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欢迎,请登录 传真:0635-8336665 24H电话:0635-8681234

旅游资讯

首页 >> 公司资讯 >> 旅游资讯

集中换届,开局之年两会新看点、热点预测

作者:Mr.LiuStu  来源:刘宝平工作室  发布时间:2023-02-27

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中国将迎来繁忙的年度政治季。

2023年全国两会是新一届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首次会议,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将首次亮相。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也将进行五年一度的集中换届。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2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讨论了向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建议人选和向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建议人选。


此前,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23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建议会议的议程包括选举和决定任命国家机构组成人员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决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2023年3月4日在北京召开。建议会议的主要议程包括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等。


随着各机构“一把手”名单和领导班子出炉,中国政坛将完成换届交替,组成新阵容。按照惯例,新一届中国国务院总理和副总理也将集体亮相与中外记者见面。新任总理将代表新一届中央政府以答记者问的方式,介绍施政方略、回应民生期待。


开局之年,两会新看点看点1:经济开新局


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外界关注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如何规划高质量发展,特别是为2023年经济设定怎样的目标。


去年,内外部环境的超预期因素对中国经济造成较大冲击。但伴随中国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生产生活全面恢复正常,中国经济活力正逐步得到释放。


近期多家国际机构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对全球增长贡献率将达四分之一。在素有“世界经济风向标”之称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不少嘉宾也表示“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开局之年中国如何发力拼经济,GDP增速、CPI涨幅、财政赤字等关键指标如何设定,一系列中国经济政策强信号将在全国两会上释放。


看点2:民主新叙事


在中国的制度设计中,全国两会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中国式民主如何有效运行,全国两会可谓是一个供外界观察的极佳样本。


此前,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立法法修正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草案拟将“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其中。以法律形式护航人民民主,使“全过程”的应有之义得到强调。


与此同时,全国政协自1993年增设经济界别以来,今年首次增加环境资源界别。“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新界别的增加也被视为中国民主政治寻求“最大公约数”的新举措。


在中国14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涉及到的人群都是“天文数字”,加与减、舍与得、进与退需要广集民意。全国两会时间里,新一届代表委员将就事关国计民生的问题进行审议讨论,把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进现实,书写中国民主的新叙事。


看点3:开放新举措


今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世界密切关注新征程上的中国将有哪些开放新举措。


开年以来,中国发力高水平对外开放已有诸多迹象,比如多地政府纷纷组派经贸代表团“出海”,走出去寻商机、拓市场。新的一年,从消博会、进博会,到广交会、服贸会,以开放为标签的国家级“展会矩阵”有望全面恢复,令人充满期待。


尤其是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下一步对外开放已作出明确部署,提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等要求。今年全国两会上,中国如何把开放切入点变为发力点,力争形成开放经济发展新优势广受瞩目。看点4:因应新变局中共二十大明确了中国在百年变局中的世界观,当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国须因应新变局,统筹拓展全方位外交,更好地与世界打交道。


开局之年,中国外交起手不凡,展现出“大手笔”。菲律宾总统、土库曼斯坦总统、柬埔寨首相、伊朗总统等先后来访,开年元首外交掀起新高潮。今年还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各方关注中国将如何在主场外交讲述“发展带”和“幸福路”上的合作故事。


按照惯例,中国外长在全国两会期间将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今年是中国新外长上任后,在两会场合的首次亮相。通过对外长记者会的观察,外界或可以见微知著,进一步洞察大国外交的新动向。


全国两会热点预测作者:杨宜勇,系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热点问题:如何扩大国内需求?如何增加居民收入?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2023年扩大国内需求,一方面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另一方面,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


2023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一要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不断推进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后续贯彻落实工作,深入开展共同富裕有关重大问题研究。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二要在普遍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基础上,激发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进城农民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基层职工等重点群体活力,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三要充分发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部际联席会议作用,紧密跟踪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根治农民工欠薪等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推进收入分配领域的相关工作开展。实现共同富裕农村是短板,我们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要围绕经济发展和民生急需,推动补短板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消除制约居民消费的不利因素。要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增加多元供给,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热点问题:如何让民营企业吃上定心丸?怎样共同发展壮大?一部分深受疫情干扰和贸易摩擦影响的民营企业,现在嗷嗷待哺。他们迫切希望有更多政策切中企业发展痛点,回应企业家的关切,为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夯实基础,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增强广大企业家和创新创业者的发展信心。2023年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继续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宜宾市考察了极米光电有限公司。他走进公司展厅和生产车间,了解企业加强自主创新、产品研发销售、带动就业和当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出台纾困帮扶政策等情况。


今年,一方面我们要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另一方面,我们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实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总而言之,聚焦共同发展壮大,我们要注重围绕市场主体需求施策,完善政策实施方式,增强时效性和精准性。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尊重市场规律,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要着力发展实体经济,依靠创新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纵深发展,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潜能。要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提升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热点问题:如何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如何保持社会稳定?


楼市稳金融就稳,楼市出问题金融就会出问题。2023年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同时要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压实各方责任,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要稳妥处置化解重大风险隐患,维护经济金融和社会大局稳定。


与此同时,要做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强化市场保供稳价,加强煤电油气运调节,确保群众温暖安全过冬。保障好因疫因灾遇困群众和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强化安全生产整治,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热点问题:如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如何制胜新赛道?


作为发展经济学概念,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智慧经济(含数字经济)为主导、大健康产业为核心、现代农业为基础、通过五大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知识业)的融合实现产业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形态。2023年我们要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要积极培育发展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绿色经济、服务经济、飞地经济、楼宇经济、海洋经济等经济形态。


热点问题:如何加强干部的作风建设?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做好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各级干部必须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敢担当,善作为,察实情,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要按照党中央部署,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加强统筹衔接,有序组织实施,顺利渡过流行期,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


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全党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勠力同心、勇毅前行,努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做好经济工作。新班子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加强学习,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要坚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科学精准问责,为担当者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