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欢迎,请登录 传真:0635-8336665 24H电话:0635-8681234

旅游资讯

首页 >> 公司资讯 >> 旅游资讯

用传统戏法“变”出美好人生

作者:Mr.LiuStu  来源:刘宝平工作室  发布时间:2023-11-21

照片支持
聊城市旅游摄影协会

对于贾博涛来说,把玩魔术的快乐带给比自己更小的留守儿童、特殊儿童,是满屋的欢声笑语,是孩童快乐成长的记忆。从2013年学习华山戏以来,陕西省非遗项目华山戏法第五代传承人贾博涛虽然只有24岁,但10年来,他将非遗与公益结合在一起,已成为近千名少年儿童口中的“戏法哥哥”,出了数不尽的快乐和惊喜,把这门给生活创造缤纷色彩的技艺传授给更多人。

贾博涛不但是华山戏法第五代传承人,还是当地留守儿童公益大使,他将非遗传承与公益事业相结合,义务演出、免费培训,让中国传统古彩戏法成为特殊儿童快乐自信成长的基本技能。近年来,贾博涛先后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陕西好人”“陕西好青年”“渭南标杆”等荣誉,典型事迹得到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戏法哥哥来了!”“戏法哥哥,这回你给我们表演什么节目呀?”2023年10月,走进渭南市高新区胜利特教学校的贾博涛立即被热情的孩子围住了。随后,他用灵动多变的手法为孩子带去欢声笑语。


10年前,在当地非遗传习所做志愿者的贾博涛接触到了华山戏法,便被其多变的手法和表演的魅力所俘获。


后来,对华山戏法兴趣浓厚的贾博涛成了华山戏法第四代传承人雷鸣的徒弟,开始系统学习华山戏法至今。从那时起,在渭南城区几所特殊教育学校和城外的留守儿童服务中心,时常能看到贾博涛的身影。


“学戏法后才知道,我的师父也一直在做公益。”贾博涛说,10年来,他们师徒为特殊儿童、留守儿童办起了华山戏法传习班,希望这些孩子能掌握一门基本的谋生技能。2021年,在陕西少儿新年联欢晚会上,贾博涛教的4名特殊儿童表演的戏法节目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说到留守儿童和特殊儿童,贾博涛感慨颇多,因时常接触他们,贾博涛很早就关注到他们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不断走向这些孩子,带着各种能“变”出美好生活的道具,把成长所需要的快乐、自信和陪伴“变”出来,并希望他们也学会“变”出美好人生。自2014年加入志愿者队伍以来,贾博涛已累计服务420余场/次,服务时长4100小时。


传承非遗、爱心帮扶、志愿服务,贾博涛以实际行动影响着身边的青年。他曾带动上百名大学生参与扶贫,组织同学针对家乡的非遗项目“临渭草编”进行文创开发,通过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一带一路”(陕西)特色商品展览会等,销售额达15万元,突显出非遗助力青少年创业的潜力。


2020年春节前夕,贾博涛结合陕西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多位青年志愿者为渭南市临渭区桥南镇的留守儿童送去特别的春节礼物:拍摄60多名孩子学习生活中最美的笑脸并打印出来,连同孩子写的家书寄给他们在外打工的父母,让不善言辞的孩子学会表达,架起忙于工作的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


“作为青年,我们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贾博涛说,目前,他正在探索“戏法+话剧”“戏法脱口秀”等新形式,吸引年轻人的关注,让古老的戏法焕发生机,让非遗焕发时代光彩。对于贾博涛来说,志愿者身份和非遗传承人身份的融合,呈现出了“1+1>2”的效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要把非遗与公益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让更多孩子能凭借非遗展翅高飞、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