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柘寺戒台寺景区
潭柘寺戒台寺景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包括潭柘寺和戒台寺。潭柘寺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坐高大的山峰呈马蹄状环护。戒台寺夙以“戒坛、奇松、古洞”而著称于世。戒坛建于辽代咸雍五年,与福建泉州的开元寺、浙江杭州的昭庆寺的戒坛共称为“全国三大戒坛”而北京戒坛寺的戒坛规模又居三坐戒坛之首,故有“天下第一坛之称。
简介
潭柘寺戒台寺景区位于北京门头沟西南部,景区包括潭柘寺和戒台寺,潭柘寺距今1700多年,戒台寺距今1400多年,二者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潭、戒两寺与苗峰山、灵山、龙泉宾馆等一起作为旅游资源捆绑上市。
潭拓寺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阜成门41公里。潭柘寺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状环护,这九座山峰从东边数起依次为回龙峰、虎距峰、捧日峰、紫翠峰、集云峰、璎珞峰、架月峰、象王峰和莲花峰,九座山峰宛如九条巨龙拱卫着中间的宝珠峰,规模宏大的潭柘寺古刹就建在宝珠峰的南麓。高大的山峰挡住了从西北方袭来的寒流,使潭柘寺所在之处形成了一个温暖、湿润的小气候,因而这里植被繁茂,古树名花数量众多,自然环景极为优美。
俗语有云:“前有照,后有靠,左右有抱”描述的就是它的地理位置。寺庙依山取势,气度恢弘。殿堂逐级向上,参差错落层层排列,四周有高墙环绕。寺院内外古木参天,寺前流水淙淙,僧塔如林,修竹成荫。清康熙皇帝称赞这里是:“名山胜境不次于五台山。”1957年,潭柘寺被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潭柘寺占地面积6.8公顷,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可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东路有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万寿宫和太后宫等。西路有愣严坛(已不存)、戒台和观音殿等,庄严肃穆。此外,还有位于山门外山坡上的安乐堂和上、下塔院以及建于后山的少师静室、歇心亭、龙潭、御碑等。塔院中共有71座埋葬和尚的砖塔或石塔。
山门外是一座3楼4柱的木牌坊,牌楼前有古松二株,枝叶相互搭拢,犹如绿色天棚,牌楼前有一对石狮,雄壮威武。过牌坊是单孔石拱桥,名“怀远桥”,过桥就是山门。
天王殿殿中供弥勒像,背面供韦驮像,两侧塑高约3米的四大天王神像。天王殿两旁为钟鼓楼,后面是大雄宝殿。宝殿面阔五间,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重檐庑殿顶,黄琉璃瓦绿剪边,上檐额题“清静庄严”,下檐额题“福海珠轮”。正脊两端各有一巨型碧绿的琉璃鸱吻,是元代遗物,上系以金光闪闪的鎏金长链。殿内正中供奉硕大的佛祖塑像,神态庄严,后有背光,背光上雕饰有大鹏金翅鸟、龙女、狮、象、羊、火焰纹等。佛像左右分立“阿难”、“伽叶”像,均为清代遗物。大雄宝殿后为斋堂院,是和尚们吃饭的地方,堂后有三圣殿,但此二殿均已折除。只剩两株娑罗树和两株银杏树,树体高大。中轴线终点是一座楼阁式的建筑,名毗卢阁,高二层,木结 构。站在毗卢阁上纵目远眺,寺庙及远山尽收眼底。
寺院东路由庭院式建筑组成,有方丈院、延清阁和清代皇帝的行宫院,主要建筑有万寿宫、太后宫等。院中幽静雅致、碧瓦朱栏、流泉淙淙、修竹丛生,颇有些江南园林的意境。院内有流杯亭一座,名猗轩亭。
寺院西路大多是寺院式的殿堂,主要建筑有戒坛、观音殿和龙王殿等等,一层层排列,瑰丽堂皇。戒坛是和尚们受戒之处,台上有释迦牟尼像,像前有三把椅子,两侧各有一长凳,是三师七证的坐处;观音殿是全寺最高处,上有乾隆手书莲界慈航,内供观世音菩萨,敛目合什,隽秀端庄。
潭柘寺古迹文物众多,镀金鸱带、金代诗碣、清代肉身佛,神奇的石鱼都是难得一见的文物珍品。
潭柘寺大雄宝殿正脊两端各有一巨型碧绿的琉璃鸱吻,是元代遗物,上系以金光闪闪的鎏金长链。鸱吻是作为镇物出现的,传说是龙生九子之一,属水,克火,故而置于屋脊以镇免火灾。据说,康熙皇帝初来潭柘寺时,看见鸱吻跃跃欲动,大有破空飞走之势,于是命人打造金链将它锁住,并插一剑,今鸱吻上“镀金剑光吻带”就是康熙所赐。
寺院东路有一座方形流杯亭,名“猗轩亭”。亭内巨大的汉白玉石基上雕琢有弯弯曲曲的蟠龙形水道,当泉水流过时,放入带耳的酒杯,任其随水飘浮旋转,止于某处,取而饮之,并饮酒作诗,这就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曲水流觞”习俗。
潭柘寺规模宏大,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北京城里的故宫有房9999间半,潭柘寺在鼎盛时期的清代有房999间半,俨然是故宫的缩影,据说明朝初年修建紫禁城时,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解放初期将部分年久失修的殿堂拆除,并新建了一些房舍,现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间,其中古建殿堂638间,建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是北京郊区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原则,以一条中轴线纵贯当中,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使整个建筑群显得规矩、严整、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其建筑形式有殿、堂、阁、斋、轩、亭、楼、坛等,多种多样。寺外有上下塔院、东西观音洞、安乐延寿堂、龙潭等众多的建筑和景点,宛如捧月的众星,散布其间,组成了一个方圆数里,景点众多,形式多样,情趣各异的旅游名胜景区。潭柘寺不但人文景观丰富,而且自然景观也十分优美,春夏秋冬各自有景,晨午晚夜情趣各异,早在清代“潭柘十景”就已经名扬京华。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至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是北京地区最早修建的一座佛教寺庙,在北京民间有“先有潭柘,后有幽州”的谚语。潭柘寺在晋代时名叫嘉福寺,唐代时改称龙泉寺,金代御赐寺名为大万寿寺,在明代又先后恢复了龙泉寺和嘉福寺的旧称,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其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而民间一直称其“潭柘寺”。
千百年以来,潭柘寺一直以其悠久的历史,雄伟的建筑,优美的风景,神奇的传说而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青睐。从金代熙宗皇帝之后,各个朝代都有皇帝到潭柘寺来进香礼佛,游山玩水,并且拨出款项,整修和扩建寺院。王公大臣、后妃公主们也纷纷捐出己资,大加布施,民间的善男信女与潭柘寺结有善缘的更是成千上万,他们长年向潭柘寺布施、斋僧,并且自发地组织了数十个民间香会,集资购买土地田产,捐献给寺院,成为潭柘寺维持日常巨大开支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到了清代,潭柘寺在寺院规模、土地财产、宗教地位、政治影响等方面都达到了鼎盛时代,特别是康熙皇帝把潭柘寺定“敕建”,使其成为了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潭柘寺在佛教界占有重要的地位,从金代开始,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乘佛教禅宗中临济宗的领袖,并且名僧辈出,历代的高僧大德们,为了研究佛学宗诣,为了弘扬佛法,为了潭柘寺的扩建和修葺,为了繁盛寺院的香火,作出了呕心沥血的贡献,而在《高僧传》上标名,名传千古。由于潭柘寺在政治上具有强大的势力,在经济上拥有庞大的庙产,在佛门有着崇高的地位,再加上寺院庞大的规模,故而享“京都第一寺”的美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把潭柘寺开辟为森林古迹公园,成为了一处游览胜地,1957年10月28日被列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北京市政府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大规模整修,于1980年8月1日重新对外开放,并于1997年初经有关部门批准,僧团进驻,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
2001年6月25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潭柘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的潭柘寺殿宇巍峨,庭院清幽,殿、堂、坛、室各具特色,楼、阁、亭、斋景色超凡,古树名木、鲜花翠竹遍布寺中,假山叠翠,曲水流觞相映成趣,红墙碧瓦、飞檐翘角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殿堂整齐,庄严宏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写联赞曰:“气摄太行半,地辟幽州先。”今天的潭柘寺不仅以古迹众多,风景优美吸引着四海宾朋、八方游客,而且还修建有现代化的旅游服务设施,实行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购物的一条龙服务,是京郊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
历史发展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是佛教进入北京地区后所修建最早的一座寺院,当时规模不大,名叫嘉福寺。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在传入中国北京地区的初期,还未能被百姓所接受,也没有得到地方官府的支持,因而发展很缓慢,以后又经过了北魏和北周的两次“灭佛”,使佛教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嘉福寺自建成之后,影响不大,一直也没有什么发展,后来逐渐破败,直到了唐代才兴盛起来。
唐代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696-697年),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居住在幽州城北,“持《华严经》以为净业”,“其所诵时,一城皆闻之,如在庭庑之下”。在幽州都督张仁愿的赞助下,华严和尚来到了潭柘山开山建寺,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购买了嘉福寺附近西坡姜家和东沟刘家的土地,以破败了的嘉福寺为中心,重建寺庙。华严和尚带领僧众填平了寺内一个叫“青龙潭”的大水坑,修筑殿宇,扩建寺院,开拓出了潭柘寺的雏形。寺院后山有两股丰盛的泉水,一眼名为龙泉,一眼名为泓泉,两股泉水在后山的龙潭合流后,流经寺院,向南流去,不仅满足了寺院日常的生活用水,而且还能灌溉附近大片的土地农田,正是因为有了这股宝贵的泉水,此后附近才出现了平原、南辛房、鲁家滩等村庄。故而华严和尚将嘉福寺改为“龙泉寺”。潭柘寺有了一定的规模,并在幽州地区有了名气,逐步地发展、兴盛了起来,所以后人尊华严和尚为潭柘寺的“开山祖师”。华严和尚也因此而名列《续高僧传》。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由于僧人们对佛学的理解和悟性的不同,在隋唐之际形成了许多宗派。华严和尚属于华严宗,华严宗创立于隋代,该宗派以发挥“法界缘起”为宗旨,强调“圆融无碍”是观察宇宙、人们的法门,也是认识的最高境界。华严宗初祖杜顺,二祖智俨,三祖法藏,四祖澄观。此宗派以《华严经》为主要经典而得名,因其宗旨为“法界缘起”,故而又称为“法界宗”,又因此宗派的实际创始人法藏被武则天赐德号为“贤首”,所以又称为“贤首宗”。因华严和尚属于华严宗,故而潭柘寺就成为了幽州地区第一座确定了宗派的寺院,同时也是华严宗在幽州地区的第一座寺院。
唐代会昌年间,唐武宗李炎崇信道教,在道士赵归真和权臣李德裕的怂恿下,唐武宗下令在全国排毁佛教。潭柘寺也因此而再次荒废。直到了五代后唐时期,著名的禅宗高僧从实禅师来到了潭柘寺,铲除荒夷,整修寺院,“师与其徒千人讲法,潭柘宗风大振”,才使潭柘寺重又繁盛了起来。当时的潭柘寺也从此由华严宗改为禅宗。
在金代,禅宗在中都(今北京)地区有了很大的发展,潭柘寺先后出现了数位禅宗大师,大大提高了寺院的声誉。金熙宗完颜亶于皇统元年(1141年)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并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整修和扩建,这是第一位到潭柘寺进香的皇帝,使后代皇帝争相效仿,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潭柘寺的地位,繁盛寺院香火,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金熙宗将当时的寺名龙泉寺改为“大万寿寺”,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开创了皇帝为潭柘寺赐名和由朝廷出资整修潭柘寺的先河。
元代的潭柘寺依然辉煌,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曾在潭柘寺出家。当时著名的僧人有瑞云霭禅师、柏山智公禅师等,都是当时禅宗佛学大师,享有崇高的声望。他们对于整修寺院,繁盛潭柘寺的香火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明代是潭柘寺的兴盛时期,这首先得益于明初重臣姚广孝。明建文帝削藩时,明成祖朱棣就是按照姚广孝的谋划,起兵“靖难”夺取的皇位。功成名就之后,姚广孝辞官不做,而到京西的潭柘寺隐居修行,每日里与自己的老友,潭柘寺住持无初德始禅师探讨佛理。期间,明成祖朱棣还曾到潭柘寺看望过他。据说当年修建紫禁城时,设计师就是姚广孝,他从潭柘寺的建筑和布局中获得了不少灵感,例如太和殿就是仿照潭柘寺的大雄宝殿而建的,同为重檐庑殿顶,井口天花绘金龙和玺,所不同的是更高大了一些而已。
明代从太祖朱元璋起,历代皇帝及后妃大多信佛,再加上当时宦官机构宠大,并权高势重,他们为了年老出宫之后有一个安身之所,而不惜耗尽积蓄,到处修建寺庙。在明代二百多年的期间内,或由朝廷拨款,或由太监捐资对潭柘寺进行了多次整修和扩建,使潭柘寺确立了今天的格局。皇帝、后妃、王公大臣、权监等纷纷到此进午礼佛、游山赏景,民间善男信女们更是视潭柘寺为佛门圣地。当时的潭柘寺不仅是北京一座有代表性的宏刹巨寺,而且还是当时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许多外国人久慕潭柘寺的盛名,而纷纷到此来学习佛法,有的甚至终老于此,其中最著名的有日本的无初德始、东印度的底哇答思、西印度的连公大和尚等人。
清代是潭柘寺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在清代,潭柘寺改禅宗为律宗,并出现了多位律宗大师。在清代的历史上,先后有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位皇帝,多次到潭柘寺进香礼佛,这对于提高潭柘寺的地位,繁盛香火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有了皇帝的宠爱,潭柘寺有恃无恐,趁机广置庙产,增购土地,扩展林区和山场,发展成为了一座庞大的寺庙地主庄园,此时的潭柘寺已经发展到了其历史上的顶峰时期。
1929年蒋介石来北京时,曾专程到潭柘寺去进香,并且送给潭柘寺几支大枪。此外,潭柘寺与日本人的关系也相当密切,纯悦方丈与当时日本裕仁天皇的大女婿大谷光瑞是挚友,大谷光瑞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经常到潭柘寺来小住,向纯悦方丈学习佛法。因为有这种关系,故而在日本侵占京西期间,唯独潭柘寺没有受到任何骚扰。
1950年,北京市园林局接管了潭柘寺,稍加整修后,作为名胜古迹景区向游人开放,成为北京市首批开放的七个公园景区之一。当时潭柘寺的清代第20代住持茂林和尚依然住在寺内修行,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才搬到了北京城里的广济寺。
1956年,全国人大朱德委员长到潭柘寺视察,指示有关部门,修建了现在这条从门头沟通往潭柘寺的公路,为前来游览的人们提供交通上的方便。
1957年10月28日,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潭柘寺被列为北京市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潭柘寺的文物保护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78年,北京市政府拨款,重修潭柘寺。这次重修不仅整修了殿堂,重塑了佛像,而且还修建了旅游服务设施。1980年7月,潭柘寺进行试开放,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如今的潭柘寺已经成为了北京市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
戒台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戒台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殿宇巍峨,风景秀丽。戒台寺位于门头沟区的马鞍山麓,距京城35公里,离区政府11公里,西靠极乐峰,南倚六国岭,北对石山,东眺北京城。寺院坐西朝东,海拔300多米,占地面积4.4公顷,建筑面积8392平方米。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整座寺院既有北方寺庙巍峨宏大的气势,又有江南园林清幽秀雅的情趣,既有浓重的宗教文化色彩,又有神奇秀美的自然景观,不仅是中国佛教一座著名的寺院,同时也是一处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
戒台寺(又称戒坛寺)夙以"戒坛、奇松、古洞"而著称于世。戒坛肇建于辽代咸雍五年,与福建泉州的开元寺、浙江杭州的昭庆寺的戒坛共称为"全国三大戒坛",而北京戒台寺的戒坛规模又居三座戒坛之首,故有"天下第一坛"之称。戒台寺的古树名木甚多,仅国家保护级古树就达88棵,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古松。这些古松或经人工修整,或自然天成,经过了千百年风霜雪雨的磨砺,形成了各种奇特的造形,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是历代文人雅士赞咏的宠物,明清时期,"十大奇松"就已经闻名天下。戒台寺的后山为石灰岩构造,亿万年来在雨水的侵蚀下,形成了许多天然溶洞,洞中的石钟乳和石笋构成了千奇百怪,美不胜收的造型,"有龙跃、有鱼游、有狮坐,石乳所凝也",给人们留下了无数神奇的传说和美丽的遐想。这里的部分山洞曾经过人工修整,而建成石窟寺,是当年寺内部分高僧静修的地方,像这样密集的石窟寺岩洞群,在北京地区,这里是绝无仅有的一处。
1957年,戒台寺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北京市政府拨款对戒台寺进行了为期两年多的大规模整修,1982年12月25日,正式对游客开放,1996年12月,戒台寺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97年初,经有关部门批准,僧团进驻,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
戒台寺始建于隋代开皇年间(581-600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原名慧聚寺,明朝英宗皇帝赐名为万寿禅寺,因寺内建有全国最大的佛教戒坛,民间通称为戒坛寺,又叫戒台寺。
历史上的戒台寺在中国佛教界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寺内的戒坛可以授佛门的最高戒律菩萨戒,因而成为中国佛教的最高学府之一。又因其曾持有辽代道宗皇帝亲笔抄写的金字《大乘三聚戒本》,而从辽代到元代中期,一直是北方佛教律宗的中心。戒台寺自辽代建立戒坛以后,一直受到历代朝廷的重视,很多代住持都是皇帝亲自选派,不少名僧还被委以各种官职,有多位皇帝到此进香礼佛,特别是自明代以后,戒台寺开坛授戒必须要有皇帝“敕谕”,将戒台寺直接置于朝廷的控制之下。
在寺外,摩崖造像群、摩崖刻字、石牌坊、墓塔群,以及众多神秘幽深的古洞,似众星捧月般地散布在红墙绿瓦的古刹周围,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使戒台寺形成了一个方圆数里,既有巧夺天工,又有自然天成,景点众多,情趣各异的旅游名胜景区。 早在明代,"耍戒坛秋坡"就已经成为北京市民的传统风俗。今天的戒台寺风景区拥有齐全的旅游服务设施,并有公共汽车相通,是一处可以接待国内外各种旅游团体和中小型会议,理想的旅游休闲名胜景区。
历史发展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康熙皇帝巡视西山,在戒台寺驻辇,这是他第一次来到戒台寺。在留住期间,康熙皇帝 进香礼佛,参禅悟道,观赏寺容,游山赏景。他深深地被这座宏刹巨寺优美的环境,宏伟的建筑,众多的古迹,悠久的历史所陶醉。
戒台寺所在的马鞍山一带盛产煤炭和石灰石,数百年来,附近的百姓采石烧灰,挖洞掘煤,已经威胁到了这座千年古刹的安全。康熙皇帝了解到了这种情况,为了保护戒台寺,亲笔撰写了《万寿戒坛碑记》,在碑文中明确写到,“顾近寺诸山为产煤所,居民规利,日事疏剧,念精舍之侧凿山采石,良非所宜,爰命釐定四止而禁之。”明令保护这座千年古刹,并镌刻成碑,立于山门殿前。康熙皇帝还为寺内的主要殿堂题写了匾联。例如为大雄宝殿题写了“般若无照”的横匾和“禅心似镜留明月,松韵如篁振舞风”的楹联,为戒坛大殿题写了“清戒”二字的横匾。
乾隆皇帝曾先后四次来到戒台寺。乾隆十六年(1753 年),乾隆皇帝第一次来到戒台寺,写下了《初至戒台六韵》的诗篇。戒台寺因为建有全国最大的戒坛,所以一直被世人称为戒坛寺,而其正名“万寿禅寺”反而知者甚少,自乾隆皇帝写下了这首《初至戒台六韵》之后,金口玉言,等于给寺院赐了名,因而才有了戒台寺之称,并且一直延用至今。
乾隆二十九年,乾隆皇帝第二次来到戒台寺,特意为活动松题写了诗一首。
乾隆四十四年,乾隆皇帝三游戒台寺,写下了《戏题活动松》二首。其一,“摇动旁枝老干随,山僧持以示人奇。 一声空谷千声应,借问神通孰所为”;其二,“老干棱棱挺百尺,缘何枝摇本身随?咄哉谁为挈其领,牵动万丝因一丝。”
乾隆五十三年,73岁高龄的乾隆皇帝第四次游览戒台寺,为寺内多处殿堂题写了匾联,其中为大雄殿题写的匾额是“莲界香林”,为千佛阁题写的匾额是“智光普照”,楹联是“金粟显神光人天资福,琉璃开净域色相凭参”, 为戒坛大殿题写的匾额是“树精进幢”,楹联是“遍洒醍醐成雨露,长留华藏閟山林”。
晚清时期,道光皇帝的第六子,恭亲王奕欣,因朝庭内部的权势倾轧,而从光绪十年(1884 年)开始,到戒台寺“养疾避难”,留住长达十年之久。在此期间,奕欣出资整修了寺内的部分殿堂,着重改建了自己在寺内所住的北宫院,使之成为了一座环境优雅,景色秀美的“寺中花园”。奕欣将北宫院改名为“慧聚堂”,因院内广种牡丹花,所以人称“牡丹院”。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入了北京,京城之中一片慌乱 ,很多与戒台寺结有善缘的人们都坚信,戒台寺的佛爷灵验,可以保佑他们躲过这次劫难,从而纷纷逃往戒台寺。当时的戒台寺几乎成为了一座避难所,前来避难的多达一千多人,其中包括恭亲王奕欣的次子载滢一家。
民国初年,戒台寺依然香火繁盛,几位北洋政府的大总统曾先后来到这里进香。第一位大总统袁世凯在来寺进香 时,为戒坛大殿题写了“选佛场”的匾额。民国十年(1921年),大总统徐世昌来戒台寺进香,他见到明宪宗和清世祖所立的关于保护戒台寺的两块敕谕碑后,认为自己身为大总统,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等于是皇帝一般,从而进行效法,题写了《戒坛寺碑记》,碑文中明确写到“共和以来,据法为戒台寺丈量地界,禁止开挖采煤,保护戒台古刹不被破坏”的明令。
对戒台寺进行保护。这是最高统治者为戒台寺所立下的第三块保护碑,三个不同时期的最高统治者明令保护同一座寺院 ,这在北京地区是极为罕见的,戒台寺独享此荣,可见其地位之尊。徐世昌碑现立在千佛阁遗址前左侧,蟠龙碑首,二龙戏珠金刚座,碑文四周环以龙纹,与右侧的恭亲王奕欣所立石碑形制完全相同,显然是将原有的一块旧碑字迹打磨平后,另刻上自己所撰碑文的。民国十二年,德成律师圆寂,黎元洪亲到戒台寺参加德成律师的葬礼,并且为其撰写了碑文,后铸铁成碑,以示永存。这是迄今为止,门头沟区境内所发现唯一的一块铁碑,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除了达官显贵之外,在民国时期,不少的社会名流也与戒台寺结有善缘,例如京剧大师谭鑫培、杨小楼、梅兰芳等人经常来此小住。
解放后,遵照陈毅副总理的指示,北京市园林局于1956年8月17日正式接管了戒台寺,并进行了简单的整修,开辟成为了旅游景点。当时的戒台寺公园不收门票,游人可以自由地参观游览,也可以烧香拜佛。
1957年10月28日,戒台寺被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定为北京市的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1月,从门头沟的河滩至潭柘寺的公路建成通车,途经戒台寺,从而为戒台寺的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959年,朱德委员长到戒台寺游览时,对戒台寺的管理工作做出了具体的指示,遵照朱德委员长的指示,戒台寺加强了管理工作, 并且进行了小规模的维修,使到戒台寺的游人日益增多。
1977年,北京市政府决定修复戒台寺,1980年投资350万元,开始对戒台寺进行大规模的整修。修缮了殿堂,重塑了佛像,整修了道路,增添了齐全的旅游服务设施。1982年7月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上通过《北京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把戒台寺列为重点建设的旅游景区之一。同年8月1日,戒台寺开始重新接待游人,12月25日正式对外开放。 1996年12月15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戒台寺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底,经有关部门批准,戒台寺进驻了僧人,恢复宗教活动。今天的戒台寺风景区经成为既有古老的宗教文化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又有现代化的服务设施和娱乐设备,交通方便 ,条件优越,年游客总数达数十万人次的北京市旅游风景名胜区。
交通信息
乘车路线:天安门西旅游集散中心乘旅游专线车直达景区;地铁、921路、336路、959路苹果园地铁下车换乘931路。
自驾路线:从长安街或阜石路西行,至门头沟区双峪环岛左转,直行5公里至石门营环岛,上108国道行驶10余公里即可到达。
门票
潭柘寺35元,戒台寺35元 联票60元(仅在潭柘寺出售) 。
游园指南
一、购物
潭柘寺、戒台寺景区内开设了多处经营网点,工艺品和文化旅游用品种类齐全,以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
二、卫生设施
为了给游客提供一个好的游览环境,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景区全天进行保洁,请游客不要随地吐痰,废弃物扔进垃圾箱,自觉维护景区卫生。
潭柘寺景区内设有医务室,游客如有身体不适,可到医务室就诊。
三、景区提示
潭柘寺、戒台寺景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游客千万不要在景区及山林内吸烟,以免发生火情!另:40公分以上的长香禁止带入寺内!
山东·江北水城 运河故都·聊城 www.jiangbeishuicheng.com
聊城旅游 聊城旅行社 聊之旅 聊之旅旅行社 江北水城 江北水城旅游 江北水城旅行社 聊城景点 聊城特产 聊城导游 聊城机票 聊城酒店 聊城租车 聊城会议 聊城特价机票 聊城特惠酒店 聊城高级导游 全国优秀导游员 聊城旅游网 江北水城旅游网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