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提交的“大运河”申遗申请,全国共有8个省市的58处运河遗产成功入列,被誉为“运河之心”的泰安市东平戴村坝榜上有名。
大运河流经山东省东平县,全长约40公里,现存有运河故道、“运河之心”戴村坝、戴庙闸、安山闸及东平湖,其中东平湖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水利枢纽和运河复航工程的重要港口,至今发挥着重要的水利交通枢纽作用。2012年,东平县戴村坝(含汶河东平段)作为“运河之心”被列入大运河申请世界遗产申请报告名单,2013年9月顺利通过国际有关专家的考察评估。
戴村坝与“都江堰”齐名,被誉为“中国第一坝”。始建于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的修建,主要是拦蓄大汶河水,使趋南旺,以济运道,其功能等同于人的“心脏”,故把戴村坝誉为“运河之心”。由于戴村坝引汶济运的枢纽作用,保障了明清两代500多年的漕运畅通,对我国南北经济交流、文化融合、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毛泽东也曾赞扬:“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其工程有三绝:一是在沙滩上用木桩筑坝,技术处理堪称一绝;二是“高一分毁坝,低一分水断”,科学设计又是一绝;三是一坝使运河兴国旺家500年,功能发挥也是一绝。戴村坝博物馆是戴村坝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建设面积2000平方米,展品300余件,依托水工文化遗迹遗物,通过遗物展厅、模型展厅、图片展厅、引水展览厅、3D影院等,向游客集中展示戴村坝的历史、价值、功能、作用以及京杭大运河的灿烂文化,京杭大运河重要的水工文化博物馆。
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影响巨大,意义深远。它将唤醒人们对人类优秀历史文化的崇敬、保护和传承的意识,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明特别是本土历史文化,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历史文化,参与文物保护,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宣传推介当地人文地理,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2002年,大运河还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三线工程之一,做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水利枢纽东平湖,至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原经济区总体规划》中,东平港也将成为运河复航工程的重要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