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欢迎,请登录 传真:0635-8336665 24H电话:0635-8681234

【印象聊城·县市篇】聊城城址的三次迁徙

作者:聊之旅旅行社  来源:聊之旅旅行社  发布时间:2012-02-16
    聊古庙遗址《聊城县志》记载:“聊城为高阳氏(即黄帝之孙颛顼)莅临之地。”当地人为了怀念他,给他修了衣冠冢,冢旁盖了庙,人称“聊古庙”。明万历年间在此建有庙宇。清宣统二年修纂的《聊城县志》记载:“聊城城西北二十里有高阳氏陵,俗称聊古庙”。其位置在东昌府区城西北7.5公里之阎寺村申李庄东西新河左岸。《续山东考古录》载:“聊城县故城在城西北十五里,今聊古庙,是后人于其地立庙名耳。”。北魏人郦道元记录其当时的风貌说:“城内有金城,周匝有水,南门有驰道,绝水南出,自外泛舟而行矣”,“东门侧有层台秀出”,即鲁仲连射书台。  
    “聊古庙”,又名“聊王庙”、“颛顼庙”。颛顼乃上古帝王,系黄帝之孙。颛顼墓南,原有一座用以祭祀颛顼的庙宇,清康熙年间,聊城人状元邓钟岳到此,书写“聊古庙”匾额1方,悬于庙门,遂将“聊古庙”之名称沿袭至今。
  过去该庙的规模宏大,远近闻名。庙内有钟楼、彭楼、大殿、廊房、后楼等建筑。大殿内供一高约7尺的颛顼帝执圭坐像。大殿后二层阁楼内,塑有颛顼帝及后妃神像。1945年庙毁,现仅存遗址。颛顼庙计划重建,为东昌府区重点开发建设项目。
  颛顼墓在聊古庙西北约50米处,传说是它的衣冠冢或泥塑像葬处。颛顼墓旁有水井,称圣水井,传说此井“颇著灵异,逢旱祈祷,辄降甘霖”。古为聊城八景之一,称为“圣泉携雨”。王城是北魏至后晋时聊城的县城。
  《魏书·地形志》载:“聊城县有王城,郡、县治”。北魏太常七年(公元422年)安平王镇平原,王城为安平王镇守平原所筑之“平原镇”。北魏太和十一年(487),改“平原镇”为“平原郡”,当时平原郡领:聊城、博平、茌平、西聊四个县,王城为平原郡的治所;版权聊城聊之旅旅行社有限公司所有!聊城县治所也迁至此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聊城县治由聊古庙东迁40里(今东昌府区北杨集东南、丁块西南一带)。
    北魏泰武、永安年间,葛荣于此置冀州,寻废,魏孝武帝复置平原郡。隋开皇三年(583)废平原郡,开皇十六年(596)置博州,仍治王城。唐天宝元年(742)改为博平郡,乾元六年(758)复为博州,而州、郡治所一直在王城。     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因黄河决口,王城淹没。南迁州、县治所于巢陵故城。  
    聊城县治在王城的时间为446年。因为“巢陵城”即“旧州洼”,“旧州洼”北400米是徐田庄。故聊城市委讲师团张秋侠教授在《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打响“江北水城”品牌》、中共聊城市委副书记金维民在《聊城历史文化优势解读》和《东昌府区地名语词文化内涵》等文章提及的:“王城遗址在今城东10公里徐田庄南”之说有误!据地方史志记载:王城(今东昌府区北杨集东南、丁块西南一带)为平原郡治所。但是都没有说的更具体,据判断其位置应在蒋官屯一带。版权聊城聊之旅旅行社有限公司所有!从聊城大学南门沿湖南路向东四公里有“九州洼渔村”,向北即到巢陵城遗址。因 “旧时为博州治所”,故今称“旧州洼”,俗称“九州洼”。 
    “巢陵城”是后晋至北宋初聊城的县城。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聊城旧城因“河决城圮”,于是把县治南迁至巢陵。“巢陵”因有巢父墓而得名,其墓旁传为当年“巢父遗牧”处,为聊城古八景之一,曰“巢父遗牧”。  宋淳化三年(992年)六月,黄河决口,巢陵城毁,博州及聊城县治所迁至孝武渡西,博州及聊城在“巢陵城”的时间共47年。  巢父是中国古代名士。他生活在尧舜之时,“山居不营世利”,以树筑巢,居于其中,故称其为巢父。相传,尧曾“以天下让之”。  

    山东·江北水城 运河故都·聊城 www.jiangbeishuicheng.com

聊城旅游 聊城旅行社 聊之旅 聊之旅旅行社 江北水城 江北水城旅游 江北水城旅行社 聊城景点 聊城特产 聊城导游 聊城机票 聊城酒店 聊城租车 聊城会议 聊城特价机票 聊城特惠酒店 聊城高级导游 全国优秀导游员 聊城旅游网 江北水城旅游网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