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聊城聊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欢迎,请登录 传真:0635-8336665 24H电话:0635-8681234

导游基础知识重点

作者:Mr.LiuStu  来源:刘宝平工作室  发布时间:2021-01-25

刘老师课堂

佛教在中国传播简况


传播

汉地

佛教

经克什米尔,越葱岭,沿天山山脉南北两路到达阳关和玉门关而传入我国的,故又称“北传佛教”。

藏传

佛教

从古印度和中国内地传入中国的西藏地区,与西藏地区的本教融合,而形成的具有西藏地方色彩的佛教,俗称喇嘛教。

上座部

佛教

由印度恒河一带传入斯里兰卡,再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地,进而传入云南地区,史称“南传佛教”。


朝    代

特    点

汉哀帝元寿元年

“伊存授经”

佛教传入中国的最早记录

三国两晋南北朝

奠定佛教思想传播的基础阶段

魏晋时期

建立了自己的使戒制度

有了正式的中国僧人,标志着“中国佛教”正式诞生

隋唐

创立佛教的八大流派

标志着佛教已完成了中国化过程

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佛教”


佛教基本教义


四圣谛

苦谛

众生经常被看到或者没有看到的一切事物或现象所患累,所逼恼,是谓“苦”。

集谛

解释形成所有痛苦和烦恼的原因。

灭谛

灭尽了贪、嗔、痴等烦恼的理想境界。

道谛

即解脱痛苦的方法。

十二因缘

亦称十二缘起支,它们互相为因果,一个因造成一个果生起,此果又为后果之因,生生不断。

无明、行、识、名色、

六入、触、受、爱、

取、有、生、老死。

三法印

诸行无常

即事物不是永恒不变,永远存在的

诸法无我

即事物本身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主体存在

涅槃寂静

即达到最安乐的境界

 

中原佛教八大宗派


宗 派

创始人

祖   庭

天台宗

智yi大师

浙江天台山国清寺

净土宗

善导

山西太原玄中寺

禅 宗

菩提达摩

河南少林寺

 

藏传佛教重要宗派


宗 派

又称

祖   庭

宁玛派

红教

玛意为“古旧”,该派以传承弘扬旧密宗为主,称为旧派,故名宁玛瓦。

萨迦派

花教

因地处西藏萨迦而得名

噶举派

白教

噶举意为“教传”,师徒相承,口语传授。

格鲁派

黄教

格鲁意为“善规者”,以严守佛教戒律而著称。


云南上座部佛教宗派(西双版纳地区)


宗 派

特    点

摆坝派

主张在山野修行,静心忏悔、戒荤、不求他人施舍。

摆孙派

主张僧侣不必戒荤,不必在山中修行,可以接受他人施舍。

 

佛教经典与制度

 

佛教经典

大藏经

(三藏经)

经藏

是汇集佛教一切经典成为一部全书的总称

律藏

论藏

佛教制度

戒律: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受戒。 度牒  僧服制度  寺院制度   饮食制度 云南上座部佛教出家制度   活佛转世制度

 

佛教产生的影响


对汉语语言学的影响

表现在词汇学方面

a.一些中国固有的词语,用来表达佛教义理,如:心、空、真、关、定b.为译佛典而创造的词,如:四谛、五蕴、缘起、法界、真如。c.根据佛教观念创新的词,如:万劫难复、狂禅、回光返照。

佛典输入了许多新句法并发展了汉语固有的一些修饰形式。

如颠倒词序、颠倒语序、排比句法等。

语音学方面

切韵的发明,四声的发明

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诗歌方面

盛唐后禅宗发达,文人多兼容儒释,在诗文中平添一份脱俗逸趣。

小说方面

佛教为古代志怪小说和神魔小说或直接提供了故事来源,或启发了作者的艺术构思。

说唱文学方面

僧徒传教使用读、唱结合,导致通俗文学中说唱文学的发生和发展。

对中国其它艺术的影响

建筑

寺院采取宫殿式建筑,其间有宗教性的装饰点缀。

雕塑

佛像塑造逐渐与中国传统的圆雕艺术融为一体。

绘画

中国传统的线与墨与外来的面与色不断交流,       不断出新,改变了中国绘画的面貌。

音乐

佛曲与民间乐曲、宫廷乐曲交融互采,渐渐形成了具有“远、虚、淡、静”风格的中国佛曲。

 

道教的产生与发展简况


①道教的渊源: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说。               
②道教的产生和确立——东汉至魏晋南北朝               
③道教的鼎盛时期——隋唐和北宋                        
④道教的变革时期——南宋金元                            
⑤道教的停滞僵化时期——明清


道教的经典—《道藏》

                    

《道藏》的价值

1. 是研究我国古代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

2. 是历史上医疗卫生、养生经验的总结

3. 是研究我国古代化学、冶金技术的重要史料


各道教创始人或著名人物


天师道(五斗米道):张陵(东汉)
太平道:张角(东汉末年)
新天师道:寇谦之(北魏)
茅山上清派:司马承祯、吴筠(北宋)
太一道:萧抱珍(金代)
全真道:王重阳(金代)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在中医医学方面

的道教人物

华佗:麻沸散、五禽戏   葛洪:《肘后备急方》、《抱朴子·内篇》  陶弘景:《肘后一百方》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   孙思邈:药王

在天文学方面 取得的世界级成就

道教以浑天说解释宇宙结构    郝大通精通历算   赵友钦:《革象新书》

在四大发明中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发明均与道教相关

有关道教内容的著名小说

《三言》、《两拍》、《封神演义》、《四游记》、 《吕仙飞剑记》、《韩湘子全传》

道教诗人

王勃、王绩、张九龄、李白、李贺、李商隐

词牌名称

瑶池宴、解佩令、华胥引、献仙音

永乐宫绘画

 

晋祠雕塑

 

民俗活动

寻龙辨脉、立向、察砂、观水、点穴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教派


(1)三大教派:格迪目、伊赫瓦尼、西道堂。
(2)四大名宦:哲赫林耶、库不林耶、虎非耶、戛底林耶。
(3)从总体上说:我国大多数信徒为逊尼派、少数为沙斐尔派和苏非派


伊斯兰教的教义


1、宗教信仰——六大信仰:信安拉、信天使、信使者、信仰经典、信仰后世、信前定。
2、宗教义务——“五功”:念功、礼功、斋功、课功、朝功

3、善行


伊斯兰教的经典


1、《古兰经》是伊斯兰教徒的宗教指导思想
2、《圣训》即《穆罕默德言行录》
每部完整的圣训都包括了传述的线索与传述本文这两部分内容
3、《圣训》 可以理解为《古兰经》的补充与解释基督教的教义


1、“三位一体”是它最基本的信条。
2、基督教相信教会是由基督建立起来的,是“基督的身体”。
3、上帝创世说,原罪救赎说。


 《圣经》

1、《圣经》也称《新旧约全书》,由《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组成。
2、《旧约全书》是犹太教的圣书,包括的经卷是基督教从犹太教经典继承而来的。
3、《新约全书》是基督教本身的经典,包括 “福音书”、 “使徒行传”、“书信”、“启示录”四个部分。


中国不同阶段建筑的特点


四个阶段

文历背景

建筑风格

建筑类型

主要技术

雏形期

夏-春秋

古代建筑艺术萌生、发展

 

新石器时代:北方穴居等、南方干阑式            商代:出现较具规模的城池和宫殿                周代:开始用瓦盖屋顶

周代用瓦盖屋顶,以版筑法为主,已具一定法则

发展期  战国 -南北朝

中国文化的骨干和基调基本形成。秦汉统一,魏晋佛道普及

秦汉:豪放朴拙

魏晋:规模缩小,但形制得到完善

秦汉:都城、宫殿、祭祀建筑、陵墓        魏晋:园林、寺观建筑

木结构

趋向完善

成熟期       隋-宋

治安稳定, 经济繁荣

雄浑壮丽

都城、宫殿、佛寺、陵墓,园林

宋代官方颁布《营造法式》

总结期

元-清

建筑文化充实总结,后期外国文化涌入

精细富缛,民族风格,

中西交汇

宫殿、佛寺、园林,民间建筑

官方建筑完全定型,近代建筑技术出现


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


1、多样性特征与主流体系
南方——“干栏式”;北方——“毡包式”;主流体系——木构架


2、文化艺术的精神特征
伦理观:皇权至上;布局观:群体组合;自然观:高度协同;审美观:中和含蓄


 实体空间的物质特征
(1)木构架体系为主的实体建筑
木结构建筑在中国广泛应用的原因及其优点: 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抗震性好、施工快捷、 便于修缮,适宜中国的地理环境和资源特征

主要结构体系:抬梁式、穿斗式


(2)结合环境布置的空间序列
空间处理方式:
坛庙以十字轴线展开;
民居和宫殿建筑以纵轴为主、横轴为辅;
园林建筑以曲折轴线展开,强调抑扬顿挫,有前序、高潮、尾声的空间变化;
“天人合一”的风水论:通过对地形、地质、植被、水文、环境容量进行勘察,究其利弊,善择基址,适当布置与村落建筑。


(3)多样化的院落组合
 中国建筑的基本要素
1、构件的含义与功能
(1)台基: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起承托、防潮、防腐,美化等作用
(2)柱:承重构件,排布形成“柱网”,不同柱网造成不同的空间格局
(3)开间:四根木柱围成的空间称为“间”,建筑迎面间数称为“开间”或“面阔”,纵深间数称为“进深”
(4)大梁: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木头,用以形成屋脊
(5)枋:柱子之间起联系和稳定作用的水平向的穿插构件,椽、垫、枋三者形成一种固定的构建组合方式
(6)檩:架在梁头位置的沿建筑面阔方向的水平构件,作用为直接固定椽子,并把屋顶荷载通过梁向下传递
(7)斗拱:由头、拱、昂三部分组成,一般置于柱头和额枋、屋面之间,用于支撑荷载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装饰作用
(8)屋顶(屋盖):六种主要形式
(9)山墙:房子两侧上部呈尖形的墙面
(10)藻井:传统建筑天花板的一种装饰,也有预防火灾之义


2、装饰装修
装饰类型的艺术处理
①显示建筑社会价值的重要手段
②有实用价值,并和结构紧密结合
③趋向规格化、定型化,有严格的做法
④艺术风格有时代性、地区性、民族性


五大装饰类型


(1)大木作装饰:柱、梁、枋、斗拱、椽子等端部的卷杀
(2)小木作装饰:
     门窗、廊檐、天花、室内分隔构件等的艺术处理
(3)砖瓦作装饰:
     屋顶、墙面、地面、台座等取材和加工艺术
(4)石作装饰:
    台基、石柱础、栏杆、踏步、建筑小品等的石雕艺术
(5)油漆彩画作装饰:
    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三个等级


中国建筑的主要类型


1、建筑的十大功能性类型
(1)宫廷府第建筑   

(2)防御守卫建筑  

(3)纪念性和点景性建筑
(4)陵墓建筑      

(5)园囿建筑      

(6)祭祀性建筑
(7)桥梁及水利建筑 

(8)民居建筑  

(9)宗教建筑    

(10)娱乐性建筑


2、单体建筑类型与功能
(1)楼、阁:楼有居住、读书、宴客、观赏等功能,布置于园林中的高地、水边或建筑物附近,阁形似于楼,四面开窗,常临水而建
(2)厅、堂:大厅是主体,花厅供起居会客之用,荷花厅临水而建,为水景建筑
(3)亭、廊:亭为游览观赏之用,廊可围成院落、组织观景路线,创造各种空间环境
(4)轩、榭、斋、馆、舫
(5)门、阙、华表、牌坊、照壁、戏台


中国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商周:“囿”    

春秋:“苑” 

秦汉:宫苑、城池   

魏晋南北朝:自然化私家园林  

唐宋:写意山水、园林造景   

明清:精深发展


中国园林特征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对自然构景要素进行
有意识地改造和调整、加工剪裁,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典型化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园林建筑始终与山、水、花木等有机组合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中
3、诗画的情趣:园内的动观游览路线所形成的渐进空间序列及景观布置上所体现的绘画原则
4、意境的蕴含:园名、景题、刻石、匾额、对联等表达和深化意境的内涵


中国古代陵墓形式特征


功能---体现帝王灵魂不朽,法统永存
建筑上的相应处理方式 


唐以前

采用十字轴线对称的截锥体,陵丘顶上建寝殿

唐代

开始

在陵前设置长神道,用门阕、石刻加深序列层次,以山峰为坟丘,

神道逐步升高;

宋陵

为前(南)高后(北)低,加大后倾趋向

明陵

选址重环境效果,陵正对山峰,重前导部分的序列效果,建筑对称严谨,明楼宝城

 

不同朝代陵墓建筑的艺术特征:
唐——雄伟壮阔
宋——集中修建后陵,后倾趋向明显
明——艺术形象突出、手法成熟


墓室内部的结构特点:
汉以前多为土穴木椁方形单室;汉以后多为砖石拱券结构,有前、中、后三墓室或前后二墓室,墓道很长


宗教建筑类型


寺观、佛塔、石窟、经幢

唐代佛寺的特点:

明显的中轴线
较大的寺院
在主体殿阁两侧仿宫殿中廊院式布局
主院与各小院均绕以回廊,廊内有壁画,有的还附建配殿或配楼
塔的位置由全寺的中心演变为殿前左右置双塔,或于主体殿庭前方两侧分立塔院         


明代后“伽蓝七堂”式佛寺的布局特点:
主体建筑正前有山门,门内左右有钟鼓楼,正面为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是大雄宝殿、东西配殿,再后为藏经阁,以廊庑、配殿围成殿庭。我国现存古代寺庙大都是这种布局。


三类佛寺的分类与特征:
汉传佛寺:木构架为主,人字形两面坡屋顶,上铺青瓦、琉璃瓦或镏金铜瓦。主要特征为出头的柱头头拱藏传佛寺:佛殿高、经堂大,建筑物多因山势而筑。


小乘佛寺:以佛殿为主体,外有经堂和佛塔,不一定中轴对称,建筑形式较接近缅甸、泰国风格,佛殿屋顶坡度大,檐口压得很底,几层屋面往往贴在一起。


三类佛寺的实例介绍


汉地佛寺:洛阳白马寺、少林寺、福州华林寺、山西南禅寺、佛光寺、双林寺、苏州寒山寺、扬州大明寺、杭州灵隐寺、济南灵岩寺、上海龙华寺等
藏传佛寺:拉萨大昭寺、北京雍和宫、包头五当召、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
小乘佛寺:云南西双版纳的曼阁佛寺、潞西的菩提寺等
 

佛塔


种类

特点

代表性塔

楼阁式塔

我国佛塔的主流,是对我国传统的多层木构建筑的仿造

山西应县木塔   西安大雁塔

密檐塔

底层较高,上有密檐5~15层,一般为7~13层,只有单数层,不供登临远眺,用砖石而造,辽、金时期盛行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单层塔

多为墓塔,有时在其中供奉佛像。塔平面有方、圆、六角、八角等多种

济南神通寺四门塔

喇嘛塔

多分布在西藏、内蒙古地区,内地从元代起也开始建构,一般作为寺的主塔或僧人墓                                               

北京的妙应寺白塔

金刚宝座塔

建于高台之上,共五座,中央一座较高大,四隅各一,较低小,仅建于明、清两代,数量较少

北京大正觉寺塔

小乘佛教

佛塔

分布于云南傣族地区,外观较细高而秀逸,

极富民族风格。

云南景洪曼飞龙塔

 

桥梁


结构造型分类

特点

实例

拱式桥

便于水运交通,拱桥比必须有足够高度,从而创造了半圆拱、尖形拱、弓形拱、多边拱等形式

河北赵州桥

苏州宝带桥

北京卢沟桥、河北永通桥   山西普济桥、山西景德桥

河北济美桥、江西万年桥  永丰思江桥

北京十七孔桥

梁式桥

石梁限于跨度,桥墩较密集,木梁跨度可较大,有屋顶的廊桥可避鱼

南宋·泉州安平桥(五里桥)   我国现存最长的古桥“天下无桥长此桥”

宋·泉州洛阳桥(万安桥)世界上保存着的最长、工程最艰巨的石梁桥“石桥甲天下”“海内第一桥”

索桥、浮桥、悬臂桥

其他形式桥梁

风雨桥及悬臂式廊桥


居住建筑发展历史


最早形式:穴居和巢居


木构架建筑技术的提高对中国古代居住形式的影响:


六七千年前

浙江河姆渡,木构架雏形

战国

铁制工具使用,木构架质量提高, 出现大规模建筑群

宋代

政府颁布《营造法式》,木架构模数制,建筑规整化,程式化

明清

砖瓦普及,木架构定型,建筑组合变化

 

居住建筑结构主要类型和特殊形式的分布范围及结构特征


1、木构抬梁、穿斗与混合式:
北方多用抬梁式,以四合院正房为代表;
南方多用穿斗式;皖南、江浙、江西一带多用混合式
2、竹木构干栏式:也称“吊脚楼”,多见于广西、海南、贵州、四川等少数民族居住地
3、砖墙承重式:多用于北方四合院住宅中,一般在前、左、右三面房屋正中间砌墙
4、土楼:分布在福建、广东和江西南部,是客家人的住宅
5、碉楼:分布在西藏、青藏高原和内蒙古
6、窑洞:分布于豫西、晋中、陇东、陕北和新疆吐鲁番一带,由以黄土高原数量最多
7、毡包:是内蒙古和新疆等地的游牧民居住的建筑物
8、帽形屋:多见于云南西双版纳,是基诺族人的传统民居
9、船形屋:是海南黎族人的传统民居


居住建筑布局特征


1、规整式:多见于中上阶层建筑,是中国住宅的主流,一般采取中轴对称的四合院或三合院式布局
2、自由式:多见于中下阶层建筑,常建于农村乡镇,一般采用木结构方式和地方性材料,规模较小,但组合灵活。 


近代乡土民居的形成背景、结构布局和整体特征


1、晋陕民居:明代晋商;层层院落、居室密集的深宅大院;二进或三进的四合院、有廊、看家楼
2、徽州民居:徽商;以小天井为中心,北一列硬山顶三间楼房,东南西为斜向天井的较底的楼、房或廊,有小花园;白墙黑瓦马头墙,与山水环境融为一体
3、江浙民居:太湖流域;平面处理自由灵活不封闭;白墙黑瓦、栗色门窗明快素雅
4、湘赣民居:布局“群屋一体”;建筑雕刻精细,白墙青瓦古朴淡泊
5、湘西民居:有顶无墙、“吊脚楼”、用柱、廊等蔽雨遮日;木架柱身与白粉墙或木板墙有机结合、坦率简朴
6、福建民居:温暖湿润,盛产木材;悬山叠落接连、变化灵活;闽东南部分民居用红砖赤瓦
7、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及“四合五天井”;自然环境引入民居、绚丽精致、绰约多姿


 近代官僚府第、地主庄园


1、演变发展过程:
北方注重居住院落的发展
南方偏重宅第的园林建设


2、实例
(1)孔府:我国现存最大最豪华的贵族官僚府第(官衙与住宅合一),明代重建清代重修,房463间
(2)乔家大院:山西祁县,始建于清乾隆,同光年间增修,房313间
 

城市规划与建设


1、古代城市格局的特征:突出主体,重视有机整体性与大环境的关系,在平面和主体的构图处理及色彩的构成上取得成就
2、邺城、汴城、元大都
邺城:以东西向大街分城为南北二部,宫前南北向大街与之丁字相交,此后南朝建康,北魏洛阳,隋唐长安均用此法
 汴梁:宫城、内城、郭城三城相套,宫城在城 正中,沿街设店,宫城正门与内城正门之间规划丁字形宫前广场
元大都:“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宫前广场从宫前正门穿皇城正门达都城正门,气势更大,明清继承此式 


现代城市规划发展过程


(1)建国后,“一五”期间,制定新建或扩建的工业城市规划
(2)50年代后期,极“左”影响,盲目追求高速度,高标准,内地推行“靠山、分散、隐蔽”,出现乱占地,乱建房
(3)文革结束,“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4)90年后,农村现代化,发展小城镇,打造品牌城市,实施生态战略
   

旅游城市类型


1、历史文化名城:含有历史的、文化的和高水准的三重含义。是指那些经过千百年历史的锤炼、其城镇风貌、建筑格局还保持着传统中国城市的形制、景观特色的城市。如:洛阳市、平遥市、丽江市等
2、自然风景城市:是指那些所处的环境得天独厚,如山河湖海的地理奇观异貌,本身则依山而建,依水而存的城市。如:桂林市、厦门等
3、新兴城市:是指在短时间内出现的一些城市面貌迅速变化的城市,其或因自然灾害破坏后新建的城市,或因开发矿藏、港口而建设,或是特殊政策环境下而兴起的特区城市。如:唐山、大庆、张家港、深圳、珠海等
4、综合城市:一般指中国的特大城市。它们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大量人口、产业、城市建设规模大、密度高,是全国各地理片中的核心城市,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如:北京、上海等。
 

近代城市标志建筑


(1)西式建筑早期(19世纪下)---外来建筑,西方古典式或殖民式;
20世纪以后---外来建筑,以折中主义为主
(2)民族形式建筑
19世纪下---近代民族形式(新功能旧形式;中国式教会建筑)
20世纪20年代起---复合式、古典式、折中式
(3)中西结合式建筑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向现代建筑转变,锦江饭店,上海大厦、大光明电影院
 

中国现代城市建筑三阶段建筑风格


(1)20世纪50-60年代建筑:
复古主义阶段:“民族主义”的延续;采用古典式手法,大屋顶;代表:北京友谊宾馆、中央民族学院
国庆工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筑新风格阶段:为建国十周年而建;提出创新,但仍未超越古典式、折中式;代表: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等十大建筑



(2)20世纪80年代建筑(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古风主义:仿古外形应用古迹重建。如黄鹤楼,夫子庙与秦淮河,北京琉璃厂文化街、天津天妃文化宫等
新古典主义:外形改造,突出神态意趣,非模仿,强调与环境协调。如山东曲阜阙里宾舍、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南京雨花台纪念馆、北京西站等
新乡土主义:取民居特色。如福建武夷山庄宾馆(闽北)、黄山云谷山庄宾馆(皖南),甘肃敦煌航站楼(河西土堡式)等
新民族主义: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建筑。如乌鲁木齐新疆迎宾馆、新疆人民大会堂、西藏拉萨饭店、云南西双版纳体育馆等
本土现代主义:摆脱东西影响,中国式。如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深圳体育馆、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3)20世纪90年代建筑
 “人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成为热点:对史脉、文脉、地脉的继承和发扬。如:上海三林苑小区、北京恩济里小区、北京亚运村等
高层建筑进入全盛期:建筑高度跨入世界前列。如:金茂大厦,高420.5米,88层,世界第三
经济文化崛起:大城市出现CBD


中国饮食文化模式的形成


主食:谷物;副食:肉类、蔬菜、瓜果;饮品:茶、酒


饮食文化的两大体系


技术体系:饮食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技术的、器物的、非人格的、客观的文化成就
价值体系:饮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规范的、精神的、人格的、主观的文化成就


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1、发展历程漫长、文化沉积深厚、结构体系稳定。
2、涉猎学科门类繁多、博大精深、独秀于世。
3、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兼收并蓄,生命力旺盛。


西方饮食文化的区别


比  较

中   方

西   方

饮食文化

观念不同

中国人重菜肴的色香味形

西方人重食物营养

营养的保存程度和烹饪的科学性,是其评价美食的标准

质体不同

表现在原料使用、分解工艺、调味技术、刀工火候、

烹调方法和饮食行为等方面。


中国烹饪起源和发展


中华饮食烹饪:萌芽于史前期;起源于夏商周


史前烹调

石烹时代

烹饪起源于火、熟食是原始烹饪的起点

殷周烹调

陶烹时代

青铜器、原料、酿酒、盐、烹调技术、市肆

春秋烹饪

促进期

调味、铁器、烹饪理论、烹调技术、市场

汉晋时期

发展期

原料、输入原调料、素食、器皿、著述

隋唐烹调

 

品种多技术熟、交流、茶经问世、食疗

宋元烹调

 

南方和少数民族饮食烹饪技术发展

明清烹调

鼎盛期

满汉全席烹饪精华、技术鼎盛、著述多

近代烹调

传统烹饪技术整体停滞,西餐传入

当代烹饪

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

 

我国的四大菜系

 

粤菜

广东菜系

来自于珠江流域;广州菜+潮洲菜+珠海菜

川菜

四川菜系

来自于长江上游;成都菜+重庆菜

鲁菜

山东菜系

来自黄河流域;济南菜+胶东地方菜

苏菜

淮扬菜系

来自长江下游,又称江苏菜系由南京菜+扬州菜+苏州菜

  

筵席的组合 


组合原则

组成格局

艺术

注重营养  经济实惠  清鲜为主  浓淡相宜  因人配菜  因时配菜  发挥优势  展示技艺

冷菜

如彩盘、中盘、大拼盘、单碟对镶盘,十三巧碟等

造型艺术

味觉艺术

意境艺术

热菜

六至九个大菜,包括头菜,烤、炸菜、二汤菜、烧、炒菜,甜菜、汤菜、小吃等。原料广泛,交叉入席不重复

随饭菜

可荤可素,便于佐饭,完后即上时令水果

 

菜肴的构成与命名


 成

由主料、辅料和调料共同组成

鱼香肉丝

无主、辅料之分加调料构成

三色葫芦

由单一原料加调料构成

白油豌豆

写实命名法

青椒肉丝

寓意命名法

龙虎斗、母子会

其他命名法

叫花子鸡、太后显明珠、咸烧白


面点的发展演变 


春秋战国

出现小麦、谷物等面点原料,整粒熟制

秦汉以后

人们懂得将小麦磨成粉,制成“饼”

宋代

原料充实,饼店规模可观

元明清

面点制作技术发展到了鼎盛阶段

晚清起

面点行业处于停滞状态

新中国 成立后

面点数量、品种、工艺均大大提高,呈现繁荣景象


菜肴的鉴赏方法


鲜亮高雅

赏心悦目

是衡量菜肴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菜肴的颜色以自然清新、能适应季节、地域、审美标准的不同,搭配和谐,色彩明丽为佳。

龙虎斗

大煮干丝

香气扑鼻

催人食欲

一般来说,菜肴温度越高,散发的香气越强烈,因而制热菜肴强调趁热食用。

回锅肉

北京烤鸭

口感正宗

快人朵颐

是指菜肴入口后,对人的口腔、舌头上的味觉器官所产生的综合作用而给人留下的感受。调味是一种艺术活动,而中国的调味品种类多且调味手法高超,居世界前茅

麻婆豆腐

鱼香肉丝

形真色雅

不忍下筷

指菜肴的成形、造形。包括菜肴原料的形、加工处理后的形以及加工成熟后的形。造型应以快捷、饱满、流畅为主,再辅以必要的美化手法。              

清炖蟹粉狮子头

糖醋黄河鲤鱼

美器装珍

相益得彰

菜肴的盛器之美主要表现在盛器与菜肴之间的搭配关系,以雅致和实用的统一为原则。             

佛跳墙

汽锅鸡

以名寓意

令人难忘

中国菜肴的命名讲究典雅好听,富有寓意,充满质朴之美、意趣之雅。如:白鹭上青天、黄莺穿绿柳、三阳开泰、平地一声雷等。                       

东坡肘子

宫保鸡丁

  

七种面团的特性与代表品种


小吃


概念

小吃是指正餐以外供应的风味食品,主要由米、面做原料制成,也有用肉或其他原料制品者。

地方

代表

品种

北京

驴打滚、艾窝窝、炒肝、豆汁

天津

狗不理、酥麻花

江苏

黄桥烧饼、五丁包子、苏州汤圆

上海

南翔馒头、素包、糯米烧卖

浙江

猫耳朵、宁波汤圆

四川

龙抄手、赖汤圆、担担面

 

茶叶的不同命名方法和代表性茶种

 

形状

 瓜片、雀舌、眉茶

产地的山川名胜

 西湖龙井、黄山毛峰

香气、滋味特点

 兰花茶、苦丁茶

采摘时期和季节

 明前茶、雨前茶、春茶

加工制造制造工艺

 炒青、花茶、砖茶

包装形式

 袋泡茶、罐装茶

品种名称

 乌龙、铁观音

添加的果汁、中药以及功效

 柠檬红茶、人参茶、减肥茶

茶叶供销路

 内销茶、边销茶、出口茶




刘宝平工作室 · Mr.Liu Studio


Mr.Liu Studio创始人

http://www.jiangbeishuicheng.com/mobile/article/list/cateid-290.html


地址

校内:山东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校外:山东聊城东昌府区兴华东路7号


电话

8330520

点击电话 直接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