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欢迎,请登录 传真:0635-8336665 24H电话:0635-8681234

旅游资讯

首页 >> 公司资讯 >> 旅游资讯

发展乡村旅游 助力偏僻山区农户非农就业

作者:Mr.LiuStu  来源:刘宝平工作室  发布时间:2023-06-09

以皖南山区木梨硔村为例

近年来,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已成为许多地区促进本地非农就业、增加收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文化和旅游部3月出台的《“美好乡村等你来”乡村旅游数字提升行动方案》提出,要广泛发掘乡村多元价值,探索乡村旅游新路径,为乡村振兴和旅游行业复苏提供新动能。如何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偏僻山区发展乡村旅游,促进脱贫农户非农就业,已成为目前乡村旅游研究的新课题。安徽皖南山区的木梨硔村以“本地化”为特色,发展原生态乡村旅游,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户的非农就业。


一、木梨硔村“本地化”旅游模式


木梨硔村坐落在黄山市休宁县的偏僻山区,公路只能到达半山腰,交通非常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结构单一,只有种植业,早期经济非常落后,原住人口迁出,大量房屋闲置,村落逐渐衰败,空心化严重。而换个角度看,木犁硔村地处大山之中,气候宜人,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原生态的传统村落,恰好可以满足现代人对大自然和原生态田园风光的渴望。交通不便的劣势反而成为远离城市喧嚣的优势,能够适应现代人对不同文化进行探索与体验的需求。木梨硔村顺势而为,利用本地区环境和生态特色,打造了一个“白天推窗看云海,夜晚抬头望星辰”的原生态传统村落旅游品牌。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外出打工的农户纷纷回乡办旅游,该村现有农户59户208人,80%以上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工作。该村没有采用整体外包租赁的乡村旅游经营模式,乡村旅游的民宿大多由本村村民经营,其他相关旅游项目也多为自营,实现了村民本地就业,增加了经济收入,同时也避免了过度商业开发导致旅游景观同质化。

木梨硔村因地制宜,把劣势转变为优势,围绕“本地化”做文章,走出了一条以原生态村落景观为基础、旅游自营为特点、村民本地非农就业为目的的偏僻山区乡村旅游发展新路。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机会,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同时也提升了村民对本土生态环境、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偏僻山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



二、木梨硔村旅游模式对偏僻山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启示


(一)村落生态建设本地化


一是保持村落的原有个性,避免同质化。偏僻山区村落的原始风貌一般都具有特定的空间布局和独特的民居建筑风格,由于交通不便,生态环境和村落风貌破坏较少,不同村落在各自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影响下,形成了千村千面风格,拥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乡村旅游规划应遵循生态建设本地化原则,对集历史文化和景观风貌于一体的本地特色民居,要按照文化传承、功能兼顾的思路修旧如旧,彰显个性。村落的生态建设要充分考虑山区村落的社会生活状态和周边山地特殊的自然环境,在尊重与保护村落自然生态的基础上,丰富本地化的村落生态环境,避免同质化的商业开发。只有保护好村落的自然生存形态,才能营造出有记忆、有活力、有意境的村落空间。二是优化与重构,凸显本地特色。发展乡村旅游,对偏僻山区村落生态的优化与重构,要强化本地化设计理念。村舍街巷和生活设施的改建,尽可能保持传统村落的原真性,强化对原有住宅、建筑、设施的保护意识,杜绝生硬的人造景观。优化改造后的建筑在造型、风格、色彩等方面要与原村落生态保持一致,同时努力做到生活功能和旅游功能兼容互补,形成传统村落生态与旅游环境的互动融合。三是提升与创新,建设美丽乡村。偏僻山区村落的旅游配套设施普遍比较落后,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瓶颈。当地政府要借助国家发展乡村旅游的政策东风,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大力提升改造乡村生活环境和旅游环境,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将5G和大数据等数字化手段应用到乡村旅游中,打造线下线上相互促进的原生态旅游空间。乡村旅游的开发与建设,以及对村落老旧环境的本地化改造,可以有力促进村民非农就业。


(二)人文景观开发本地化


一是深入挖掘当地民俗文化。民俗是乡村旅游的核心资源和独特内核,是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乡村的古老习俗、节庆农事活动、祭祀婚庆、特殊手工技艺等民俗文化,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景一主题”原则,重点发掘和整理当地民俗活动和传统手工艺等非遗资源,将文化要素和民俗资源转化为游客喜闻乐见的旅游项目,展现传统、彰显特色、激发情感,让游客和景观产生互动,增强本地人文景观的活力。游客和村民的双向参与,不仅可以增加人文景观的趣味性、丰富乡村旅游的内容,还可以有效增加本地就业。二是将村落的历史记忆融入人文景观之中。村落生活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开发人文景观,要有意识地将村落的历史记忆融入旅游场景之中,有效激活传统文化的旅游功能与现代价值。可将村落的历史传说、人文故事、地域神话等融入人文景观的开发之中,增加传统村落旅游的知识性和观赏性。可将当地的遗址遗存作为旅游景点纳入旅游线路,充分展示山区村落的历史积淀,以文化提升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乡村旅游人文景观的开发过程,也是多渠道拓展当地农户非农就业路径,提升本地就业水平的过程。


(三)旅游经营服务本地化


一是坚持专业化理念,通过培训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经营水平和服务技能。乡村旅游对低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就业具有显著的带动效应,但是由于村民受教育水平较低,文化程度不高,加之偏僻山区村落信息闭塞,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偏僻山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当地政府要将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中之重,围绕旅游六要素,有针对性地对农户进行旅游管理知识和服务技能的培训与指导,强化乡村旅游从业者的现代经营理念,提升旅游服务技能。二是坚持本地化特色服务理念,充分满足游客享受独特乡村生活的旅游愿望,提高游客对偏僻山区原生态旅游的感受度和满意度。通过充满“乡土气息”的服务,不仅让游客吃得放心、玩得舒心、住得温馨、遇事省心,还要让游客充分体验原汁原味的山区旅游,留下难忘的旅游记忆。应鼓励游客运用抖音、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将偏僻山区原生态旅游的感受分享出去,帮助推介乡村旅游品牌。


(四)旅游全产业链本地化


一是围绕旅游六要素,在全产业链本地化上做文章。当地政府要以乡村旅游为纽带,开发当地特色土菜,让游客品尝最地道的乡村风味,让本地的农产品在当地有消费、有口碑,还可以将当地食材开发为预制菜,让游客不仅能吃在当地,还能带回家。要鼓励和引导当地村民兴办民宿,开发具有本地特色“土里土气”、又舒适宜人的民宿,以民宿为先导带动乡村旅游。要启用具有当地传统特色的山区交通工具,或者把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装饰成具有当地风尚的交通工具,让游客在出行过程中加深对当地文化的了解。要依托当地传统文化,开发更多乡村互动体验活动,将传统文化转变为特色旅游项目,增强游客的参与感。二是坚持以本地农户自营为主的原则,大幅度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从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到人文景观开发,从特色民宿到交通出行,从农副产品生产到旅游产品提供,从旅游餐饮到旅游娱乐,乡村旅游全产业链本地化,不仅可以吸纳大量农户非农就业,还可以促进村落生态的再生和可持续发展。三是当地政府出台配套政策,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吸引外出农户回乡创业就业,投身乡村旅游发展,鼓励本地大学生,特别是旅游管理、艺术设计、新媒体运营以及农业技术专业的大学生,返乡参与乡村改造升级、旅游项目开发、文创产品设计、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等乡村旅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