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上,属蒙山南部余脉尼山山脉的西北端山地,共有较高山峰5座,主峰海拔344.6米。山体呈北东~南西向的椭圆形展布。 [1] 据《史记》记载:孔子父母“祷于尼丘而得孔子”,故尼山名扬遐迩。这里,中峰东麓有孔子庙、尼山书院等建筑物;另有五老峰、智源林、智源溪、坤灵洞、观川亭、中和壑、文德林、白云洞等所谓“尼山八景”。是历史悠久的人文胜迹。2010年成立尼山省级文化旅游度假区正式。2011年,尼山孔庙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尼山也是国家森林公园、山东省省级地质公园。
自然资源
尼山地区野生植物性药材:主要有灵芝、麦角、木贼、问荆(节节草)、金牛花、石韦、桑白皮、马兜铃(青木香)、扁蓄、紫参、马齿苋、瞿麦、王不留行、白头翁、威灵仙、马尾莲、山玄胡、蝎子草、翻白草、地榆、葛根、苦参、蒺藜、远志、铁苋菜、猫眼草、地锦、枣仁、柴胡、蛇床子、防风、连翘、菟丝子、益母草、丹参、蛤蟆草、薄荷、枸杞子、生地、车前子、菩蒌、桔梗、杏叶沙参、青蒿、艾叶、茵陈、小蓟、蒲公英、苍耳子、避风草、茅根、芦根、香附、半夏、薤白、山丹、麦冬、玉竹、野山药、鸢尾等。多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带。 矿产资源:尼山砚石,分布于尼山砚台沟及鲁源东部一带的下寒武系长山组石灰岩夹层中,一般为黄绿色钙质页岩,以柑黄色并有黑石松花纹者为制砚上品。因是稀疏、不连续的薄夹层,不宜大规模开采。唐宋以来即用于制砚,现代仍为尼山砚石料。 森林,古迹林:分布于孔庙、孔林、孟母林、尼山孔庙、颜庙等处,有林地3348亩,侧柏、桧柏、楷树、麻栎、槲树、槐树等10余万株,其中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达1.7万余株。木材蓄积51.3万立方米。 [18] 尼山林场有苗圃10余亩,年产侧柏苗40~50万株。
尼山山区属泗河支流小沂河水系。小沂河是泗河最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邹城市城前庙子岭,流向西北,全长58公里,流域面积647平方公里,经过泗水县泗张、圣水峪乡的南部,曲阜尼山镇,接纳尼山诸小溪流,注入尼山水库,至曲阜河头村汇入泗河。全河落差135米,比降平均2.3‰,大于干河比降。由于尼山水库尾水的顶托,泄沙能力下降,致使泗水县境内河床抬高,北野村已低于河床1米多,沿岸近5000亩田地被沙淹没。 尼山水库(又称孔子湖):属国家大型水库,位于曲阜东南部的尼山脚下,小沂河干流上。1958年11月底开始施工。1960年竣工。大坝全长1805米,主河槽段长400米,为宽粘土心墙沙壳坝,其余段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22.2米,坝底宽130米,坝顶高程130.52米,顶宽5米。在坝顶上有一道高1米、宽0.5米的水泥浆砌块石防浪墙。控制流域面积255平方公里,总库容为1.253亿立方米。兴利水位124.59米,相应库容6102万立方米;死水位116.19米。相应库容747万立方米。 1980年代,尼山水库中汞元素超过饮用水标准3~6倍,长期饮用,有发生汞中毒的危险。 2006年,尼山水库水质优于国家规定的地面水水质标准。
名称由来
尼山,原名叫尼丘山,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孔母颜氏“祷于尼丘得孔子”。因为孔子生于尼丘山,家中兄弟二人,排行第二,所以其父为其取名为孔丘,字仲尼,后因创立儒家学说而被后人尊称为“孔子”、“孔圣人”。为避讳孔子的名字孔丘之名的丘字,而简称为尼山。
尼山圣境,位于尼山省级文化旅游度假区内,总规划面积35.76平方公里,总规划布局为“一环五区”即:环湖主题文化游憩带、儒学圣殿瞻礼区、国际游学营地区、山水书院修贤区、生态农业耕读体验区、国际文化旅居社区,功能定位为“文化修贤度假胜地”和“世界级人文旅游目的地”,核心文化主题为“明礼生活方式”,是一项集文化体验、修学启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教育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载体。2013年4月,尼山圣境被列为山东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工程;2016年3月,被评为山东省第一批“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重点项目”;2016年3月,作为“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的重大建设内容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2016年5月,成为山东省唯一、全国12家“国家重点旅游推介项目”之一;2017年2月,被评为山东省十大旅游目的地品牌骨干项目。尼山圣境分三期实施,一期为核心景区,规划占地面积8平方公里,主要建设孔子像、大学堂、耕读书院、景区集散中心、配套服务区(含尼山书院酒店)等,是一个完整的儒文化主题体验区。二期主要建设贤林书院、仁山书院、全球孔子学院联盟基地、环湖生态休憩带等;三期主要包括尼山创意产业园、尼山国际艺术中心等。尼山书院酒店于2016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尼山圣境计划于2018年9月正式建成开园。 [33]
建置尼山为山东省曲阜市尼山镇所辖。曲阜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以前,这里就有相当多的村落,是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重要分布地区。不少古籍中都有炎帝、黄帝、少昊都曲阜的记载。曲阜,商为奄国都,周为鲁国都。公元前249年(楚考烈王十四年,鲁顷公二十四年)楚灭鲁,始设鲁县。公元584年(隋开皇四年)定县名为汶阳,596年(隋开皇十六年)初定县名为曲阜。曲阜之名在《礼记》一书中就已出现,因“鲁城中有阜,逶曲长七八里”而得之。627年(唐贞观元年)并入泗水,634年(唐贞观八年)恢复曲阜县建制。1012年(宋大中祥符五年)因黄帝出生于曲阜寿丘之故,真宗下诏更县名为仙源,1129年(金天会七年)又恢复曲阜县名。1958年11月将滋阳并入曲阜,1962年初仍按两县原行政区域分治。198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曲阜县,设立县级曲阜市。 [35] 尼山镇,前身为南辛镇。1949年建南辛区,1958年设公社,1965年复区,1976年复南辛公社,建尼山公社,1984年复南辛区,1986建南辛镇、尼山乡。2000年12月,撤销尼山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南辛镇。2011年6月9日,为配合支持省级尼山文化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南辛镇正式更名为尼山镇。 [36] [37] 1996年,辖鲁源东、鲁源西、黄土、夫子洞、周家庄、刘家楼、苏家、新赵、新村、张马、新田、南王庄、西龙泉、东龙泉、长座、宫家楼、颜母庄、东官庄、西官庄19个行政村。尼山一带位邹、曲、泗交界,区域变动较多。明代永乐初年割泗水县尼丘山一带分别划归邹县和曲阜县。1949年建国后,将兰沃村以南原为邹县的小河,南三教、北三教、夫子洞等34个村庄划归泗水县三区。1964年,因修尼山水库,将泗水县夫子洞、周家庄划归曲阜县。 [38] 经济2014年,曲阜区国内生产总值20.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6.68亿元、6.84亿元、6.84亿元。工业总产值18.54亿元,比上年增长10.99%;实现利税5722万元,增长10%。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8亿元。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185.6公顷,总产5.46万吨;瓜菜2912公顷,总产13.54万吨;棉花总产40吨。造林24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5.6%;林业产值2014万元。年末大牲畜存栏127头,猪存栏4.31万头,羊存栏5.22万只,家禽存栏157.87万只,畜牧业总产值为3.01亿元。水产品总量2365吨,渔业总产值2837万元。有水库2座,总蓄水能力1.12亿立方米。农业机械总动力69112千瓦,农村用电量2363万千瓦时。民营企业总产值为17.05亿元,利税为4858万元。财政收入为71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629元,比上年增加2467元。有中学2处,小学13处,在校学生359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医院1处。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80部。尼山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179万元,完成国地税收入5544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629元。 [39] 物产尼山砚,因取材于孔子诞生地尼山而得名。乾隆时的县志中,就有生产尼山砚的记载。尼山砚石,色呈柑黄,有疏密不匀的黑色松花纹,石面精腻,抚之生润。制作砚台,下墨利,发墨好,久用不乏。尼山砚古朴大方,一方砚石,巧用自然,略加点缀,情趣盎然。松花砚,石色褐黄,遍布青黑色的松花纹,利用料石的自然形状,开墨堂墨池,砚额将松花纹剔成浮雕,形成独特的艺术造型。1976年,曲阜工艺美术厂在尼山五老峰下又找到了这种砚石,于是采用新工艺继续生产。1978年,尼山砚作为鲁砚的一个品种,在北京鲁砚汇报展览会展出。1980年,尼山砚到日本的东京、大阪进行展销。尼山石砚与孔府家酒、楷雕如意、全毛地毯、龙头手杖被誉为“鲁中五绝”。 [40-41] 文化史实叔梁纥素以勇力闻名于诸侯。其妻施氏生9女而无男,其妾生一男名孟皮,却又“病足”,不能继嗣。晚年,他又向颜氏求婚,与颜征在结合。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在尼山生下一子,名丘,字仲尼,即后世所称的孔子。孔子3岁时丧父,随其母迁居鲁都阙里,其后子孙繁衍,称“阙里世家”,孔子便被称为孔氏家族的始祖。 [42] 《史记·孔子世家》称“祷于尼丘得孔子”。尼山宋家山头北为孔子诞生地,宋家山头属邹县田黄乡管辖。又据《史记》记载:“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昌平乡即尼山、昌平山之间鲁源附近。昌平山稍东南有村名长坐(“坐”应读cuo,俗写为“坐”,俗读为suo),即古陬邑,并且是古邾国始封之地。《水经注》有“故邾娄之国曹姓也,叔梁纥之邑也”的记载。《太平寰宇记》称古邾城即邹城。是叔梁纥所治之邑。《纪要》谓寰宇记之古邾城即座城。《续山东考古录》谓邾娄合读即邹座,亦邹字音转。昌平乡一直隶属邹县,直至1960年划归曲阜,同时亦将原属邹县的孟子诞生地凫村划归曲阜管辖。故邹城市素称“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正如邹县旧志所述:“于山则载尼山、昌平,于人则述孔子,于古迹则载颜母井,夫子洞,版图所入,而按而稽至圣发祥实在于此”。张丕矩所著《邹县地理志》中载:立双圣碑“以表明邹县为孔孟发祥之地,俾来往过客经触目兴景仰之思”。 [43] 传说尼山的传说。叔梁纥年纪很大了,身边有九个女儿,而只有一个跛足儿子,便想再要一个儿子,于是向颜家求婚。颜家姊妹三人,老大、老二嫌叔梁纥年纪太大,不愿嫁他。老三颜征在听从父命,嫁给了他。二人成婚后,夫妇便去尼丘山祈祷苍天和山神,以保佑颜氏生个好儿子。果然,颜氏不久有了身孕,生下一个男孩。但这孩子相貌丑陋,顶如反盂(中低而四旁高);面有七露:眼露筋、鼻露孔、嘴露齿、耳露轮。颜氏见这孩子难看,哀声叹道:“好命苦。这般模样怎能养活成人!”叔梁纥更是悲伤,遂把孩子丢在尼山脚下,走了。当时天气比较热,孩子在地上哭。突然,山上下来一只老虎,在孩子身边转了几圈,便叼进山洞里,按时为孩子哺乳。同时,一只老鹰也飞来,用翅膀为孩子打扇。这就是后世流传的“凤生虎养鹰打扇”。这山洞即是现存的夫子洞(又名坤灵洞)。颜氏征在自从孩子被扔了以后,心里十分悲痛,于是常在尼山脚下转来转去。这天,她走在山麓前坡的小道上,突然听到有孩子的哭声,便寻声而去,在山洞里发现一白胖的男孩,抱起一看,竟是自己的儿子。颜氏喜出望外,抱着孩子急匆匆往回走。颜氏为快些到家,慌不择路,爬坡越沟,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走。突然,她的罗裙被山枣树上的刺挂住了,颜氏非常气愤,对山枣树说:“你们不要拦路。让尼山神知道了,会把你们斩草除根的。”说着,顺手将挂罗裙的山枣树捋了一把。从此,这里的山枣刺全部往下长。时至今日,还是如此。颜氏抱着孩子走得又累又渴,再看看孩子,身上也脏了。这时,她看到一口水井,便走向前去,轻轻放下孩子,想取些水。可她围井绕了一圈,怎么也够不到水面,于是自言自语道:“井啊,要能把你搬倒,水流出来该有多好呀!”哪知她话刚说完,就听到一阵流水声。颜氏一看,井真的倾斜了,一股清水从井口向南流去。颜氏双手合十感谢天神,然后手捧泉水喝了起来。那水又香又甜,喝下去通身清爽,顿时,一点也不累了。她又掬起清水,给孩子沐浴,然后回村子去了。从此,这口井井壁倾斜,常年泉水如注,至今仍在颜母庄旁。泉水南流,形成一条小溪,后人为纪念孔子用泉水沐浴乃为智慧之源,遂称这条小溪为智源溪。 [44] 扳倒井的传说。春秋时期,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娶颜征在为妻后,离家出走,颜氏身怀六甲后仍居娘门。按当时的风俗,出嫁的闺女是不能在娘家生孩子的。因此颜氏后来只好在颜母山与尼山之间的一个山洞里生下孔子,取名曰丘。母子二人就住在山洞内相依为命。第二年夏天颜氏怀抱孔子经颜母山后(山前为川)回娘家,因酷热难忍,颜氏行至山东边便走不动了,只好坐在山坡树荫下歇息。此刻,因干热而觉口渴,便想找水喝。找来找去发现一口井,井水虽然不深,但是趴在井沿上伸手去汲水而不得。颜氏在急切中跪在井沿上,手扶井口沿石,面向西山祈祷:“若井口歪斜一下,让井水自然从井中流出,使我母子得以解热去渴,必感谢上苍。”话音未落只觉得井口缓缓倾斜,不一会水自井中向东流出。颜氏欣喜若狂,携子痛饮,觉得井水甘甜无比,身心顿觉清爽。此刻,有一牧童也想来此井汲水,见此情景,好奇心起,待颜氏母子二人离去后,便来至井旁,察看后大吃一惊,想不到井水自动流出,遂即传扬开来,于是人们曰此为“扳倒井”,孔子后代将此井命名为“圣井”。 [45] 诗作祭尼山(明)孔公璜毓圣名山众所宗,锡封作镇独称雄。林深文德来鸣凤,洞古坤灵起卧龙。种玉春耕红雨地,采芝秋倚白云峰。几回庙祀躬瞻拜,庭燎辉煌接紫宫。登尼山(明)张寅群山环峙插层天,五老峰高瑞气连。碧草庙门嗟断础,青山梁木萎何年?云移河汉川流在,洞隐坤灵石塌悬。天使隙间光不灭,肯将长夜悼无传? [46] 文化活动尼山春季祭山(孔)仪式,恢复于2008年,每年于清明节在尼山孔庙举行。同时每年9月26日(前后)孔子诞辰之际,在尼山孔庙举行国际孔子文化节祭孔仪式。 [47]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