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平工作室_Mr.Liu Stu
.
纵观世界葡萄酒格局的形成,大航海时代无疑是其中的高光时刻。
海上霸主们在一茬又一茬的抢地圈钱大乱斗中,顺手就开发了一大批葡萄酒产区,形成了今天世界的葡萄酒格局。
葡萄牙——最开始,我们只想多赚点钱
早期东西方之间已经拥有了成熟的贸易通路。
但囿于陆路上重重商人倒手加价、横亘亚欧非的奥斯曼帝国的遏制以及沿途海盗的抢劫,痴迷于香料和黄金的欧洲人亟需一条新的欧亚贸易线拯救自己岌岌可危的钱包。
最先坐不住的是葡萄牙人。
15世纪初,痴迷航海的恩里克王子(Infante Dom Henrique)大手一挥,开办学校,船坞,首次派出的船队就发现了马德拉岛,意外解锁了马德拉葡萄酒副本的下载入口。
随后的几十年里,葡萄牙船队到达非洲的几内亚湾,眼瞧着卡斯蒂利亚*人在当地进行各种贸易,心说不行,这钱我得挣,揍他!
卡斯蒂利亚:西班牙前身之一,女王伊莎贝拉一世与阿拉贡国王费南迪联姻,两国构成了西班牙的前身。其孙查理五世之后实现了西班牙的政治统一。
在卡斯蒂利亚王位继承战期间,葡萄牙趁火打劫,夺取了包括黄金、奴隶、象牙与胡椒在几内亚湾的贸易权,自此大发横财。
葡萄牙的一航暴富引发了全欧洲的嫉妒。
行动派西班牙化眼红为力量,立刻决心开启航海事业。但按照江湖规矩,航路及其周边海域归属发现国所有,因而西班牙只能另寻航线。
正巧相信地圆说的进步青年哥伦布带着他的航行计划来此化缘游说,在金主爸爸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顺利踏上航程。
但进步青年的数学可能有点问题,错误的计算了地球的周长。以为很快就能到达东方的他撞大运撞到了美洲大陆。
当然也幸亏他计算错误,否则新世界葡萄酒的登台还不知道在何年何月。
西班牙——殖民一条龙:打仗圈地栽葡萄
垂涎于美洲丰富的贵金属矿产,西班牙立刻进行了打哭土著、传教基督、控制经济等一系列操作,通过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控制,生生将美洲大陆圈为自己的附庸。
西班牙人到了美洲一看,不行啊,没酒喝活不下去啊!回家运太费劲,要不……就地种点吧?
哥伦布到达美洲
传教士兢兢业业,“高台教化”,鼓动人民大量种植葡萄酿酒,用这些“耶稣之血”向基督致以圣礼。但剥去信仰的外衣,所有的神圣不过都是为了口腹之欲。
葡萄酒产业迅速在墨西哥生根发芽,很快这里有了新世界的第一座酒庄(Casa Madero)。但并不适宜葡萄生长的气候使得墨西哥葡萄酒产业持续被压制,反而是紧随其后的秘鲁、智利、阿根廷等国家,把自家的葡萄酒卖遍了南美。
西班牙国王一看,这不行啊,酒都让你们卖了我挣啥啊?都别卖了,也不许种葡萄了,我们家有的是酒,必须买我的!
大肆打压之下,墨西哥、秘鲁葡萄酒迅速衰落,南美大陆仅剩智利、阿根廷这两枚因其优秀的品质(以及天高皇帝远的地理位置)而幸存的硕果。
先后靠航海发家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探(扩)索(张)世(领)界(土)的过程中日渐土豪。
俗话说的话,富不过三代。持续露富的葡萄牙被欧洲各国一顿暴cèi,被西班牙趁乱兼并。而发家后沉迷于花钱的西班牙人不思进取,最终海上霸主的地位让给了荷兰和英国。
一个帝国的衰落必然伴随着另一个帝国的崛起,随之而来的是世界葡萄酒格局的新进展。
荷兰——马车夫捞出的梅多克
从小渔村到海上马车夫到最终成为海王,荷兰人靠的是一艘特殊设计的货运船,和他们满脑子的商机。
The Golden Age VR中的荷兰商船
天生有生意头脑的荷兰人,钻了北欧按甲板大小收税的漏洞,小甲板大腹船的设计使得荷兰人在货运量和成本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
作为大宗贸易品的葡萄酒引起了荷兰人兴趣,但只想当海上第一酒贩子&酒彪子的他们一定想不到,他们居然带着葡萄酒大踏步的走向了新时代。
荷兰人通过海运把波尔多、勃艮第、莱茵河、希腊、西班牙马拉加酒*(Málaga)、意大利玛萨拉酒卖遍了全世界,同时也给自己进口了大量葡萄酒。
Málaga:一种风干葡萄做的加强酒。
17世纪,地处莱茵河入海口的鹿特丹港口成为葡萄酒贸易中心
在那个全欧洲都是甜渣党的时代,甜味对人们而言是种奢侈的快乐。瞅准商机的荷兰人立刻着手经营莱茵河流域的甜酒。
在1618年欧洲大乱斗(史称30年战争)波及到莱茵河后,他们又迅速在苏玳和贝尔热拉克*产区大规模种植白葡萄酒,推行甜酒酿造。
贝尔热拉克:毗邻波尔多,红、白、桃红葡萄酒全能型选手,也是欧洲最大的甜白葡萄酒产区。
如果你认为这就是荷兰人对葡萄酒的全部影响的话,那你真的是低估了他们的脑子。
在赚钱这件事情上,荷兰人就从来没输过。
17世纪初,波尔多侯伯王酒庄(Haut-Brion)的成功让荷兰人十分羡慕,几经寻找,他们注意到了波尔多的另一片区域,梅多克(Medoc)——当时还是一片沼泽。
荷兰人一看,妈呀,沼泽还能难倒我们吗?我们家那一亩三分地一大半就是排水排出来的啊。工程师,上!
在24名荷兰工程师的集体智慧下,梅多克硬生生从一片沼泽变成如今的葡萄田。
梅多克排水项目总工程师Jan Adriaanszoon Leeghwater
现在看看这些世界上最顶级的产区——圣朱利安(St Julien)、玛歌(Margaux)、波雅克(Pauillac)和圣埃斯泰夫(St Estephe),全是人荷兰人挖出来的,就连后来大名鼎鼎的波尔多1855分级都参考了荷兰酒商的定价。
兜里一有了钱,荷兰人就起了圈地的心思,抢了葡萄牙发现但不太重视的开普敦建海上中转补给站。
这一抢又把葡萄种植技术带去了南非。
荷兰人登陆南非
这么看来,荷兰人不光挣钱像财神爷下凡,居然还是个捡漏王。
但在赚钱上,荷兰人似乎花光了所有的运气。
英国——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倒炕
四次英荷大战,让荷兰一夜回到解放前。
而英国,这个大航海时代的最后一位霸主(也是大航海时代最大的赢家),得以登上舞台,为世界葡萄酒格局的初步形成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不同于荷兰人主要想赚钱,英国感兴趣的是葡萄酒本身,就没有英国人不喝的葡萄酒。
16世纪英国贵族餐桌上的葡萄酒
自中世纪起,英国就对葡萄酒情有独钟。
先是埃莉诺公主和英王亨利二世的结合将波尔多推向英国人的餐桌;大航海时期,“皇家海盗”德雷克率领一众海盗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还不忘顺手缴获大批雪莉酒风光回国;后来英法交恶时期,英国转而进口了大量葡萄牙的波特酒,带动了波特在世界的发展。
但英国对于葡萄酒格局构建真正的作用,在于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葡萄酒崛起。
当英国殖民者第一次踏上北美大陆时,他们为自己的第一块殖民地取名Virginia(意为“处女地”),以此纪念为英国终身未婚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
面对大片的土地,英国人十分兴奋,这要是都种上葡萄酿酒,满足国内需求不说,还能赚点钱,最重要的是终于不用为买酒照顾其他产酒国的情绪了。
但是全欧最会喝葡萄酒的英国在种葡萄酿酒面前就是个弟弟。法国外援也请了,强制种葡萄的法令也颁布了。东部13个殖民地愣没有成功的葡萄酒出现,把英国人气了个七窍生烟。
美国从英国独立后又过了一个世纪,西海岸的加州发现了黄金,蜂拥而至的淘金者为加州带来了新的契机。
辛苦劳作之后一杯可口的葡萄酒,正是淘金者们最好的消遣。英国人带来的葡萄在加州长势良好,葡萄酒就这么在美国流行开来。
殖民美洲的同时,英国加快了称霸世界的步伐。
1770年,英国的库克船长带队踏上澳大利亚的土地后,英国统治者意识到,这孤立的大陆是流放罪犯的绝佳之地,尤其是后来失去美国这座监狱后。
当第一批移民抵达澳洲后,喝不干净的生水喝死人这个世纪大问题又一次重演。于是约翰巴斯比受到招募,举家前往澳大利亚解决饮用水问题。他就是后来被尊称为“澳洲葡萄酒之父”詹姆斯巴斯比(James Busby)的父亲。
老巴斯比受到招募,解决问题的却是年仅21岁的儿子。受航海中往水中兑酒杀菌的启发,小巴斯比意识到,葡萄酒也许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临行前,他辗转法国学习种植酿造,并给澳洲带去一大批酿酒葡萄苗,雇佣工人进行酿造。当他第二次返回澳大利亚时,他带来了几乎所有流行品种的苗木。
“澳洲葡萄酒之父”詹姆斯巴斯比(James Busby)
正当小巴斯比将澳大利亚葡萄酒事业经营的风生水起之时,英王一纸调令,将他派去新西兰维持当地秩序。
没权没钱没军队的小巴斯比在各路人马面前并没有什么威信可言,心灰意冷的他只能在新西兰继续他的葡萄酒大业。
不想当酿酒师的殖民者不是好州官。
虽然新西兰的秩序没被改善,但小巴斯比确实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葡萄酒的启蒙者。
彼时的大海,波涛汹涌,海上霸权此消彼长。
但葡萄酒却从那个混乱的时代中,走向了全世界,走向了我们的杯中。
刘宝平工作室 · Mr.Liu Studio
Mr.Liu Studio创始人
调酒师培训班期
聊城市调酒师俱乐部
▼
按住图片识别二维码
地址
校内:山东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校外:山东聊城东昌府区兴华东路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