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欢迎,请登录 传真:0635-8336665 24H电话:0635-8681234

沂蒙红嫂纪念馆

“沂蒙红嫂纪念馆”,是山东沂蒙党性教育基地,位于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占地面积100余亩。

线路分类: [城市风光]

景点地点: 国内 山东省 临沂市

本站推荐:

景点详细介绍

沂蒙红嫂纪念馆

沂蒙红嫂纪念馆”,是山东沂蒙党性教育基地,位于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占地面积100余亩。是由山东省委组织部、临沂市委、沂南县委共同打造的、面向全国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省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由沂南县委组织部党性教育基地工作办公室直属管理。是国内迄今唯一全面、系统介绍“红嫂”的专题纪念馆,也是中国唯一一处以普通群众为主题的革命纪念馆。

中文名称沂蒙红嫂纪念馆地理位置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常山庄占地面积100余亩开放时间周二--周日早9:00-晚4:00。


介绍

沂蒙红嫂纪念馆”,是山东沂蒙党性教育基地,位于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占地面积100余亩。是由山东省委组织部、临沂市委、沂南县委共同打造的、面向全国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省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由沂南县委组织部党性教育基地工作办公室直属管理。是国内迄今唯一全面、系统介绍“红嫂”的专题纪念馆,也是中国唯一一处以普通群众为主题的革命纪念馆。设置有红嫂主体展馆展区、红嫂生活体验展区和沂蒙红色遗迹展区。该馆以沂蒙红嫂的感人事迹展现了“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为核心内容的红嫂精神。
纪念馆以独特的古山村风貌为依托,再现沂蒙革命史,自2011年运行以来,吸引了全国大批前来学习的党员干部和各界群众,每年前来学习的国家部委、省内外党员干部达10万人次,带动前来参加学习的各界群众年平均达30万人次。被中央和国家部委、省、市、县等70多个部门和单位确立为公务员公仆意识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廉政建设教育基地。

李源潮赵乐际顾秀莲孟建柱等党和国家领导先后到“沂蒙红嫂纪念馆”参观指导。


建馆背景

红嫂”,是历史赋予沂蒙妇女的特殊称谓。它来源于抗战时期发生在沂南县的一个真实故事--明德英“乳汁救伤员”。 1960年,著名作家刘知侠根据明德英乳汁救伤员的情节,创作了短篇小说《红嫂》,后被改编成京剧《红云岗》、舞剧《沂蒙颂》、电影《红嫂》等艺术作品在全国传唱。从此,“红嫂”就成为在革命战争年代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沂蒙妇女共同的名字。
在沂蒙山区,像明德英这样的红嫂还有很多,可以说是“村村有烈士,家家有红嫂”。在抗战最为艰苦的时期,在共产党八路军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为了民族解放和革命战争的胜利,她们毫不犹豫地拆下自家的门板做担架,扒下房屋上的干草喂军马,找出珍爱的陪嫁布做军鞋,拿出仅有的粮食献给子弟兵,将最后一个亲人送到了前线,用自己的乳汁喂伤员,甚至,她们可以为保护党的孩子而献出自己的骨肉,可以为保存一封烈士的遗书而毁家无悔,可以为一句诺言而坚守终生……她们用柔弱的双肩毅然扛起了家庭和革命的重担,用青春、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奉献之歌,把慷慨无私的崇高情怀展现到了极致!在她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大爱情怀,这种情怀,是红嫂精神的本质所在,更是广大沂蒙人民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
据不完全统计,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沂蒙妇女共做军鞋315万双,做军衣122万件,碾米碾面11716万斤,动员参军参战20万人,救护病员6万人,掩护革命同志9.4万人,瓦解敌方9.8万多人。“红嫂”,正是民族精神的缩影,是革命精神的彰显。

为弘扬沂蒙红嫂的丰功伟绩, 2011年1月,我们在临沂市沂南县马牧乡常山庄村,利用仍然保留着抗战时期原始风貌的古村落创建了“沂蒙红嫂纪念馆”,就是让世人记住她们的事迹,记住她们生命中沉潜下来的民族精神。纪念馆经过不断改造、提升、扩建,2013年7月,重新修建后的沂蒙红嫂纪念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着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参观学习人员。之所以选择在常山庄村建纪念馆,也是缘于长期在沂蒙革命根据地战斗工作过的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高克亭的一句话:“抗战时期,山东的中心在沂蒙,沂蒙的中心在沂南,沂南的中心在常山”。


教学理念

沂蒙红嫂纪念馆”从成立之初就承担着对全省乃至全国的党员干部进行党风党纪党性教育的培训功能。新的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立足把“锤炼党性、塑造灵魂”,作为党性教育基地的培训目标,着力解决党员干部的“信仰”问题。充分利用沂南县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

 一是现场教学,围绕沂蒙红嫂大仁大义、大忠大勇、无私奉献这一教学主题,让学员聆听红嫂们感人肺腑、荡气回肠的故事,感知在苦难岁月中普通老百姓的坚定信仰和无悔追求,感知那个时代的先辈们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慨,让学员理解红嫂精神,记住并传承红嫂精神。二是事迹报告会,邀请沂蒙红嫂后代、英模人物后代进行现场讲述,以亲人的身份和视角,再现真实历史,使学员能够近距离感悟沂蒙精神和红嫂力量。三是体验式教学,再现当年沂蒙人民支前的真实场景,学员通过体验、观看、品尝、现场参与制作烙煎饼、纺线、织布等现场演示,感受沂蒙红嫂在战争年代支援前线的艰辛与不易,使学员内心产生共鸣。四是社会实践,主要是组织学员夜宿农家,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晚上开展走访革命家庭和聆听收集革命故事等活动,旨在增加学员群众观点,加强党性锻炼。


展馆布置


纪念馆占地百余亩,经过不断改造提升,目前已完成主体展馆展区、红嫂生活体验展区和红色遗迹展区建设,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整个展区通过一个个英模人物的典型事迹,充分展现了沂蒙人民“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大爱情怀,这种情怀正是对沂蒙精神的最佳诠释。军民“水融交溶、生死与共”,广大沂蒙人民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最为壮丽的诗史。其中:


主体展馆区

《红色沂蒙山》展室:主要以红嫂产生的历史背景为线索,再现当年党群、干群、军民鱼水情谊。抗战爆发后,毛主席作出了“派兵去山东,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决策。为了发展壮大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山东和华东党政军领导机关在沂蒙山区建立了各级组织,深入发动组织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团结带领沂蒙人民同仇敌忾,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在长达12年的人民战争中,420万沂蒙人民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120万沂蒙儿女拥军支前,20万人参军参战,10万将士血洒疆场,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和一个伟大的女性群体---沂蒙红嫂

《红嫂原型明德英》展室:主要展现抗战时期农家哑妇明德英,在八路军战士生命垂危的时刻,冲破了封建观念的束缚,做出的乳汁相救的大爱壮举。她的事迹被改编成多部艺术作品,并传遍全国。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明德英被评为其中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沂蒙母亲王换于》展室:真实再现了当年王换于冒着生命危险创办战时托儿所、为党保存“山东省联合大会会刊”38年、全力救助八路军战士白铁华、含泪埋藏八路军女干部陈若克等感人事迹。让学员直观感受到了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区密切的党群关系以及军民鱼水情深,体会到了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跟着共产党走的忠贞信念。
《沂蒙大姐李桂芳》展室:再现了李桂芳在孟良崮战役中率领妇女用肩膀扛起“火线桥”的感人故事,讲述了沂蒙“红嫂”在孟良崮战役中展现出来的聪明智慧和坚韧不拔的勇气,是她们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托起了通往革命胜利的桥梁。
《拥军妈妈胡玉萍》展室:主要展出了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胡玉萍拥军长达60多年的事迹。从少女时代拥军支前、护理八路军伤员,抗美援朝时为国家捐款捐粮,六十年代学雷锋,把“无私奉献”的精神带到了辽宁抚顺。在抚顺的27年间,靠养猪、拣废品,胡玉萍捐款捐物达15万多元,上交党费10400元。60年中,她为国家、为军队奉献了执著的大爱和一生的真情。
《沂蒙红嫂群体(一)》展室:主要展示了十位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红嫂。有受到毛主席接见的民兵英雄侍振玉;有永远的新娘李凤兰;有毁家纾难的王自生;有许婚动参的梁怀玉;有爆破英雄公成美;有智闯虎穴的刘玉梅;还有方兰亭、高五婶、范桂君、祖秀莲、王桂花等。她们的事迹家喻户晓、声震沂蒙。
《沂蒙红嫂群体(二)》展室:主要展出了沂蒙山区200多位红嫂的大义壮举,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触及灵魂、催人泪下。一个个英模人物的典型事迹,充分体现了沂蒙人民“最后一把米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伟大情怀。
《将星耀沂蒙》展室:主要展示了400多位在沂蒙山区战斗、生活过的将帅们的事迹。将帅们,为了劳苦大众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在沂蒙山区点燃了革命的熊熊烈火,他们与沂蒙人民共同经历了生死的考验,与沂蒙人民结下了深情厚谊。在他们的带领下,沂蒙人民跟随共产党,加入到革命的大潮中来,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无私无畏、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永远跟党走》展室:主要以沂蒙人民坚定跟共产党走的信念为主题,以诞生在沂南的经典歌曲“跟着共产党走”为主线,剖析了歌曲传唱不衰的原因。再现了沂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军民团结一心,凝聚成了无往不胜、无坚不摧的强大革命力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拥军支前体验馆》展室:展出的是当年群众拥军支前的场景,有摊煎饼的鏊子,做饭的大锅,风箱、土灶,磨面的石碾、石磨,还有纺线车、织布机、小推车等。当年,沂蒙红嫂们就是用这样近似原始的工具,为部队摊煎饼、烙油饼、缝军衣、做军鞋、救护伤病员……倾其所有支援革命。陈毅元帅曾经深情地感叹道:“我就是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山人,是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推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生活体验展区

主要通过大型实景、生活生产工具等,再现沂蒙红嫂从幼年到成年、再到加入革命洪流的艰辛历程,让学员参与其中,从中体验沂蒙民俗文化及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妇女舍家支前的感人场面。


红色遗迹展区

按当年中国抗日军政干部大学第一分校的建筑格局建造,含三个展室及一个学员礼堂:
《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展室:展示了1940年7月26日,反映全山东3800万民众意愿的各界代表300余人,在沂南县青驼寺召开了联合大会,会上选举产生了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简称战工会,也就是现在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前身。这是全国第一个共产党领导的省级的抗日民主政权。会上选举产生了工、农、青、妇、文、动各群众组织,这些组织对进一步团结广大民众,取得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共山东分局》展室:这里主要展示的是山东分局的历史沿革、重大决策和主要工作。1938年12月中共山东分局在沂南岸堤成立,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敌后抗战,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此,山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八路军山东纵队》展室:八路军山东纵队,是抗战初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山东人民各地抗日武装起义部队为基础组建而成的。这支土生土长的抗日游击兵团,在抗击日军的斗争中,与八路军115师主力部队相互配合,并肩作战,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立下了丰功伟绩。

抗大一分校会堂:系学员听事迹报告会、观看视频资料的会场,可容纳学员300余人。


地址

延伸阅读

沂南党性教育基地工作办公室
下设两处教学点:沂蒙红嫂纪念馆和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创建纪念馆,于2011年7月成立。为打造“环境一流、教育一流、服务一流、效益一流”的党性教育基地,在山东省、市、县委的直接领导下,以“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精神,打造基地、建设基地,使“沂蒙红嫂纪念馆”和“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创建纪念馆”成为面向全国的党性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公仆意识教育基地和统一战线教育基地。
讲解员队伍

沂蒙红嫂纪念馆的讲解员队伍,是由一群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对党忠诚、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优秀青年组成,具备形象良好、个人品德过硬、专业素质优良、知识储备丰富等特质,能承接来自全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学习参观团体,这是一支充满工作激情、能打硬仗、无私奉献、具有高度政治责任感的队伍,她们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突出的工作成绩先后荣立县“集体三等功”、并被授予省“三八红旗集体”和市“青年文明号”等光荣称号。


周边环境

革命旧址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旧址位于沂南县岸堤镇。1938年底,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共中央为了巩固和扩大敌后根据地,决定以陕北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一部分、陕北公学和安吴堡青训班组建抗大第一分校,挺进敌后就地培养干部。1939年冬,该校近4000名干部和党员由晋东南挺进到山东沂蒙山区,1940年1月到达沂南县岸堤,与当时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创办的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合并。
抗大一分校不仅是一个教育单位,也是一支战斗队伍。他们先后两次参加了侍郎宅、甲子山反顽战斗,以及无数次反“扫荡”作战,是抗大十二所分校中办学时间最长、培养干部最多、参加战斗最多的一所院校,在沂蒙山区转战了6年时间,培养了1.4万多名党政军领导骨干。
歌曲“跟着共产党走”诞生地
位于沂南县孙祖镇东高庄村。《跟着共产党走》歌曲是由抗战时期抗大一分校学员沙洪和王久鸣创作。1940年,他们二人随抗大一分校来到沂南县东高庄村,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9周年,沙洪和王久鸣各自仅用10分钟就完成了词曲的创作。此曲简洁明快,朗朗上口,很快由沂蒙山区传遍全国各大根据地。并成为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的演唱歌曲。2001年7月1日,中共临沂市委、沂南县委为庆祝建党80周年,在沂南孙祖镇东高庄村歌曲诞生地,树立了纪念碑,建设了纪念亭,供后人铭记、瞻仰。
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山东省人民政府)成立旧址
位于沂南县青驼镇。1990年6月,山东省政府为纪念在1940年7月26日由山东全省各界人民代表参加的联合大会并成立了全国唯一的一个整建制省级政权“山东省临时参议会”、“战工会“所建立。2015年9月新修建的“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创建纪念馆” 对外全面开放。新馆由战工会原址向东扩展,由原来的6亩,扩大到66亩(43998.33平方米),东西长275米,南北宽155米 ,西起现状纪念馆,北至青驼街,东至沂邳线。纪念馆坐西向东,总体格局采用开放式、对称式、递进式布局,在中轴线上依东向西分别为纪念塔、主展馆、培训办公、战工会旧址四部分。其中,纪念馆展厅面积占6000平方米,展厅将围绕“抗日烽火、民主建政、施政为民、公仆风范、政权基石”等组成部分,紧紧围绕民主建政和民主施政主题,系统展现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创建、施政、巩固和发展的历程。
大青山烈士陵园
位于沂南县双堠镇东梭庄村西,是沂南县人民政府为纪念大青山战斗中英勇牺牲的抗日烈士,与1944年10月建成的。1941年11月,日寇对我沂蒙山区根据地实行了惨无人道的“铁壁合围”大扫荡。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抗大”一分校及一一五师师直一部,在大青山遭到日寇5万重兵的合围,我根据地军民前仆后继,与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搏斗,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在这次战斗中,太平洋学会记者德国友人汉斯·希伯,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和他的夫人——山东纵队姊妹剧团团长辛锐等300余人壮烈牺牲。陵园占地1.67万平方千米。1985年由省和地区拨款进行了整修。1988年1月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鲁中革命烈士陵园是山东省建立最早的革命烈士陵园之一,原名万松山烈士陵园,位于山东省沂南县依汶镇西部。园内建有纪念碑一座,背后石壁正中是黎玉题写的“万世光辉”四个大字,纪念碑四周的石壁上还雕有鲁中军区党委、政治部、鲁中联办、鲁中抗联的题词和罗荣桓、肖华、黎玉、王建安、范明枢、张伯秋、郭维城、周赤萍等党政军领导的题词。陵园内设有陈列室、纪念堂、接待室、花室等,陈列展出烈士遗像59件,史料30篇,烈士事迹98篇。其中有著名的国际上义战士汉斯·希伯烈士事迹和著名的留田突围战斗、铜井战斗资料图片等等。
沂蒙母亲王换于故居

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2003年9月19日隆重举行开馆仪式,并由原国家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亲笔题写了“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馆名。


文化园区

山东智圣汤泉旅游度假村
位于沂南县县城,占地338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精心打造,是集温泉沐浴、休闲养生、生态旅游、商务洽谈、会议接待于一体的温泉旅游度假景区。
竹泉村旅游度假区
位于沂南县铜井镇,以竹泉古村为依托,处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议为核心,集观光、休闲、住宿、餐饮、会议、度假、娱乐、拓展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
红石寨旅游景区
位于沂南县铜井镇,是一处集山水生态、历史文化、山地民居、乡土风情于一体,具有山水观光、文化体验、汽车露营、商务休闲等功能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北大山风景区
北大山风景区,是由位于依汶镇北部的北大山山脉的部分组成,境内窦家崮海拔536米,黄山坪461米, 主要有北大山林场、仙姑洞、牛角洞、点将台等景点。
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沂南县孙祖镇,是集自然景观、沂蒙红色文化、古历史文化于一体的自然风景区。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沂南景区主峰海拔536米,因宋代孟良曾屯兵与此得名。孟良崮因举世闻名的孟良崮战役而名居沂蒙72崮之首。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公园总面积1.2万亩,园内群山突兀、奇石多姿、石洞叠连,集雄、奇、险、秀、幽于一身。
马泉创意农业休闲园
位于沂南县铜井镇马泉山,是一个集林果生产研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生态旅游养生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创意休闲农业园区。

位于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东部,改建、修复了供影视拍摄专用的炮楼、戏台、古道、城门、围墙、古庙、院落、古县城等景点。在此先后拍摄了电视连续剧《沂蒙》、《地道英雄》、《娘》、《平原枪声》、《岛城风云》、《零炮楼》,电影《沂蒙六姐妹》、《斗牛》、《诱杀》等几十部影视片。


山东·江北水城 运河故都·聊城

www.jiangbeishuicheng.com

聊城旅游 聊城旅行社 江北水城 江北水城旅游 江北水城旅行社 聊城景点 聊城特产 聊城导游 聊城机票 聊城酒店 聊城租车 聊城会议 聊城特价机票 聊城特惠酒店 聊城高级导游 全国优秀导游员 聊城旅游网 江北水城旅游网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实践基地 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