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服务中心
点燃夏日激情,舞动青春之歌。荷花淀似乎想抓住夏天的小尾巴,一方荷花开得正盛。“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袅娜的荷花见之忘俗,烈日的威力在如此淡雅的环境中也好似被削弱了许多。这时,新高二学子前往同里国家湿地公园,开启了一段难忘的研学之旅。
学习完毕后,在老师和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前往保护地区清除外来物种。同学们分成四组,分别清理福寿螺、一枝黄花、水葫芦、喜旱莲子草。工作人员和老师在一旁指导。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搅动水下的污泥,一股股恶臭扑面而来,我差点被熏晕过去。刚开始捞的几个还算顺利,将网伸到水下,向福寿螺底下一插一提就成功了。可对于那些“搁浅”在岸边的福寿螺,不论尝试多少次都难以将它舀入网中,更别提那纵横交错的荷叶柄重重叠叠限制了网兜的活动范围,那张牙舞爪的水草勾住了网兜。
我们还将附着在植物上的福寿螺的卵进行了一番清理,尽可能将这种外来入侵物种消灭。尽管天气炎热,但大家依然在河边挥洒着汗水,努力地清理着福寿螺。最终我们也成功地清理出了一大桶的福寿螺,虽然很累,却十分开心。
我们跟随豌豆老师一起前去观赏并拔除一枝黄花,根据老师的要求齐心协力铲除大片大片的一枝黄花。阳光不燥,微风正好。欢声笑语之中,同学们的汗水结出了丰厚的劳动果实。
我们兄弟俩荣幸分到了由“豌豆”导师带领的清理水葫芦一组,屹立船尾,手持坚硬的竹竿和捞网,看螺旋桨卷起的阵阵碧波,燥热的风凛然地拂过脸庞,却吹散不掉我们那满腔热忱——清理水葫芦,打造美丽河畔!我们小组六人协同合作,当一个人没有气力完成捞举的工作,占位靠后的人负责接续打捞漏网之鱼。一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最终取得满船业绩。
随后,我们乘小火车前往知青艺术公社,品尝了“忆苦思甜饭”,并参观了知青馆。一碟小菜,一碗玉米汤,一碗蒸蛋,朴素菜肴让我们内心温暖无比。同时,当年下乡知青吃苦耐劳的优秀精神也深深打动了我们。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为了彻底消灭血吸虫病,上千名在同里地区“插队”的知识青年进行了一场工程浩大的填湖植树运动。数十年过去,当年热血青年种下的树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生长和保护,形成了如今的动植物生态系统,知青无私的奉献和热血的拼搏值得后人无限回味咀嚼。
结束了一天意义充实的研学活动,同学们都收获良多。同里国家湿地公园,好似闹市中的桃源,这里不仅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还是静谧的心灵栖息之地,更是无数青年抛洒热血之地。我们充分认识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更深化了自然生态文明理念。正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我们要积极向湿地公园的工作人员学习,为保护生态环境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我们也要体悟知青们不畏艰难的精神,努力学习,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做新时代震中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