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级景区
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
被CNN评为
“中国最美水乡”
古城概述|
自2010年开放以来,先后荣膺齐鲁文化新地标、中国旅游创新奖等称号,成为全国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国家版权贸易基地等,2012年11月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3年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为“中国最美水乡之一。2014年6月22日,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台儿庄(月河段)作为节点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及第46项世界遗产。
被誉为“运河文化的活化石”、“中国民居建筑博物馆”台儿庄形成于秦汉,发展于元,繁荣于明清。明代万历年间,京杭大运河改道流经逐渐形成水旱码头和商贸重镇。据《峄县志》记载:“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国朝高宗(乾隆皇帝)赐为‘天下第一庄’”,呈现出“商贾迤逦,入夜,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荣景象。
古城渊源|
台儿庄肇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繁荣于明清。
明代万历年间京杭运河改道使其社会经济迅速崛起,被乾隆皇帝御笔钦赐为“天下第一庄”。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后,泇河完全取代黄河运道,成为国家的经济命脉和黄金水道。南北文化在此碰撞、交融,形成了江北水乡的独特风情,“入夜,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台庄闸位是北上进京漕船由江苏驶往山东时通过的第一道船闸。台庄闸的设立,聚集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为商贸交易提供了机遇,促使台儿庄社会经济迅速崛起,一跃发展成为镇守鲁南、拱卫徐州的战略要地和汇通南北、商贾辐辏的水旱码头,富于县城数倍。
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保留了3千米的运河故道、2平方千米的城市街道,城内拥有18个汪塘和15千米的水街水巷,是名副其实的“中华古水城”。2014年,京杭大运河中河台儿庄段(月河)成功成为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古运河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