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湖
东昌湖又名胭脂湖,与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并称“全国三支市内名湖”,有“南有西湖,北有东昌”之称,是江北水城的一颗璀璨明珠。
风光秀丽的东昌湖环绕聊城古城一周,始建于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当时因修筑城墙以及护城堤挖土而成,后经历代开阔,现在面积已达6.3平方公里,与杭州西湖相当,是济南大明湖的4—5倍。东昌湖由10个湖区和20块水面组成,湖岸线长达16千米,是中国江北地区罕见的大型城内湖泊,她为聊城这座城市增加了灵气,是聊城的最靓点。她以黄河水为源,积水约1680万立方米,水深3—5米,常年不竭。东昌湖水清澈,无任何工业污染;景色宜人,令游客流连忘返,是国家钓鱼基地,适宜水上游乐项目的开发与建设。
东昌湖清新宜人的自然环境和古城区朴厚古老的建筑风格交相辉映,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河一体,形成了江北水城独有的湖城风貌。千倾湖水,清如许、明如镜;万束荷花,白如雪、粉似玉。东昌湖的中心是占城一平方公里古城,呈正方形,古城风貌保存完好,以明代光岳楼为中心,周围大街小巷经纬分明,垂直交叉,形成棋盘方格网状骨架。古老的大运河自南向北绕湖而过,犹如玉带缠身。湖滨公园就象一条贯穿南北的绿色大飘带,镶嵌在东昌湖西部沿岸。光岳楼、铁塔、山陕会馆、傅斯年陈列馆、孔繁森纪念馆等闻名海内外的文物单位,似颗颗明珠闪烁于城中湖畔。《水浒》、《聊斋》、《金瓶梅》、《老残游记》等历史文学名著,也都与东昌湖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共同体现出东昌湖丰富的文化底蕴,展现了湖城发展旅游事业的广阔前景。
东昌湖作为江北水城风景名胜区的一重要组成部分,又以其优良的水质、宽阔的湖面、优美的环境,能够举办不同类型的水上娱乐及游览项目。如划船比赛,水上手球、排球比赛,水上摩托艇、龙舟争霸赛,游泳比赛,钓鱼比赛以及水上集体婚礼,水上游览专线等活动。同时,还可吸引外来投资,承建不同性质的水上游乐设施,开辟湖底观光隧道等,为东昌湖旅游事业增加亮丽的风景线。
东昌湖风景区旅游景点众多,娱乐设施齐全。有清幽典雅、面积达2750平方米的湖心岛;结构新颖、造型别致的江北水寨;长500米,宽120米的沙滩浴场;水陆相连、空气清新的东昌湖游乐园以及绿草如茵、清香飘溢的荷香岛、浮春亭等。
正是因为这迷人的人文景观、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文化内涵,2003年江北水城一聊城被誉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从此,东昌湖也随之更加美名远扬。
水城明珠大剧场
中国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的主会场, 占地面积9900 平方米,其整体为直径83米,高33米的半球形状,下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全国独一无二的开启、闭合功能。开启时犹如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之壮观,闭合时尽显中国国家大剧院之气魄,能使观众领略到露天剧场与封闭剧院两种效果之风采,剧场先进的演出设备,能为国内一流和世界级的文艺演出提供极佳的视听效果。演员化妆、休息、服装、道具等配套设施完美,装修富丽堂皇。临湖设有颇具情调的咖啡厅、茶座和艺术长廊,气势宏伟的观光塔则傲立岸边,无不显示出水城明珠大剧场的豪华气派。该剧场以其齐全的功能、先进的设施、优美的环境和一流的管理,能够承办国内外综艺、歌舞、戏剧、杂技等各种重大演出活动,并能为高级别会议、庆典、讲座、大赛等提供策划、组织和服务,是聊城高雅文化艺术的殿堂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
城河湖一体的城市格局
荷香亭
湖心岛
湖心岛位于东昌湖北部,面积2750平方米,四面环水,始建于1984年,总面积2750平万米。岛上建有望岳亭、溢香斋、翠园、垂花门、沁园、观景台、钓鱼台等,环境幽雅,建造精巧,各种名花异草争奇斗艳,登临小岛,四周烟波浩渺,身边鸟语花香,清风拂面,鱼戏轻舟,顿觉脱俗于世,烦扰琐事一时尽去,仿佛人在蓬莱仙境,尽享神仙之乐。岛西北角黄琉璃瓦,六角攒尖顶的小亭就是望月亭(高7.8米,占地80平方米),东望岱岳,与光岳楼遥相辉映。望岳亭的檐壁下绘有《聊斋志异》中《胭脂》故事的连环画,故此亭也叫胭脂亭,此岛又称胭脂岛。背侧建殿堂式歇山顶茶社3间,名曰:“溢香斋”,为青瓦白墙,仿古起脊建筑,古雅别致。东侧正中建有垂花门,系仿古式建筑,黄琉璃瓦盖顶,做工精细,古色古香。南侧为沁园,布局精巧,7间敞廊,供游人休息观景。后园为花园,内有石刻雕塑、喷水花池,系仿苏州园林建造。园内翠竹繁茂,百花争艳,环境清雅,是人们游乐的理想场所
腾龙广场
金凤广场
湖滨公园
湖滨公园是以东昌湖为依托建设的一处市内开放式大型公园。这里原是一片沼泽地、芦苇荡,仅有一些低矮平房。从2000年开始,我市投资3亿多元,完成拆迁3万多平方米,修建园区道路2万平方米,种植草坪60多公顷,栽植各类乔灌木20余万株,建成了占地1600余亩的湖滨公园。在湖滨公园道路广场的设计中,力求“园景设路、路从景出、路出自然”,体现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在游人可驻足观赏、留影的地方,适当扩宽路面;小型广场中心或路边,设有雕塑、浮雕、喷泉、花坊、花钵、石凳等园林小品分布其间。自北向南,腾龙广场、旱喷广场、生肖广场、绿叶广场、金凤广场,形式各异,独具特色。水面宽20米、长达 2000米的湖滨渠穿插其中,与东昌湖交相辉映,渠上13座风景桥造型别致。从空中俯视,整个公园像一条绿色的、镶满翡翠宝石的霞披披在东昌湖肩上,使东昌湖变得更加美丽动人。
湖滨公园呈带状,由北向南延伸。公园东临东昌湖,北到东昌西路,南至海关,南北长2800多米,东西宽0.2~0.3千米,占地54公顷,它东临东昌湖,面积约1600亩,是鲁西北最长的带状公园。宛如一条贯穿南北的大飘带,为东昌湖的西侧镶上了美丽的绿边。。
湖滨公园自1999年4月动工修建至2001年4月全面竣工,建设投资达1.063亿元,2002年首届文化旅游节前夕,市政府又投资6000多万元建设了彩虹长廊及仿生音响、水幕电影等。据不完全统计,市政府对聊城湖滨公园近几年的投资达1.683亿元。整个公园从设计上讲求园景设路、路从景出、宽窄相宜,旱喷、腾龙、金凤、绿叶等几大广场内涵丰富、形式各异;小型广场及路边雕塑点缀其间;石砌湖滨渠自南向北穿园而过,六座造型别致的风景桥跨渠而建,极具江南特色。公园绿化设计以乔、灌木为主,树种丰富多彩,形成形式简练、主次分明的植物景观;公园内茶社依湖滨渠而建,风格新颖独特,适宜游人小憩;先进的健身器材散落园内,使公园的公益性质凸显无异。清新、自然是湖滨公园的特色,置身其中犹如到了江南园林,亦或投身自然怀抱,是水城新兴的健身休闲、观光、旅游、娱乐的理想场所。
西关古井
古城西北隅原有一古井,井壁用白玉石铺砌,井水清澈见底。玉壁琼浆响应,观之赏心悦目,故成一景。聊城古八景之一的“古瓮铺琼”,指的就是这眼西关井。
古瓮,即古井的意思。该井是在明代永乐年间,由户部尚书郭敦出资兴建的,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郭敦系我市东昌府区堂邑镇人。他致仕还乡后,有一次来聊城观光游览,正在东昌湖西堤上临水赏观,沉醉于湖光楼影的美丽景致中,突然被一阵喧哗争吵声惊醒。他走近前一看,原来有一马夫在一口井边取水饮马,污染了井水,当地百姓与之发生了争执,口出恶言秽语。见此情景,郭尚书郭敦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想,聊城乃斯文之地,礼仪之邦,诗书之乡,堂堂的通都大邑,岂不有失风度?郭敦有着一颗爱民、为民的善心,心地高洁,襟怀博大,热爱家乡,为民谋福,他便在此购了一亩二分地,并出资打了这眼井。从此,甘甜的井水,便汩汩涌流,养育着这一方百姓。
相传,这眼井的井底是用白玉石铺砌的,水质清澈碧莹,一望见底,井壁生有茸茸青苔,与水中晶洁之琼玉相映,美不胜言。该井水质纯净,甘甜凛冽。流传有这样的民谚:“东昌府,有三美:古楼、会馆、西关水,登古楼、看会馆,至西关饮西关井水小歇”。用此水泡茶,水倾入杯中,水可高出杯子一韭菜叶而不外溢。除附近群众饮用此井水外,每日有推水为业的水车百余辆来此汲水,供给城内茶馆和用户吃水。建国后,机关、市民还在继续饮用此井水达十余载。城东北步云阁街一家茶馆贴有这样一副对联:“掌柜的越远越推西关水,饮茶人且饮且唱东方红”,可见当年这眼井在百姓心目中的重要位置,和对它的爱戴。
我们形容有教养的人、有定力的人“心如古井,波澜不惊”,这眼井却有其特质,它根系黄河,脉通运河,是身边这片偌大的东昌湖的一根神经,一处穴位,见证和反映着水城的历史变迁。随着时代的发展,此井已远远无法满足城市饮水需要,渐渐地退出了人们生活舞台。但它数百的甘泉养育着这方土地上的人民,同时,它还润泽着东昌古城灿烂辉煌的文化,这功绩,聊城人民是不会忘记的。吃水不忘挖井人,今天,当地党委和政府在这眼散发着幽香的古井之上,修建了亭阁,让它以崭新的姿态,供人们参观、欣赏,发思古之幽情。并对井本身重加修葺,略加整饬,重现当年面貌。如果有幸,哪一天用这甘冽的古井水,沏一壶回味悠长的东昌传说供各位朋友品尝,大家一定会口齿生津,齿颊留香,陶然沉醉┈┈
水城广场一角
水城广场一瞥
水城广场位于东昌湖的北岸,占地面积10.5万平方米,建设总投资2370万元。它南接烟波浩淼的东昌湖,北临聊城最繁华的东昌路,西靠绚丽多姿态的东昌湖游乐园,东倚端庄典雅的运河博物馆。广场内小桥流水、亭台楼榭、假山瀑布、绿草繁花,每天都吸引众多的游客和市民游览、漫步、休闲、娱乐。广场内主要景点有:下沉式中心广场、浮雕墙、玻璃长廊、藤蔓园、胭脂湖、水榭长廊、音乐喷泉、水晶隧道、观光塔等。是一个集文化、娱乐、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型园林式现代化广场。
与东昌湖贯通的广场内河环绕广场一周,游艇可以由东昌湖直接驶入广场。迤逦千米的广场内河将整个广场分为三大区块,分别是入口广场,中心岛屿和活动娱乐区。
东昌大桥
东昌大桥(西关桥)、北关桥、南关桥、东关桥,通达四极,拱卫古城,宛如玉龙出海,又似长虹卧波,气势恢弘,美丽壮观。
南关桥是在原南吊桥的原址部位上修建起来的,桥全长100米,为五拱石砌拱桥。主拱跨径20米,侧拱分别为16米
八大会馆
据史载,聊城在清朝时曾有闻名全国的会馆共八处,简称“八大会馆”。目前,有文字可考和碑碣记载的会馆共有六处,即太汾公所、山陕会馆、苏州会馆、江西会馆、赣江会馆和武林会馆。六处会馆中,除山陕会馆现保存完整外,其余均已无存。
太汾公所,位于聊城东关米市街路东。据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2年)《旧米市街太汾公所碑记》记载,为情康熙年间由山西太原府、汾阳府商人集资兴建。
苏州会馆,位于聊城东关大码头南路西。始建于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并由苏州商人陆续扩建。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看楼、大殿、春秋阁等。
江西会馆,位于聊城东关闸口北古运河东岸路东。由江西商人集资兴建。主要建筑有山门、奎星楼、戏楼、看楼、大殿、春秋阁等。另原有碑刻十七处,不知毁坏于何时。现只存有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特制的瓷香炉一座可供参考。
赣江会馆,位于聊城旧城东大街路南。始建年代无考,只知由江西商人兴建,并后曾多次扩建。
武林会馆,又名浙江会馆、杭州会馆,位于聊城东关闸口南运河西岸双街南头,现山陕会馆南邻。已无资料可考。
无税碑
康熙年间,东昌府因连年遭受水灾,到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刑部侍郎任克溥告老还乡后,虽曾将东昌灾情三次上书皇上,要求减免官税以赈济灾民,但均未得到回复。
获悉康熙皇帝即将顺运河南巡,任克溥计上心来,便命家人在头天夜里秘密地将一块刻有“今日无税”的石碑投入了河道之中。
时至第二天,康熙皇帝所乘龙舟果然来到了东昌。五艘龙舟一字排开,尤其领航的龙舟上,不仅旌旗招展,鼓乐齐鸣,而且那全身披挂的禁卫军,手持兵器,列队两排,好不威风。可是当龙舟行至东昌府闸口附近时,领航的龙舟突然触物搁浅,一时无法航行,只得暂时抛锚停舟。此番情景,可吓坏了东昌府沿岸列队跪迎的大小官员,唯有任克溥表现的泰然自若。待水工潜入水底将障物捞出,只见是一块石碑。
随行官当即上奏康熙:“水下是石碑阻挡,现已捞出。”
康熙问:“碑上刻有何字”?
这时任克溥忙跪奏道:“启奏万岁,此碑沉于河中甚久,不知来历。但其胆敢阻挡龙舟,恐有原由,还请皇上亲自明察为好。”
康熙暗暗点头,于是走出龙舟随任克溥和东昌知府来到石碑面前。康熙帝见石碑虽挂满泥沙,字迹却甚是清晰,于是顺口念到:“今日无税。”
康熙话音刚落,任克溥顺手牵羊地奏道:“万岁体怜灾民,金口免去东昌赋税,真乃天降福于民也。”
此时,康熙才忽然想起任克溥的三道奏折。心想,此番石碑阻舟,又书之无税,莫非天意所使?于是便信口说道:“东昌连年水灾,本应早免赋税,今日古碑显现,既然天意免税,也就照此办理吧。”
康熙走后,东昌知府即把“今日无税”碑立在了东昌城东关运河南岸,并修了碑楼。从此,东昌府的灾民不仅减去了赋税负担,而且就连码头装卸货物的人,也均不再纳税
康熙年间,东昌府因连年遭受水灾,到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刑部侍郎任克溥告老还乡后,虽曾将东昌灾情三次上书皇上,要求减免官税以赈济灾民,但均未得到回复。 获悉康熙皇帝即将顺运河南巡,任克溥计上心来,便命家人在头天夜里秘密地将一块刻有“今日无税”的石碑投入了河道之中。 时至第二天,康熙皇帝所乘龙舟果然来到了东昌。五艘龙舟一字排开,尤其领航的龙舟上,不仅旌旗招展,鼓乐齐鸣,而且那全身披挂的禁卫军,手持兵器,列队两排,好不威风。可是当龙舟行至东昌府闸口附近时,领航的龙舟突然触物搁浅,一时无法航行,只得暂时抛锚停舟。此番情景,可吓坏了东昌府沿岸列队跪迎的大小官员,唯有任克溥表现的泰然自若。待水工潜入水底将障物捞出,只见是一块石碑。 随行官当即上奏康熙:“水下是石碑阻挡,现已捞出。” 康熙问:“碑上刻有何字”? 这时任克溥忙跪奏道:“启奏万岁,此碑沉于河中甚久,不知来历。但其胆敢阻挡龙舟,恐有原由,还请皇上亲自明察为好。” 康熙暗暗点头,于是走出龙舟随任克溥和东昌知府来到石碑面前。康熙帝见石碑虽挂满泥沙,字迹却甚是清晰,于是顺口念到:“今日无税。” 康熙话音刚落,任克溥顺手牵羊地奏道:“万岁体怜灾民,金口免去东昌赋税,真乃天降福于民也。” 此时,康熙才忽然想起任克溥的三道奏折。心想,此番石碑阻舟,又书之无税,莫非天意所使?于是便信口说道:“东昌连年水灾,本应早免赋税,今日古碑显现,既然天意免税,也就照此办理吧。” |
光岳楼的传说
明·洪武七年,东昌府平山卫守御指挥佥事陈镛,想利用筑城剩余木料在城中心建一楼阁,以观敌望远,设鼓报时。其要求是基座要有十字通道,上部为四层全木结构,外加围廊,不准用一寸铁钉,并限期一年完成工。
能工巧匠们虽集中起来各现神通,不几日建起了青砖底座,但全木型楼体却总拿不出可心的图样,以致施工无法进行。正当大家焦愁之际,废料堆旁坐下了一位木工老头,他身边还放着一个用杂木条搭成的精巧的楼阁模型,这正是想建楼阁的雏形。当人们正聚全神地看那模型时,那老头已杳无踪影。
施工中,发现一根一搂多粗,三丈多长的木柱中有严重糠洞,不能使用。因这么大的木料没有余数,一时又找不到料源,故大家又长吁短叹起来。而那老头又出现在工地上,说道:“此非难事,你们备下锯末五车,芦席二十领,水胶二十斤,明日不误你们用就是了。”果然,第二天一早,一根粗细长短恰好的木柱出现在工地上。
工程完工后,人们拆除了脚手架,又发现在楼的最高层西北角正檐下,露出半柞长的一根橼木。人若上去锯掉,得重搭脚手架;不锯又十分碍眼。正当大家左右为难之际,那位神秘老头又出现了,只见他从腰后抽出利斧,往那橼木上一扔,只听“嚓”的一声,便把那长出的橼木头砍齐了。在众人的一片欢呼声中,老头又不见了。
人们传说这老头就是鲁班祖师。为了纪念其人,特在一层楼的北墙修了一座鲁班祠。
邓钟岳批文解家仇
清康熙年间,江西蒙南有沈氏弟兄二人,同朝为官。兄沈仲仁任翰林院学士,弟沈仲义任户部给事中。双双告老还乡后却因家产纠葛打起了官司。两位都是大官,他们到县衙打官司,使县官很为难,一筹莫展。这天,新科状元邓钟岳巡察到此,见到县官愁容满面,问其所以后,说道:“小小家务之事,何需为忧,待吾书批数言即可了结。”遂挥笔写就批文:“鹁鸽呼雏,乌鸦反哺,仁也;鹿得草而鸣其群,蜂见花而聚其众,义也;羊羔跪乳,马不欺母,礼也;蜘蛛罗网以为食,蝼蚁塞穴以避水,智也;鸡非晓而不鸣,燕非社而不至,信也。禽兽尚有五常,人为万物之灵,岂无一得乎!以祖宗遗产之小争,而伤弟兄骨肉之大情。兄通万卷应具教弟之才,弟掌六科岂有伤兄之理?沈仲仁,仁而不仁,沈仲义,义而不义!有过必改,再思可矣!兄弟同胞一母生,祖宗遗产何须争?一番相见一番老,能得几时为兄弟?”兄弟二人看过批文,悔愧交加,积恨顿解,此案也未断而结。
邓钟岳批文解家仇
清康熙年间,江西蒙南有沈氏弟兄二人,同朝为官。兄沈仲仁任翰林院学士,弟沈仲义任户部给事中。双双告老还乡后却因家产纠葛打起了官司。两位都是大官,他们到县衙打官司,使县官很为难,一筹莫展。这天,新科状元邓钟岳巡察到此,见到县官愁容满面,问其所以后,说道:“小小家务之事,何需为忧,待吾书批数言即可了结。”遂挥笔写就批文:“鹁鸽呼雏,乌鸦反哺,仁也;鹿得草而鸣其群,蜂见花而聚其众,义也;羊羔跪乳,马不欺母,礼也;蜘蛛罗网以为食,蝼蚁塞穴以避水,智也;鸡非晓而不鸣,燕非社而不至,信也。禽兽尚有五常,人为万物之灵,岂无一得乎!以祖宗遗产之小争,而伤弟兄骨肉之大情。兄通万卷应具教弟之才,弟掌六科岂有伤兄之理?沈仲仁,仁而不仁,沈仲义,义而不义!有过必改,再思可矣!兄弟同胞一母生,祖宗遗产何须争?一番相见一番老,能得几时为兄弟?”兄弟二人看过批文,悔愧交加,积恨顿解,此案也未断而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