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
刘宝平
课程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总课时:64
课次
2
教学方法
讲授
提问
讨论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第1节:旅行社的产生
第2节:旅行社的性质与职能
第3节:旅行社的基本业务与行业特点
第4节:旅行社的分类与设立
第5节:旅行社行业的发展趋势
第一章
旅行社概述
学习目的
·了解世界旅行社及我国旅行社的产生与发展
·掌握旅行社的性质与职能
·掌握旅行社的基本业务和行业特点
·掌握旅行社的分类,明确旅行社的设立
·掌握旅行社行业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旅行社的产生
旅游活动的发展是旅行社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旅游活动是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在旅游产品交易过程中所形成的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之间矛盾运动的过程。伴随着巨大而有潜力的近代旅游需求的产生,为满足这些需求而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专门行业——旅行社就应运而生了。
一、世界旅行社的产生与发展
(一)旅行社产生的历史背景
旅行活动,自古有之。从中外旅游的发展历史来看,早期的旅游活动无论是探险者、朝圣者、传教者还是经商者,主要都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旅行,没有专门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行业。而作为为人们旅行提供服务的专门机构的旅行社,则最早产生于产业革命后的英国。
18世纪中叶发生在英国的工业革命,使整个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旅游活动的方式和发展方向。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急剧增加,使更多的人开始有能力支付旅行费用;科技发展使运输工具大大地革新,运输能力大幅度提高,运输时间不断缩短,尤其是铁路运输技术的发展,为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提供了条件;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和生活方式,不仅使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旅游愿望,也使人们在长期劳资斗争中争取到更多的带薪休假的权利。所有这一切,都为旅游活动日益大众化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在19世纪初的英国,人们支付能力的增强、度假动机的产生和交通工具的进步等因素共同促进了旅游活动的开展,出游的人数大量增加。但是,当时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旅行的经验和习惯,不了解异国他乡的情况和有关的旅行手续,语言交流、异地民俗禁忌和货币兑换方面的障碍也是人们计划外出旅游时所担心的问题。这些具备旅游动机的潜在旅游者需要专业化的旅行服务。于是,一批敏锐捕捉市场信息的先行者意识到了旅行服务的重要意义和市场价值,开始创办旅行代理事业。其中,第一位真正将组织旅行活动作为自己的正式职业的人,就是英国的托马斯·库克(Thomas Cook),他至今仍被尊为“世界旅行社之父”。
(二)旅行社的产生
世界上第一位真正的、专职的旅行代理商托马斯·库克1808年11月22日出生于英格兰德尔比郡的一个贫寒家庭,10岁时辍学从业,先后做过帮工、木匠等,17岁进入教会,教士生涯使他有机会游历许多地方。1841年7月5日,当时身为传教士的库克同时也是一位热心的禁酒演说家,他利用面对机器化大生产中人们产生的心理危机,以参加戒酒运动为号召,创造性地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次团体包价旅游,他包租了一列往返列车,组织570人参加一次禁酒大会,往返车费每人1先令,包括交通费用、乐队演奏赞歌、一次野外午餐和午后茶点。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团体包价旅游,同时也标志着世界旅游业由古代旅游阶段进入了近代旅游阶段。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具备了现代旅行社组团的基本特征,体现了参与人员的规模性和广泛性;二是开创了现代旅行社的全程陪同业务,库克在此次活动中作为发起人、筹备者、组织者以及陪同者,自始至终随团陪同。因此这次活动目的虽然是非商业性和非观光性,但其中的成功经验却为库克正式开展商业性旅游经营活动、创办旅行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后,在多次组织类似的旅行活动中,库克逐步认识到其中蕴含着巨大潜力的商业机会,他的思想与当时英国的铁路和海上客运的发展相配合,使有组织的旅游活动在公众中逐渐普及开来。1845年,他正式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为公众旅游服务的旅游社,从而开创了旅游活动产业化的道路。同年,他组织了第一次消遣性的观光旅游团(从莱斯特至利物浦),参加的旅游者有350人。库克本人对这次旅游进行了周密的计划,并事先亲自考察旅游路线,确定沿途的游览点,与各地客栈老板商定游客的吃住等事宜。回来后,整理出版了《利物浦之行手册》,发给旅游者,成为早期的旅游指南。次年,他又组织了300多人到苏格兰集体旅游,并配有向导(相当于后来的导游)。旅游团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从此,托马斯·库克与他的旅游社的名字蜚声于英伦三岛。1851年,他组织了16.6万多人参观在伦敦举行的第一次世界博览会。1855年,世界博览会在法国巴黎举行,库克又组织了50多万人前往参观,使旅游业第一次打破了国家的界限,走向世界。1865年,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宣告成立,全面开展旅游业务,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大众提供专业化旅游服务的机构正式成立。1872年,库克组织了9位不同国籍的旅游者进行为期222天的第一次环球旅游。这次环球旅游的成功受到世人的称颂。之后,库克又在欧洲、美洲、澳大利亚和中东等地区建立了自己的旅游服务网络。到19世纪末期,库克父子公司已发展成为一个跨国经营、多元化经营的大型旅游公司,以旅游、银行和航运为主营业务,企业市场范围遍及世界各地。
(三)旅行社的发展
19世纪下半叶,在托马斯·库克本人的倡导和其成功的旅游业务的鼓舞下,首先在欧洲成立了一些类似于旅行社的组织,使旅游业成为世界上一项较为广泛的经济活动。例如,1850年,英国人托马斯·尔内特成立为旅客提供旅行日程安排、车辆、食品及相关用品的“旅游者组织”;1857年和1885年,英国先后成立了登山俱乐部和帐篷俱乐部;1890年法国和德国成立了观光俱乐部。1850年后,美国运通公司开始兼营旅游业务,并在1891年发售了“旅行支票”,打破了国际币制不同的障碍,因大受旅游者的欢迎而通行至今。1893年,日本设立了专门接待外国游客的“喜宾会”,开始专门从事招徕和接待外国游客和代办旅行的各项服务,1926年正式定名为“日本交通公社”。意大利和前苏联也分别在1927年、1929年成立了自己的旅行社。近代旅行社业在各国都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到20世纪初叶,旅行社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美国的运通公司、英国的托马斯·库克公司和以比利时为主的铁路卧车公司成为当时世界旅行社业的三大巨头。
二、我国旅行社的产生与发展
(一)近代的中国旅行社
我国旅行社现象在近代出现,其运行方式带有明显的国情特征,是在西方外来因素的催化和中国内部经济机构变更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是近代中国旅游需求增长的结果。
20世纪初,英国的通济隆公司(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美国的运通公司和日本的国际观光局相继进入中国市场,在上海、天津、广州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垄断了中国的旅游业务。20世纪20年代,随着国人旅游需求的上升,国内、国际旅游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要求有专门机构为人们的外出旅行活动提供便利和服务。在这种有利的客观环境下,中国的旅行社应运而生。上海是民族资本较为集中的地方,作为口岸城市,与国际联系比较密切,1923年8月,爱国民族资本家陈光甫先生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创立了旅行部。本着“发扬国光,便利旅行,阐扬名胜,提倡游览,辅助工商,服务社会”的宗旨,承接各项旅游业务。刚开始的业务仅是代售沪宁、沪杭甬两铁路线火车票。随着市场拓宽,又承揽旅游观光业务。1924年春,旅行部组织了国内第一个观光团,由上海乘专列赴杭州旅游,日程活动事先详细制定,沿途还配备专业导游。1925年春又组织了赴日本旅游的“观樱团”,为期5周,开我国国际包价旅游的先河。1927年春,该旅行社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旅游杂志——《旅行杂志》(1954年停刊)。随着在铁路沿线和长江主要港口设立办事处,旅行部业务量不断攀升。在此基础上,1927年6月旅行部从银行独立出来,更名为“中国旅行社”(现为香港中国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1927年—1937年10年间,是中国旅行社业务大发展时期,在市场开拓、经营规模、经营实力、社会影响等各方面,中国旅行社都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成为一个拥有87个分支机构和招待所、近千名员工、业务范围和影响遍及海内外的中国民族资本连锁旅游企业。基本上构筑了近代中国体系较为完善、地区分布合理的国内外旅游服务网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旅行社基本上停止了正常的旅游业务。
近代中国出现过不少类似的旅游中介机构,如中国汽车旅行社、萍踪旅行社以及几家由外国人开办的旅行服务机构,但影响、规模都远不及中国旅行社。作为近代中国旅游业的主干部分,中国旅行社所开创的事业,足以成为中国近代旅游活动的产生和旅游服务行业出现的标志。
(二)新中国的旅行社业
我国旅行社业的形成和发展始于1978年,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旅行社业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行业,在我国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家旅行社是1949年11月在厦门成立的华侨服务社(现名厦门中国旅行社),当时是为了满足华侨和侨眷出入国探亲旅游等需要设立的。初期许多服务是免费的,不以营利为目的。出于对外事工作的考虑,经国务院同意,又成立了两个系统的旅行社:一是1954年成立的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及其分社,由国务院及地方政府的外事办领导,负责接待外国自费旅游者;二是1957年以各地的华侨服务社为基础组建成的华侨旅行服务社(1974年更名为中国旅行社)总社及其分社,归政府侨务系统,以外籍华人、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为接待对象。1980年,隶属于共青团系统的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及其分社的成立,则象征着我国旅行社业三大组织体系的最终完成。按照国家旅游局当时的规定,全国只有国旅、中旅、青旅三家旅行社拥有旅游外联权,1980年这三家旅行社接待的海外旅游者占到全国有组织接待人次的80%。国家实施旅游外联权的保护政策,使得我国旅行社经营在较长时间内形成了国、中、青寡头垄断的格局。
改革开放以后,海外旅游者每年以20%的增长速度涌入我国,相对急剧膨胀的国际旅游需求,旅游供给出现严重短缺。这种供不应求的状况,为我国旅行社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国不断增长的境外旅游市场,1984年国家旅游局下放了旅游外联权,允许更多的单位经营国际旅游业务,并授予他们业务经营所必须的签证通知权。这一举措刺激了旅行社数量的增加,到1987年底,我国的旅行社数量已经增长到1245家。并且规定旅行社应由行政事业单位改为企业单位。1985年,国务院颁布了我国旅游行业的第一部管理法规——《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以法律的形式再次对旅行社的企业性质做出规定:“旅行社是依法设立并具有法人资格,从事招徕、接待旅游者,组织旅游活动,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同时,按照业务范围将我国的旅行社划分为三种类别:一类社、二类社和三类社。其中一、二类社为国际旅行社,三类社为国内旅行社,并指出,只要符合条件并经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中央和地方各部门均可开办旅行社。此后,我国旅行社数量迅速扩增,作为一个独立的旅行社行业就此浮出水面。旅行社群雄逐鹿,少数几家旅行社的垄断经营风光不再。国旅、中旅、青旅三家旅行社接待旅游人数占全国有组织接待旅游人数的比例,到1987年下降为39%。旅行社业由寡头垄断向竞争过渡。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公民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的兴起成为我国旅游市场的亮点。为了使行政法规能够更好地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1996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旅行社管理条例》,对我国的旅行社业进行了重大的调整。《条例》将我国的旅行社按照业务范围划分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两种类型。国际旅行社的经营范围包括入境旅游业务、出境旅游业务和国内旅游业务;国内旅行社的经营范围仅限于国内旅游业务。对于国际旅行社来说,经营出境旅游业务需要得到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授权批准。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旅行社业运行环境风云突变,供求关系由原有的卖方市场转向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旅行社数量的持续上升,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旅行社经营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如非法经营、恶性削价、违规、违约操作等,一度成为旅游行业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旅行社普遍存在着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实力弱、效益差的状况。“小、散、弱、差”困扰着我国旅行社的壮成长。我国旅行社业在加入WTO后也面临着行业全面开放的态势,旅行社业重组、改革势在必行。
第二节
旅行社的性质与职能
一、旅行社的性质
1996年国务院颁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对我国旅行社的性质做出明确规定:“旅行社是指有营利目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其中旅游业务是指“为旅游者代办出、入境和签证手续,招徕、接待旅游者旅游,为旅游者安排食宿等有偿服务的经营活动”。
旅行社作为旅游企业的一类,既有与其他旅游企业相类似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性。从旅行社的业务范围及其日常运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分析出旅行社的几个基本性质。
1、服务性
服务性是旅游产业中所有旅游企业兼具的,也是旅游企业与工业企业相区别之处。作为向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的旅游企业,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服务这一核心内容。同时,由于旅游产业不仅仅是一项独立的具有经济属性的产业,它的发展还涉及许多社会问题。旅行社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旅游产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正是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及其满足,所以在旅行社的发展过程中,其服务性正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体现,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形象的代表之一,因而我们也称之为“窗口行业”。
2、营利性
这是旅行社作为企业而具有的共性,也是其根本性质。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旅行社是一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营性组织,因而也担负着营利的重任。
3、中介性
作为旅游服务企业,旅行社成为旅游消费者与旅游服务供应商之间的纽带,并为促进旅游产品的销售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对于活跃旅游市场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旅行社本身的运作主要是依托各类旅游吸引物和旅游供给设施,并涉及旅游需求的全部内容来组织产品和创新产品,从而完成从资源到效益的转化。
旅行社这类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创造了一种新的信息传递方式和资源组合方式。这两种方式的结合形成了在这一领域的富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以企业的规模性替代了个体旅游服务的零散性和游击性;以企业的整体形象降低了市场销售变化的冲击;以集团化、网络化、高新科技化创造了更新更好的信息传递机制,从而在旅游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二、旅行社的基本职能
作为为旅行者提供旅行服务的专门机构,旅行社一般都具有以下五种基本职能。
1、生产职能
旅行社的生产职能也可以称为组装职能。在我国,旅行社大多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向饭店、旅游交通和其他相关部门批量购买旅游者所需的各种服务项目,然后进行组合加工,并融入旅行社自身的服务内容,进而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旅游产品。就团体旅游而言,旅行社最终出售的是一件完整的旅游产品,而非组成旅游产品的零散部件。其他相关部门的服务在这一过程中只是旅行社产品的“生产原料”,而非产品本身。就这种意义而言,旅行社具有生产职能。
2、销售职能
旅游产品的无形性和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使得旅游产品的销售教物质产品更为复杂,同时也使得旅游产品的销售对销售渠道的依赖性变得更强。如果没有畅通的销售渠道,旅游者就要在对旅游目的地知之不多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广泛搜集有关旅游信息,办理各种繁琐的旅游手续,特别是当旅游者所需要的不仅是本国或本地区个别的旅游项目,而是一种跨国度、综合性的旅游产品时,这种状况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扼制旅游者外出旅游的需求。生产的社会化分工,决定了需要有这样一种组织,它将专门从事旅游产品的组装与加工,并广泛存储各种有效旅游信息,满足旅游者对旅游产品信息的广泛需求,承担起沟通买卖双方的任务,使旅游产品更顺利地进入消费领域。旅行社亦因此成为旅游产品重要的销售渠道,并具有了销售职能。
3、组织协调职能
旅游活动涉及行、住、食、游、购、娱等诸多方面,旅行社要保障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就离不开旅游业各部门和其他相关行业的合作与支持,而旅游业各部门之间以及旅游业与其他行业之间存在的都是一种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旅行社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不具备对其它部门的管辖指挥权。因此,旅行社要想确保旅游者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就必须进行大量的组织与协调工作,在确保合作各方实现各自利益的前提下,协同旅游业各有关部门和其它相关行业,保障旅游者旅游活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衔接与落实。组织协调职能于是成为旅行社的又一基本职能。
4、分配职能
旅游者旅游活动过程中的消费是多种多样的,特别是在包价旅游的情况下,旅游者通常为其各种的旅游活动一次性预付全部或部分费用。这不仅意味着旅行社要根据旅游者的要求,在不同的旅游服务项目之间合理分配旅游者的支出,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而且还要在旅游活动结束后,根据接待过程中各相关部门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合理分配旅游收入,这就是旅行社的分配职能。
5、提供信息职能
一方面,旅行社作为旅游产品重要的销售渠道,始终处于旅游市场的最前沿,熟知旅游者需求变化和市场动态,这些信息若能及时提供给相关部门,会对他们的经营管理具有指导意义,而相关部门经营的改善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无疑也有利于旅行社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旅行社作为旅游业重要的销售渠道,应及时、准确、全面地将旅游目的地各相关部门最新的发展和变化传递到旅游市场中去,以促使旅游者购买。
第三节
旅行社的基本业务与行业特点
一、旅行社的基本业务
(一)前台业务
所谓前台业务,是指旅行社的服务人员直接向旅游者提供的服务,包括信息咨询、单项预订、产品的销售、产品的销售与组织实施及售后服务等。在前台业务的运行过程中,旅游者将参与到服务的过程中来,并对服务质量产生影响。
旅行社的前台业务主要有:
1、旅游信息咨询;
2、单项旅游服务的预订;
3、包价旅游产品的销售;
4、旅游接待业务;
5、售后服务。
总的来看,旅行社的前台业务可以通过几种形式得以开展,既可以由旅游者到旅行社进行咨询、预订,也可以由旅行社的人员进行上门服务。在我国,旅行社最为普遍的业务操作方式实体高档化、传真等通讯手段与顾客进行联系。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兴起又为旅行社开展预定业务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国际互联网的应用将为旅行社业务的开展提供便利条件。
(二)后台业务
所谓后台业务,是指在旅行社内部进行的、不需要旅游者参与的业务活动。后台业务的开展主要是为了维持旅行社的业务运营和辅助前台业务,它主要包括:
1、产品的设计与市场营销;
2、协作网络的建立和维持;
3、服务质量控制;
4、财务管理。
旅行社的后台业务是前台业务的基础与支持,二者共同构成了旅行社的基本业务。前台业务与后台业务的划分主要根据工作人员是否直接面对顾客提供服务,因而二者在运作方式上有所不同,前者要考虑顾客的现场感受,时刻注意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而后者则更加注重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二、旅行社的行业特点
一般说来,旅行社行业具有以下特点:
(一)智力密集
旅行社是智力密集型行业,经营上主要通过人才运作来形成企业利润。人才是旅行社最基本和最积极的要素,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招徕能力强的业务人员和训练有素的导游人员是旅行社最宝贵的财富。而且,随着旅行社企业家市场的完善,旅行社人才的竞争将愈趋激烈。
(二)进入容易
旅行社属于资产占用量少的企业,一般只要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即可进入。行业壁垒低,使旅行社数量急剧扩增。1990年,全国只有旅行社1603家,到2001年已达到10716家,11年增长了5.6倍。(更新数字)
(三)经营依附性强
作为旅游中介机构,旅行社不可能单独进行业务活动,住宿、餐饮、交通、游览、购物等活动,须依赖饭店、餐馆、交通部门、旅游景点、商场等提供。况且,对国际旅行社来说,海外旅游者的招徕很大程度上需依靠海外旅游中间商。旅行社经营活动须依附于其他旅游部门这一特征,使其稳定性更差。
(四)产品替代性强
旅行社之间在产品上存在着较高的替代性。由于旅行社产品创新无专利保护,旅行社要形成自己的产品特色通常比较困难。旅行社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价格竞争而非产品竞争,其结果是旅行社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逐年下降。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基本保持在10%左右,1997年下降到了2.18%。(更新数字)我国旅行社已步入低利润的行业。
第四节
旅行社的分类与设立
一、旅行社的分类
旅行社按照经营业务范围,分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
国际旅行社的经营范围包括入境旅游业务、出境旅游业务、国内旅游业务。具体是指:
(1)招徕外国旅游者来中国、华侨归国与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回内地旅游,为其安排交通、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娱乐及提供导游等相关服务;
(2)招徕我国旅游者在国内旅游,为其安排交通、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娱乐及提供导游等相关服务;
(3)经国家旅游局批准,招徕、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民到外国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旅游,为其安排领队及委托接待服务;
(4)经国家旅游局批准,招徕、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民到规定的与我国接壤国家的边境地区旅游,为其安排领队及委托接待服务;
(5)经批准,接受旅游者委托,为旅游者代办入境、出境签证手续;
(6)为旅游者代购、代订国内交通客票,提供行李服务;
(7)国家旅游局规定的其他旅游业务。
国内旅行社的经营范围仅限于国内旅游业务。具体是指:
(1)招徕我国旅游者在国内旅游,为其安排交通、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娱乐及提供导游等相关服务;
(2)为我国旅游者代购、代订国内交通客票。提供行李服务;
(3)其他经国家旅游局规定的与国内旅游有关的业务。
此外,未经国家旅游局批准,任何旅行社不得经营中国境内居民出境旅游业务和边境旅游业务。遵照条例设立的外国旅行社在我国境内的常驻机构只能从事旅游咨询、联络、宣传活动,不得经营旅游业务。
二、旅行社的设立
1、设立旅行社的基本条件
设立旅行社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有固定的场所。具体指具有相对稳定性及足够的营业用房。
(2)有必要的营业设施。具体指有传真机、直拨电话、电子计算机等办公设备;设立国际旅行社的,还应包括业务用汽车等。
(3)有经培训并持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的经营人员。具体指:持有同家旅游局颁发的《旅行社经理任职资格证书》的总经理或副总经理1名;持有国家旅游局颁发的《旅行社经理任职资格证书》的部门经理或业务主管人员,其中设立国际旅行社的,有部门经理或业务主管人员3名,设立国内旅行社的有部门经理或业务主管人员1名;设立国际旅行社的有取得会计师以上职称的专职财会人员;设立国内旅行社的有取得助理会计师以上职称的专职财会人员。
(4)有符合条例规定的注册资本和质量保证金。其中,国际旅行社注册资本不得少于150万元人民币,经营入境旅游业务,应当交纳60万元人民币质量保证金,经营出境旅游应当交纳100万元人民币质量保证金;国内旅行社注册资本不得少于30万元人民币,并交纳10万元人民币质量保证金。
2、设立中外合资旅行社的基本条件
(1)设立资格
申请设立中外合资旅行社的中国合营者应当是国际旅行社;申请之前3年平均每年外联人数和旅游业务销售总额分别超过3万人次和5000万元;是中国旅游行业协会的正式成员。
申请设立中外合资旅行社的外国合营者应为经营国际旅游的旅行社或拥有全资经营国际旅游的旅行社的企业;其旅游业务年销售总额5000万美元以上;加入国际或本国的电脑预订网络,或者已经形成自己的电脑预订网络;是其本国旅游行业协会的正式会员。
(2)设立条件
申请设立合资旅行社的中外双方,在具备上述资格的基础上应具备以下条件:
A、注册资本不少于500万人民币;
B、企业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
C、中方出资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不低于51%;
D、法定代表人由中方委派;
E、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营业设施、经营人员;
F、合资期限不超过20年。
3、申请开办旅行社应提交的文件
申请开办旅行社应提交下列文件:
(1)设立申请书。其内容包括申请设立旅行社的类别、中英文名称和设立地;企业形式、投资者、投资额和出资方式;申请人、受理申请部门的全称、申请报告名称和呈报申请的时间。
(2)设立旅行社可行行研究报告。其内容包括,设立旅行社的市场条件、资金条件、人员条件以及受理申请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认为需要补充说明的其他问题。
(3)旅行社章程。该章程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4)旅行社经理、副经理履历表和国家规定的任职资格证书。
(5)开户银行出具的资金信用证明。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审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
(6)经营场所证明。
(7)经营设备情况证明。
4、申请开办旅行社的审批程序
申请设立国际旅行社,应当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旅游工作的部门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征得拟设地的县级以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并签署审查意见后,报国家旅游局审核批准。申请设立国内旅行社,应当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旅游行政工作的部门申请批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授权地、市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国内旅行社的,应当报国家旅游局备案。
(1)审核原则。受理申请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收到申请书后,根据下列原则进行审核:①符合旅游业发展规划;②符合旅游市场需要;③具备条例规定的申请旅行社条件。
(2)审批期限。受理申请国际旅行社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符合规定的旅行社设立申请书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签署审查意见,报国家旅游局;国家旅游局应当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的30个工作日内做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决定,向申请者正式发出批准文件或不予批准的文件,并通知受理申请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受理申请设立国内旅行社的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其授权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符合规定的旅行社设立申请书之日起的30个工作日内做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并向申请者正式发出批准文件或不予批准的文件。
(3)颁证、领取营业执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向经审核批准的申请人颁发(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申请人应当在收到许可证的60个工作日内,持批准设立文件和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
申请设立中外合资、合作经营旅行社的,应当按国务院有关规定报经批准后,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办理手续。
第五节
旅行社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旅游方式小型化,旅游时间常年化
这是从消费的角度分析,消费是发展的基础,没有消费就无从谈发展,因此消费政策也会成为宏观经济的主要政策导向,如要研究和分析趋势。首先要从消费开始。
1、旅游方式小型化
随着个性化、消费化时代的来临,自然而然,散客旅游、家庭式旅游、自助式旅游、委托代办式旅游会越来越多,传统的团队旅游会随之减少。国际旅游中散客旅游占 70%,团队占30%,这几年来已形成潮流,就我国目前旅行社经营情况看,外联人数没有减少,但团队客人越来越少,很多游客以散客形式去旅游,因此旅游方式的小型化是一个长远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会越来越大。
2、旅游时间常年化
我们现在的状况是旅游时间相对集中,淡季、旺季比较突出。从国际旅游来说,淡季、旺季的区别已在逐步减缓。但国内旅游基本上还处在大起大伏、高峰低谷状态,这与中国(现行)节假日的制度有关。大体上有春节、五一、暑期、国庆中秋前后四个高峰期。高峰期时应接不暇,质量事故频出,淡季时门可罗雀。但这种现状不会长久地维持下去,今后应该会有新的政策推动常年化旅游。比如带薪假期中国比欧洲国家短,另外现在带薪休假制度虽有规定,但落实得很差,只是在机关和事业单位有初步落实,在企业单位并没有全面落实。如果能够全面落实,则旅游时间常年化基本上可以保证,同时能够让一些高峰降低一点,减少景区饭店的超负荷运行状态,把淡季低谷期顶起来。再比如目前有个别单位已实施奖励旅游、福利旅游,如逐步推行,亦可使我们旅游时间常年化,并逐步发展。从目前来看,有些政策措施出台有难度,但从长远来看这是趋势,因此我们应创造条件并不断努力。
旅游方式的小型化、时间的常年化,是一个长远的趋势,也是旅游业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二)市场竞争白热化
1、质量和价格的竞争
总体来看,旅游服务目前是低质低价,不断发展就会从低质低价走向优质优价。比较成熟的市场应该是质价相符,既有地摊上卖的大路货,也有百货商场卖的中档货,还有精品店的高档货。这样,不同的消费层就可以选择不同的产品,不同的质量,付不同的价钱。统统实现高价优质也不可能,有些人就要求低质低价,质量差点没关系,介于自己的经济条件,也满足了出去旅游的心理。质价相符也进一步推动了市场分工,使旅行社企业在市场里的分工越来越细。这点看起来比较遥远,但因为社会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加速度发展,有时觉得遥远的事情可能几年内就实现。质价相符是市场进一步分工的结果,在分工的基础上达到的竞争秩序,会是一个比较好的秩序,即使白热化也没有关系,竞争是有序的。如果打乱仗,即使竞争对手比较少,这个乱仗也打不得。
2、集团化竞争的态势
这种态势在 1999年表现非常充分,各个省都在努力组建自己的集团,这种区域性旅游集团的成立使集团化竞争更加突出,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是一件好事,至少反映了事物发展初级阶段向前迈进的方向。所以集团化竞争态势是一个可以肯定的态势,但目前的状况不是一个长远的趋势,因为这种区域性旅游集团的发展不适合旅行社行业的发展方向。
3、市场的开放度会逐步增加
目前,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可能性也在逐步增大。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从 1998年开始的政企脱钩。各级旅游局与其直属企业脱钩了,已不存在隶属关系。现在,谁能带来客源就欢迎谁,所以让市场争客源会成为各级旅游局一个普遍的态度。再加上目前各级旅游局也参与经营各地旅游资源,这就促使市场的开放度逐步提高,形成统一市场的可能性随之增加。这才符合旅行社经营活动的最基本的特点和最基本的规律。旅行社经营的产品一般都是跨区域的,因此希望有一个全程质量监督体系,以保证接待质量。在原来的政企不分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市场封锁、保守,对旅行社长远的发展有很大的阻碍,虽然目前这种阻碍还存在,但至少从体制上在逐步扭转。
4、行业发展的国际化
行业发展的国际化和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是联系在一起的。它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国际竞争国内化。这几年海外旅行社在国内分段委托,已经扯经营触角延伸到国内。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允许外国旅行社在中国设立旅游服务机构并参与竞争,以及随着中外合资旅行社的开办,国际竞争国内化的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不过国家旅游局和各地市旅游局对旅行社的态度还是尽可能保护,因为我们尚无力与国际上大旅行社竞争。目前的总体情况是,在打开在大门时起了一个高门槛,开放是开放了,可是门槛非常高,不管是对国内旅行社还是对海外旅行社的要求都非常高,没有几家旅行社能够达到要求。所以按现行试点管理办法普遍开设合资旅行社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但是合资旅行社进来之后起到了示范作用,也会争夺有限市场。目前看来,保护时间长一点为好,这样我们的旅行社能够发展壮大,尤其是培育起几个大集团,使我们有力量和国际上大的旅行社集团抗衡。如果过早全面开放,将产生这样的结果:一是现在骨干旅行社的业务骨干大规模流到合资旅行社,二是合资旅行社在全国迅速形成接待网络,现在的旅行社恐怕只能挤到一个代理的位置,这不是我们期望的局面。若我们自己不争气,总是培育不起来,那么全面开放的时候,面临的可能是全军覆没,这不是危言耸听,国际竞争国内化的趋势将对我们带来全面的冲击。
第二方面是国内市场国际化,随着合资旅行社的进入,以及国内部分旅行社的发展,有相当实力的旅行社也会创造条件去海外,建立海外接待体系,尤其是出国旅游的发展,使其成为可能。随着我们出国旅游的发展,建立海外接待体系的必要性也表现出来了,这就形成了国内市场国际化这样一个趋势。所以从市场竞争的角度说,市场竞争声势白热化和行业发展国际化这两个大趋势是连在一起的。
(三)导游自由职业化
导游自由职业化也是一种趋势,我们目前还没有开始,可是已经有了这种萌芽,还不太规范,有点混乱,但实际已隐含了这种趋势。比如说有的旅行社,因经营场所的限制,导游平时在家,不提供办公室等,须要带团时打个电话,没事时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带好团,质量要保证。除此之外有些旅行社,只“养”几个专职导游,业务忙时再请一些兼职导游,因而在社会上也就出现了一批兼职导游。从企业对员工负责的角度来说,要给员工上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这基本上已是一种半自由职业化的状态。因为导游职业本身就有自由职业者的性质,导游更多的是凭借自己的智力、语言和技巧提供服务,来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导游自由职业化大约10年之内将在中国就会普遍存在。但随之将引发另一个问题,就是导游自由职业化的推行,对导游的管理难度就更大了,这样导游协会就势必成为导游的自律性组织、服务性组织。专业化的导游公司也会发展,虽然从这几年的实践看起来不太成功,其根本原因是这个想法有些超前,待条件成熟后,将大行其道。导游自由职业化并不意味着自由散漫,也不意味着没有管理,而是意味着市场化发展的过程对导游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规范。
(四)旅游服务社会化
旅游服务社会化,是以后更需要努力加强的,大体有这几个方面:
1、门市社区化
目前已有一些旅行社开始尝试门市的社区化,有的不是很成功,有的比较成功。但是真正要发展下去,就一定要做到最大程度地为旅游者提供方便,达到门市社区化。客人到商店买东西的同时也可以买旅游,进一步甚至要发展到在小区住宿的范围之内,晚上做饭没有酱油了,去打酱油的同时就看到正在卖旅游,触角一定要伸到这一步,才能真正达到使旅游成为人民群众的一个生活要素。
2、商务旅行服务
商务旅行服务在我国旅行社基本还没有开展,但在国际上已成为一个大市场,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分工和专业化的结果。一个大企业每年不知有多少人出差,按原来的模式成本很高、效率很低,很多旅行社都抓住这个市场,包办企业的商务旅行服务。靠规模化和专业化服务会成为今后旅行社发展的一个大市场。现在这一市场基本上还没有开发,之所以如此,这和很多传统观念不无关系,就像老百姓一开始不愿意旅行一样,总觉得旅行社会“坑”他们,不理解通过这种专业化的服务会有什么好处。现在已经有一部分旅行社开始做会议服务业务,这类业务是先从为外资企业服务开始的,正在逐步扩展,一些国内的大企业也开始找旅行社服务。商务旅行服务将是未来利润最高的领域,难度相对较大,不是一般的旅行社能做的,但是市场非常可观。
3、政府采购
政府采购现在刚刚起步,还在尝试之中,更没有普及,但是政府采购制度是发展的必然。随着政府采购的发展,政府采购服务产品也会发展起来,具体包括政府人员的出差、出国,政府的会议和活动安排,都希望旅行社提供服务。这在发达国家已经司空见惯,但这类概念在中国还没有产生。因为政府采购都是招标方式,哪个旅行社的规模大、实力强、信誉高,就有可能在这个市场抓住机会,站住脚。
4、修学旅行
现在旅行社做海外修学旅游做得很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应当延伸到国内市场。国内修学旅游从发展角度来看,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这个市场成熟起来前景很好。其特点是,家长为孩子花多少钱都可以,自己再怎么省吃俭用都心甘情愿,所以这个市场也值得重视。
(五)旅行社企业组织综合化
1、经营组织、概念、方式的根本变化
在以入境旅游为主的时期,零售商和批发商都是海外的旅行社,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组团社,我们只有外联社和接待社。现在不同了,国内旅游和出国旅游的发展,使批发商、零售商和代理商的综合化的概念形成了。由此,新的经营体制和营销网络也在逐步发展中,这是一个本质上的变化,我们有自己的组团社。在此基础上也会进一步发展为零售商、批发商和代理商这样一个综合化的经营体系。
2、旅行社、饭店、景点、航空的综合化经营
综合化经营也会成为一个种趋势。大体上是互为龙头,突出龙头的模式。很难说哪能一个是龙头,如果旅行社非常大,就以旅行社为龙头,这个大也是一个网络的概念;如果一个饭店集团很突出,把其他方面带起来也有可能,但总体来说是一种综合化的经营。航空公司自己形成旅行社网络,然后和景点、饭店等方方面面形成一个共同的营销网络,这种综合化经营的局面也有可能产生。但在综合发展方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突出专业化的功能,如何发挥专业化的长处,现在有一些综合性的旅游集团搞来搞去自己搞乱了,把专业化经营的长处抹杀了,虽然是综合性的集团,但是感觉优势并不突出。
3、品牌一体化的多元化经营网络
这种品牌一体化的多元化经营网络有可能成为今后主导性的趋势,这种主导性的趋势的产生最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最符合旅行社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品牌一体的多元化经营网络不是单一的,它是以旅行社的经营网络为基础,同时发展出其它方面的经营网络,但说到底是品牌的问题。
从企业组织的综合化角度来说,将来可能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模式,在竞争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不合适的模式就会逐步被淘汰或改造,有些好的模式就会逐步发展壮大。其中,起重要作用的不完全是资金因素,而是市场因素,即不仅仅取决于资金规模量,更取决于市场占有率和发展适应性。
(六)行业结构化
行业结构的合理化,从根本上来说还是集团化和网络化的问题。
1、金字塔结构
中国旅行社行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比较合理?应该是金字塔结构。高居塔尖的是少数大集团,在市场占有比较大的份额,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靠自己的资金、品牌、规模、特许权等方方面面的优势在市场上竞争。处于金字塔中间的是一批中型的专业化旅行社,这些中型的专业化旅行社开发专业化的产品,针对专门的市场进行竞争,市场的分工比较细,企业在里面各得其所。居于金字塔塔基的是绝大多数的小旅行社,这些小旅行社的主要出路是加入大集团的网络。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小型旅行社网络化,是行业结构合理化的轮廓性的描述。如果全国有十几个大的旅行社集团,每个集团都有几百甚至上千个网络,市场就稳定了,就会真正有力量和国际大集团相抗衡。
2、企业体制对应
从企业体制上来看,大旅行社即集团化的旅行社,毫无疑问应该采用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中型旅行社不见得是资金和人员的规模是中型,而在于它的经营实力和经营规模中等,这种中型旅行社比较适用于股份合作制的企业制度形式;小型旅行社采用合伙方式或其它方式。不同规模、不同的企业组织应该有相应的企业体制,各自选择比较合适的企业体制,根本原则还是“三个有利于”。有人说,旅行社如果私营的话,什么问题都没有了,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私营并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关键是什么样的企业对应什么样的企业体制,量体裁衣。旅行社是人才密集型企业,最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是旅行社的根本。比如说小旅行社,靠的是几个人的本事,如果拿出 100万招5个人来干旅行社,这5个人马上就会想;我们会一人掏20万共同来办旅行社,这样自然而然地股份合作制就出来了,所以说,私营方式对旅行社来说未必是最好的方式。国外那么多私营旅行社,破产也不计数,不是说由于企业产权制度私有了,大家就对企业负责任了。旅行社的经营很大程度上在于市场环境,市场环境逼到一定程度,不适应的该倒闭还得倒闭。在发展的过程中,第五个趋势可能是很艰难的,这一点如果解决了,对旅行社自身的长远的发展和对中国旅行社行业的长远发展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发达国家旅行社行业的发展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旅行社业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并有加速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
1、市场的合并。过去以私人企业为主体、以国家为界限的分散市场,正逐步变为以少数几个大企业为主体的国际化大市场,并通过价值链进行纵向整合。
2、企业所有权的变化。以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的大型旅行社为主导的企业兼并、收购与战略联盟,使得发达国家旅行社的所有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形成了一批能够对整个市场产生重要影响的旅行社业巨头。
3、国际企业集团通过购并旅行社集团进入旅行社行业。
4、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正在引发旅行社经营方式的一场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