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红色基因 汇聚繁森精神
1
《筑梦红色鲁西》
-创作理念-
聊城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和传统,所辖八县(市区)皆为国家民政部认定的革命老区,聊城地方党组织带领人民群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聊城是山东省较早传播马列主义和建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1926年,建立了鲁西北第一个基层党组织――中共阳谷县九都杨村党支部;1927年,成立了鲁西中共第一个县委――东昌县委(又称鲁西县委);1928年,鲁西党组织发动了在山东较早、震动全省的阳谷坡里暴动和高唐谷官屯暴动。
抗战初期,鲁西北党组织与范筑先合作,创建了以聊城为中心的鲁西北抗日根据地,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充分肯定。抗战中后期,我党在广大农村独立自主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濮(县)范(县)观(城)成为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边区党政军首脑机关设在莘县大张家镇红庙村一带,素有“钢铁濮范观,边区小延安”之称。刘少奇同志曾经到这里视察工作和居住;万里、赵紫阳、宋任穷、田纪云、张霖之、段君毅、张承先、王任重、杨得志、曾思玉、马本斋、杨勇、苏振华、黄敬、赵健民、徐运北、谢鑫鹤、黑伯理同志等党政军领导人曾经在这里工作、战斗和生活。
解放战争时期,聊城是巩固的解放区,是支援前线的后方基地。据不完全统计,聊城辖区有17万翻身农民参军,支前民工出动了200余万人次,参加了20余次大的战斗。还有3000余名干部,北下南上,接管新区。 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12万余人在西起临濮集(濮县南)东至张秋镇(阳谷县)约150公里的地段上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当时的刘邓大军指挥部就设在我市阳谷县寿张镇沙河崖村。在革命战争年代聊城老区人民为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聊城这块红色的土地成为人民战争的强大后方。圆满完成了协助陈粟大军往返黄河南北、东北野战军渡河南下作战,以及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支前任务。据统计,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有12名烈士或身为聊城人、或牺牲在聊城,他们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用鲜血捍卫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数革命先辈在这块土地上流血牺牲、前赴后继,创造出可歌可泣的事迹。
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北方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晋冀鲁豫分团慰问革命老区人民,最早慰问的是聊城,同时赠送了中央人民政府的慰问信、纪念章等,并把毛泽东同志对革命老区“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亲笔题词的锦旗赠送给了聊城。
建国初期,鲁西平原走出了一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他曾经说过: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他就是——孔繁森。
孔繁森是“领导干部的楷模”,他两次进藏工作,在雪域高原奋斗10个春秋,不幸以身殉职。他一心为民、不忘初心的大爱精神,成为党员干部的精神财富。“孔繁森精神,也像沂蒙精神一样,在基本内核、精髓要义的基础上,要结合时代条件、命题不断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才会保持应有的生命力、发挥应有的影响力。孔繁森精神将打造成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红色精神,让广大党员干部从中汲取营养和力量,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历史文化的遗产一代代传承下去,扩大聊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革命老区、“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家乡的品牌影响力。
1995年4月29日,江泽民总书记亲笔给孔繁森同志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数次称赞孔繁森精神。他在《执政意识和执政素质至关重要》一文中提出要求:“像领导干部的好榜样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英模人物那样,做一个亲民爱民的公仆,做一个忠诚正直的党员,做一个靠得住、有本事、过得硬、不变质的领导干部。”他还曾在《之江新语》栏目中写到:“要学习孔繁森同志的境界。他有一句名言:‘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
孔繁森的大爱精神源自家乡的培养,源自优良的家风和醇厚的乡风、村风,源自他对父老乡亲的深情。他和家乡的关系,血浓于水。
聊城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文化氛围浓厚,红色基因经久传承。
所以,我们根据聊城红色文化资源提炼我们参赛讲解作品讲主旨:
以聊城红色基因做点滴,汇聚成孔繁森精神,系统讲解聊城红色文化。
因此我们的主旨定为:点滴红色基因、汇聚繁森精神。
点滴红色基因是聊城分散的红色资源,本次讲解对聊城的宋任穷故居、中共山东省委重建纪念馆、马本斋烈士陵园、莘县革命历史陈列馆暨苏村阻击战纪念馆、中共中央冀鲁豫平原分局旧址进行简述;最后,在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将聊城红色文化聚焦在孔繁森精神。
此作品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百年征程铸辉煌 青春聚力感恩党
点击图片 观看视频
《筑梦红色鲁西》
-视频文案-
聊城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文化氛围浓厚,红色基因经久传承。
所以,我们根据聊城红色文化资源提炼我们参赛讲解作品讲主旨:
以聊城红色基因做点滴,汇聚成孔繁森精神,系统讲解聊城红色文化。
因此我们的主旨定为:点滴红色基因、汇聚繁森精神。
点滴红色基因是聊城分散的红色资源,本次讲解对聊城的宋任穷故居、中共山东省委重建纪念馆、马本斋烈士陵园、莘县革命历史陈列馆暨苏村阻击战纪念馆、中共中央冀鲁豫平原分局旧址进行简述;最后,在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将聊城红色文化聚焦在孔繁森精神。
宋任穷故居
宋任穷。192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宋任穷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的卓越领导人。
宋任穷从选择走革命道路的那一天起,可以说就选择了磨难。17岁,他接受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的洗礼和锻炼,长征路上他是中央干部团的政委,激战土城,巧渡金沙江,抢占皎平渡;爬雪山、过草地,带领部队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
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宋任穷同志的一生, 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
中共山东省委重建纪念馆
徐庄村是山东省委1936年5月重建的一个历史见证地,发挥的作用非常重大。1933年7月,山东省委机关遭受了敌人第10次大破坏,全省党组织受到了极大的摧残,失去了统一领导,并与北方局和中央失去了联系。就是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中,赵健民、刘仲莹、徐运北等到处寻找上级党组织,到上海,赴北平,去泰安,可以说是苦寻。最终是在徐庄找到了党组织,山东省委才得以重建。正是由于山东省委的重建,使得党组织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发动了遍布全省的武装起义。而徐庄村是山东省委重建的见证地,它的意义从中国共产党山东党组织的建设史上看,仅次于1921年一大之前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诞生。这段历史诠释的主题是“理想信念之光”。
马本斋烈士陵园
马本斋、回族、河北献县人,早年投身奉军当兵,1937年10月,他组织成立一支60人的回族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1938年,马本斋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区回民支队, 任司令员,同年10月, 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1937年至1944年. 马本斋率部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打得敌人闻风丧胆.毛泽东主席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1938年底,华北城乡相继沦陷,回民支队给以山本部队重创。山本部队听取叛军哈少甫的提议抓走了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企图逼得素有孝子之名的马本斋,山本用尽种种手段。逼迫马母给马本斋写劝降信。马母守死不屈,义正辞严地拒绝敌人;马母绝食7天,以身殉国,马母被捕那天,马本斋正率领部队作战。获悉后为时已晚,马本斋化悲痛为力量挥笔写下“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并大义灭亲。断然绑了为日本劝降的亲戚哈少甫送到军区枪毙。
1944年2月7日,马本斋病逝,毛主席题挽联“马本斋同志不死!”朱德总司令写下挽联, “壮士难移。回汉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周恩来副主席题词“民族英雄,吾党战士"马本斋身上所展现的是艰苦奋斗、舍生忘死、坚刃不拔的抗日精神和民族气节.马本斋是回族人民的一面旗帜,是爱国主义的先辉典范,是共产主义事业的英勇有斗者。
莘县革命历史陈列馆暨苏村阻击战纪念馆
1941年1月,日伪军1万多人对鲁西北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杨勇、段君毅、苏振华率鲁西军区机关跳出敌人合击圈,转移到马集一带,日军尾随而来,为掩护军区机关向徒骇河以西转移,特三营九连、十连130多人阻击日军1000多人,达8个小时之久,击毙日军300多人,我方幸存不足10人。战斗结束后,军区机关和当地群众把阵亡人员合葬在苏村。2004年,莘县人民政府重修烈士墓,并立纪念碑。
中共中央冀鲁豫平原分局旧址
红色基地由中共冀鲁豫区委暨冀鲁豫分局(平原分局)旧址(1941年7月-1944年9月)、中共冀鲁豫边区革命历史陈列三处展厅、娱乐休闲广场及基础配套设施组成。红色基地展厅内陈列着刘少奇、黄敬、杨得志、杨勇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和生活用过的物品,并用图片、文字、视频再现了当时反扫荡、生产自救、民主民生、减租减息、整风学习以及刘少奇途径冀鲁豫边区时的场景。该基地先后被聊城市委党校、市委宣传部、聊城大学等单位确定为党性教育的第二课堂,被聊城市委确定为聊城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现场教学基地,是聊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聊城市党史教育基地、山东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全省党史教育基地。2014年12月中共中央冀鲁豫(平原)分局旧址被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公布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
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7岁参军,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主动报名到西藏工作,临行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刚到西藏,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
孔繁森说:我们共产党员无论在哪里工作都是党的干部。越是边远贫穷的地方,越需要我们为之去拚搏、奋斗、付出,否则,就有愧于党,有愧于群众。
孔繁森同志进藏工作的3年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访贫问苦,和当地群众一起收割、打场,干农活、修水利。
1988年,孔繁森在母亲年迈、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情况下,仍然克服困难,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为了发展当地教育事业,他跑遍了全市8个区县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办小学,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因西藏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一个医药箱虽然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对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却往往是性命交关。
孔繁森同志曾经说过: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决定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外出时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他们饿了就吃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
孔繁森同志表示:率领群众致富,是我们的天职。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当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这样,我们党才有威信,国家才有希望。
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同志在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他牺牲后,江泽民总书记于1995年4月29日亲笔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也题词“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此项目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刘宝平工作室 · Mr.Liu Studio
Mr.Liu Studio创始人
http://www.jiangbeishuicheng.com/mobile/article/list/cateid-290.html
地址
校内:山东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校外:山东聊城东昌府区兴华东路7号
电话
点击电话 直接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