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欢迎,请登录 传真:0635-8336665 24H电话:0635-8681234

校园导游词

首页 >> 资讯平台 >> 校园讲解队 >> 校园导游词

四史馆

作者:Mr.LiuStu  来源:刘宝平工作室  发布时间:2022-10-21

刘宝平工作室 Mr.LiuStu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


欢迎来到鲁西四史主题教育馆!在全国上下扎实推进四史学习教育,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背景下,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对原有的鲁西革命史馆进行改造,升级为鲁西四史主题教育馆,打造服务全校师生、辐射社会的党史学习教育新基地。本展馆共分为三部分,分别是鲁西优秀传统文化馆、鲁西四史馆和校史馆。很荣幸今天能够作为讲解员和大家一起重温历史,下面请大家跟随我一起走进曾经的岁月。各位领导里面请。


一、鲁西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鲁西优秀传统文化馆。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文明也是人民创造的。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聊城自古“居天下之胸腹”“兵家之要地”,是中华文明较早的发祥地之一,大约距今6500年前后,北辛晚期的先民在此居住,揭开了聊城人类社会发展的序幕。聊城现存最早的就是大汶口文化遗址,境内共有17处,图片是大汶口文化时期最早的城址平面示意图、现存遗址和大汶口时期陶器。大约经过500年,聊城进入龙山文化时期,阳谷景阳冈和茌平教场境内的龙山文化城面积均达40万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龙山文化城。


聊城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诸多文明先祖传说和足迹。人文始祖伏羲与阳谷有着深厚的渊源,据史料记载,伏羲曾在宓城教人们种谷,而现在的阳谷在宓城南面,所以阳谷即种谷之地的阳面之意。造字鼻祖仓颉的墓地在今天的东阿县铜城镇。


悠久的历史为聊城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光岳晓晴、巢父遗牧、崇武连墙、绿云春曙、古秋铺琼、圣泉携雨、仙阁云护、铁塔烟霏合称八大胜景。至今保存完好的光岳楼是聊城的标志性建筑,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黄鹤、岳阳亦当拜望”的美誉。清代皇帝康熙、乾隆东巡、南巡路经东昌时,都曾登楼赋诗。

这块区域向我们展示的是聊城在儒学底蕴、诗词书画、武术技艺等方面的发展成就。


聊城儒学底蕴深厚,名人先贤辈出。有深明大义、退敌保家的鲁义姑、北宋名相王旦、聊城七贤、傅以渐、傅斯年、季羡林等名人。


在诗词文赋方面,聊城人才众多。这幅照片是曹植墓,曹植是三国时期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因受封于东阿,人称“东阿王”。他的代表作有《七步诗》《洛神赋》等。孙逖、王岩叟、谢榛、于慎行等人也留下了不少传世名作。


聊城有不少书画名家,像明代大臣朱之蕃,所作《金陵四十景图咏》属于国宝级作品。邓钟岳,光岳楼所悬“太平楼阁”、“就日瞻云”匾额均出自他的手笔。李苦禅,齐白石弟子,为人民大会堂作的巨幅《墨竹图》是自唐代以来首件最大篇幅的画竹之作。


聊城的文化底蕴深厚,有多部文学经典与这片土地密切相关。刘鹗的《老残游记》,施耐庵的《水浒传》、《金瓶梅》、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就有多个故事发生在聊城。


聊城自古以来也是保卫和平的英雄之地。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智斗庞涓的古战场就在阳谷县城北6公里处。鲁仲连射书救聊城,聊城东门外还有“鲁连台”,“高士台”,“鲁仲连射书台”。这是民族英雄岳飞的画像,据考证岳飞的老家是山东聊城。后迁至河南汤阴。


聊城的武术技艺有冠县查拳、临清潭腿、临清肘捶,这张照片就是孩子们进行查拳表演的照片。


聊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大众所熟知的有东昌毛笔、东昌葫芦雕刻、张秋木版年画、茌平剪纸、茌平黑陶、郎庄面塑等。


聊城地处鲁西北平原,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百姓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美食。比如临清八大碗,临清什香面,被老舍先生命名“铁公鸡”的魏氏熏鸡、乾隆赐名的沙镇呱嗒,各位领导有机会一定要尝一尝,吃着美食,感受到的是历史和民风。


聊城的光岳楼、宋代铁塔和临清贡砖,代表着聊城在工程技艺上的成就。光岳楼距今已经600多年,高33米,占地1231平方米,整个楼阁全部为木砖石结构,没有用一颗钉子,是工匠们利用榫卯结构的技法如同插积木一般一点一点的巧妙连接而成。经历了六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其主体建筑依然保持原貌,体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临清贡砖烧制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一块砖的完成要经历18道工序,这种砖不碱不蚀,敲击有声,被大量用到了故宫、天坛、地坛等著名建筑中。


东阿阿胶制作技艺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时珍《本草纲目》),阿胶作为一种滋阴补血、益气润燥的良药,承载了千年中医文化的精髓。


习总书记曾说: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开掘于春秋,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直到元代取直改道穿过聊城,史称京杭运河。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全长约1797公里,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聊城在明清时期,是运河沿岸最重要的地区之一,曾繁盛数百年。当时人们用“南有苏杭,北有临张”盛赞京杭大运河沿岸,“临张”就是聊城的临清市和阳谷县张秋镇。临清钞关,目前唯一仅存的运河钞关,当时税收居运河八大钞关之首,也正是这种盛极一时的繁华,使聊城成为当时运河沿线九大商埠之一。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见证了聊城的辉煌历史,彰显着聊城深厚的文化底蕴,直到今天仍然是聊城的骄傲,也激励着我们勇立潮头,再创辉煌。


二、镰刀锤头下的奋斗历程

接下来到了展馆的第二部分--“镰刀锤头下的奋斗历程”,在开始我们的讲解前,我想请问大家,我们面前看到的这枚标志是什么标志,是不是很像中国共产党党徽?对,很多观众说出了自己的答案,这个标志像党徽,却又不是。其实啊,在中国国产党党旗标准样式制定之前,这是我们山东省内发现的最早的一面党旗。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党旗由各级党组织模仿联共(布)党旗的式样自己制作。具体规格式样不尽相同。直到1942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对中国共产党的党旗样式作出决定:“中共党旗样式宽阔为三与二之比,左角上有斧头镰刀,无五角星,委托中央办公厅制一批标准党旗,分发各主要机关。”这样,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制式党旗随即在延安诞生。而我们面前的这面党旗,是1939年制作的(这面旗帜现存在沂水县档案局)。


这面党旗也成为了我们山东地区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掀起轰轰烈烈抗日救亡运动的珍贵资料。

各位领导,里面请。


(一)星星之火 燎原之势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星星之火 燎原之势,讲述的是1919年到1937年的聊城。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走在前面扛旗的就是聊城人傅斯年。消息传到聊城后,师生们成立“聊城学生联合会”,上街游行,抵制日货,声援北京。


1925年秋,王寅生、孙大安、赵以政等五十余名爱国青年先后赴广州学习,产生了聊城籍的第一批共产党员。


1926年冬,共产党员杨耕心回到家乡阳谷,建立了鲁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九都杨支部,图为九都杨支部旧址。


1927年10月,中共山东省委派共青团山东省委秘书长张干民到聊城,建立了鲁西第一个县委——中共东昌县委,图为东昌县委旧址。


1928年1月14日,中共东昌县委领导下的农民武装占领阳谷坡里教堂,也就是震撼整个山东的阳谷坡里暴动,打响了齐鲁农民武装暴动第一枪。图为坡里暴动旧址和坡里暴动场景油画。坡里暴动失败后,赵以政被捕。1928年6月19日,赵以政慷慨就义,年仅23岁。


1929年到1933年,中共山东省委先后遭受敌人10余次严重破坏,最后与党中央彻底失去了联系。白色恐怖中,济南乡师党支部在书记赵健民带领下艰难寻找党组织。1935年9月和12月,赵健民从济南骑自行车两次往返奔波1000多公里,几经周折,终于与河北省委代表兼直鲁豫边特委书记黎玉在莘县徐庄村会面。1936年5月,黎玉以北方局代表的身份来到济南,宣布中共山东省委重新建立。这是山东省委重建纪念馆的照片。


为适应鲁西党组织迅速发展的需要,1935年2月,在堂邑县徐运北家中,赵健民主持成立中共鲁西特委。1936年6月,成立中共鲁西北特委,这是山东省委重生后成立的第一个特委。


(二)抗御外侮  气壮山河

“抗御外侮  气壮山河”,讲述的是1937年至1945年的聊城历史。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鲁西特委与范筑先建立了合作抗战的亲密关系。1937年11月19日,范筑先向全国发出了“裂眦北视,决不南渡”的“皓电”,这标志着鲁西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38年11月14日,日军进攻聊城。15日聊城沦陷。聊城保卫战爆发后,范筑先率领部下600余人英勇抵抗,壮烈牺牲。这是国民政府“特令褒扬”、国共两党领导人分别为范筑先写的挽联和挽词,图为在聊城梁水镇修建的范筑先纪念塔和范公祠。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范筑先的英勇事迹可以观看CCTV热播剧《铁血将军》,也是在咱们聊城地区拍摄的。


聊城失守后,我党在鲁西进入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阶段。1938年11月下旬到12月中旬,八路军主力部队陆续挺近鲁西北。1938年12月至1939年1月,八路军先遣纵队、平原纵队、筑先纵队先后成立。我军战士与日军展开激战,鏖战琉璃寺、陈贯庄大捷,耿楼战斗128名烈士、苏村阻击战126烈士等抗日英雄群体不畏牺牲,英勇就义。


1941年7月,鲁西和冀鲁豫两区观城县红庙村合并为新的冀鲁豫边区党委。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后来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抗日根据地,在黄河岸边山东、河南、河北三省交界的地方有濮县、范县和观城三个县,合称濮范观,是冀鲁豫边区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被誉为“钢铁濮范观,边区小延安”。



说起这个名称的由来,有这么一段故事:在战争年代,敌人曾声称“共产党、八路军的万贯家产都失掉了,只剩下一个破饭罐(濮范观谐音),再给他砸烂就彻底完了”!而我们的同志则充满信心地说,这个破饭罐是铁打钢铸的,是砸不毁、摔不烂的,破罐子敢熬柏木筲。事实也正是如此,经过多年的殊死争战,敌人不仅没有把其砸烂,反而还成了冀鲁豫边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这块土地造就了众多的革命人才,因而被誉为钢铁濮范观。


1942年9月,刘少奇返回延安途中,到达冀鲁豫边区领导机关驻地——莘县红庙村实地指导了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建设。图为刘少奇在红庙村居住地旧址。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发起了惨绝人寰的鲁西细菌战、血水井惨案、六二七惨案、张家楼惨案等等,面对屠刀,聊城人民开展了顽强不屈的抗争,不少同志在斗争中壮烈牺牲。


可介绍鲁西细菌战、血水井惨案。


1943年6月10日,日军调动10县14500余日伪军,分15路对冠南、朝北根据地进行“扫荡”。其中一路日伪军将逃难群众合围在冠县前李赵庄村内,逐个盘问搜查后,把20名群众投入水井中,并点着麦茬扔进井内,还不时往井里打枪、扔手榴弹,最后把井边的五块磨扇和井口的砖填入井内。图为“血水井”的照片。

1943年12月,中共中央冀鲁豫分局在莘县红庙村成立,抗日反攻作战收复十几个县城。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是记录与第八军分区在范县鲁西北广大军民欢欣鼓舞,欢庆胜利。


接下来请各位领导跟我一起走进“全力支前 迎接解放”1945-1949这一篇章。


(三)全力支前 迎接解放

1946年1月2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发起聊博战役,1月6日,博平县城解放。1月13日,国共双方停战协定生效后,聊博战役终止。国、共、美三方在聊城东关天主教堂进行停战谈判。


1946年12月,晋冀鲁豫军区第七纵队司令员杨勇、政委张霖之奉命率部到聊城,在冀鲁豫、冀南区地方部队配合下,攻打国民党军队。1947年1月1日,迎着新年的第一道曙光,聊城解放。图为聊城军民在堂邑柳林(今属冠县)召开聊城解放祝捷大会。


聊城解放后,聊城人民在支援全国解放中也作出了重大贡献。首先是支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在鲁西强渡黄河,聊城人民自发组织在黄河上搭设浮桥,保证华东野战军顺利渡过黄河。有的老百姓把家里的门板,老人的寿材板都献出来用于造船。当时,仅阳谷县就有几千人参军渡河,号称“阳谷旅”。7月17日,刘伯承、邓小平写信慰问黄河渡口员工,赞扬他们“积极协助我军渡过了大反攻的第一个大障碍”,“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渡河任务”,“为祖国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立了大功”。


后来在淮海战役中,聊城人民倾尽所能,从人力、物力方面进行支援。人民群众支援前线规模之大,任务之重,动用人力、物力、财力之巨,可谓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迹。正如同陈毅元帅说的:“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不会忘记,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山东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1949年8月下旬,中共聊城地委机关成立,聊城专属成立,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在聊城执政的新纪元。


据不完全统计,解放战争时期,聊城17万翻身农民参加了解放军,广大民兵民工配合主力部队先后参加了20多次战役战斗,出动担架10万余副、大小车辆40余万辆,出动人力200余万人次,牲畜100余万头次。聊城人民发扬了艰苦奋斗、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南下北上,顶着敌人的炮火,把支前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先后有6325名聊城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四)激情岁月,曲折前行。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日,一个月前刚刚建立的中共聊城地委、专署召开万人大会,庆祝新中国的诞生。


1949年8月,聊城、高唐、茌平等11县及聊城城关区组成聊城行政专区,隶属平原省。1952年11月,平原省被撤销,将平原省濮阳专区的濮县、范县、观城、朝城划入聊城专区,聊城专区划归山东省。


朝鲜战争爆发后,聊城人民坚决拥护中共中央作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略决策,在全区开展有组织有领导的群众性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掀起新的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热潮。当时流传着这样的歌谣“美帝国主义放把火,烧了朝鲜烧中国,帮助朝鲜打美帝,救了朝鲜救中国”。抗美援朝期间,聊城5000余名青年参军入伍,2300余名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参加军事干校,1800余人参加护理与勤务工作。


从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是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在这一时期,聊城地区在完成土改的基础上,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恢复手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商业,发展文教事业,生产恢复到抗日战争之前的最高水平,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奠定了经济基础。


1951年,聊城莘县成立了平原省第一个农业生产初级合作社——曾广福农业生产互助组。曾广福(1913—1998),莘县董杜庄人,全国劳动模范。1943年创办互助组,1949年创“兑地丰产法”,当选为聊城专区和平原省劳动模范并参加开国大典。他一生十多次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


1953年,临清首创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向全国推广。


1956年上半年,聊城专区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聊城建立,提前一年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6年11月,毛泽东批示推广阳谷县石门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养猪经验。高唐县、莘县成为省农业增产示范区。


1957年12月,临清农具机械厂研制成机畜两用万能饲料粉碎机,填补国家空白。


1957年,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苏联,特地在茌平挑选枣树苗20株,作为礼物赠送给苏联人民。此后,茌平枣树苗作为国礼赠送亚洲、欧洲等一些友好国家。


1966年6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全国各地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社会动荡。聊城和全国其他各地一样,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政治运动”,影响了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三、改革开放,高歌猛进 

接下来进入到改革开放时期。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共聊城地委、行署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出“粮棉一齐抓,重点抓棉花”的战略思想,由此“鲁棉一号”诞生。大家看到的这张照片是1981年6月6日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向培育“鲁棉一号”的代表庞居勤颁发“一等发明奖”。它的诞生,一度使我国由棉花进口国变为出口国。

20世纪80年代最流行的一个词“万元户”,就是在这张图片的家庭中诞生的。临清赵汝兰一家靠种植棉花,年纯收入达到10239元,成为中国第一位见诸报端的“万元户”。


(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的光辉事迹和崇高精神感动中国、激人奋进。他就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民族团结的典范,感动中国的时代先锋--孔繁森。


孔繁森同志曾经说过,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这句话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孔繁森的境界感。后来我们聊城涌现出了像白云、陈春龙、徐本禹、冯思广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三)★1996年4月中共聊城地委、行署提出了“借京九,兴聊城”的战略思想。这个是聊城撤地设市庆祝大会的照片,聊城市迎来大发展。


(四)★1998年起,聊城市确立了“工业立市”的指导思想,实施大公司、大集团带动战略,继续深化企业改革。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比如茌平信发集团,目前是全国最大的铝生产加工基地;阳谷祥光铜业,是世界上一次建成规模最大的铜治炼厂。中通客车,中国高档豪华客车生产的领先者;鲁西化工集团,尿素和复合肥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五)★有这样一句话,民以食为天。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聊城一直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例如莘县洋香瓜、双孢菇,冠县鸭梨,茌平圆铃枣、“冠丰”牌玉米种子等。


大家看到的这几张图片,是我们聊城打造“江北水城 运河古都”城市品牌所举办的一些活动,例如“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水城之光观光周”活动。


这些是近年来聊城所获得的一些荣誉称号。
各位领导,这边请

(六)★进入到十八大以来,聊城坚定不移推动质量强市战略。2015年聊城市被农业部正式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树立起了“聊.胜一筹”农产品品牌,已拥有18个重点品牌,105个授权品牌,在全国叫响了“放心吃吧,聊城产的!”宣传口号。


(七)★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科技强市的目标,聊城市积极鼓励企业推进院士工作站建设,仅2019年上半年就新增省级院士工作站6家。


各位领导,这边请  

(八)★进入新时代以来,聊城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方面迈出了新步伐。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新时代下,聊城的一些发展变化。新建成的水城明珠大剧场、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聊城市体育馆等等。


继“五城同创”(聊城成功创建成为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后,又荣膺“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凭借江北水城和运河古都的品牌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正在转变为综合型的休闲度假型城市。


(九)★“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


(十)★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谈到乡村振兴时,对聊城市茌平县耿店村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的事迹给予充分肯定,称赞该村成了“鲁西小寿光”。2019年1月,耿店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


新时代以来,聊城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招大引强,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聊城人民以创造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奏响了新时代奋斗的乐章!

各位领导,这边请。


(十一)★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缅怀长廊,记录着1919年至1949年生长在鲁西、捍卫在鲁西、牺牲在鲁西的300多位烈士,一个名字就是一段历史,一段段历史汇出宏伟赞歌。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循着先烈的足迹,而今拥有富足生活的我们,更应该时刻缅怀英雄,用英雄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勇前进。


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


四、聊职风采

各位领导这边请,现在我们所处的区域就是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校史馆了。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打造冀鲁豫职教先行区为目标,以学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扎根鲁西,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感受聊职风采!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是2000年10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由聊城卫生学校、聊城广播电视大学、聊城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聊城市畜牧研究所合并组建而成。


各位领导,我们首先来看被誉为“鲁西医护精英的摇篮”--聊城卫校。筹建于1958年1月。培养了大批医护人员,助推了聊城医疗事业的发展。这是聊城卫校大门。“山东省聊城卫生学校”这几个字由原卫生部部长陈敏章题写。


聊城广播电视大学,曾被中央电大誉为“江北第一电大”。创建于1979年1月。最初为山东广播电视大学聊城地区行署工作站。这是1999年10月28日,聊城电大举办建校20周年庆祝活动。这些图片是当时的学校环境以及教学环境。


聊城旅游学校,被誉为聊城旅游人才的“启蒙地”,建于1992年5月。这是旅游学校所获得的荣誉。


这个就是我们“三校一所”的“一所”——聊城市畜牧研究所,曾被誉为鲁西畜牧科技的“先行军”。前身是聊城专属种猪场,始建占地面积800亩,是山东省当时的两个县级种猪场之一。图为畜牧研究所大门。


由此,2001年,三校一所正式合并为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开启了新的征程。


(二)、三校一所,美美与共(2001-2017)
1、筚路蓝缕、携手同行(2001-2005)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史,是一段拼搏奋斗的历史。建校之初,困难重重,学校负债8000万元,资金短缺。在2001年11月,学校新班子上任后,发扬 “敬业爱岗、拼搏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改革创新”五种精神,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


2、内涵发展,质量立校(2006-2008)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奋斗下,学校面貌日新月异,成为聊城市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也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中科院院士、我校名誉院长陈达为学生开展讲座;学校被授予省级文明校园和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第一次教代会召开;第一次团代会召开;首批教师走出国门学习。


这是我校龙舟队赴香港参加国际龙舟大赛,他们发扬团结、拼搏、奋进精神,摘金夺银、载誉归来。


这是2008年,孙菁副院长向胡锦涛总书记汇报我校职业教育情况。


3、善势而为,与时俱进(2009-2017)

于此基础上,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大力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是2012年,市人大副主任、我院副院长孙菁受到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接见。


学校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学生技能水平突出。学校先后承办了全国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技能大赛、山东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护理技能”赛项、“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国赛选拔赛、山东省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等各类赛事,并分别在2016年、2017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护理技能赛项第一名。

各位领导,下面,我们来看第三板块。


(三)争创一流走在前列(2018-2020)
1、心有所信,方能行远(2018-2020)

2018年4月,学校第一次党代会召开,选出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全校师生打造冀鲁豫地区职教先行区,建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技术研发服务基地和先进文化传播基地。学校坚持抓内涵建设,带动事业全面发展。


学校专业建设取得新突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下,我校大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推动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这是20年,学校承办了聊城市首届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这是同年,我校获得省赛“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一金四银的好成绩。


学校坚持以服务地方为己任,打造校地命运共同体。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大数据局等多个市直部门合作,推进双创基地建设、服务数字经济;


学校坚持四方共育,与凤祥集团、山东正信集团、中远海运博鳌有限公司、光华国际教育联合会等大型骨干企业合作,初步形成校企密切合作、产教深度融合的局面;


成立了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学院、学院莘州分校、市委党校聊职分校、市老年大学聊职分校、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等机构,服务聊城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的功能。以学习孔繁森同志为主线,成立了孔繁森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院,承办孔繁森精神研讨会,确定每年4月为“学习孔繁森精神月”。


学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严格落实高校“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这是学校领导班子带头上《形势与政策》课;我校成功立项全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依托工作室开展教学改革,把课程育人抓紧抓实、做出特色。


辉煌的成就,不平凡的业绩,包含着全校职工的辛勤付出,包含着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同时也包含着学校多年的办学积淀。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欲明大道,必先知史。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我们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抢抓机遇,奋力担当。我们将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昂扬姿态奋力谱写职业教育新篇章,实现教育十四五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本次讲解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各位领导的参观指导。


更 新 内 容


奋进的新聊城
(据2021年聊城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实施“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动能转换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民生福祉显著提升,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 综  合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642.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4%。
就业形势好于预期。城镇新增就业4.5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2.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6%,均优于省控目标。


物价水平温和可控。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9%,涨幅较上年收窄2.2个百分点。


城镇化率稳步提高。年末,常住人口592.79万人,城镇化率53.97%。


二、 重点战略与改革创新
动能转换扎实推进。“四新”经济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9%;占GDP的比重为32.44%,比上年提高2.59个百分点,提高幅度居全省第3位。印发实施聊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新增省级数字经济园区2家。建立重点产业“链长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2家,金帝机械获评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时风集团获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东阿钢球入选国家质量标杆名单。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6家、瞪羚企业7家、单项冠军10家。


改革开放跨步迈进。启动“无证明城市”攻坚行动,实现335项证明免提交。持续深化流程再造,98%事项实现一次办好,99%事项实现全程网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02亿元。欧亚班列恢复开行。“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确定落户聊城,与英国苏格兰南艾尔郡等4市缔结友好合作关系,友城数量实现翻番。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增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27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24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实现突破。获省级科学技术奖4项。发明专利授权量新增920件,比上年增长45.1%。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3家,为历年来新增最多;加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的企业594家,比上年增加291家,创历史新高。


风险防控体系更加严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空气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10个在用的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标准,群众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金融风险有效化解。重点企业、重点机构存量风险加速“出清”,不良贷款率2.7%,较年初下降3.9个百分点,为2017年以来最低水平。


三、农  业
农业发展稳固增效。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1.91亿元,比上年增长8.9%。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播种面积1219.05万亩,总产567.97万吨。


蔬菜瓜果产量稳步增加。蔬菜播种面积223.50万亩,总产912.36万吨;瓜果播种面积23.94万亩,总产91.81万吨。


畜牧生产持续向好。年末,生猪存栏168.77万头,出栏246.45万头。家禽存栏9622.01万只,出栏32507.09万只。牛存栏7.80万头,出栏8.37万头。羊存栏90.93万只,出栏151.21万只。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居全省第4位。新增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新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新增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个。临清市、东阿县、高唐县分别被评为“中国桑黄之都”“中国黄河鲤鱼之都”“中国锦鲤之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5%。


四、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稳中向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7%。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比上年增长40.7%,营业收入增长24.6%。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65户,其中过50亿元的企业15户。


建筑业发展平稳。建筑业总产值3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签订合同额685.1亿元,增长18.8%。


五、服务业
服务业发展质效提升。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41.52亿元,比上年增长9.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4.12亿元,增长15.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59.82亿元,增长9.0%;金融业增加值162.74亿元,增长5.1%;房地产业增加值137.20亿元,增长6.7%;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59.60亿元,增长10.5%;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379.56亿元,增长5.3%。26个行业大类中,19个行业营业收入实现增长。新兴服务业增势良好。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6.3%,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3.5%。


旅游业持续恢复。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178.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实现旅游总收入180.94亿元,增长38.8%。


交通运输能力明显增强。“四横两纵”高速网全面建成,济郑高铁完成总投资的48.6%,雄商高铁、聊邯长高铁、聊城民用机场建设顺利推进。济聊高速聊城西互通立交改建、高东高速黑龙江路连接线开工,德上高速公路临清高速连接线、东阿至阳谷、德州至高唐、济南至临清、济南至东阿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建成东阿至东平黄河大桥。市大外环全面开工建设。


六、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2.9%。大项目带动作用增强,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1456个,比上年增加291个。


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322.0亿元,比上年增长6.0%;商品房销售面积731.3万平方米,增长12.6%。其中,住宅投资253.1亿元,增长7.8%;住宅销售面积575.2万平方米,增长7.9%。


七、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扩容提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5%。


消费升级态势明显。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化妆品类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28.3%、29.4%、24.3%和10.9%。智能商品增势良好,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增长50.1%,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增长33.4%。新消费模式快速发展。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比上年增长97.5%。


对外经济快速发展。进出口总值530.4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其中出口总值366.4亿元,增长61.1%;进口总值164亿元,下降10.1%。实际利用外资项目78个,增长42.6%;实际利用外资4.56亿美元,增长118%。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0.32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其中,税收收入173.81亿元,增长20.1%;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5.5%,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87.77亿元,增长13.7%。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3.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66.9%,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30.2%,交通运输支出增长50%。


信贷规模持续扩大。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898.85亿元,比年初增加532.5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484.29亿元,比年初增加383.5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135.39亿元,比年初增加249.55亿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529.72亿元,比年初增加250.89亿元。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余额644.35亿元,比年初增加126.98亿元。


保险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保险防灾减损重要作用有效发挥,完成农险赔付2.78亿元、企财险赔付7347万元、灾害民生综合保险救助2218万元。大病保险实现广覆盖。居民大病保险承保501.1万人,职工大病保险承保64.96万人,覆盖率达95%。推出城市定制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聊惠保”,累计承保66.56万人次。


九、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不断进步。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2所、中小学24所,分别新增学位6000个、2.15万个。东昌学院新校区、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二期建设进展迅速。5所中职学校入选山东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3门基础教育课程入选2021年“部级精品课”。3名教师获评全省教书育人楷模,28名教师入选省级培养奖励计划,3名教师入选教育部培养奖励计划。聊城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地级市荣获山东省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获批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个。


体育事业全面推进。成功举办7.20国际象棋文化节和第九届全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两项国家级大型比赛活动。全民健身事业基础不断夯实,为49个社区建设全民健身广场,所有公益性体育场馆均实现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3个市级体育场馆全部实现网上预约。


文化事业繁荣兴盛。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79处、市级150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推动精品剧目创作,扶贫大戏《承诺》参加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展演,《孔繁森》等剧目入选山东省优秀展演剧目,《强渡黄河》获第十五届山东杂技魔术大赛一等奖、优秀导演奖、优秀编剧奖。


卫生健康质量提升。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市、县全部建成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传染病总体发病率比上年下降21.9%。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高质量发展。600家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全部建设完成,145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完成高标准国医堂建设。


十、民生保障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12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62元,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12元,增长11.4%。


城市品质气质全域提升。主城四区发展能级全面提升,高铁新区启动建设,“一体两翼”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加快构建主城区“15分钟生活圈”,更新升级北关街等传统商圈,提升农贸市场10处,新建“口袋公园”30个、城市“微景观”124处。主城区新通车道路33条、桥梁10座,新建过街天桥8座。启动名城保护项目24个,开放630个公共停车位,建设提升5G基站11处,布展开放“微型博物馆”31处。新开工棚改2.52万套,基本建成1.77万套,改造老旧小区190个,化解已入住未办证房地产开发项目31个,1.55万户居民具备办证条件。


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
聊城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决定实施“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
2019年7月31日上午,中共聊城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体会议开幕。围绕在全省争创一流、走在前列的目标,我市将大力实施“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开创聊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一是大力实施产业突破工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二是大力实施“双招双引”工程,确保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打造动能转换的强大引擎。四是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先行工程,以高水平基础设施支撑高质量发展。五是大力实施城市提升工程,建设卓越秀美、宜居宜业的魅力水城。六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工程,全力描绘“三生三美”的聊城画卷。七是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建设生态美丽聊城。八是大力实施民生改善工程,让群众切实共享发展成果。九是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工程,打造近悦远来、创新创业的一方热土。十是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工程,带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附:“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点亮崛起之梦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4735216381863726&wfr=spider&for=pc


未来:建设六个新聊城
——据聊城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以“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为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聚力“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深入实施“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锚定争创一流,笃志走在前列,团结奋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聊城。



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建设加速崛起的富强新聊城。制造业强市建设明显进步,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企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政府可用财力更加充足。经济实力在全国全省争先进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力争走在前列,奋力实现在鲁西大地率先崛起。


建设敢为人先的创新新聊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政府治理体系、经济发展机制进一步优化。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形成崇尚创新、包容失败的浓厚氛围,科技、产业、制度、模式等创新全面深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持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持续增强。


建设近悦远来的开放新聊城。有效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高标准市场体系、高水平开放体系、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对外影响力不断提升。进出口总额和实际使用外资规模稳步提高,一批骨干企业深度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实现资源全球整合,“引进来”与“走出去”富有成效。


建设时尚宜居的美丽新聊城。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管理更富智慧,市容面貌洁净靓丽,文明程度持续提高,初步塑造起文化底蕴与时尚气质深度融合的现代化城市形象。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健全。水网体系完善、水城特色鲜明,环境治理成效明显,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美誉度不断提升。


建设安定和谐的幸福新聊城。收入分配格局更加合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民主更加充分,平安聊城、法治聊城、诚信聊城建设达到更高水平。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健全高效,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更好解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建设昂扬向上的奋进新聊城。各领域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弘扬,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持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和作风建设明显加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全社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局面日益巩固。


习近平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2021年10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济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
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习近平强调,“十四五”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抓好重大任务贯彻落实,力争尽快见到新气象。一是加快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要立足防大汛、抗大灾,针对防汛救灾暴露出的薄弱环节,迅速查漏补缺。二是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要坚决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三是大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上游产水区重在维护天然生态系统完整性,一体化保护高原高寒地区独有生态系统,有序实行休养生息制度。要抓好上中游水土流失治理和荒漠化防治,推进流域综合治理。要加强下游河道和滩区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河口三角洲生物多样性。要实施好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四是加快构建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新格局。要提高对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水平,让这些地区一心一意谋保护,适度发展生态特色产业。农业现代化发展要向节水要效益,向科技要效益,发展旱作农业,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城市群和都市圈要集约高效发展,不能盲目扩张。五是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要坚持创新创造,提高产业链创新链协同水平。要推进能源革命,稳定能源保供。要提高与沿海、沿长江地区互联互通水平,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有效投资。



习近平论大运河保护


2014年,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条贯穿南北5大水系、流经8个省市的千年水脉如何更有光彩地流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深深牵挂,念兹在兹——


2017年2月,北京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习近平总书记察看大运河沿岸生态环境治理成果时深刻指出,“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4个月后,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2020年11月,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习近平总书记沿着亲水步道一路察看,了解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取得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以生态起笔、以文化落笔,串珠成链,一条“文化玉带”串联起沿岸无数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掀开大运河历史的崭新篇章——北京大运河文化带正日渐复苏,大运河博物馆正在以“运河之舟”形象拔地而起;扬州打造集传统与现代于一身的“非遗”文化园,成为年轻人网红打卡地、学生研学首选地;苏州以“运河十景”项目建设提升运河景观风貌,恢复古驿站、水码头等文化遗存,在大运河畔续写着姑苏繁华……沿线35座城市发力打造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运河百景熠熠生辉,悠悠运河水带动一座座城市焕发文明活力。大运河迎来了2500多年岁月里新的生命周期! 


两河交汇处  文明发源地
----聊城的“两河文明”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大运河,是一代代人书写在大地上的史诗。世代枕水而居的聊城人从两河文明中汲取智慧和发展动力。随着文旅融合的推进,作为大运河沿岸重要节点城市,聊城在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以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面下足功夫,深度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构筑多极发展空间,创新打造“两河”交汇旅游品牌,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大河文明的种子里,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基因,更标定了我们“走向何方”的路标。


01 文化的河:“两河”交汇 铸就文明
聊城,是现今黄河与大运河交汇的唯一城市。黄河(聊城段)全长59.51公里,自西向东流经阳谷、东阿2个县;黄河支流金堤河全长80.8公里,由莘县高堤口入境,流经莘县和阳谷县。大运河(聊城段)全长97.5公里,从北向南流经临清市、茌平区、东昌府区、阳谷县等6个县市区。



大运河(聊城段)纵贯千年,横跨六地,是一条积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长廊。 “南有苏杭,北有临(临清)张(张秋)”,大运河流淌至今,在聊城留下了无数印记。老运河被列入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有8个遗产点、段。沿运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4处(共计23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全市保存着31625件(套)珍贵的馆藏运河文物。


除了种类繁多的文物遗存,聊城境内还有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承悠久的东昌毛笔、临清贡砖、东昌葫芦、东阿阿胶、茌平剪纸等。


聊城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深厚,坡里暴动旧址、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冀鲁豫边区政府、鲁西北地委旧址等,都是革命史上重大事件的发生地。


水运涵养水韵,水韵激扬水蕴。“两河”交汇实现了大运河文化旅游带与黄河文化旅游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叠加。灿烂的文化、独特的位置,注定了聊城的独一无二,涵育了聊城人的“六性”:忠诚家国的品性、厚道仗义的个性、讷言重情的特性、务实奋发的刚性、不惧艰险的血性、牺牲奉献的秉性。


02 流动的河:沟通南北 孕育荣光
大运河是一条黄金河道,聊城在桨声灯影中兴盛了400多年。大运河(聊城段)始凿于元代,元朝政府采纳寿张县尹韩仲晖和太史院令史边源的建议,挖通了从安山至临清并由忽必烈亲自赐名的会通河。作为古代会通河的一部分,大运河(聊城段)自阳谷县张秋南五孔桥入聊城市,中经东昌府区、临清市,在临清市西北隅与卫河交汇。翻开《金瓶梅》第92回,上面这样记载:“这临清闸上,是个热闹繁华大码头去处。商贾云集之所,车辆辐辏之地。”之后清康熙帝四登光岳楼,并题写“神光锺瑛”匾;乾隆皇帝十一次出巡,九过东昌,并在聊城建有万寿宫,列为南巡十六行宫之一。昔日的聊城人口众多,大部分是经由运河上的官船贾舶带来的流动人口,来往商贾聚集于此,形成了独特建筑——会馆。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聊城同沐荣光。此后,聊城以此为契机,不断挖掘大运河的时代内涵,积极培育文化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深入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运河文化,逐步实施大运河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融合项目。


03 美丽的河:一半古老 一半年轻
黄河文明和运河文化交融,这是聊城的“大河风华”,明珠般的光芒照耀着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
聊城围绕“商、养、学、闲、情、奇”等新旅游要素,发展文化体验与休闲旅游,催动了新一轮的文旅消费热潮。此外,聊城大力开展文旅促消费行动,举办“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聊城人游聊城” “两河之约——青春研学季”以及“两河之约·幸运有你”首届星空露营节等活动,带动旅游市场人气,增强文旅行业复苏信心。


2021年,聊城设立1000万元文物保护专项资金、200万元非遗保护专项资金,保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和非遗项目的顺利实施。2022年,聊城启动了“我家门前有条河”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包括“河和之契”中国大运河、黄河书画名家创作大展,“山东手造 聊城有礼”旅游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六大主题活动,努力实现品牌营销创新突破,多角度展示聊城“两河”文旅资源,记录“两河”之美,讲好黄河运河岸边的“聊城故事”。


04 繁荣的河:商业文明 延续神韵
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和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明确建设五大特色片区,其中聊城将打造运河文化旅游带,建设大运河商业文明展示区。


根据《规划》,要围绕“河为线、城为珠、线串珠、珠带面”的思路,优化形成“一条文化主轴、四类功能区、五大特色片区”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总体功能布局。其中,聊城市将建设“两园两带”,即临清运河钞关核心展示园、临清元明大运河文卫交汇集中展示带、阳谷梯级船闸核心展示园、会通河集中展示带。
对于和大运河相互成就的聊城,这条运河串起了时间和空间。一直以来,聊城始终将深入挖掘大运河承载的深厚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作为文旅产业的主打品牌,以运河为纽带,串起了以山陕会馆、舍利塔、鳌头矶、运河钞关、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为主的运河文化风情体验游,推出了运河美食体验游,运河旅游线路已形成基本框架。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聊城将紧紧围绕大运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两大战略机遇,深入挖掘两河文旅资源,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把品牌创建融入地域发展特色,坚持项目带动,推动要素升级,实施业态推动,发展新业态,打造新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两河”交汇明珠城市聊城,正乘风走来,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征程上,续写着一座城市的千年峥嵘与不朽荣光。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9097296


附1:

品千载运河古韵  揽江北水城风华
——2022大运河主题旅游海外推广季启动仪式推介词
(2022年7月20日)
李 长 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盛夏的聊城,水波潋滟、荷风送爽。非常荣幸能够在聊城举办2022大运河主题旅游海外推广季启动仪式,与大家共赏“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灵秀多姿,向世界展现中国大运河的夺目光彩。在此,我代表聊城市委、市政府和全市650万人民,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文化和旅游部及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聊城的关心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预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纵贯三千里,跨越两千年,像母亲一样哺育着两岸千里沃土,也孕育了聊城的万千气象,给予了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力量。


大运河是一部史诗,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奋楫笃行,而聊城就是其中厚重的章节。大运河是地球上对自然地理面貌改变最大的人类工程,是中国人民以超乎想象的人力、物力在厚土大地上书写的伟大史诗。正是这种强大的进取与不屈塑造了聊城、成就了聊城。明清两代,聊城是运河沿岸九大商埠之一,商贾盛极一时,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而今,聊城作为山东西通内陆、北接南联的“桥头堡”,综合立体大交通体系呼之欲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重大战略加速落地,这座日益崛起的产业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水城共融的海绵城市、恬静惬意的花园城市,正在续写着大运河带来的辉煌。


大运河是一幅画卷,铺展着中华大地的山河锦绣,而聊城就是其中瑰丽的色彩。大风泱泱,大潮滂滂,绘成一幅长卷,呈现出运河之畔旖旎风光。我们脚下这座千年古城与水结缘,孕育出独特的城市风貌。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东昌湖,与运河水系相连,环抱着面积1平方公里的宋代古城,宛如一枚遗落人间的翡翠,镶嵌在鲁西平原。400多处文物古迹点缀各处,如“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的光岳楼,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的山陕会馆,全国八大钞关之首的临清钞关,都在向人们讲述着聊城与运河的故事。聊城人顺水而居、向水而生,世代畅享近水、亲水、乐水的诗意生活。来到聊城,泛舟运河,品一盏香茗,观青石古巷,必能真切体验到这里的古韵今风与时空变幻。


大运河是一条纽带,连通着五湖四海的命运与共,而聊城就是其中闪亮的结点。这条大河不仅促进了中国南北文化的融合,也将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联。南腔北调、曲艺杂谈、各地美食、各方名士在这里相遇相融,成就了聊城兼收并蓄、容纳四方的气魄。《水浒传》《金瓶梅》《老残游记》《马可·波罗游记》《利玛窦中国札记》等经典著作中都能见到关于聊城的篇章。可以说,开放包容是大运河的精神内核,传递的正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我们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各方交流合作,让大家走进聊城,让运河走向世界,为促进心灵相通、文明交流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聊城就像大运河上的一叶扁舟,从遥远的历史中驶来,向着美好的明天进发。愿我们为了共同的梦想,心手相连、同舟共济,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我们在聊城等着您!



附2:图表可供参考

2021年聊城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聊城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聊城调查队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实施“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动能转换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民生福祉显著提升,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三、 综  合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642.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4.21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968.47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1299.84亿元,增长7.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3:35.0:50.7调整为14.2:36.6:49.2。


就业形势好于预期。城镇新增就业4.54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8290人,困难人员就业3452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5亿元,扶持带动就业1.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2.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6%,均优于省控目标。


物价水平温和可控。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9%,涨幅较上年收窄2.2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价格上涨1.0%,消费品价格上涨0.9%。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六升二降”。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4%,居住价格上涨1.6%,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4%,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3.6%,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0.7%,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1%,衣着价格下降1.2%,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下降4.5%。


表1  2021年聊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指 标 名 称以上年为100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100.9    一、食品烟酒100.4          其中:粮  食 100.9                鲜  菜114.8                畜  肉87.4                水产品109.5                蛋112.3                鲜  果98.1    二、衣着 98.8     三、居住101.6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100.4     五、交通和通信103.6     六、教育文化和娱乐100.7     七、医疗保健101.1     八、其他用品和服务95.5
城镇化率稳步提高。年末,常住人口592.79万人,城镇化率53.97%,比上年末提高1个百分点。


四、 重点战略与改革创新
动能转换扎实推进。“四新”经济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9%;占GDP的比重为32.44%,比上年提高2.59个百分点,提高幅度居全省第3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8.3%,比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十强”产业中高端装备增加值增长12.6%,高端化工增加值增长19.6%,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加值增长10.2%,新能源新材料增加值增长13.6%。印发实施聊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新增省级数字经济园区2家,累计上云企业突破1.2万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显著提升。建立重点产业“链长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2家,金帝机械获评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时风集团获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东阿钢球入选国家质量标杆名单。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6家、瞪羚企业7家、单项冠军10家,高成长性企业增量创历史新高。 


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提升。出台《聊城市质量发展和专利奖励办法》,对2020年154个项目奖励1544万元。17家企业获评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4家企业荣登“山东名片”品牌影响力TOP榜,6家企业获评省知名企业产品品牌。共参与制修订各级标准62项,其中主导制定国家标准2项,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标准40项;获批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5个、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8个。


乡村振兴积势蓄力。实施高标准农田管护体制改革,农户用电价格平均下降30%。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顺利完成。农业生产托管项目面积居全省首位。乡村建设成效明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百日攻坚”,打造美丽乡村片区11个,新增省级示范村36个,建成城镇开发边界外安置区29个。新改建农村公路750公里,完善农村改厕管护长效机制,完成清洁取暖改造31.7万户。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全省率先开发防返贫智慧云平台,构建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将551户、1648人纳入动态监测帮扶范围。用好乡村振兴衔接资金7.7亿元,新建项目244个,实现脱贫群众稳定增收。持续实施“归雁工程”,全省首家乡村实用人才培训学院挂牌成立。深入开展“三资”清理,清出土地30.4万亩,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超过80%。


改革开放跨步迈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启动“无证明城市”攻坚行动,实现335项证明免提交。成为全省三个“点菜单”式改革试点市之一,探索“智能审批”新模式,实现21项政务服务事项“即时审批”。持续深化企业开办“4012”品牌,创新“证照联办、联变、联销”,累计减少跑腿12余万次,减少材料提交2万余份。持续深化流程再造,98%事项实现一次办好,99%事项实现全程网办。开放合作成效显著。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02亿元。欧亚班列恢复开行。“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确定落户聊城,与英国苏格兰南艾尔郡等4市缔结友好合作关系,友城数量实现翻番。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增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27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24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实现突破。获省级科学技术奖4项。发明专利授权量新增920件,比上年增长45.1%。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3家,为历年来新增最多;加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的企业594家,比上年增加291家,创历史新高。实现有需求的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科技“创新券”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风险防控体系更加严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PM10、O₃比上年分别改善10.1%、14.8%、7.6%、7.8%,优良天数242天,比上年增加19天,环境空气优良率为66.3%,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空气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省控以上考核断面全面消除V类水体,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4%。10个在用的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标准,群众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金融风险有效化解。重点企业、重点机构存量风险加速“出清”,两家高风险机构均达到退出标准,增量风险得到有效稳控。不良贷款率2.7%,较年初下降3.9个百分点,为2017年以来最低水平。


三、农  业
农业发展稳固增效。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1.91亿元,比上年增长8.9%。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播种面积1219.05万亩,增长0.7%;单产465.92公斤/亩,略增0.04%;总产567.97万吨,增长0.7%。其中,小麦种植面积618.41万亩、总产量283.25万吨,分别增长0.9%、1.9%;玉米种植面积588.68万亩、总产量281.82万吨,分别增长0.6%、-0.4%。


蔬菜瓜果产量稳步增加。蔬菜播种面积223.50万亩,比上年增长3.6%;总产912.36万吨,增长5.8%;单产4082.10公斤/亩,增长2.1%。瓜果播种面积23.94万亩,增长2.2%;总产91.81万吨,增长4.3%;单产3835.42公斤/亩,增长2.0%。


畜牧生产持续向好。年末,生猪存栏168.77万头,增长7.7%;出栏246.45万头,增长29.3%。家禽存栏9622.01万只,增长1.8%;出栏32507.09万只,增长6.8%。牛存栏7.80万头,增长15.8%;出栏8.37万头,增长57.8%。羊存栏90.93万只,增长14.3%;出栏151.21万只,增长48.7%。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97%,增速高于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37个百分点;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7.34%,居全省第4位。新增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新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市级产业园21个。新增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个,国家级、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达到3个。新增省级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6个,总量达到31个。临清市、东阿县、高唐县分别被评为“中国桑黄之都”“中国黄河鲤鱼之都”“中国锦鲤之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5%。


四、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稳中向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7%。其中,轻工业增长26.7%,重工业增长6.7%。轻重工业之比由上年的22.5:77.5调整为27.5:72.5。工业用电量569.2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86.7%。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比上年增长40.7%,营业收入增长24.6%。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65户,其中过50亿元的企业15户。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附表。
表2  2021年主要工业品产量及增长速度名 称单 位产 量比上年增长(%)小麦粉万吨148.2-8.5饲料万吨236.40.5鲜、冷藏肉万吨62.28.2冻肉万吨33.266.8熟肉制品万吨16.656.6纱万吨45.91.3布亿米3.7-17.8毛机织物(呢绒)万米183.427.9服装万件2695.4-3.2人造板万立方米397.5-4.5家具万件161.4121.4机制纸及纸板(外购原纸加工除外)万吨105.73.9硫酸(折100%)万吨139.2-11.1烧碱(折100%)万吨176.5-0.3  离子膜法烧碱(折100%)万吨157.2-4.1碳化钙(电石,折300升/千克)万吨83.5-3.2甲醛万吨23.44.5合成氨(无水氨)万吨50.1-16.2初级形态塑料万吨73.9-6.9聚碳酸酯万吨12.2-23.7橡胶轮胎外胎万条93.621.2水泥万吨512.7-7.9硅酸盐水泥熟料万吨62.61.3商品混凝土万立方米1040.65.3石膏板万平方米5393.7-4.8沥青和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万平方米994.252.4钢化玻璃万平方米204.70.3石墨及碳素制品万吨145.02.0生铁万吨98.7-32.0粗钢万吨118.5-32.9钢材万吨1528.2-6.1十种有色金属万吨194.5-4.2  精炼铜(电解铜)万吨33.1-17.7  原铝(电解铝)万吨161.4-0.9氧化铝万吨417.3-8.5黄金万千克1.0-14.1白银(银锭)万千克18.4-29.8铜材万吨14.4-32.7铝材万吨184.50.1金属切削工具万件1046.720.5金属集装箱万立方米31.5105.9金属密封件万件540.9101.9建筑工程用机械台977738.4纺织专用设备台2087569.3大型拖拉机台1778-25.7中型拖拉机台9351-29.3小型拖拉机万台1.5-6.3汽车万辆1.4-39.1低速载货汽车万辆7.9-37.3变压器万千伏安235.840.5电力电缆万千米27.92.6光纤万千米77.053.7光缆万芯千米61.08.0     


建筑业发展平稳。建筑业总产值3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签订合同额685.1亿元,增长18.8%。


五、服务业
服务业发展质效提升。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41.52亿元,比上年增长9.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4.12亿元,增长15.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59.82亿元,增长9.0%;金融业增加值162.74亿元,增长5.1%;房地产业增加值137.20亿元,增长6.7%;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59.60亿元,增长10.5%;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379.56亿元,增长5.3%。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43.2亿元,比上年增长13.4%。26个行业大类中,19个行业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增长面为73.1%。新兴服务业增势良好。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6.3%,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3.5%,分别高于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22.9和30.1个百分点。


旅游业持续恢复。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178.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实现旅游总收入180.94亿元,增长38.8%。


交通运输能力明显增强。“四横两纵”高速网全面建成,济郑高铁完成总投资的48.6%,雄商高铁、聊邯长高铁、聊城民用机场建设顺利推进。济聊高速聊城西互通立交改建、高东高速黑龙江路连接线开工,德上高速公路临清高速连接线、东阿至阳谷、德州至高唐、济南至临清、济南至东阿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建成东阿至东平黄河大桥。市大外环全面开工建设,国省道完成大修73公里。


六、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2.9%。大项目带动作用增强,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1456个,比上年增加291个;完成投资增长14.5%,占全部投资比重为91.7%。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3.0:25.7:71.3调整为1.8:24.6:73.6,第三产业投资占比较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十强”产业投资增长18.9%;“四新”投资增长8.4%;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5.6%;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9.5%。


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322.0亿元,比上年增长6.0%;商品房销售面积731.3万平方米,增长12.6%。其中,住宅投资253.1亿元,增长7.8%;住宅销售面积575.2万平方米,增长7.9%。


七、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扩容提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5%。从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856.06亿元,增长14.4%;餐饮收入61.49亿元,增长16.8%。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18.9亿元,增长14.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98.65亿元,增长14.3%。


消费升级态势明显。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化妆品类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28.3%、29.4%、24.3%和10.9%。智能商品增势良好,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增长50.1%,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增长33.4%,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商品零售额增长27.1%。新消费模式快速发展。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比上年增长97.5%。


对外经济快速发展。进出口总值530.4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其中出口总值366.4亿元,增长61.1%;进口总值164亿元,下降10.1%。实际利用外资项目78个,增长42.6%;实际利用外资4.56亿美元,增长118%。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0.32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其中,税收收入173.81亿元,增长20.1%;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5.5%,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87.77亿元,增长13.7%。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3.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66.9%,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30.2%,交通运输支出增长50%。


信贷规模持续扩大。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898.85亿元,比年初增加532.5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484.29亿元,比年初增加383.5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135.39亿元,比年初增加249.55亿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529.72亿元,比年初增加250.89亿元。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余额644.35亿元,比年初增加126.98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较年初提高3.13个百分点。


保险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实现保费收入116.6亿元,比上年增长5.5%。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3.91万亿元,增长96.9%。累计赔付支出金额41.34亿元,增长9.1%。保险防灾减损重要作用有效发挥,完成农险赔付2.78亿元、企财险赔付7347万元、灾害民生综合保险救助2218万元。大病保险实现广覆盖。居民大病保险承保501.1万人,职工大病保险承保64.96万人,覆盖率达95%,累计赔付33.58万人次,支付大病保险赔款4.41亿元。推出城市定制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聊惠保”,累计承保66.56万人次。


九、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不断进步。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2所、中小学24所,分别新增学位6000个、2.15万个。东昌学院新校区、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二期建设进展迅速。5所中职学校入选山东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3门基础教育课程入选2021年“部级精品课”。3名教师获评全省教书育人楷模,28名教师入选省级培养奖励计划,3名教师入选教育部培养奖励计划。聊城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地级市荣获山东省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获批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个。


体育事业全面推进。成功举办7.20国际象棋文化节和第九届全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两项国家级大型比赛活动。全民健身事业基础不断夯实,为49个社区建设全民健身广场,所有公益性体育场馆均实现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3个市级体育场馆全部实现网上预约。竞技体育再创佳绩。参加山东省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获团体一等奖7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3个,个人一等奖11个、二等奖27个、三等奖27个。参加2021年全国U14、U16锦标赛、山东省中学生联赛等学生赛事获第一名17个、第二名21个、第三名25个。


文化事业繁荣兴盛。年末,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5个,博物馆17个,公共图书馆8个,文化馆9个,美术馆7个,文化站136个,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79处、市级150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文化惠民深入人心,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9678场,“戏曲进乡村”演出8406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6.79万场。推动精品剧目创作,创作大型剧目3部、小型文艺作品20件、歌曲50余首,扶贫大戏《承诺》参加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展演,《孔繁森》等剧目入选山东省优秀展演剧目,《强渡黄河》获第十五届山东杂技魔术大赛一等奖、优秀导演奖、优秀编剧奖。


卫生健康质量提升。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工作先进做法被山东新闻联播3次报道。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市、县全部建成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传染病总体发病率比上年下降21.9%。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高质量发展。600家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全部建设完成,145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完成高标准国医堂建设。


十、民生保障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12元,比上年增长9.0%;人均消费支出15630元,增长10.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62元,增长7.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012元,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12元,增长11.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576元,增长13.6%。
表3  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指标名称全体居民  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绝对量(元)增速(%)绝对量(元)增速(%)绝对量(元)增速(%)人均可支配收入245129.0322627.41751211.4工资性收入151437.6234526.5763910.1经营净收入599511.149299.6695812.2财产净收入126911.7230111.033614.3转移净收入210511.415808.9257913.0 


表4  2021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增速指标名称全体居民  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绝对量(元)增速(%)绝对量(元)增速(%)绝对量(元)增速(%)人均消费支出1563010.0190127.41257613.6食品烟酒461310.553665.0393317.7衣着11206.416206.16686.6居住32197.042548.422844.3生活用品及服务8366.29996.06896.3交通通信186514.0227810.9149118.3教育文化娱乐216315.5249010.4186722.2医疗保健14999.316016.5140612.3其他用品和服务317 5.4 405 5.8 238 4.4  


城市品质气质全域提升。主城四区发展能级全面提升,高铁新区启动建设,“一体两翼”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全面启动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香江、古楼、湖南等片区控规编制完成。加快构建主城区“15分钟生活圈”,更新升级北关街等传统商圈,提升农贸市场10处,新建“口袋公园”30个、城市“微景观”124处。主城区新通车道路33条、桥梁10座,新建过街天桥8座。启动名城保护项目24个,开放630个公共停车位,建设提升5G基站11处,布展开放“微型博物馆”31处。新开工棚改2.52万套,基本建成1.77万套,改造老旧小区190个,化解已入住未办证房地产开发项目31个,1.55万户居民具备办证条件。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年末,基本养老参保人数401.27万人,为25.37万名离退休职工发放离退休费103.62亿元,为97.82万名60岁以上城乡居民发放基础养老金17.64亿元;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46.36万人、65.46万人。连续第17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惠及企业退休人员17.83万人,月人均增加养老金150元;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142元提高到150元;失业保险金标准从每人每月1395元提高到1530元,月人均增资135元。社会救助标准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753元/月、565元/月;城乡特困人员供养生活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1129元/月、735元/月。年末城乡低保对象8.54万人,其中城市低保0.33万人,农村低保8.21万人,累计支出4.3亿元;特困供养对象2.30万人,累计支出2.9亿元;开展临时救助2734人次,累计支出588万元。建设完成街道综合养老服务机构7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8处,改造提升敬老院13处。建立失智老年人防走失关爱机制,向具备行动能力的失智老年人免费配备定位手环1557个。


安全生产持续巩固。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30.9%、33.8%。推行“一盔一带”,实施农村“畅安绿十字”工程,守护道路交通安全。面对持续3个多月的历史罕见汛情,4.8万余名干部群众日夜巡堤筑坝,3000余名防汛队员清淤强排,安全转移群众5200余名,实现平稳安全度过汛期。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快报数)。
2.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4.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及城镇个体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
6.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