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http://www.jyb.cn/zyjy/zyjyxw/201006/t20100627_370567.html
【网宣部】
给学生一张创业名片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纪实
■本报记者张兴华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毕业生赵文武,毕业后自主创办了“文武康复保健中心”。短短两年时间,以推拿为品牌的康复保健中心已经发展到8人,年营业额40万元。他计划再在阳谷县开一个连锁店。这名思路敏捷、敢闯敢干的年轻人深有感触地说:“我上聊城职院,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自主创业。”
在聊城职院毕业生中,像赵文武这样的自主创业者已经超过1000人。看到自己的学生在社会上成功创业,该院党委书记孙庆珠欣慰地说:“我们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最早进行创业教育,现在创业已经成为我校浓郁的文化特色。”
创业教育课程列为公共必修课
聊城地处鲁西北,聊城人素有吃苦耐劳、重教重商和敢于创业的光荣传统。古时武训曾在这里行乞办学,明清年间,聊城商贾云集,商业兴隆。诞生于此的聊城职院秉承了聊城人艰苦创业的传统。
2001年11月,聊城职院由电大、卫校等学校合并而成,当时负债高达8000万元。“新班子于2001年11月上任,当时没钱购煤,无法采暖,学生在冰冷的教室内学习。”孙庆珠动情地讲,“要想在这样一种困境中崛起,没有特别能吃苦的创业精神,是很难想象的。”
孙庆珠回忆说:“当时我们就喊出‘甩开膀子挣钱,厚着脸皮要钱,勒紧腰带花钱’的口号,并向职工作出3项承诺:院领导3年内不出国,不盖高标准住宅,不购买新轿车。”
在院领导的带动和影响下,艰苦创业、勤俭办学成为全院师生的自觉行动。院领导带头把年终津贴存入学院,干部职工也把年终津贴、课时费拿出来,自愿融资1100多万元支持学院建设。短短9年,该院靠创业硬是偿还债务和银行利息3520万元,固定资产增加了1.2亿元。
“创业已成为我校一种独特文化。为了充分用好这笔财富,我们把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让创业教育进计划、进课堂,贯穿在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每一个教学环节。”聊城职院院长王强介绍说。
早在2002年,该院就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并将其列为公共必修课。“新颖和实用,是我院创业教育课程的两大特色。”该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张文甫介绍说,聊城职院创设了“模拟公司”、“实例引导”和“创业茶座”等特色教学活动,并通过“项目培训”、“现场示范”和“专家报告”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创业愿望,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该院还定期举办创业设计大赛、科研竞赛,在学院营造出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不断提升。
2007年毕业于该院学前教育系的王薇向记者介绍说:“我创办苗苗幼儿园,想法和思路来源于2004年学校举办的一场学前教育专家报告会。”这名文质彬彬的女孩,就是在听了创业教育讲座后受到启发,一步一步走上幼儿园园长岗位的。
在该院办学成果展室里,有一块金灿灿的铜牌,上边用烫金字写着:“全国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研究与实验示范基地”。从2003年开始,该院为了提高创业教育的科学水平,以《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验》为题立项进行科学实验研究,获得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该院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还荣获国家课题组一等奖。
双赢模式帮农民致富助学生创业
“通过创业文化熏陶和创业理论传授,解决创业观念问题后,创业实践就成了关键因素。我们的做法是让学生在创业导师的引领下,到创业基地去实际锻炼。”聊城职院分管学生就业与创业工作的副院长李英民对记者说。
为了将创业实践落到实处,该院探索一条“在服务中作贡献,在贡献中学创业”的“双赢模式”。该院结合当地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建立了123个校外创业基地,分别由创业导师带领学生分期分批驻地实践锻炼。
聊城有广阔的黄河冲积平原,气候条件得天独厚,适合种植无公害蔬菜。于是该院发挥农学专业的优势,到素有“江北黄瓜之乡”的冠县去服务创业。
在冠县斜店乡前社村有一片片塑料大棚。这就是学院专门为农学专业建立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种苗科普创业基地,占地200亩,仅育苗大棚就达2000平方米。
记者看到,在生态科技园里,无土栽培西红柿长势喜人,一人多高的竹架上缀满了小灯笼般的果实。据介绍,这种无土栽培西红柿解决了土壤污染问题,亩产能够达到1000公斤,每亩可创利润上万元。
该村支部书记许明显情不自禁地说:“我村建有江北第一的蔬菜批发市场,全村1300口人,家家户户有大棚,仅蔬菜一项每人年收入就达7500元。我们过上好日子,多亏聊城职院提供的人力和智力支持。”
该院带领学生实践锻炼的创业导师牛磊告诉记者:“我们常驻乡科技示范园,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探索。既帮助农民致富,又帮助学生学习创业,现在,我院农学系已有10多名冠县籍毕业生承包了土地,创建了农业生态科技园。”
聊城市高唐县有一家占地1500亩,年产三轮农用车100万辆、四轮农用车20万辆、发动机100万台、拖拉机20万台的企业——时风集团。聊城职院紧密与其合作,联合建设聊城职院高唐教学、实训和创业基地。
在高唐县时风创业基地,记者看到,50多名学生正为陕汽重卡和中国重汽的重型卡车加工轮箍零件。他们不仅在实习,更重要的是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专心致志设计技术创新方案和编制产品销售创业计划。
机械专业大三学生张伟胸有成竹地说:“我已作好市场调查了,毕业后我要利用学院创业基地的资源和人脉,在我的家乡临清县开一个汽车零部件销售公司。”
专兼职导师队伍成学生创业引路人
“聊城职院学生能创业,主要原因是‘三有’:有科学的校本课程、管用的实践基地和精湛的创业导师。”教育部职业教育研究所一位专家这样总结。
除了引进专业创业导师以外,该院特别注重从专业教师中培养兼职创业导师。该院组建了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各系成立了大学生创业指导站。指导中心和指导站全部由专兼职创业导师组成,特别是兼职创业导师挑起了创业教育的大梁。他们根据学生创业项目特点,进行悉心指导。
“不仅具体指导,对于多数创业学生,我们还要扶上马送一程。旨在让创业学生尽量减少挫折,尽可能增加创业的信心和成功的体验。”旅游专业创业导师刘宝平对记者说。
旅游管理学院学院优秀教师刘宝平颇有导游特长,2006年10月曾荣获“全国优秀导游员”称号。在学院的支持下,于2008年创立聊城聊之旅旅行社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两年多来,开展了“包船游三峡,专列游桂林,包机台湾行,江北水城节”等活动,现已成为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和创业基地,很多旅游专业的学生都在该公司就业和创业。目前,已有20多名具有独立创业能力的学生分别到临清、冠县、莘县等地自立门户创业。刘宝平说:“我和这些创业学生都有密切联系,隔三岔五地去看看他们,遇到困难一块商量解决。”
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李跃田热爱并擅长影视动画和网络技术,学院就支持他组建影视动画和网络技术公司。2008年,李跃田与一家公司签了36万元的网站建设合同,热情吸纳大学生参与创业。他说:“教师创业是件好事,通过创业这一途径,教师可以把自身的科研活动与社会需求接轨,给学生带来更多有血有肉的教学案例。”目前他已引领30多名计算机专业学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目前,“能创业”已经成为聊城职院学生的一张亮丽名片。据了解,聊城职院目前有30%的毕业生已经通过自主创业扬起了事业的风帆。与此同时,创业带动了就业。要人单位冲着“该校学生敢吃苦,能创业”来抢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主任刘营告诉记者:“今年全校毕业生3000多人均有了合适去处。”
《中国教育报》2010年6月27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