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土楼位于闽西龙岩地区的永定,分布着客家民居建筑群,它们被统称为“永定土楼”。
它起源于唐代,元末明初时慢慢被当地所接受,并且广泛流传。现在永定土楼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屹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现存的客家土楼有大约2万余座,基本上是以家族的形式进行居住,具有安全防卫、防风防震、防火防潮的功能。
永定土楼分方形土楼和圆形土楼。永定全县有圆楼360座,方楼4000余座。圆形土楼(又称圆寨)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圆楼大都由二、三圈组成, 由内到外,环环相套。外圈高十余米,一般高三至四层,有一、二百个房间。一层是厨房和餐房,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卧室;二圈两层,有三十至五十个房间,一般是客房。中间是祖堂,是居住在楼里几百人婚丧喜庆的公共场所。楼内还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设施。土楼采用当地生土夯筑,不需丝毫钢筋水泥,墙的基础宽达三米,可行汽车,底层墙厚1.5米可横卧人,向上依次缩小,顶层墙厚也不小于0.9米。沿圆形墙用木板分割成众多的房间,其内侧为走廊。
土楼在古代乃至建国前,始终是客家人自卫御敌的坚固楼堡。土楼的大门是用二、三十百厘米厚的杂木制的,外钉铁板,有的楼门上还装有防火水槽。圆形土楼一、二层不开窗,就是敌人逼到墙下也无可奈何。有的土楼用内外双层土筑成仅有1米余宽的夹道,夹道绕楼一周,外墙开窗,除可通风纳光外,便于狙击敌人,防卫自己。有些土楼在楼的最高处前方和左右方还设有了望台,登上了望台,楼外敌情一目了然。
永定土楼除有防卫御敌的奇特作用外,还具有防震、防火、防兽及通风采光好等特点。为了防火,许多圆楼的外圈楼房分割成六分之一、八分之一或十分之一,中间筑防火墙,使火不得蔓延,烧及全楼。又因圆楼每层房间都处在圆周的均等点上,没有死角,通风采光都比方楼好。由于土楼厚度大,隔热保温,冬暖夏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