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前行|市博物馆——【展览背后的故事】走进法门寺地宫,我们会看到什么?
“地宫一开,便是半个盛唐”,来青博打卡“溢彩奇珍——法门寺地宫的惊世宝藏”特展,无需远行,即可邂逅大唐风华!
观展之余,不妨到“青博朗读亭”读一读古诗,参与“读古诗 品古意”青博朗读亭全民阅读活动,即有机会获得“溢彩奇珍——法门寺地宫的惊世宝藏”特展纸质门票一张和精美文创一份(款式随机)!
在幽暗的禁锢中度过漫长岁月后,2000多件大唐珍藏簇拥着佛祖真身舍利重返人间。唐代诸帝顶礼膜拜的舍利共发现四枚,其中一枚是“灵骨”,是世界上仅存的释迦牟尼佛骨真身舍利。三枚是“影骨”,同样也是佛界灵物。
地宫珍宝
穷天下之庄严,极人间之焕丽。地宫里多的是前所未见之宝。塔和地宫的建造目的是安放佛指舍利,而地宫内的器物都是用来供奉佛指舍利的。这些器物或是曾供皇帝和达官显贵们享用的奢侈品,或是专门为迎奉佛骨舍利制作的法器,件件价值连城,世间罕有。
1987年,随着法门寺封存1113年的唐代地宫大门被重新开启,4枚佛指舍利,以及消失千年的秘色瓷、来自东罗马和伊斯兰的琉璃器等2000多件唐代宫廷文物重见天日,佛教文化、宫廷文化、异域文化交织相融的盛唐气象扑面而来。
金银器
地宫内出土的金银器,共计121件(组),其中大多数是唐懿宗、僖宗父子供养的。
秘色瓷
共计14件。“秘色瓷”出产于位于今浙江省慈溪市的越窑,是专供皇家使用的“贡瓷”。由于烧制工艺复杂,成品率很低。其价值甚至比黄金还要贵重,普通老百姓是难得一见的。产量少而又不常见,无形中给秘色瓷器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秘色瓷的烧制工艺早已失传。在法门寺塔地宫秘色瓷器发现之前,人们只知道唐宋有秘色瓷,至于具体形貌,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唐人形容秘色瓷的美妙颜色是“薄冰托着青云,嫩荷盛着露水”,还有人说它是“千峰翠色”,就像雨后远处的山峰呈现出的朦胧感觉。法门寺塔地宫秘色瓷器的发现,破解了秘色瓷器的千古悬案。填补了中国古代瓷器研究的空白,为中国陶瓷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