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平工作室_Mr.Liu Stu
如果说钻石是女人最好的朋友,那马提尼也许是男人最好的道具(之一)。在广告狂人最后一季播出前,你首先需要知道男主角Don Draper用来“提神醒脑”的“液体午餐”是什么样的。
马提尼是什么呢?有时它是Don Draper耍帅的道具,是间谍007口中的“shaken, not stirred”,它是海明威曾经感受到的“文明”,也是罗斯福与斯大林交锋于德黑兰时的润滑剂。
马提尼只是一杯简单的鸡尾酒,用金酒(或者伏特加),味美思酒(其中一个品牌叫马提尼*)以及加橄榄或者柠檬皮装饰做成。但它却是各界名流的宠儿,经久不衰地出现在高级酒店、俱乐部中,是高级聚会的座上客。马提尼这几个字似乎常常与强悍、权势、老练、金钱、奢华有牵连。马提尼盛装在那漏斗形的“马提尼杯”经典视觉形象,使它几乎成为鸡尾酒的代名词。
马提尼的主要原料金酒和味美思都源自欧洲,但它却是地道的美国发明,也令一班美国文化人引以为傲。虽说如此,美国人对马提尼的身世却无法统一看法。加利福尼亚州的Martinez镇以及旧金山都相信自己是马提尼的故乡,在19世纪中期的淘金热时期诞生了这杯鸡尾酒;也有人自然地认为和创立于1863年“马提尼和罗西(Martini & Rossi)”牌味美思有关;还有人断言是纽约一个叫马提尼的调酒师(Martini di Arma di Taggia)发明了这杯酒;甚至连被一众精致鸡尾酒调酒师尊奉为现代鸡尾酒祖师爷的Jerry Thomas也在1887年版《调酒师指南》(The Bartenders Guide)中声称发明了这杯酒。
看来,马提尼的真实起源真的是难以考证。当然这是很好理解的——那个年代许多事物本来都疏于以白纸黑字记载,跟更别说记忆往往会在几杯马提尼下肚后就很快变得模糊……不论马提尼诞生于何时何地,它真正成为一杯可以代表美国的鸡尾酒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又因为1920-1933年的美国禁酒令,美国人在海外寻高品质金酒时也将马提尼介绍到了欧洲。自此,马提尼长盛不衰。有人将它比作鸡尾酒之王,那么它在长居王位的神奇能力会另续航能力超强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感到汗颜。
关于马提尼的迷思
表面上看马提尼是一杯不能再简单的鸡尾酒:冰镇的酒杯中只有金酒、味美思和装饰。然而说它是最讲(纠)究(结)的鸡尾酒之一并不为过。人们孜孜不倦地追求剔除酒中的“湿”度。维多利亚时代甜而口感绵软的“老汤姆(Old Tom)”风格金酒被杜松子味更重、更辛辣的“伦敦干(London Dry)”风格取代。再者,它所采用的味美思也越变越干。最后,干金酒与干味美思的“正确”比例成了似乎无休止的话题。19世纪后半页的1:1比例到了1910年左右被常见的2:1的中度干比例取代;几十年后,标准喝法是超干的5:1……再后来,事情开始变得有点不可收拾,金酒和味美思则徘徊在7:1和16:1(所谓的Bone Dry Martini)之间,甚至会出现令人乍舌的25:1(好像人们有兴趣将比例的游戏无限延续下去)。即使如此,还是会有人对调酒师抱怨酒里的味美思放太多。据说著名酒徒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就曾经这样表达他对比例问题的态度:“我喜欢在喝马提尼的时候端详房间另一头的味美思”。“丘吉尔马提尼(Churchill Martini)”这一说法也因此诞生。剧作家诺埃尔考沃德(Noel Coward)表达得更是文艺:“制作一杯完美的马提尼就是将酒杯倒满金酒,然后举杯朝着意大利的大概方向挥手致意。”
此外,关于它的调制技巧人们也是各执一词。“邦,占士邦”坚持要自己的马提尼用摇壶调制(Shaken, not stirred),这在一些调酒师眼中却是错误的喝法。他们认为摇酒会稀释酒的浓度,并且降低酒液的清澈度。就在调酒师争论不休的同时,马提尼已经灌醉了爱较真的科学家,引发了到底是摇酒好还是搅拌好的严肃研究。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West Ontario University)生物化学系用实验研究和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的严谨力图证明摇制的金酒马提尼比搅拌的含有更多的抗氧化物(难道这就是占士邦永远精力充沛的原因?)。
也许正因为马提尼配方简单,配料的风味显现得更加清晰,比例的精确对于最终的口味形成就更加重要,亦使之成为考验调酒师水准的一道酒:这就好像毛笔字,越是简单的字越难写好。于是关于一杯马提尼引发的纠结,还流传着这么一个说法:独行荒野的人往往会在背囊里塞进一个马提尼调酒套装,这样当他们迷路或倍感寂寞时,只要做一杯马提尼,就必定会有人突然怒不可遏地冒出来——批评他们的做法太不正宗。
三巡马提尼午餐
不甜、不酸,没有果味,呈现方式又没什么噱头的马提尼为什么长盛不衰?不可否认的是马提尼酒杯漂亮、耐看的外观会让人们秉杯啜饮时感觉良好;而它本身简单、透彻而中性的颜色也能够经受时间和场合的考验,这也许和Chanel“小黑裙”永不过时是一个道理。资深酒客迷恋它的朴素和强劲,干马提尼被认为是“懂酒”之人的选择。此外,金酒公司在五十年代的市场推广与马提尼的流行也有密切关系。影视作品中的植入和名流拥护的力量是毋庸置疑的。喝极干的马提尼自然会被看作是具有男子气概的象征——比如海明威、丘吉尔和翰弗瑞鲍嘉(欧美名人的名单可以列一长串)一定深以为然。想想他们为自己留下的强人、硬汉的形象就知道,要是让他们接受“湿”一点的马提尼,就会像强迫姜文代替金秀贤出演《来自星星的你》那样别扭。
这就不难理解马提尼为什么几乎一定是Don Draper的最爱。不仅如此,其实马提尼更是流行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美国大都市商业精英中的风尚,是霸道总裁们手中的“液体徽章”。正是由于和当时的商务会谈以及高级餐饮场所的紧密关联,还衍生出了“三巡马提尼午餐(three martini lunch)”这一说法。这并不是说喝三杯马提尼当午饭,而是说那些有钱有闲的公司大佬不仅吃的是牛排、生蚝,更是有大白天喝三杯马提尼的奢侈时间。然而,正是广告狂人那个年代的辉煌后,马提尼失去了光环。由于商务餐可以纳入税收减免项,树大招风的三巡马提尼午餐因此成为奢靡、效率低下和贪婪的象征引起了总统的不满。肯尼迪和卡特总统发起了对三巡马提尼午餐的批斗。同时,美国社会舆论对日间饮酒的态度不断发生转变,开始转而追求效率和健康的公司文化也与马提尼渐行渐远。
这还不算完。嬉皮、摇滚、挑战传统的青年文化也不待见马提尼。马提尼成了父母辈的饮料,成了保守贪婪的公司大佬们的饮料——喝它一点都不酷,而迪斯科年代(70-80年代)果味浓郁色彩艳丽的鸡尾酒大行其道的年代。就在这江河日下、四面楚歌之际,马提尼突然间就这么强势回归了——是人们开始怀念Barnaby Conrad所谓的“汽车还有迷人的曲线、女人还是淑女、男人还带着礼帽、生意只需要一个握手就可以谈成”的经典年代了吗?或者这是无情的时代另新一代人对老去的嬉皮所做的再一次反叛?还是喝着甜甜的果味鸡尾酒长大年轻人终于学会去欣赏一杯朴素、纯粹的鸡尾酒?无论如何 ,在举起这杯神奇的鸡尾酒的一瞬间,也许一切都变得焕然一新了。
亲自尝试
那么该去酒吧点一杯鞋底一样干的马提尼吗?很难说Don Draper的最爱就适合我们这里的口感偏好。干马提尼凸显了有些金酒本身的浓重杜松子味,而这不一定是每个人都受用的;用伏特加做马提尼也很常见,但对有些人可能过于平淡。其实今天的马提尼不再一味追求干、烈,而基于马提尼的变体比马提尼起源说法的版本还多,以适应不同的口味需求。要求调酒师为你在酒中加入足够的味美思是一种好的品尝方式(不爱喝干马提尼决不是没面子);此外,金酒的口味也有着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不仅老汤姆金酒恢复了生产,众多风味各异的“微型蒸馏厂”金酒也不断涌现,不断拓展金酒的边界。所以选择一些风格比较绵软,杜松子味不那么突出、或是有更复杂风味的金酒可能是另一个比较好的尝试方式。马提尼变得愈加个人化,迎合不同的口味,乃至个性——你是纯粹主义者?老派?随和开放或者是追逐新奇?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马提尼吧。
点马提尼,需要和调酒师说清楚想要用金酒还是伏特加(作为基酒)。接着,表明你所想要的“干/湿”度,最后如果你希望以柠檬皮而非橄榄做装饰,那么也需告知,或者说”with a twist”。一般情况下调酒师可能会以5:1的比例调制;而如果点干马提尼,调酒师则很可能在杯中倒一些味美思涮涮杯子的内壁,接着倒掉,再将金酒或者伏特加倒入杯中。Dirty Martini也是比较流行的喝法,这种情况下酒中需加些腌橄榄的汁水,这样增加了口味也稀释了浓度——如果你特别喜欢腌橄榄的味道;如果要求金酒与味美思的比例达到1:1,这样的喝法叫50-50 Martini;如果你要求Perfect Martini,意思不是说马提尼的口味是完美的,而是说味美思中一半使用干味美思,一半使用甜味美思。
马提尼:vermouth by Martini的中文官方名称使“马天尼威末酒”,这样,就和马提尼鸡尾酒得以区分。“威末”即味美思,一种加香加强葡萄酒,最初有药用目的。
刘宝平工作室 · Mr.Liu Studio
Mr.Liu Studio创始人
调酒师培训班期
聊城市调酒师俱乐部
▼
按住图片识别二维码
地址
校内: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校外: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兴华东路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