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考亭书院
考亭书院位于建阳市考亭村,距县城2.5公里。为南宋理学家朱熹晚年居住的讲学之地。绍熙三年(1192年)朱熹筑室居此,因四方来求学的人众多,复至于居室之东,称为竹林精舍,后改名沧州精舍。宝庆元年(1225年)建阳县令刘克庄建祠纪念,淳祐四年(1244年)诏为书院,御书“考亭书院”匾额。现只存明嘉靖十年(1531年)所建的书院门口石碑坊一座。
概述
位于福建省建阳市城区西南三公里处。书院背负青山,三面环水,景色清幽。宋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朱熹承父志建"竹林精舍"后更名"沧州精舍"(考亭书院)。在宋代四方学子不远千里负笈到考亭求学问道,群贤毕至,形成学术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考亭学派"。朱熹在考亭书院授徒讲学八年,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于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病殁。宋理宗时,程朱理学倍受重视,淳佑四年(公元1244年)诏为考亭书院,理宗皇帝赵昀御书匾额褒崇之。考亭书院因年湮代远,风雨侵蚀而倾圮,予今仅存有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御史蒋昭创修的石牌坊,建阳市政府于1998年兴建朱子文公祠一座屹立在考亭玉枕山之巅。当今考亭书院已成为海内外朱子后裔及朝圣者的"阙里"。
最有影响书院
朱熹以及他的父亲在闽北建有多座书院,其中最有影响的要数建在建阳麻阳溪畔的考亭书院了,建阳也因为了朱熹的考亭书院的影响被称为“理学之邦”。这座位于武夷山南麓的普普通通的小城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五个县邑之一,宋朝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晚年定居建阳,兴教讲学,著书立说,直至去世,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考亭书院是朱熹一生中创办的最后一座书院,初名竹林精舍。公元1194年,因生员日增,便将精舍加以扩建,更名为沧州精舍,并自号沧州病叟。他在考亭书院授徒讲学八年,著述甚丰,完成了理学思想的最后体系。当时,四方学子不远千里负笈到考亭求学问道,群贤毕至,形成学术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考亭学派。史学界有人认为,考亭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实际上以当时的规模而言,考亭书院远不及白鹿洞、岳麓、睢阳、嵩阳四大书院,然而若以其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影响而论,考亭书院足以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座书院相提并论。历史上的考亭书院,就坐落在远处的麻阳溪畔,规模宏大,有学堂、食堂、宿舍和操场,还有一个让人想象不到的跑马场,甚是气派。由于朱老夫子理学思想的潜移默化,考亭村民崇学尚文,800多年来,一直妥善保护和使用着这座古老的书院,书院里一直是书声朗朗。解放后,政府在这里办学校,教书育人,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及至文革期间考亭书院仍然保护完好,60年代以前出生的考亭孩子,都在这里读书成长。后来政府在书院下游建造水电站,书院被淹没,明代后人重修的书院牌坊就是近年从水库中打捞上来的。
朱子祠
进入朱子祠的大门,朱老夫子手持书卷,面目慈祥,微笑地凝视着每一位来访者。座像上方悬挂一块牌匾,上书“大儒世泽”四个大字,两侧是一副对联:“诚意正心阐邹鲁之实学,主敬穷理绍濂洛之心传”。祠堂只有一间厅堂,面积不大,在朱熹座像前摆一张四方桌作供台,就没有多少空间了,显得十分紧促。两侧的厢房也显得狭小,房柱上分别悬挂着朱熹的四句治家名言对联:“读书起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任何与朱熹有关的物品了,就连一张介绍资料和图片都没有。朱熹在考亭书院有很多副有名的题联,比如“道迷前圣统;明误远方来。”“佩韦遵考训;晦木谨师传。”“爱君希道秦;忧国愿年丰。”
考亭书院现状
现状
现存的考亭书院面积约1500平方米,大门建在奎楼下,向东,取迎紫气东来之瑞。门檐高达5米,门上有石匾,上刻“考亭书院”四字,字体稳重俊秀,与现存建阳的“考亭书院”石坊(明代嘉靖年间建)字迹相同。门檐后是奎楼二楼的耳窗,窗上有一石牌,刻有“奎阁”两字,意取中魁入(内)阁。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楼高13米,青砖墙,绿琉璃瓦剪边,楼顶两侧为镬耳,虽经200年风雨,至今仍巍峨挺秀,也是福建现存最高大、完整的书院奎楼。书院大门左侧沿街约40米属于附祠。进门过奎楼是一开阔庭园,约300平方米,庭园南面为照璧。据今院里长者介绍,北面原为三排建筑,中座是祠堂,两侧为书屋祠堂与书屋之间为青云巷。祠堂是三进结构,前座是仪门,中座为大堂,大堂中间为大厅,高悬牌匾,两侧大柱有楹联,大堂两侧是满洲窗间隔的精美书房,是书院里资深望重的读书人住读之所,后座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也设有书房。祠堂两旁的书屋很别致,每座亦为三进,每进为一套书屋,前为天井,通青云巷,里为屋。屋高6米,深8米,分两层,下为厅,高4米多,对着天井,很宽敞,作读书用。厅旁有楼梯登上层阁楼,阁楼作住用。书屋坐北朝南,冬暖夏凉,明亮通爽,祠堂静穆,庭园清秀,确是在闹市中读书的好地方。按族规,女子是不准住在书院的。民国时期,这里成为学生宿舍,当时,广州的大学、中学是没有宿舍的,学生晚上要回家住,于是,书院成为省内族人子弟到省城读书寄住之所。据介绍,有读岭南大学、顁勤大学的,也有读真光中学、培正中学的。直到建国前,书院都没有女眷。从清代到民国,书院也造就过进士、不少举人和学者;至今,国内以及香港、美加的一些城市的朱氏族人,对书院仍很怀念。
考亭书院石牌坊
座落在童游乡考亭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明嘉靖十年(1531年)巡按福建监察御史蒋诏及巡建宁道佥事张俭所立。系四柱三间五牌楼结构,高约10米,宽约8.6米。碑坊匾额“考亭书院”四大字传为宋理宗御笔。枋柱间雕刻雄狮、麒麟、飞凤、仙鹤等瑞兽祥禽及仙居道士等人物形象。石坊造型古朴、器宇轩昂。1966年西门电站建成蓄水,牌坊下半部被库水淹没。1983年由县文物部门将其迁至玉尺山下。
考亭村
简介
考亭村大有来历,它位于建阳市西郊,是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晚年著述讲学之地,考亭书院是南宋时全国最有影响的书院之一。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朱熹在此创立了考亭学派,成为“闽学”之源。
历史渊源
考亭村山环水绕,群山环抱,风景优美。朱熹之父朱松北宋宣和五年(1123)赴任政和县尉,途中驻跸建阳,考亭的碧水丹山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朱熹晚年遵从其父遗愿,于考亭筑室定居,并在居室东面建成竹林精舍,即后来的考亭书院。在考亭村口还有一奇特景观——“树抱佛”。这是一棵高三十余米、冠幅超过一亩的千年古樟,最让人称奇的是在离地面一米高处的树身上有个洞,洞内藏有一尊高60多公分的泥塑像,而洞口直径仅巴掌大——当时是如何把大塑像放进小洞口的?这可就成了个众说纷纭的谜。考亭村还可以泛舟麻阳溪采莲捕鱼,颇有江南水乡的风韵。
朱熹
朱熹(xī)(1130-1200年)中国南宋著名思想家。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汉族人。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后寓居福建。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14岁丧父,随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后由赵汝愚推荐升任焕章阁侍制、侍讲。庆元三年(1197),韩侂胄擅权,排斥赵汝愚,朱熹也被革职回家,庆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代表作有《菩萨蛮》(一)、《水调歌头》(一)、《南乡子》、《忆秦娥》(二)等。版权所有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转载必究!其中以《菩萨蛮》(一)最有特色,该词运用回文,每两句互为颠倒,八句共四对,十分自然和谐,毫不牵强,而且颇有意境,构思之精巧极矣,足见晦庵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除词外,还善作诗,《春日》和《观书有感》是他最脍炙人口的诗作。其词结有《晦庵词》。
景区气候
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冬短夏长,气候宜人,静风多,温差大,雨季集中。年平均气温18℃,无霜期282天,年平均降雨量1700——2400毫升,年平均日照1802小时。
周边景点
宋慈墓
考亭陂石千年古樟包佛像景点
麻沙长坪游酢祠堂遗址
文公母祝氏墓
蔡氏大宗祠
宝山清莲寺
多宝塔
白塔山风景区
庵山森林公园
朱熹陵园
西山风景区
北山太保庙景区
山东·江北水城 运河故都·聊城 www.jiangbeishuicheng.com
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http://www.jiangbeishuicheng.com/mobile/article/list/cateid-4.html
创始人
http://www.jiangbeishuicheng.com/mobile/article/list/cateid-290.html
地址
刘宝平工作室_Mr.LiuStu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文旅学院旅游综合实训室
电话
点击电话 直接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