塑造的刘凤英,把握的尺寸非常准确,很到位,且不过火。好比形容美人:增一分显胖,减一分显瘦。观众看到的是一个多情善良、楚楚动人、活灵活现、可爱可怜的基层社会的小女人。

  

山东·江北水城 运河故都·聊城 www.jiangbeishuicheng.com

聊城旅游 聊城旅行社 聊之旅 聊之旅旅行社 江北水城 江北水城旅游 江北水城旅行社 聊城景点 聊城特产 聊城导游 聊城机票 聊城酒店 聊城租车 聊城会议 聊城特价机票 聊城特惠酒店 聊城高级导游 全国优秀导游员 聊城旅游网 江北水城旅游网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