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欢迎,请登录 传真:0635-8336665 24H电话:0635-8681234

函谷关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该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

线路分类: [城市风光]

景点地点: 国内 河南省 三门峡市

本站推荐:

景点详细介绍

函谷关(中国古代关卡)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该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
函谷关历史上有三座:秦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汉关东移至洛阳新安县,西距秦关150公里。另一处叫做魏关,距秦关北5公里处,但已在建设三门峡拦洪大坝时被冲末不复存在。秦关因其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中文名称函谷关外文名称the Hangu gate行政区类别河南省灵宝市函谷关镇所属地区河南省灵宝市区函谷关镇下辖地区王垛村政府驻地函谷关镇电话区号0398邮政区码472500地理位置河南西部丘陵岗地面积3011平方千米人口73.22万方言灵宝方言著名景点函谷关,太初宫藏经楼碑林机场咸阳国际机场火车站灵宝火车站,灵宝西站车牌代码豫M所属国家中国开放时间08:00~17:30建议游玩时长3小时适宜游玩季节全年。


简介

函谷关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同为我国古代的重要关口。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曾于此著述五千言《道德经》。
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这里朝圣祭祖。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位于豫陜晋三省交界、河南省西大门灵宝市境内,辖区面积2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太初宫鸡鸣台关楼、函关古道等20余处。

函谷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道家学派开山巨著《道德经》的灵谷圣地,道家文化的发祥地;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河南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是千百年烽烟际会、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紫气东来、鸡鸣函关等历史故事与传说的起源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里以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经》)、名关(函谷关)留芳青史,名扬海内外。


地理环境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依《后汉书·郡国志》所载:“谷城”瀍水出,有函谷关。谷城隶属河南尹辖治,遗址应在今洛阳市西北磁涧镇柴湾村附近,而东汉时的函谷关应在今新安东3.5公里处。),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地处“长安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峡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古人王氏曰:自灵宝以西今河南灵宝县、潼关以东,皆曰桃林。自崤山以西崤山,见河南名山三崤、潼津以南,通称函谷。
古代处于洛阳至西安故道中间的崤山至潼关段多在涧谷之中,深险如函,古称函谷。战国时秦孝公从魏国手中夺取崤函之地,在此设置函谷关。此关关城东西长7.5公里、古道仅容一车通行,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公元前241年,楚、赵、魏、韩、卫诸国合纵攻秦,至此败还。现在此处有令尹望气台、孟尝君鸡鸣台,老子著《道德经》的太初宫等,太初宫已经成为国内外信仰者祭奠老子的重要场所。1992年,灵宝市政府按照原古关图形,投资重建了关楼。这里已成为知名旅游景点。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始建于西周,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周慎靓王三年,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秦依函谷天险,使六国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秦始皇六年,楚、赵、卫等五国军队犯秦,“至函谷,皆败走”。“刘邦守关拒项羽”,“安史之乱”的唐军与叛军的“桃林大战”,1944年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的“函谷关大战”,都是在这里进行的。

函谷关不仅是一处军事重地,而且是古代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文化、经济交流的要点。围绕着这座重关名城流传着“紫气东来”、“鸡鸣狗盗”、“公孙白马”、“玄宗改元”等历史故事和传说。唐太宗唐玄宗司马迁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马光等历史名人志士临关吟诗作赋,流传至今的有100余篇。


历史渊源


战国时,战国七雄除秦以外的其余六国曾联合对抗秦国,但秦国在函谷关成功抵御住六国联军的攻势。西汉贾谊的政论名篇《过秦论》写道:“于是六国之士……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其中的“关”就是指函谷关,可见其战略影响。
由于函谷关易守难攻,秦朝末年各地起义抗秦后,新立的楚怀王为尽快平息战乱,宣告谁先入关中,得为关中王,此处所指的关亦是函谷关。之后刘邦先入关中,不过并非直入函谷关,理由即是函谷关易守难攻,加上关内即是秦的首都咸阳,护守函谷关的秦军必是精锐,为避免攻坚,刘邦接受张良的建议绕道进入关内。不过,项羽不满刘邦先入关,设下鸿门宴,但又不愿违逆楚怀王当初的宣告,因此在册封时将刘邦封为巴王,之后封为汉王。虽然巴、汉两地也属于关中关内(函谷关以西),但当时为未开化的不毛之地,甚至是秦与秦朝专门用来流放罪犯的地方。不过刘邦仍然在汉中成功积蓄力量,最终在楚汉相争中战胜了项羽。
西汉建立后,置关都尉守关。汉景帝初,爆发七国之乱,吴遣其臣应高游说胶西王曰:王幸而许之一言,则吴王率楚王略函谷关,守荥阳敖仓之粟,拒汉兵,治次舍,须大王矣。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汉武帝杨仆言,徙故关于新安东界(今河南新安县),以故关为弘农县,治弘农郡王莽居摄二年(公元7年),关东翟义等起兵,遣其部将武让屯守函谷关。东汉初,王霸屯函谷关,击荥阳、中牟贼,平之。王元说隗嚣曰:请以一丸泥,东封函谷关,图王不成,其弊犹足以霸。汉桓帝初平二年,校猎上林苑,遂至函谷关。
延熹九年,复幸函谷关。汉灵帝光和五年,校猎上林,历函谷关,遂狩于广成苑。汉献帝初平二年,群雄起兵讨伐董卓,董卓强行将汉献帝从洛阳迁到长安时,就以函谷关坚固易于防守为理由。魏正始初,从弘农太守孟康言,移函谷关,更号大崤关,又为金关。
西晋大安二年(303),八王之乱如火如荼,河间王司马颙举兵关中,使部下名将张方自函谷关,东犯洛阳。

此后两千年间,地势险要的函谷关常常成为军事争夺的对象,包括唐代安史之乱,甚至抗日战争等。


文化背景

军事文化

函谷关建于西周时期。“因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辞海》)。函谷关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岭,东临绝涧,南依秦岭,北濒黄河,地势险要,道路狭窄,素有“车不方轨,马不并辔”之称。《太平寰宇记》中称“其城北带河,南依山,周回五里余四十步,高二丈”。关城宏大雄伟,关楼倚金迭碧,因其地处桃林塞之中枢,崤函古道之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北空”(唐·胡宿诗),“双峰高耸太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金·辛愿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周慎靓王三年(公元前318年)楚、赵、魏、韩、燕五国伐秦,秦据函谷关天险大败六国军队。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1年),楚、赵、魏、韩、卫五国伐秦,“至函关,皆败走”。战国时魏占函谷关而锁秦,秦占函谷关而出山东。六国合纵攻秦也全是以函谷关为战场。
秦末楚汉战争中,刘邦曾守关阻挡项羽进攻。唐“安史之乱”中,官兵与叛军在关前进行了著名的桃林之战。
自春秋战国以来的两千多年中,函谷关历经了七雄争霸、楚汉相争黄巢李自成农民起义,以及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狼烟烽火,无论是逐鹿中原,抑或进取关中,都是山东入关中的重要通道,可见函谷关的重要性。函谷关历来都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长达五十公里的峡谷,东头是函谷关,而西头就是潼关。“历史上发生在函谷关的重要战争达13次,而潼关则多达45次。”常驻重兵,少则数万,多则几十万,这段峡谷在军事上的作用被历代君主铭记。


老子文化

老子(约前571~?),字聃,号伯阳,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后人称其为“老子”(古时“老”字的读音和“李”字相同),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人,是我国春秋末年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不仅是道家学派理论的奠基人,被后来的道教奉为教祖,而且是先秦诸子百家的启蒙者。他的著作《道德经》,即《老子》一书,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自《道德经》问世以来,上至皇帝高官,下至黎民百姓,都对这部经典著作有着极大的研究热情。据不完全统计,有史料记载的版本达1800多种。不仅在国内影响广泛深远,而且在公元七世纪便以梵文传到国外,16世纪传至欧美各国,以后逐渐风靡世界。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指出:“中国哲学中另一个特异的派别……是以思辨作为它的特征。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这就是理性。这派哲学与哲学密切联系的生活方式的发挥者是老子。”德国哲学家尼采说:“《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美国前总统里根在其1987年的国情咨文中,曾引用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名言来阐述他的治国方略。老子思想博大精深,蕴含丰富,涉及天、地、人各个方面,在政治、经济、军事、艺术、伦理、养生等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智慧的光焰。

研究老子思想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现象。英、法、美、日等40多个国家都在研究《道德经》,翻译《道德经》的版本已达600余种,其中日本人著述达330余种。因《道德经》成于函谷关,函谷关名副其实成为道家文化的发祥地。


名胜古迹

1、关城遗址
建筑无存。据考证函谷关关城为不规则长方形,用长、圆、平夯夯打而成。东城墙长1800米,西城墙长1300米,南城墙长180多米。遗址基本与史书记载相吻合。
2、函谷关东门关楼
原关楼已不存在,目前看到的是1992年开工修建的复古建筑。
东门关楼南北长工71.2米,高21.5米,呈凹型,坐西向东,控制入关的要道。关楼为双门双楼县山顶式三层建筑,楼顶各饰丹凤一只,所以又叫“丹凤楼
3、函谷古道
东起弘农涧西岸的函谷关东门,横穿关城向西,由王垛村的果沟、黄河峪、狼皮沟至古桑田(今稠桑),全长15公里,是这一带唯一的东西通道。谷深50~70米,谷底宽10米左右,窄处只有2、3米,谷岸坡度40~80度,谷底有蜿蜒道路相通,崎岖狭窄,空谷幽深,人行其中,如入函中,关道两侧,绝壁陡起,峰岩林立,地势险恶,地貌森然。古书上说函谷关道“车不分轨,马不并辔”,“一泥丸而东封函谷”。2000年村内一农民在田间劳动时,曾挖掘出一具古代人遗骨,发现其身上中箭十多处。经文物部门鉴定,死者身上的箭簇为战国时期制品,可见当时战争之一斑。
4、战国井式箭库
位于函谷城楼东城门右侧城墙下端,为一直径0.9米竖井穴式兵器仓库,于1986年7月发现,是战国时守关官吏储藏兵器的箭库。箭库象一口旱井,里面放着一捆捆箭族,约1立方米,箭头是铜质的,箭杆是铁质的,很轻,已经锈在一起,不能分开。此箭库为研究战国朝代的兵器提供了重要依据。
5、尹喜故宅遗址
相传为尹喜的寓所。尹喜,春秋时代人,素识天象,曾为函谷关关令。传说他曾在此挽留老子居住半年之久。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陈王府参军田同秀(桃林县人)进言玄宗皇帝说天降灵符于函谷尹喜故室,玄宗即遣人去挖掘,果然掘得“灵符”,玄宗大喜,认为是老子对他的恩赐,遂将年号“开元”改为“天宝”。
6、鸡鸣台,又叫田文台
成语“鸡鸣狗盗”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重建的鸡鸣台传说就是当年田文食客学鸡叫的高埠。
7、望气台,又叫瞻紫楼
传说是函谷关关令尹喜登高望远,观察天象之地。“紫气东来”这一成语源出于此。唐代大诗人杜甫《秋兴》诗中有“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之句。后人为纪念他,便将尹喜登高望远的土山起名为:望气台。唐时在上面修建了3丈多高的“瞻紫楼”。此楼民国年间毁于兵火。
8、太初宫
位于函谷关东城门右侧。传说,尹喜迎候老子到函谷关,行以师礼,求老子为其著书,老子便在此写下了《道德经》五千言。这部蕴涵丰富的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也有有认为是后人托名之作)。为了纪念这件事,后人便在老子著经的地方修筑了太初宫,曾是一座道观。
太初宫为殿宇式古典建筑。殿脊和山墙檐边上塑有麒麟、狮、虎、鸡、狗等珍禽异兽,神形兼备。殿顶飞梁纵横,椽檩参差,虽然屋架复杂,但却自成规矩,殿宇宽阔,中无撑柱。史载,太初宫始建于西周。现存太初宫主殿建于唐以前,元、明、清
9、函谷碑林

函谷碑林修建于1988年秋,碑林南北长100米,东西宽40米,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有石碑62通。其中不但有从灵宝各地搜集来的古碑,如宋代的法制碑、唐代的地震碑、杨贵妃之兄杨仲嗣的墓志碑、明代吏部尚书许天官夫人的墓志碑等,而且也有近现代书法名家书写名人吟咏函谷关诗文的新碑,如:清代康有为给当时的灵宝县长写的条幅石碑,李向阳原型的笔文碑等。


三处函谷关

【秦关】即春秋战国时期所建的函谷关,遗址在今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
【汉关】在今河南省新安县东500米,西距秦关150公里。据灵宝市志记载,自汉室兴起之后,关中作为帝都,函谷关以东则称关外。人们都以自己是关中人为荣。楼船将军杨仆,原籍函谷关以东的新安县,别人说他是关外人,他深感不快,就尽捐家资,于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在新安县城东也修起了一座雄伟的城池,人们称它为汉函谷关。有了这座新关,杨仆也就成了关中人了。汉关早已废弃,2000年仅存有关门遗址。

【魏关】位于灵宝市东北20公里,距秦关约5公里。相传三国时候,曹操西讨张鲁、马超,为了迅速转运兵马粮草,命许褚在那里开凿隧道,筑起关楼,距秦关不远,故称新关。这处后来成为东达洛阳,西接长安的重要交通干线。抗日战争时城楼毁于兵火,遗址为三门峡水库淹没,现仅留古道和烽火台遗址


成语典故

紫气东来

据《史记》记载:春秋末期,柱下史老子李聃看到周室将衰,西渡隐居。

公元前491年,函谷关令尹喜,清早从家里出门,站在一个土台上(现瞻紫楼)看见东方紫气腾腾,霞光万道,观天象奇景,欣喜若狂,大呼:“紫气东来,必有异人通过。”忙令关吏清扫街道,恭候异人,果然,见一老翁银发飘逸,气宇轩昂,并且倒骑青牛向关门走来。尹喜忙上前迎接,通报姓名后,诚邀老子在此小住。老子欣然从命,在此著写了彪炳千秋的洋洋五千言《道德经》。以后,函谷关一带的门楣或春联都刻写“紫气东来”,流传至今,表示吉祥


仙丹救民

老子在函谷关著写《道德经》时,他的坐骑青牛被当地一老农饲养着。

当时,函谷关一带流行一种瘟疫,许多人为此毙命,郎中也无能为力。一天,老子的青牛不吃不喝,急坏了饲养人。他找郎中,郎中说人都看不好,更看不好牛,饲养人死缠硬磨让给牛瞧瞧,青牛气息奄奄,郎中让人扶起,牛站不稳,只是咳咳不止后突然咳出一个肉团(就是现在人说的牛黄),牛才如释重负,张嘴吃草。郎中大喜,忙将肉团拿回家中,泡制成小药粒,发给有病关民。病人吃后马上见轻。人们为了感激老子的青牛救命之恩,说这是仙丹。至今,灵宝还流传有正月二十三为牛节的习俗。这天,家家门上贴着用黄纸剪成的青牛图案,并写上“新春正月二十三,天上老君炼仙丹,家家门上贴金牛,一年四季保平安”。


鸡鸣狗盗

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好客喜贤名声很大,秦昭襄王早有所闻,想让孟尝君来秦共图大谋。派其弟泾阳君到齐国为人质,请孟尝君入秦为相,孟尝君到秦后,遭到丞相樗里疾的忌妒。樗在秦王面前进言陷害。后秦王反悔,欲杀害之,又恐遭人唾骂,暂将孟尝君囚禁起来。回国后的泾阳君闻听此讯,欲救孟尝君去求燕姬。燕姬提出要孟尝君已赠给秦王的狐白裘衣。后一门客从狗洞进入库房,巡夜人听有动静,门客学狗叫,骗走巡夜人,盗得狐白裘衣,送给燕姬。燕姬才帮忙弄到出关文书,孟尝君一行慌忙逃至函谷关,正值半夜,当时关规是“鸡鸣开关,日落闭关”。后边追兵将至,形势危急。此时有一门客站在土阜上学鸡鸣叫,周围雄鸡齐鸣,关吏忙开关门,孟尝君一行匆匆出了函谷关。后来樗里疾追到此处,孟尝君已出关多时了。


公孙白马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纷纷立论,互相争鸣,使我国古代哲学思潮非常活跃。当时赵国平原君门客中有一名叫公孙龙的,想到秦国出游。那时赵国一带的马,正流行一种烈性传染病。秦国得知后,在其东大门的函谷关贴出告示:“凡赵国的马概不得入关”。这天,公孙龙骑着白马,来到函谷关,验过符节就要过关。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关吏拦住说:“你人可以过关,但马不能过关”。公孙龙不悦,“马不能过关。白马非马,怎能不让过呢?”关吏说:“白马也是马呀!”公孙龙说:“难道我公孙龙就是龙吗?”关吏被问愣了。他又说:“白马者,马与白也,或白与马也,譬如说要马,给黄马、黑马都行,但要白马,给黄马、黑马就不行了。这说明白马和马是两回事,也是就说白马就不是马,为什么不能过呢?”关吏还没明白过来,他就骑着马过了函谷关。以后关令知道了此事,决心要治治他。后来,公孙龙从秦国返回,公孙龙出关这天,关令故意站在关前。公孙龙被验过符后,关令不叫公孙龙过关,说:“你要出关,请到别处过。”公孙龙说:“自古从赵国到秦国,这个关是必经之路,我不从此过,还能从哪过?”关令说:“这里是函谷关,不是你说的关。”公孙龙苦笑着说:“函谷关怎么不是关呢?”关令说:“先生不是说过‘白马非马’吗?”这时公孙龙才意识到遇到了对手,但又怕误了赶路,才跪在关令跟前哀求,最后过了函谷关。“白马非马”的争论是当时哲学上一件很重大的事情。说明我国古代思想家开始在思考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


终军弃襦

汉景帝于公元前153年复置函谷关,下令用襦作为出入关卡的凭证。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诏举贤士。当时济南有一名叫终军的人才华横溢,十八岁时就被选为博士弟子,与少年才子贾谊齐名,并称为“终贾”。一天,他从济南步行赶往长安,行至函谷关,关吏验过符后,交还给他。他弃之而行。关吏笑他无知。他说大丈夫过关图个功名,不再用这一般人用的襦。后来,终军果然得到了汉武帝重用,也任南越大使。重过函谷关时,关吏认出了他,说这就是当年弃襦过关的孩子,随从大呼:“这是出使南越的大使,不许胡说。”关吏大惊,忙跪拜送出关门。以后,灵宝人教育孩子经常说:“要长进,学终军”、“有才能,当终童”。


玄宗改元

《资治通鉴》中记载:当时陈王圭府有一个参军,叫田同秀。一日早朝时,说他晚上梦见太上老君在函谷关丹凤楼会见了他,老子说在他著经的地方,埋有一个桃符,谁能得到它,谁就能得天下。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玄宗听后,马上命田同秀带人到函谷关老子著经的地方,掘地三尺,挖出一个桃符,上面刻着一个古体“桑”字,众臣解释为四十八。桑在为农业的象征,寓意如果重视农业可保佑玄宗坐拥四十八年天下。玄宗大喜,认为是天赐之宝,随即改“开元”年号为“天宝”年号,立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改桃林县为灵宝县。


古籍记载

苏秦:秦东有崤函之固。
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者也。
淮南子》:九塞,崤坂其一也。
五行志》:函谷关拒山东之险,地利乌可忽欤?
杜笃论都赋》:关函守嶢,山东道穷,置列汧、陇,廱偃西戎。
班固西都赋》:左据函谷二崤之阻。
张衡西京赋》:左有崤函重险桃林之塞。
李白《奔亡道中五首》:函谷如玉关,几时可生还?

杜甫《新安吏》: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山东·江北水城 运河故都·聊城

www.jiangbeishuicheng.com

聊城旅游 聊城旅行社 江北水城 江北水城旅游 江北水城旅行社 聊城景点 聊城特产 聊城导游 聊城机票 聊城酒店 聊城租车 聊城会议 聊城特价机票 聊城特惠酒店 聊城高级导游 全国优秀导游员 聊城旅游网 江北水城旅游网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实践基地 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