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平工作室_Mr.Liu Stu
【网宣部】据法制日报消息,在刚刚结束的黄金周,本应赚得盆满钵满的各大中小旅行社明显感到了一丝“寒意”。随着旅游法的实施,以前中小旅行社擅长打的“价格战”没了优势,游客或者选择质优名好的大旅行社,或者选择自驾游。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由于进入门槛低,我国旅游行业长期处于散乱差的低端竞争格局。在旅游法时代,旅游业将被倒逼面临一场新的洗牌。
热门旅游线路无人问津
10月1日,旅游法正式实施,带给各大旅行社的最直接感受是,旅行社组团报价回归理性,但也使许多人打消了报团旅游的念头。
以曾经一度为西北最热门线路——“新马泰”一线为例,1997年开放出境游,当时“新马泰”线路的报价接近1.3万元。随着行业内的无序竞争,低价团将购物、自费等项目纷纷加入行程中,组团报价降到了之前的6000元左右。而旅游法颁布后,现在报价基本在1.1万元左右,其实算是理性回归。
一趟行程,差价怎么可能高达6000元?这个数目让不少消费者认为旅行社是在牟取暴利,那么这个价格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一位旅行社计调就“新马泰”10日游算了一笔成本账:往返机票和签证,每人至少6000元;按三星标准2人标间住宿,新加坡每晚700元,泰国每晚500元,马来西亚每晚450元,以平均价格算,9个晚上仅住宿费每人就需要2600元;整个行程16餐,每餐平均35元,约每人560元。除此之外,租车费、签证费、景区门票费以及一些杂费,约每人2500元。
“总成本1万多元,如果报价6000元,从表面看相当于要亏本近6000元。但因为有购物点和自费项目,产品价格的模糊度比较高。”该计调表示,如今“无自费、无加点、无购物”的纯玩团看似价格高了,但给游客的游玩时间会增加30个小时。
价格理性回归,并不代表消费者买账。自新的报价出来以后,“新马泰”一线一度无人问津。“1万多元的价格再添上几千元都能去欧洲了,谁还去‘新马泰’?照这样下去,这条线路的团队产品恐怕是要消失了。”很多旅行社对该线路的未来并不乐观。
自助游成许多人出游首选
“既然旅行社都价格透明了,报团也省不了钱,我不如自己出去玩。”本来计划这个“十一”要去云南旅游的某位市民告诉记者,之前考虑着“四飞八日游”的团费大概在4600元,现在一看价格基本接近6000元,这让该市民一时间有点无法接受。在她看来,这个价格比自己在网上订好机票、酒店似乎少不了多少。最终,她决定和朋友一起自由行。
近日,记者在国内几家景区做了一次随机调查,共有63位游客接受了提问,其中有60人表示更愿意自助游,有15人表示不拒绝随团出游,有28人表示不会首选随团出游。
自由行成为这个长假的旅游“主旋律”。从多地景区接待情况看,团队游客相较往年下降明显,而散客明显增加。
从旅行社的报名情况来看,虽然今年“十一”期间,整体报团人数比往年有所下降,但也不乏不少游客参团出游。其实,对于目前旅游法带来的种种变化,旅游者也需要一个认知的过程。但可以肯定的是,旅游法可以使旅游产品价格真正回归其价值本身,并有效净化当下的旅游环境。
小旅行社面临洗牌或将消失
净化当下的旅游环境的效应其实在这个黄金周已经显现。这个“十一”,是各旅行社从事近10年来最“轻松”的一个黄金周。没有组团,没有接团,旅游法落地,不能再搞零负团费组团业务,取消了购物点和自费项目,小旅行社在这场煎熬期中最容易被淘汰。至于这段煎熬期将持续多久,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原因:首先,旅游法落地后能否持久执行到位,将直接影响这个市场的规范运作;其次,游客面对突如其来的团费集体涨价,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因此这个市场的观望过程也将影响到调整期。
也有一部分旅行社更看好这次旅游法的改革,“很多这个行业的人都已厌倦了低价竞争,该到重新洗牌的时候了。”旅游法落地肯定会有一个市场“阵痛期”,但这是让旅游市场转型的必要过程。打个个比喻,旅游法落地只是一场“寒流”,如果旅行社行业不能在此时转型,未来必然会面临真正的“寒冬”。这次相对被动的转型对于旅行社很关键。从这几年自驾车游客大幅度增加,就可以看出人们旅游方式转变的趋势,一些旅行社简单将此归结为私家车增长带来的影响,其实背后是有相当数量游客对旅行社失去信心。
在旅游法出台后,有专家预言“旅行社行业将面临洗牌”,此言不虚。以前,各家旅行社经营的产品大同小异,甚至行程单都一模一样。告别低价竞争时代,旅行社以后拼的是产品的特色和服务。而部分小旅行社,由于资源有限,在未来和大旅行社的竞争中,资金、服务、线路等都会吃亏。这部分旅行社,很可能就此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