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欢迎,请登录 传真:0635-8336665 24H电话:0635-8681234

旅游资讯

首页 >> 公司资讯 >> 旅游资讯

共襄文旅盛会 建设品质之城

作者:Mr.LiuStu  来源:刘宝平工作室  发布时间:2022-11-07

一座城市的品质和价值,不仅体现在城市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更体现在城市居民美好幸福生活上。某种意义上说,城市是否宜居宜业宜游,决定着其长效竞争力和未来生命力,决定着能否创造高品质的生活。

鲜明的海洋特质、多元的文化特色、包容的城市情怀、优质的人居环境、幸福的生活感受是青岛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的基本内涵。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青岛旅游“进化”之路,已然开启全新征程。拥湾在怀,青岛具备打造高品质湾区城市得天独厚的优势。青岛旅游一步步整合、创新、迭代,旅游品质初见成效,眼下,青岛又将迎来一场重磅文旅盛会。今年6月,青岛成功获得2023年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承办权,举办这样一场高度专业化、精准聚焦的产业发展大会,对招商引资、旅游品质提升、城市推介所带来的效应都不言而喻。机遇,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刚刚过去的青岛市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动员大会上,青岛真抓实干,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担任组长的青岛市旅游品质提升工作领导小组,《青岛市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同期新鲜出炉。将发力旅游秩序整治、景区品质提升、海洋旅游拓展、海岛旅游突破、旅游业态创新、基础设施提升六大旅游攻坚方向,19项重点任务,66项推进计划。干就要实,在清单中,责任领导、责任人、完成期限、牵头单位被一一列出。未来三年,青岛旅游将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突出“高品质”城市发展导向,努力建设具有青岛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品质” 因时因势推进发展转变一城之美,始于颜值,精于品质。青岛“山、海、城”浑然一体,拥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特色风貌,享有“啤酒之都”“电影之都”的美誉,连续十次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多次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让市民和游客切身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魅力。魅力从何而来?城市如人,要注重外观、看重健康,有脉搏的畅通,还有温润的品质。近年来,青岛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颜值与品质双向提升,为了在更多维度提升城市“宜居指数”,青岛将强化机场、高铁站等交通枢纽治理与管理,合理规划建设市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一批多功能旅游服务驿站,加快景区周边停车场建设,完成旅游交通服务体系。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老建筑和老街区是青岛旅游发展的重要命题。结合历史城区保护与更新,启动实施“红瓦修复工程”以来,老城区焕发了更多活力,中山路、馆陶路等历史城区加速蝶变,2022青岛市南首届上街里啤酒节期间,中山路一带人气爆棚。得益于城市更新建设的大力推进,拥有30年历史的北海公园经过改建后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好去处。刚刚过去的“十一”小长假期间,青岛老城区热闹非凡:刚刚开馆的中山路城市记忆馆,浓缩了青岛百年历史风貌;全新开街的大鲍岛高密路,透着浓浓的里院文化,越来越多得市民和游客前往老城区打卡,为老城区复兴凝聚了磅礴得青春力量。

透过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可以看出青岛发展方式正在由规模型、外延型向质量型、内涵型转变,城市功能品质和综合承载能力实现跃升。在智慧文旅方面,为让“以人为本”的文旅经济更舒适、更有体验感,青岛将提速文旅大数据中心建设, “一部手机游青岛”应用平台让游客市民在青岛的“吃、住、行、游、购、娱”实现线上体验。持续优化“云游青岛”“云上青博”等平台,完成对全市重点图书馆、博物馆等文旅场馆的数字化改造。对于景区内数字化建设,未来三年内,全市4A级以上景区将实现智慧导览、电子地图、错峰预约和云排队等全覆盖。强化科技赋能,展现智慧文旅新方向。一个高品质的环境就像“培养皿”,能为城市人才输送源源不断的“营养液”,三年攻坚行动把治理市场秩序放在突出位置,出重拳彻底整治一批旅游市场的顽瘴痼疾:从严从快打击一批海上旅游宰客、消费欺诈等违法行为;完善“12345”政务热线和110报警服务台协同联动机制;执行旅游投诉“首问责任制”,杜绝推诿扯皮现象,擦亮青岛旅游靓丽名片。针对城市这个“有机生命体”,要像人类体检一样,需要定期开展体检,发现病灶、诊断病因、开出药方。因此在三年攻坚行动实施过程中,依据游客投诉情况、违法案件数量、应对处置效率、游客满意度等指标,全市还将对区(市)开展量化打分,每周一曝光、两周一通报、一月一排名,形成“动态监测、定期评估、问题反馈、持续改进”的管理闭环,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项目” 全域全景有看头全产业链条强韧有力,旅游业的优势才会越做越大。重大项目是青岛建设文化旅游强区的“压舱石”,大项目不仅意味着大投资,其领军作用更体现在项目背后强劲的IP塑造、多业态内容呈现和体系化、规范化管理能力上。文旅重大项目的建成运营成为文旅产业快速发展的有力推手,也成为拉动青岛旅游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然而对标武汉、成都这样的旅游城市,青岛的产业规模依旧不大,旅游业龙头企业偏小,旅游大项目建设滞后。项目对城市文旅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不容忽视,目前,在崂山区,地中海俱乐部等总投资63亿元的9个项目开工建设,钓鱼台美高梅、沙港湾2个大项目加快建设,亚特兰蒂斯酒店等7个项目有序推进;在市南区,绿城丽思卡尔顿等大项目建设也在加紧推进,积蓄产业发展新动能。青岛将在旅游大项目招引上率先实现突破:依托海洋文化、历史文化资源,青岛将引入文旅领域头部企业,有针对性地谋划一批主题乐园、大型游乐园项目;瞄准世界500强旅游板块企业、中国旅游集团2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制定有针对性的招商计划,,实现“走出去”“请进来”,从新的发展起点上起跑、在多重困难挑战下奋进,让文旅项目多点开花。“+特色” 打造海洋文化新地标蓝图伊始,一个清晰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已然树立:那就是对标世界级湾区,努力打造具有青岛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在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中,“海洋”成为报告高频词。无论是城市愿景中“活力海洋之都”的提出,还是“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奋斗目标的提出,都表明“海洋”已经成为青岛这座城市发展的支点。全市有7个可开发的海岛,但是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旅游开发,可以游玩的海岛屈指可数。针对这一发展瓶颈,青岛将启动高水平海岛旅游研发,重点开发竹岔岛、小管岛、田横岛的海岛旅游开发,打造海岛旅游新样板。按照“一岛一特色”,差异化发展环岛观光、休闲垂钓、海岛民宿、海岛野营、地质科普、气象研学、海洋生物观赏等休闲度假产品。着力打造“海上观青岛”系列旅游产品,开通青岛奥帆中心—青岛国际邮轮母港航线、胶州湾航线和太清码头—小管岛航线;推出有效串联海岸、海湾、海岛和沿海主要景点得“一程多站”式海上旅游线路。丰富海上旅游业态,加快发展帆船、游艇、皮划艇、潜水等海上旅游项目,保障休闲垂钓业安全健康发展,有序引导海上休闲渔业发展。攻坚必克难。整合旅游码头资源,推进国有码头整合、引导民营码头站点参与集约化经营。一座城市的发展,不仅要有系统科学的宏大规划,还离不开小而美的城市空间微更新。“微更新”实则有大意蕴——细小的除旧布新,让整个空间焕然一新;局部“小手术”,激活区域活力。青岛将高标准建设滨海观光廊道,打造美在寻常巷陌间。创新无止境,未来,青岛将深入探索“旅游+”和“+旅游”模式,催生更多新业态。重点发展“工业+旅游”,挖掘啤酒、纺织、港口等工业文化内涵,探索工业旅游与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发展“农业+旅游”,重点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大力发展体育节会旅游、邮轮旅游,谋划推出一批国内国际邮轮精品航线,集聚一批产业链优质企业,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邮轮旅游特色目的地。可以说,眼下正在全力推进的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正是“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的具体举措之一。先行起步,青岛旅游已经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也为后续城市新愿景的实现奠定了基础。高水平筹办2023年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结合三年攻坚行动,按照点上打造标志性项目、线上规划好文旅产品、面上提升旅游品质,在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上赢得先机。透过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可以看出,青岛已从各个维度开始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鲜明的海洋特质、多元的文化特色、包容的城市情怀、优质的人居环境、幸福的生活感受已经成为青岛打造高品质湾区城市的新内涵。这些特色和优势,会成为这座湾区城市持续吸引优质新鲜血液的原动力,也是青岛追逐新的城市梦想最大的底气。面朝大海,面向未来,一幅欣欣向荣的宜人画卷正在这片热土徐徐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