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八点资讯
「我们」® 商会丨俱乐部丨实业公司
吉祥物
欢迎大家关注哦
@「我们」商会·俱乐部·实业公司
复工之后,企业更要加速腾飞。
“疫情期间尽量不出门,去医院可能还有更大风险,还不如在网上找个医生问问情况。”最近,频频偏头痛的严女士便遇到这种情况。和严女士一样,宅在家中的特殊时期,大量慢病患者无法去线下医院就诊开药,线上就诊就成了选择。
医联相关负责人表示,特殊时期医联也上线了慢病在线诊疗平台,可为患者在线开药并通过快递送药到家。“目前医联已累计为500多万慢病患者服务。”
技术远程支持
疫情推动了企业的技术革新。
“在线问诊服务是微问诊针对疫情紧急研发出台的新功能。”四川骏逸富顿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聪俊表示,微问诊平台是基于云系统的大型视频问诊并发系统,“在抗疫情期间,视频问诊的可靠性、人性化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前端灵活的部署能力保证了服务能够深入用户家里面,提高了获取远程医疗服务的便利性。”
1月26日,基于中国电信四川公司5G双千兆网络,四川省卫生健康委组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成功完成了两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急重症患者的远程会诊。
随着技术的更新发展,在线医疗显然会迎来再次更新,除了人工智、大数据,5G的成熟也将在在线医疗中得到应用。
发展中的在线医疗产业链
梅花创投投资总监陈子薇表示,未来,在线诊疗产业链中的以下三方面角色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是医疗科普,大部分人在在线诊疗的服务中会接触到各种医疗工具,对用户而言,他们可以通过自查对自身情况进行快速评估,对平台而言,有助于和用户建立信任和品牌形象,从而获得更多的用户。
二是病人分流,在线诊疗初步筛选病症的轻重,并基于此给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节约了线下医疗资源,同时提高了资源分配和使用的效率。
三是医疗数据的积累和沉淀,以及对应的商业化模式的探索。数据可以应用到公共卫生和商业应用两大方向,比如基于数据的疾病预测、保险公司风控、药企的个性化研发和精准化营销等。
危机重重
MCN好比是娱乐圈的经纪公司,连接着内容与平台。通过签约包装网红,帮助网红获取粉丝、流量,进行活动运营实现商业化变现。在运作模式上,MCN更为依赖线下场景拍摄,商业模式上则多依靠品牌广告投放带来营收。
这两大特性使得MCN受疫情的影响要明显许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内容拍摄暂停,也使得MCN旗下的部分账号活跃度受到影响。就短视频账号而言,一般都有固定的更新频率,一般是日更或周更2—3条。“由于人们都呆在家中避免外出,剧情PGC类的内容无法拍摄,使得我们的一些账号更新频率减少,数据走势略下滑。”成都OST娱乐总经理袁鹏说到。
对MCN机构而言,内容制作虽受到影响但也还能缓解,更要命的是广告收入受到影响。据洋葱集团聂阳德介绍,他们的客户主要是直接品牌客户和广告代理渠道公司两大类,所有客户都因为疫情延迟开工,到目前为止还有一半没开工,现在只能优先处理年前的订单。
机遇暗藏
在新冠肺炎的打击下,遭受重大损失的线下品牌方应对疫情、挽回线下损失的策略是"从线上找弥补",直播便是重要的线上策略之一。而抖音和快手作为两大天生具有卖货资质的视频应用,纷纷推出了优惠政策,希望把更多品牌吸引到平台上来。
这也使得MCN机构看到了新的机遇,紧抓起直播业务。
“我们公司除了账号运营之外,还在运营抖音、全民K歌、B站等各大平台的主播直播,直播在春节期间表现非常良好,直播数据和开播人数增长很快,达到了公司成立以来的最高水平。”OST娱乐总经理袁鹏说到。“我们现在已经有很多合作的品牌主,在接下来我们会更细致的打磨内容。”
主阵地转移
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表示,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媒体的主阵地已慢慢向短视频这个新阵地转移。就此次春节期间,抖音用户共搜索了4373万次和武汉疫情有关的内容,包含“武汉冠状病毒最新通报”、“武汉现状”、“武汉疫情”等方面。而随着用户的涌入和大量内容的生产,就更需要平台发挥平台监管作用,加强对内容的审核,保证内容的真实,防范谣言的传播。
与短视频平台息息相关的MCN机构在此次发展中虽然遭遇了一些影响,但总体而言,机遇大于危机。电商正成为短视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MCN机构如果抓住趋势,那么便可获得巨大红利。
“远程工具在关键时候帮助实体企业降低了停工损失。”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宇认为,这也极大限度地激发了互联网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
在线教育的“高光时刻”
在“宅在家”的特殊时期,学而思早早开启了在线教育课程。学而思成都的高数老师小冯通过学而思自己开发的APP,为报名线下课程的学生提供了在线教学。“教学效果和面对面教学效果差不多,特别是对于在课堂老是受同学影响的学生,线上课程中反而更容易集中精力。”据透露,在疫情期间学而思也为学生开放了免费的公益课。“熊孩子终于不用天天在家玩游戏了”,在家长们的助推下,学而思的网课报名不在少数。
“宅”经济对于“在线教育”平台的推动力可见一斑。
在此过程中,原本的线下教育平台也意识到了线上教育的重要性。和线上教育的风生水起相比,线下教育市场显得萧条许多。少儿艺术培训机构土豆苗的联合创始人李业韬便表示,疫情期间,其所有线下校区都停课,教学无法正常开展,“所以短期内我们会把在线业务提上来,作为一个重点,以减少疫情带来的影响。”
如何才能借势腾飞?
据华泰证券研究所和海比研究数据显示,2012年、2017年国内移动办公市场规模分别为53.7亿元、194.4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78.3亿元。
远程工具的发展趋势下,企业该如何借势腾飞?
数字化转型显然是重要手段之一。在教育领域,疫情之后,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发展也将持续。瓜创客创始人、CEO肖恩认为,疫情对整体素质教育的核心影响,是对线上的普及和拥抱“但在教培行业中,回归好的内容,才会产生好的续课和转化,用户生命周期更长。同时,也能获得好的用户口碑,从而有效分摊获客成本。”
就目前而言,与其说远程办公、远程教育“飞”起来了,倒不如说它们正在迎着朝阳奔跑。
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宇建议,对于远程办公平台,未来应深度融合智能语音和网络视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技术,完善和优化已有功能基础上,满足更多人和更多企业的个性化办公需求;而对于在线教育,企业可围绕“工具”和“内容”两方面做好深度创新,即提供更能满足学生需求的个性化教学内容和满足教师个性化教学需求的智慧化教育工具。
至于最后远程工具能不能飞起来,也看各个企业谁跑得够快。
供应链大考
受疫情影响,原本习惯网上购物的年轻人们,在当前被迫宅在家里的情况下,也成为了生鲜市场的主力军,他们这方面的需求,呈指数级暴涨;而许多原本转化困难的中老年人,也被迫转向线上买菜。“以为在家办公可以不用早起,没想到还是要早起抢菜。”谈起近日的抢菜经历,家住成都英伦联邦的刘小姐心有戚戚焉。
订单量的增加,给各大平台最直接的考验就是供应链。
由于供难应求,多家生鲜电商平台如今都需要“提前一天预定”或者“定时秒杀”。一旦错过时机,蔬菜就一售而空。如果需要送货上门,则更是难上加难。“这次疫情是对生鲜零售的一大考验。”苏宁易购集团副总裁、家乐福中国CEO田睿日前在接受公开采访时表示。
在面对疫情的反应速度、调度能力、运营弹性上,大平台还是显示出了更强的优势。例如,生鲜电商业务急增,除了供应链之外也面临运营人力瓶颈,盒马鲜生调动了餐饮企业的富裕人力,苏宁旗下的家乐福O2O征调了苏宁电器店的人员,进行“员工共享”;但像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就缺乏这种大平台的腾挪空间;再小一些的平台例如呆萝卜,春节期间没有组织自提点复工,错失了一波窗口时机。
由细微见大势,此次疫情之后,行业洗牌无疑会更加猛烈。
本地生鲜崛起
巨头们忙着拼供应链,业内的中小企业则通过业态模式的创新,另辟蹊径,在此次疫情中也获得增长。
家住高新区某小区的胡小姐最近终于不再“抢”菜了,“朋友推荐了一个新的买菜APP,只要提前一天预约购买,第二天就能在家楼下取到新鲜的蔬菜。”胡小姐口中所说的APP就是成都本地生鲜平台“幸福有菜”。
“幸福有菜”是一种新兴的社区生鲜电商配送模式,采取的是平台预订制+集中配+末端无接触式生鲜自提柜模式。
这一模式也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春节期间“幸福有菜”新增了近100个签约小区。“加上原本已签约和运营的,成都就接近300个小区了。如果按每个小区1000户来算的话,那么我们目前的服务覆盖了成都30万家庭用户。”俞慧表示。
突围生鲜业
据欧睿数据,2018年中国生鲜市场规模达到4.97万亿,同比增长5.3%,2019年突破5万亿元。也就是说,尽管近年来随着用户的网购习惯逐渐养成,生鲜电商发展越来越快。但目前中国生鲜交易仍然以线下农贸市场为主,市场份额超过50%,生鲜电商的渠道份额仅2.5%。可见,未来生鲜电商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突如其来,培养了更多线上购买生鲜食品的新用户,给生鲜电商行业带来了新一轮发展机会,而另一面无疑也会加剧市场竞争。在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特聘专家黄寰看来,“面对此后生鲜电商领域日益激烈的竞争,该领域的中小创业者要突围取得长久发展的关键点在于明确自己的社区服务定位,打造自身核心优势。”
“客户购买生鲜产品时主要考虑新鲜度、配送速度以及性价比三大因素,本地企业可尝试从这三方面入手,在群雄割据的生鲜电商市场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黄寰表示。“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
一、打造“轻理念”供应链和物流模式。本地企业作为平台,可以直接给社区自提柜招引源头供应商,既降低了成本又可以保证产品的新鲜度,供应商的生鲜产品存放与社区小店的冰箱、冷柜设备中,直接由社区居民自提,从而保证了全程的冷链物流。这在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时,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便利,社区自提柜也使得生鲜类产品核心的“最后一百米”的配送问题更容易得到保障。
二、专注于打造精准本地化服务。企业应秉持“千店千面”的经营理念,将本地化服务做到极致。针对安置智能蔬菜柜的每一个社区,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对消费需求做大量的调研分析,结合不同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购买习惯等来设置冷鲜柜主要售卖的商品种类,并精准布局针对性的优惠促销政策,在更好服务于社区居民的同时,提升自身产品相较于大平台的性价比。
头部游戏依然是这一爆发期的“宠儿”,数据显示,春节期间《王者荣耀》的峰值DAU在1.2-1.5亿之间;《和平精英》的峰值DAU在0.8-1.0亿之间,都创下历史新高。
在用户规模上,其他游戏也实现了大幅增长。据七麦游戏数据显示,截至1月31日,iOS游戏畅销榜前15名的游戏中,14款游戏除夕后的预估下载量,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完美世界的《新笑傲江湖》,春节下载量峰值较除夕增长220%。
在疫情期间,对于宅在家不能外出的人们,游戏取代了原有的部分社交功能。因此,在特殊时期,手机游戏打出好成绩并不意外。
马太效应:大企之幸,小厂之殇
只有真正的从业者,才知道“宅经济”给手游带来的体验。成都瓦瑞尔科技有限公司的CEO常江浩表示,这个春节期间,其休闲游戏《江湖医馆》的用户量仅比平时稍微多一点。而另一款产品《合成塔防》作为老游戏,则是迎来了一波用户回流。
不少业内人士也表示,在游戏行业,大厂商分走了大部分蛋糕,中小厂商生存环境较为恶劣。即使是这个春节,得利最多的仍是那些已经占据了大半江山、坐拥大量用户的大厂商。
一方面,大公司的产品“吸金”能力出众,另一方面,面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大公司与小公司的承受力也会有所差异。“比如,远程业务造成的困难中,研发业务的团队大于发行业务团队,大团队大于小团队,内容驱动型大于流量驱动型。”成都游戏工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晏京瑜如是说。
但对于对企业所占的“大蛋糕”,常江浩则持乐观态度。“我们所做的游戏是休闲游戏,收入主要来源是广告,而广告内容,往往是大公司的游戏产品。当大公司发展得好,我们企业也会发展得好。”
站在产业链角度来看,大厂和小厂之间未必是挤压与被挤压的对立状态。随着产业分工的不同,大厂商不仅在研发能力上具有体量优势,而且在IP授权、发行渠道、产品运营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相对而言,中小企业在开发环节更灵活,因此合作共赢,才是最好的破题点。
存量用户争夺是关键
从2018年3月29日至年底,全国选择主动注销的游戏企业就多达8306家,到2019年,这一数字更是增加到了15987家。而在疫情期间,全国倒闭的游戏企业也达上百家。
可以推得,特殊时期,即便是“MVP”,也会受到“掉血伤害”。繁荣的表象背后,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甚至存在着不小的隐忧。中长期来看,疫情结束后游戏公司会有一定的用户流失,但乐观的行业预期是,可能一部分用户留在了游戏当中,培养了习惯。但是,游戏行业远不是过去用户野蛮生长的态势,增量空间已不大。接下来,越来越激烈的存量博弈将持续。
成都游戏工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晏京瑜表示,研发方面,用户留存本身主要取决于产品内容,做好产品内容的相关工作就是持续发展的核心。此外,发行方面,流量匹配和拓新途径的研究需要更专业和开阔。
未来,用户的口味愈加挑剔、耐心也越来越少。游戏公司面临更大的挑战。大公司的挑战是具化的,更多的中小公司则需要通过优秀的产品获取用户。
聊城市调酒师培训中心
跟着「我们」® 去旅行
http://www.jiangbeishuicheng.com/mobile/article/detail/id-10730.html
「我们」® 品牌
http://www.jiangbeishuicheng.com/mobile/article/detail/id-10949.html