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
道口古会是河南安阳市滑县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 每年的农历正月27、28、29三天,道口古镇以另一种形式引世人瞩目,每年的这三天这里都要举办“火神庙会”。人们为避免火灾,以这种方式祭祀火神,表达了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火神庙会”举办期间,到处人山人海,传统节目有大集街高跷、军庄秧歌、背阁、抬阁、八卦秋、武术表演、竹马、莲花灯、火龙、花船等,男女演员盛装上阵,从脸谱到服装,无不体现了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
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
道口古会是河南安阳市滑县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 每年的农历正月27、28、29三天,道口古镇以另一种形式引世人瞩目,每年的这三天这里都要举办“火神庙会”。人们为避免火灾,以这种方式祭祀火神,表达了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火神庙会”举办期间,到处人山人海,传统节目有大集街高跷、军庄秧歌、背阁、抬阁、八卦秋、武术表演、竹马、莲花灯、火龙、花船等,男女演员盛装上阵,从脸谱到服装,无不体现了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
中文名:道口古会
属性:传统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
地区:河南滑县
举行时间:每年的农历正月27、28、29三天
简介播报
背阁表演由上、中、下三部分相互配合。上层表演者称为“上装”,由3到8岁的男女儿童扮演;化妆一般取材于穆桂英、白娘子、青蛇等戏曲人物。下层表演者称为“下装”,在整个表演中起基座的作用,由身着戏曲服饰、熟练掌握各种表演技巧的青壮年扮演。中间部分称为“中节”,是由青壮年捆在背上一铁制背架和用于固定上面儿童的支架组成。上装和下装就组成了可以拆卸组合的“中节”。“中节”巧妙地将“上装”和“下装”连为一个整体。表演时,充当“下装”的青壮年走动扭摆,架上的演员也随之摆动。表演时的乐器有大鼓,大铜器,长号进行演奏,烘托气氛。还有旗手、标枪手、护卫等,使观众看后,既感怵目惊心,又感心旷神怡。
特色播报
“军庄秧歌”源于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4年),是一种集歌、舞、戏于一体的传统民间艺术,它以豪放、古朴的表演风格,恢宏的表演气势而著称。 “军庄秧歌”的角色及具体人数分配为:门鞑、棒槌、大青衣、鼓手、二八佳人各两人,公子、岔小、渔翁、小妮、老婆和伞头等各一人,角色均成对出现,并按如上先后顺序进行表演。军庄秧歌的角色众多,动作各异,个性鲜明。如棒槌扮演武士形象,精神抖擞,活泼干练,动作雄壮,艺术经纬有力,手腕灵活自如,应节击棒姿势多变,推时重,拉时轻,棒击声响亮清脆,动作轻巧自如,时而蹲,时而扑,彰显雄健气魄;公子迈着“大跟进步”一手掀襟,来回扇摆,一手拿扇,风流倜傥,自如洒脱;岔小憨直中露机敏,即兴插科打诨,滑稽可笑;二八佳人文静大方,迈着小圆场步,走动如行云流水;小妮鹞子翻身,温柔中见潇洒;大青衣摇摇摆摆,柔媚动人。军庄秧歌的动作重跑,重各种姿势,不重扭,动作大开大合、大起大落。在整个表演过程中,所有角色一直处于做动作和奔跑中。此外,震撼人心的武场表演及棒槌武术动作的结合运用,也为秧歌平添了几分色彩。军庄秧歌的表演服装色彩鲜明艳丽,红、黄、蓝、绿、黑、白……种类繁多;脸谱造型鲜明浓艳、五彩缤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