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太平宫风景区
简介
太平宫位于仰口湾畔的上苑山麓,负山面海,景色绮丽,有奇峰异石,古木幽洞,近年来又经全面修建,是崂山的主要游览区之一,也是自此而南游览崂山的第一处名胜。游人自仰口下车,沿新修石阶登山,前行不远,路两侧各有一株粗逾环抱的古松,虬枝交错,针叶披拂,传为宋初建宫时所植,在崂山古松中首屈一指。松侧有两方巨石,石上旧刻“疑是幻境”四字;新镌清代武邑县令杨泽诗一首:“上苑蟠松阵,半山宫殿森。嶙峋深石洞,烂熳叠花簪。峭壁文苔篆,*岩曲鸟音。仙人桥下水,声响曳鸣琴。”此景名“双石长松”。

景区景点
在崂山太平宫内沿太平宫后墙上山走不多远,有一块硕大的圆形巨石。由另外两块巨石支撑着。其中一块极像一只巨鳌。3块巨石组成一个天然的石洞。洞外石壁上镌有凸刻双勾的4个大字“鳌老龙苍”。洞深阔宽敞,可以容二三十个人,里面供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及他的7位弟子邱处机、刘处玄、谭处端、马丹阳、郝太古、王处一、孙不二的塑像。此洞在明代以前供奉老子,称为“老君洞”。明朝庆隆年间,山东提学邹善数游崂山,觉得洞的名称有嫌过俗,陪同前来的即墨县县令杨方升根据《史记》中“老君,犹龙也”的文字改此洞名为“犹龙洞”,并书文刻石以记之,在洞额上刻有“别有洞天”4个字。洞口右侧石壁上镌有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所书《道德经》的摩崖刻石,笔画流畅,功力深厚,为不可多得的书法刻石。此洞的洞项是块大圆石,上部刻有3组星座图,分别代表“九星”、“九宫”、“五行”、“六仪”,还刻有“混元石”3个字。
道教哲学理论把字宙的生成分为三个阶段,即洪元、混元、太初。洪元是指整个宇宙处于阴阳未判、混沌无形的阶段;后来“清阳之气上升而成为天,重浊之质下降而成为地”,宇宙方才定型,这就是混元阶段;太初是人类及地球上有生命开始的阶段。前面我们讲过,道教以三个不同的阶段和层次比喻修身炼功的高度,“混元”就是一个“无人、无我”的境界,可想而知,能达到“混元”这个层次决不是一般的高度,这也是现代气功科学中所提的“返还先天以达到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论基础。
过去,这个圆石上并没有石台阶,所以一般道士也上不去,凡是能轻松上去的道士就可以在上面按不同时节、不同方位,朝着不同的星斗练功,就能从大自然中接受到大量对人类有益的生命物质,有利于养生和健身。传说这些星图就是当年刘若拙练功时留下的,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太平宫的殿宇,呈“品”字形,院门的照壁上单线钩刻“海上宫殿”四个大字。结构严谨,端正饱满,传为建宫时所镌。正殿旧祀三清和玉皇,配殿东祀三官,西奉真武,近年修整时,又重塑了一些神像。西院辟有茶室,院中有井名“龙涎”,井侧石上刻明代山东提学邹善的诗一首。东院有钟亭,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内悬新铸仿古铁钟一口,列为一景,名曰“上苑晓钟”。

建造时间
太平宫初名太平兴国院,又称上苑。系宋太祖为华盖真人刘若拙敕建道场,金明昌年间(公元1190~1195年)重修。正殿名三清殿,配殿为三官殿和真武殿,坐落在崂山东部上苑山北麓、仰口湾畔。 宫西绝壁矗立,下有天然石洞。洞内纵横各数丈,高敞如厦;洞顶镌刻“混元石”三字及星斗图案;洞旁眠龙石上,镌“犹龙洞”三字。宫北山坡下有涧水喷涌,相传曾有农人见白龙游泳其中,名白龙涧。涧底巨石累累,横跨两岸,水从石隙下泻,称仙人桥。过桥山坡有巨石,上刻邱处机咏崂山七绝20首及序。 宫东北奇峰突起,形同巨狮,张嘴作怒吼状,名狮子峰。峰巅岗峦平敞,云气弥漫,有“狮岭横云”胜景。

乘车路线
门票:4元 交通 :从轮渡、火车站乘312路公交车(6:30~16:40,每天六班),或从李村乘123路公交车(5:10~18:00)到仰口下车即可。
山东·江北水城 运河故都·聊城 www.jiangbeishuicheng.com
聊城旅游 聊城旅行社 聊之旅 聊之旅旅行社 江北水城 江北水城旅游 江北水城旅行社 聊城景点 聊城特产 聊城导游 聊城机票 聊城酒店 聊城租车 聊城会议 聊城特价机票 聊城特惠酒店 聊城高级导游 全国优秀导游员 聊城旅游网 江北水城旅游网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