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支持
聊城市旅游摄影协会
大地情深,全国优秀群众文艺作品(群星奖)示范性巡演走进山东省临沂市。
山东省临沂市的临沂大剧院成为“欢乐的海洋”。灯光一次次点亮,掌声此起彼伏,沂蒙老区上千位观众近距离欣赏全国优秀群众文艺作品的魅力。作为“大地情深”全国优秀群众文艺作品(群星奖)示范性巡演的第十站,整场演出融合山东、北京、陕西等地的节目,题材多样、种类丰富,演员们用过硬的基本功,展现了群众文艺创作的新气象,也搭建了相互之间取长补短的平台。
本次巡演首个节目是济南市商河县文化和旅游局、济南新技术应用学校报送的群舞《大河之声》。这是一个主要由在校学生表演的黄河主题舞蹈,演员均为男性,通过奔放热烈的动作,展现黄河流域民众敢于奋斗、拼搏进取的精神。
情景器乐曲《沂蒙那段情》是第十九届群星奖音乐类获奖作品,占据“主场优势”的《沂蒙那段情》,一登场就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掌声、欢呼声不断。一束光打在漆黑的舞台,身穿红衣裳的女演员手持唢呐,一曲独奏悠扬婉转,让人仿佛置身沂蒙山区小村庄的月圆之夜。这是一位新娘的唢呐独奏,似乎在向父母告别,又像给新郎传递心声。当舞台灯全部亮起,唢呐、笙、鼓等器乐的合奏,则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景象,再现了老区的喜事现场。随着鼓点戛然而止,远处传来枪炮声,新郎走向战场。两位新人以唢呐遥寄情思,声声唢呐如传情的信鸽。从传统抒情到情节引入,《沂蒙那段情》用器乐的创新组合,抑扬顿挫地展现出一个动人故事,让观众更有代入感。
济南市文化馆演出的小品《军号声声》,从近年来广受社会舆论关注的无名烈士遗骸遗物找寻入手,截取革命战争年代一个战场片段,将当下时代与历史场景联系起来。“穿越”的形式让观众更容易去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伴随“排长爷爷”的讲述,已经牺牲多年的烈士重新“走上舞台”,说出自己的故事,让人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也加深了对革命烈士的崇敬怀念之情。
音乐也成为“加分项”。伴随情节发展,音乐或舒展或紧促,达到气氛渲染的完美效果,每一个阶段用“快门声”分开,独辟蹊径,成为群众文艺创作活跃度的注脚。一个两室一厅的房子构成了一幅无比真实又打动人的“人世间”图景。
在讲好我国农村故事、增强故事穿透力方面,山东省文化馆报送的《小村的光荣墙》极具代表性,该作品用男女六声部表演唱的形式,歌颂齐鲁大地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在这幅画卷中,村街的“光荣墙”既是村民幸福生活的写照,又发挥了“举旗帜、聚民心、展形象”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