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欢迎,请登录 传真:0635-8336665 24H电话:0635-8681234

【全球行·非洲】马拉维·利隆圭

作者:聊之旅旅行社  来源:聊之旅旅行社  发布时间:2015-02-25

利隆圭
    利隆圭(英语和奇契瓦语:Lilongwe)是马拉维的首都(1974年从松巴迁来)、第二大城市,位于马拉维中西部利隆圭河畔,人口597,619(2003年)。
基本概况
    马拉维首都利隆圭 (Lilongwe) 位于马拉维中部利隆圭河畔,距松巴西北约250公里。为粮食及烟草产地的商业中心。1947年建城,原是个5000人的小镇,曾为中央省首府。 
    1969年,根据总统班达主持设计,将附近大片热带草原并入,改建成花园城市。1975年1月首都由松巴迁此。现占地面积1940平方公里,海拔1000米以上,市中心留有一块自然保留地,茂密的树林把附有漂亮花园的别墅区与稠密的工人住宅区截然分开。市内除新建的总统府、国会大厦和政府办公大楼外,高级旅馆和饭店拔地而起。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市区附近有庞大的农副产品市场。著名的班达农学院设在市内。郊外山峦葱郁,景色壮丽。周围是富庶的烟草和农业区。沙利马湖是游人休憩的佳地。
    周围是富庶的烟草、花生、玉米产区和养牛区。工业以烟草加工为主,还有肉类加工、服装、家具等工业。中部地区农产品集散中心,商业颇盛。有铁路支线通萨利马。附近建有水电站。为全国公路中心,干线公路南通布兰太尔和松巴,北通广大北部地区,东至马拉维湖畔,西通邻国赞比亚。有国际机场。城市分新城和旧城两部分。新城为政府机构、使馆、警察总部、银行和法庭的集中区。旧城为传统服务业和零售业集中区。
历史沿革
    16世纪班图人开始大批进入马拉维湖的西北一带,并在利隆圭及毗邻地区定居。19世纪80年代后期,英国和葡萄牙在这一地区进行了激烈争夺。1891年英国正式宣布这一地区为“英属中非保护地”。1904年由英国政府直接管辖。1907年设立总督。改称尼亚萨兰。1953年10月英国强行将该地同南罗得西亚(今津巴布韦),北罗得西亚(今赞比亚)组成“中非联邦”。1961年8月举行大选,海斯廷斯·卡穆祖·班达领导的马拉维国民大会党在立法委员会中获多数席位。1963年2月,班达成为自治政府总理。同年12月联邦解体。1964年7月6日宣布独立并改名为马拉维。1966年7月6日,成立马拉维共和国。班达出任首任总统。1971年班达成为马拉维共和国终身总统。1933年6月,马实行多党制。
首都溯源
    马拉维是一个内陆“国”,自然资源贫乏,境内2/3的土地不宜耕种,1964年7月6日独立之后,第二年就决定将利隆圭作为国家未来的首都,但因国家经济力量不足,无法承担迁都的巨额费用,只好暂时搁置起来。直到独立后的第5年,才实施迁都规划。将利隆圭定为首都,是与利隆圭所处的地理位置有着极大的关系。利隆圭是沟通马拉维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将它作为全国政治和工商业中心,有利于促进国家政治建设和经济发展,尤其是可以改变殖民统治时期所造成的南部和北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另外,利隆圭坐落在利隆圭平原中心地带利隆圭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烟草、玉米利花生等,是马拉维最大而且最富饶的农业区。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利隆圭所在地早期是一片荒原,1947年建成不足5000人的小城镇,但很久以来一直是马拉维北部的粮食集散地和交通中心。1969年将附近大片草原并入,开始改建成花园城市,1975年政府正式宣布将首都从松巴迁至利隆圭,实行边迁都边建设的方针。在利隆圭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经过多年的建设,便以一种崭新面貌矗立在灌木丛生的大草原上,成为马拉维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也是粮食和烟草产地的商业中心。利隆圭新城的建成,不仅沟通了马拉维南北方之间的交流,也促进了马拉维的国际交往活动。利隆圭不仅是马拉维东西公路和南北公路的交汇点,而且可以沿铁路向西100公里抵达赞比亚边界,
    从而沟通了从印度洋岸的莫桑比克延伸过来的铁路大动脉。另外,利隆圭建有耗资8000万美元的国际机场,从而大大便利了与南部非洲国家的联系。当年设计的利隆圭城市规划分为4个部分改造原来的利隆圭,建设政府各机关的办公楼和商业区,在靠近卡南戈丘陵上建设工业区和商业区以及开辟另外一个工业区。这种规则不但得到实施,而且得到了充实和完善。
    利隆圭市区占地面积2000平方公里,海拔1000米以上,市区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林荫大道纵横交错,街心花园、自动喷泉、绿地广场遍布全城。总统府、国会大厦、政府办公大楼、星级饭店、高级宾馆以及银行、写字楼、超级市场、自选商场、外国使馆、私人企业等现代化的建筑,均按统一规划分布在各条主要大街上。著名的班达农学院也坐落在市区,庞大的农副产品市场:位于市区附近。市区还保留有一块自然生态区,茂密的林木将附近漂亮花园的别墅区与稠密的工人住宅区截然分开。别墅区房屋造型优美,排列整齐,环境幽雅,区内居住的是一些生活富裕的家庭;工人住宅区房屋低矮,街道狭窄,人口稠密,聚居着收入低微的人家。
自然地理
    11.8万多平方公里(包括2.4万多平方公里水域)。非洲东南部内陆国家。西毗赞比亚,东北连坦桑尼亚,东部和南部与莫桑比克为邻。马,坦,莫之间的马拉维湖为非洲第三大湖。
    东非大裂谷纵贯全境,境内多高原,3/4国土海拔1000-1500米。北部高原海拔1400-2400米;南部姆兰杰山拔地而起,萨皮图瓦峰高达3000米,为全国最高点;姆兰杰山以西为希雷河谷地,形成带状平原。地处东南信风带,属热带草原气候。
政治制度
    2000年,马政府加大反贪力度,6名内阁部长因贪污被革职出阁,其中包括穆卢齐创建联合民主阵线(民阵)时的得力助手、运输和公共工程部长布朗·姆平甘基拉。11月,马首次举行全国地方政府选举。在860个选区中,执政的“民阵”赢得610个选区的选票,获压倒性胜利。主要反对党大会党仅获84个选区的选票,第二大反对党民主联盟获120个选区的选票。马局势基本稳定。 
    宪法于1994年5月颁布,1995年修订。宪法规定:马实行多党制,取消总统终身制,削弱总统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保护多党民主和独立的司法权;总统为国家元首,任期五年。
     实行一院制。议会由总统、议长、副议长、民选议员等组成,每届任期五年。本届议会根据1999年6月大选结果组成,共193个议席。各政党议席分配情况如下:联合民主阵线93席,马拉维大会党66席,争取民主联盟29席,独立议员4席,空缺1席。议长:萨缪尔·姆帕苏(SamuelJ.L.Mpasu)。
经济发展
    利隆圭现状长期以来,由于基础薄弱并受自然灾害和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经济十分困难。穆卢齐政府重视加强经济管理和促进生产,1995年以来实施“脱贫及增长战略”,进行私有化改革,并采取措施加强外汇管理,稳定汇率,增加出口,吸引外资,2002年在西方国家督促下,制定了“脱贫战略三年计划”,将提高生产力、增加非农业就业、提高农业收入和改善社会服务作为经济工作重点,并着手实施经济多元化战略,扶持旅游业、矿产业和制造业。2004年5月,穆塔里卡当选总统后不久即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一项为期12个月的经济自律计划。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2005年6月,穆政府开始实施为期三年耗资5600万美元的新“脱贫及增长战略”,并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支持。2006年,经济形势续有好转,其中农业涨幅达11.8%,缺粮人口大幅下降。
重要人物
    海斯廷斯·卡穆祖·班达(HastingsKamuzuBanda,1902年—1997年11月25日),马拉维政治家,非洲独立运动领导人之一,1966年至1994年间任马拉维总统,著名独裁者。班达出生于尼亚萨兰卡桑古的一个契瓦族小农家庭,他具体的出生日期已不可考,一般现在认为其出生于1902年。幼年时依靠当地基督教教会的资助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1914年,他独自一人长途跋涉,前往南非约翰内斯堡求学。1922年,他受洗为美以美会教徒,在其资助下于1925年前往美国田纳西州留学,主攻医学。在美期间,他受到著名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依斯的影响,决定投身于黑人解放运动当中。他的思想在这一时期还受到富兰克林·罗斯福和甘地的影响,这使得他之后主张强势政府和和平主义。
交通概要
    乡村路以陆路交通为主。
    铁路:总长789公里,与莫桑比克铁路相接。
    公路:总长2.73万公里,其中沥青路占17%,与莫桑比克、坦桑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及南非的公路连接。
    空运:有民用机场4个(2个国际机场),大小客机9架,国际航线5条,通往南非、肯尼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赞比亚、津巴布韦和欧洲。

主要景点
卡松古国家公园
    卡松古国家公园是马拉维最大的国家公园,也是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持区,位于中西部的高原地区,南距首都利隆圭116公里,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园内青山绿水,植被茂盛,风景宜人,成群的狮子,大象,豹子,斑马,羚羊等野生动物自由自在地栖息生活在这里,每年5月至12日对游人开放。
    这里旷野茫茫,满目翠绿,空气清新,尤其是这里的山景格外迷人,当游人从山脚往上爬,细看山景,让感到眼前不是卡松古国家公园的山,倒像一幅规模惊人的青绿山水的长轴。环顾四周,青山将人们绕了一周,仿佛是站在盆底,而头上又有青翠的天空作盖。看山崖的流泉,听哗哗泉声;观绝顶上的青松,有白云从山腰飞过;远望那一道道深谷,只见云雾从谷中升起,将山山缠绕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